现代汉语下册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现代汉语下册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现代汉语下册知识点总结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现代汉语下册第一节语法概说1.语法:语素、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语法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二是指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即语法学,它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2. 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3. 语法单位: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可组合成词、单独成词;词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构成短语、句子,部分加上句调单独成句;短语语义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无句调的一组词,大部分加上句调成句;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4.句法成分:句法结构的组成部分,指由词逐层组装成的短语或句子里的词类系别。包括主语、谓语

2、、动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8类。第二节词类(实词)1.词类: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2划分词类的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是主要依据,a.词在语句里充 当句法成分的能力b.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词的形态(构形形态如重叠、构词形态如加词缀)和意义(语法意义)是参考依据。3.名词:语法意义:表示人和事物、时间、处所、方位语法特征:a.常作主语、宾语,多数能作定语和带定语,不能作补语;b.前面一般能加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c.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冋的语法意义,亲属称谓及其他少数词(妈妈、星星)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d.单复数同形,在表示模糊复数时,部分指人名友们)。

3、词(和代词)可加构形后缀“们”(朋“们”的语法意义:a.加“们”之后不能再受表示确定数目的b之流”c.d.词语修饰;指人的专名加“们”增加“之类、的意思;指物名词加“们”是拟人的用法;“们”还具有表示“定指”的语用意义时间名词能作主语、宾语、定语,还常作状语,表示事生的时间(他昨天来了)。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a. 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 能受副词“不”修饰,多数不能受程度副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 程度副词(很怕、很应该); 多数可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有些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 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 (式想 式研究研究、式散散步)

4、。:意义关系:a.表示事物等于什么或属于(鲁迅是伟大的革命情发4.动词:语法意义:消失语法特征:b.词修词能前加c.d.轻微,想、判断动词“是什么作家);b.情况c.牛羊)副词“是表一般重读,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这孩子是双眼皮);表示事物的存在(遍地是:常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示肯定(他是走了),不重读时与句末语气词“的”,表般的肯定(她是卖粽子的)能愿动词:a.可作谓语、状语(可以走);b.至少可以放进“不不”、“不”格式之一。 表可能:能、能够、会、可能、可以、可 表必要:要、应、应该、应当 表意愿:肯、敢、要、愿、愿意趋向动词:在动词、形容词后作补语,表示移动方向或动作、属性演变的趋

5、势,意义更虚化(好 起来)5.形容词:语法意义:表示性质、状态等,分为性质形容词(软、聪明)、状态形容词(水灵灵、雪白)、不定量形容词(多、少、全)语法特征:a.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直接修饰名词(太阳红红太阳);少数性质形容词能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通常加“地”或重叠)(快走、慢慢说);部分能作补语(看清楚);b.不带宾语,但有些双音节的性质形容词兼属度)动词,作动词时带宾语(端正态c.性质形容词大多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很简单);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因表情态)和状度意义)不能d.度的词“很”(单儿慢慢儿;A里义色彩(马e.缀或不能加很;和重叠;属于修辞的6. 比较动词与形容词:重叠

6、;不V);程度修饰而不7. 区别词:语法意义:态形容词(因本身带有某些程 再受程度副词修饰; 有些性质形容词课可重叠,表示性状程 加深或适中,重叠后不能前加副 音节:早早、的长长的、 双音节:(的/儿)清清楚楚、 仅限于有贬义的形容词以加强贬 里马虎);有些单音节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其他词缀(红彤彤,灰不溜秋),状态形容词(雪白)本身已表示特定状态程度,且程度较深,不用加“很”或 但可以作词的重复,表示强调, 反复格(雪白雪白的) 同: 常作谓语;能受“不”修饰;部分能 能以肯定否定重叠形式提问(V异:动词能带宾语或不能带宾语同时不受副词修饰;形容词能受程度副词 能带宾语。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

7、,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属性往往有对立性质,往往是成对或成组的语法特征:式a.能直接修饰名词和名词短语, 作定语(西服装);多数能带“的”形成“的”字短语(男的);b.不能单独作谓、主、宾,组成“的”字短语或联合短语或成双对比后可作主、谓、宾(西式的比较贵,他不男不女)C.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前加“非”(非正式会谈)。8比较形容词和区别词:同:作定语异:形容词可以作谓语、补语、状语,可以前加“不”和程度副词“很”;区别词则不能。9.数词:语法意义:表示数目或次序,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基数词表示数目的多少;可以组成表示倍数、分数、概数的短语,表示数目的增加或减少; 序数词表示次序先后,般是基数

8、前加 第、初”,或者用甲乙、子丑来表示。语法特征:a.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能做句法成分(走趟);般不直接与名词组合;基数词不算时或文言格式臂);能单独作句法成分,限于数学计(二加八等于十、三头六b.c.数量短语 般作定语、状语、补语;“俩、仨”是数量短语的合称,不是数词,不能再加量词;d.倍数只能用来表示数目的增加;分数既可以表示数目的增加,也可表示减少。10.现代汉语“数词+名词”的条件:A.名词:a.表示成对、集体的集合名词(三姐妹、十万大军);b. 由相同性质的个体构成的整体概念(四小龙、五壮士);B.数词:a.限于“一”(下一阶段);b. 表示序数(三楼);c. 以位数“百、

9、千、万、亿”等收尾( 十万大军);11.量词:语法意义: 表示计算单位,分为物量词(表示人和事 物计算单位)(一个人)和动量词(表示动作次数和发生的时间总量)(看三次)语法特征:a.总是出现在数词后,组成数量短语作定状 补;b.单音量词大多可以重叠(一 A 一 A、一),重叠后单独充当定(表示数量多)状(表示按次序进行)主(表示每一)谓,不能作补宾;不限架三架地飞过);于“一”,表示方式,作状语(三C.有时单独作句法成分。(我想有个家),限于省略(这本);“”;在指示代词后,构成指量短语d.量词与名词组合在普通话和方言里各有自己的习惯。12.副词:语法意义:常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

10、度、范围、时间、频率、处所、肯定否定、情态方式、语气等。语法特征:a.作状语;程度副词“很、极”可作补语(好得很、好极了);b.般不能单说,仅“不、没有、也许、有点儿”等在省略句中可单说;C.部分副词兼有关联作用(越说越快);13.比较副词和形容词:形容词能作谓语、谓语中心,又能作定语、补语,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能独立成句,反之是副词。14.代词:语法意义:代替、指示作用,可代替词、短语、句子,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语法特征:a.人称代词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指示代词用来指代人和事物;c.疑问代词用来表示有疑而问 (询问)或无疑而问(反问句);有任指(表示任何人和事物,说明在所说

11、的范围内无例外)(哪儿都不想去)和虚指(指代不能肯定的人或事物,包括不知道、说不出或不想说出的)(好像在哪儿见过他)两种引申用法;转述别人说的话时,重叠 指代不必或不愿具体说明的对象(谁谁谁迷上了种棉花);“什么”用来表示列举未尽之意, 并列名词短语加“的”(车厢里堆满了鸡鸭鲜 鱼什么的)。15. 拟声词:模拟声音的词,又叫象声词;可以作状(后加“地、一声”)、定、谓、补、独立语,也可单独成句;不受程度副词修饰,不能前加否定副词。16. 叹词:表示感叹和呼唤、应答;独立性强,常作感叹语(独立成分),也可单独成句;写法不固定。第三节词类(虚词)1.虚词的共同特点:a.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

12、义;b.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c.不能重叠表等关系关系,层(转关系;d.都是封闭的类(成员固定)e.是定位的2.介词:语法意义:起标记作用;后加实词或短语构成介词短语,修饰、补充谓词性词语,标明跟动作、性状有关的时间、处所、方式、原因、目的、施事、受事、对象等。介词短语 常作状语,少数可以作补语(修饰、补充谓词性词语)和定语(后面必须加“的”)3. 比较动词和介词:动词能单独作谓语或谓语中心, 能加动态助词或者重叠;反之是介词。4. 连词:语法意义: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等,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条件、因果“和”类连词(和、跟、同、与、及、以及)表示联合联合名词性

13、词语;“而、而且”连接谓词性词语和分句,表示意思更进一折、并列、递进、目的);“并、并且”连接动词性词语和分句,表示并列或递进“或、或者”连接各类词语,表示选择关系。5. 比较连词和介词:连词连接对象互换位置而意思不变,不可以 添加状语,可以省略或换成顿号,功能相同,不可以6.助词:动态;意义;巾、态在曾经看);昨天情(昨放在句首;介词与之相反。语法意义: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表示结构关系或结构助词:的a.连接定语和中心语(红的花);b. 构成“的”字短语,表示概括意义/类别c. 附着在联合短语后面,表示列举未尽(丝衬衣什么的)地(状语后面)、得(补语前面)动态助词:着动词、形容词后,表示动

14、作正在进行或状持续;了动词、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 过动词、形容词后,表示曾经发生的动作或 具有这样的性状;看重叠动词或动词短语后表示尝试(试试的动宾短语中间,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 我 进的城);来着用在句末,一般表示不久前发生过的事天你干什么来着)。比况助词:附着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后面,示比喻,比况短语常跟动词“好像”配合 使用。其它助词:所a.用在及物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短语;b.组成“被所” “为所”表被动。给紧靠在动词前,表示被动态,口语色彩较浓;连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前面,“连也/都/还”,表示隐含比较。7.语气词:语法意义:表示语气,在句子末尾或句中主

15、语、状语 之后;分为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语法特征:a.附着性强,能附着在全句或句中词语之后;b.常跟句调一起共同表达语气;有的语气词可以表达多种语气(啊),有的语气可用多个语气词表达,内部有细微差别(陈述语气);基本语气词:第一层的表示情况本来如此 陈述第二层了表示新情况的出现, 陈祈成句煞尾作用第三层呢指明事实不容置疑,陈疑略带夸张或表疑问吧 表示猜度或商量口气陈疑祈吗表示疑问疑啊使语气舒缓,增加感疑祈陈感情色彩8. 了 :动态助词:放于句中、谓词后,表动作性状完成(看了三本书);语气词:放于句尾、体词后(名数量人称代词),表示新情 况的实现(看了三本书了)。9. 啊:叹词

16、:放于句首,做独立语或独立成分( 啊,你说的是 他啊!)语气词:放于句中(停顿)句末(语气),不作句法成分(她啊,就是这样一个人)10. 是的:结构助词: 后面可以加名词,不可以省略,否定词加于“是”前,“是”是判断动词(他是买菜的(人)。);语气词:后面不可以加名词,可以省略,否定词加于“是”前,“是”是副词(他是回来的。)11. 的:结构助词:定中短语;“的”字短语;附着在联合短语后; 动态助词:在动宾短语中间,表示过去时间(去年上的大 学);语气词:在句末,加强肯定意义(这是不可能的)第四节短语1. 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是 语序和虚词;直接组合的主要靠语 序,非直接组合的主要靠虚词。2

17、. 短语的分类:a.构成要素是否凝固:固定短语,临时短语/非固 定短语b. 意义:单义短语、多义短语;c. 成句能力:自由短语(能加句调独立成句)不自由短语/黏着短语(反之);d. 层次:一层短语(简单短语)、多层短语(复杂 短语)3. 短语的结构类型:基本类型:主谓;动宾;偏正(定中和状中);中补;联合其他类型:a.连谓短语:多项谓词性成分连用成分之间无语音 停顿,不用任何关联词语(看着心烦),表示的关系:先后(上山米药)、方式和目的、一个是另一个的方式;b.兼语短语:前一动语的宾语作后一谓语的主语 (有C.同位短语:前项和后项的词语不同, 所指是同一事物,又叫复指短语(首都北京);d.方位

18、短语:方位词直接附在名词性或动词性词语后,表示处所、范围和时间,具有名词性(大门外、水底);表示处所的方位短语与定中短语用能否插入“的”来鉴定(桌子上面,定中);e.量词短语:数词(数量短语)/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指量短语)+量词;f.介词短语:介词+名词等,常修饰谓词,标明动作的工具、方式、因果、施事、受事、对象等;g.助词短语:“的”字短语:实词或短语+的,指称人或事物,名词性短语,作主、宾;比况短语:名词等+比况助词(似的、一样、(一)般),表示比喻、推测,形状补;容词性短语,作定“所”字短语:所+动,指称动作所支配或关涉的对象,名词性短语4.短语的功能类:名词性短语、谓词性短语(动词性

19、短语和形容词性短语)5. 造成多义短语的原因:A.词汇多义(多义词)(房间没有锁);B.语用多义(语音停顿、重音等不同)(外面睡不好);C.句法多义:a.结构关系不同(学习文件);b.结构层次不同(我们三个一组);c.组合层次和结构关系都不同(对于厂长的意见);d.语义组合情况不同:语义关系不同( 鸡不吃了);完了饭);语义指向不同(吃6.分化多义的方法:a. 口语中利用语音条件;b.利用句法手段:层次分析法、交换分析法(交换结构类型和语序、增添实词或虚词、变换词语);c.补充语境法第五节句法成分1.主语:构成材料:分为名词性主语(名词性词语充当,名、数、名词性代词、名词性短语;表示人或事物)

20、和谓词性主语(谓词性词语充当,动、形、谓词性代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含主谓短语),表示动作、性状或事情);语义类型:a.施事主语:施事+动作;施事主语句即主动句;b.受事主语:受事+动作;受事主语句即被动句;C.中性主语:又叫非施非受主语,表示工具、原因、目的、处所等。2.关于主语、施事、话题:句子结构:语法结构(主语、谓语),语义结构(施事、受事), 功能结构(话题、说明)主语:属句法层面,是指称词与词的语法结构关系的术语;施事:属语义层面,是指称词与词的语义结构关系的术语;话题:属语用层面,是指称词的表达功能的术语,是句子叙述 的起点,体现说话人所关心的方面,是听、说双方已知的旧的

21、信息,能显示说话人的话语意图;三者可以完全重合、部分重合、完全不重合。3谓语的构成材料:常由谓词性词语(动、形、主谓短语)充当, 名词性词语一定条件下可作谓语 (名词谓语句)4. 动语的构成材料:常是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作动语:存现句(台上坐着|主席团),不及物动词+补语(中补短语带宾语)(飞机冲上了 |云霄),形容词+补语(中能带宾语)(去年补短语带宾语,形容词本身不这个村热死了I两个人)5.宾语:构成材料:分名词性宾语和谓词性宾语(仅出现在能带谓词性词语的动语后);语义类型:受事宾语、施事宾语、中性宾语(表示结果、处所、时间、工具、方式、原因等)6. 能带谓词性宾语的动词: 表建议、主张;

22、表准许、禁止;表感知义、心理活动;表对待处理义;表动作开始、持续、终止义;表存在(有、没有)。7. 定语:含义:名词性偏正短语中,中心语前的附加成分;构成材料:实词或短语;语义类别:限制性定语(多名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区别词充当)和描述性定语(多用状态形容词、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拟声词)8. 语义指向:狭义句子中某个句法成分和哪一个成分之间有语义 关系广义除狭义外,还包括语义所指,即代词(第三人称代词和反身代词)与先行词之间的照应关系,以及空语类间的同指关系。(有语义内容而无语义形式) 与名词成分之9.状语:构成材料:副词(唯状性),还可以由时间名词、能愿动词、形容词(特别是表状态的形容词)

23、、介词短语、量词短语、动量词构成的数量短语;语义类别:限制性和描写性10. 补语:构成材料:一般由谓词性词语充当,说明动作行为的 结果、状态、趋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性或者说明性状的程度;结果补语:常用形容词,少数用动词或动词短语;中心语和补语之间不得插入其他成分;语义指向中心语、主语或宾语;程度补语:形容词/心理动词+ (得)+程度副词(很、极) /虚义的动词(透、慌、死、坏、多等)(表示达到极点或很高程度)/数量短语(一些、一点)(表示很轻的程度);情态补语:动词/少数形容词+得 /得个+谓词性词语,表 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情态;趋向补语:动词/形容词+趋向动词,无“得”,表示事

24、物随动作而移动的方向或某种抽象的引申意义;数量补语:a.动量补语:表动量的量词短语充当,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b. 时量补语:表时间的量词和加数词组成的数量当,表示动量、时段;短语或“数量名”短语充作持续的时间即时时地补语(介词补语):动词+介词短语,表示动作发生、终止的时间和处所;可能补语:“得、不得”充当,表示有无可能进行(这东西晒得晒不得?);在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和中心语之间插入“得/不”(轻声),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不可能实现(拿得出来,拿不出来);11. 先补后宾是大量的、无条件的位次,先宾后补或宾语居中是有条 件的有限制的。12. 中心语:定语中心语:常由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词性词

25、语亦可;状语中心语:常由五种谓词性词语充当;补语中心语:常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 谓词性短语亦可;13独立语:含义:句子中某个实词或短语,跟它前后别的词语或句法成分无结构关系,即不互为句法成分,但又是表达上有作用的成分的未配对成分的独立成分;特点:由实词或短语充当;结构上不与其他片段发生组合关系即不具语法关系;位置较灵活;有多方面的表意作用,主要是说话人的主观评价、情绪和态度;标记符号:分类:a.插入语:表示肯定或强调的口气(十分明显); 表对情况的推测和估计(我看、算 起来)表示消息来源(据说); 引起对方注意(你看); 表示总括性的意义(总之); 表示注释、补充、举例(也就是、 包括);表示

26、对话语的附带说明(严格说来);b. 称呼语:呼唤对方,引起注意(大师傅);c. 感叹语:用叹词表示感情的呼声(啊呀,);d. 拟声语:拟声词构成,模拟事物的声音,给人以真实感,以加强表达效果(砰砰)。第六节单句1.句子分类:语气类(句类):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结构类(句型):A.单句:a.主谓句:动词谓语句(肩膀磨破了 );形容词谓语句(海风特别凉爽);名词谓语句(今天星期六);主谓谓语句(主谓短语作谓语);b.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上课了);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对!糟糕)名词性非主谓句(好球!);叹词句(啊!喂!);拟声词句(轰!哗哗!)B.复句2.名词语作谓语的条件:a.只能

27、是肯定句;b.只能是短句;c.般只能是口语形式;d.限于说明时间、天气、籍贯、年龄、容貌、数量等的口语短句3.主谓谓语句的分类(据全句主语(大主语)和主谓短语的主语(小主语)是施事或受事及其关系划分):a. 大主语是受事,小主语是施事;语义关系:受事施事一动作(这件事大家都赞成。);b. 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语义关系:施事受事一动作(他什么酒都尝过。);c. 大主语和小主语有广义的领属关系( 他一向态度和蔼。);d. 谓语里有复指大主语的复指成分( 这孩子,我也疼他。);e. 大主语前暗含一个介词“对、对于、关于”等,大主语若加上介词,就变成句首状语了(这件事中国人的经验太多了。)4.

28、 动词性非主谓句 通常用来说明自然现象、生活情况、祈望,有 的是 口号、兼语句(禁止吸烟!有个小村子叫王家庄。)5. 常用句式(主谓句的动词谓语句):A. “把”字句:含义:在谓语动词前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特点:a.动词后常有别的成分,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是单音节动词;通常后有要把直线延长);b.“把”的宾语在意念上一般是有定的、已知那” 一类修的人或事物,因此前常有“这、饰词(把那枝铅笔带上);补、宾、动态助词,或动词的重叠式(把茶喝了,把情况谈谈);或动词前有状语(别把脏水到处泼);但若动词是动补型双音节词,可以单独出现(不如果用无定的、说一般的道理(不能把

29、泛指的词语,常是泛真理看成谬误);C.谓语动词一般有处置性即动词对受事有积极影响,因此不及物动词、能愿动词、判断动词、趋向动词和“有、没有”不能拿来作谓语动词;无处置性的动词较少见(只把目录看了一遍);d.“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能愿动词、 定词,这些词必须位于“把”前,但熟语性句子有例外(怎能把人不当人呢?)。B.“被”字句:含义:在谓语动词前,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被动句;语用作用:表示受事主语的“被处置”,被处置的结果多数带有遭受、不如意的语用色彩,少数是如意和中性的;构成和应用条件:a.动词一般有处置性,后多有补语或别的成分;若只用一个双音动词,前面必

30、有能愿动词、时间词语等状语(自骑 走了。);行车叫我弟弟主语所表示的受事必须是有定的c.能愿动词和表否定、时间等的副词只能放于“被”前;“被”字句的主语表示受事,也有表间接受事的( 他家被黄鼠狼叼走了两只小鸡。)C.连谓句:含义:由连谓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语义关系:a.表前后发生的动作(她取了笔记本走了);b.进树榜样);着头沉思往事);d.动);e.兴);f.g.表方式和目的的关系(表扬先c. 前一动作表方式(她低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一件事(站着不后一性状表前一动作结果(听了很高表因果关系(他看书看累了);条件和行为的关系(有资格谈恋爱);D.兼语句:a.使令式:请、使、叫、让、派、催

31、、逼、求、托、命令、吩咐、动员、促使、发动、组织、鼓励、号召等(老师鼓励学生学好功课。);b.爱恨式:前一动词表赞许、责怪或心理活动的及物动词,由后面的动作或性状引起的,前后谓词有一个好消息。);因果关系(我感谢你告诉我当代表);表领有或存在等E.双宾句:含义:指人事情(指特点:a.意义;b.无语音间歇,语一般指事物,也可 可以有语音间歇或逗号,一 词、短语、复句形式充当;物宾语、远宾语);动词要有“给出、取进、询问、称说”等c.选定式:选聘/称/说为/做/当/是(大家选他d. “有”字式:前一动词“有、轮”等(是谁找我啊?);有指人和指事物双层宾语的句子;前一一般(指人宾语、近宾语),后一一

32、般指物或近宾语一般指人,靠近动词,中间常由代词、名词充当;远宾 指人,远离动词,前 般较复杂,由c.有的可变换为非双宾句同义句 (用介词将指物宾叫祥林嫂);语提前)(大家叫她祥林嫂一大家把她F.存现句:含义: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用来描写环境或景物;分为前(处所段)中(动作段)后(存现宾语段);分类:a.存在句:表何处存在何人或何物(山上有个庙);b.出现句:表示何处出现何物(他的脸上透出一丝笑意);c.消失句:何处消失了何物(昨天村里死了牛);G.比较句:a. “比”字句:有“比”字介词短语作状语的句子,表示甲乙两物或两事在数量、性质、程度的差别,又叫差别句;b. “没”

33、字比较句和“不如”比较句:无肯定式(甲 不如乙好);C. “和”字比较句:常用“一样”(他的意思与你 不同)6. 变式句:a.省略句:对话省;因上下文而省;b.倒装句:主谓倒装(怎么了,你?);定语、状语后置(我看了本小说,长篇的);7. 句类:A.陈述句B.疑问句:a.是非问:结构像陈述句,用疑问语调或兼 用语气词“吗、吧”等(不用“呢”);回答是对整个命题作肯定或否定,用“是、对、嗯”或“不、没有”或点头、摇头;b.特指问:用疑问代词(谁、什么、怎样)和由它做什么)做出答复;句子组成的短语(为什么、什么事、 来表明疑问点;就疑问点 往往用升调;c.选择问:复句结构,用 或、或者、是还是”连

34、接分句,常用语气词“呢、啊”;d.正反问:单句,由谓语中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列的格式构成:V不V, V不,后加是不是、行不行、好不好”等;“呢”字问句:无疑问代词和疑问结构,但可以在中间补出来(你呢?);反问句(反诘问句):无疑而问,不要求回答;C.祈使句:要求对方做或不要做某事的句子;两类:命令、禁止(一般具有强制性,口气强硬坚决;常无主语,结构简单,语调急降且短促,不大用语气词);请求、劝阻(包括请求、敦促、商请、建议和劝阻等;请求时多用肯定句加上语气词“吧、啊”;劝阻时多用否定句,常用甭、不要、不啊”);用、别”等加上语气词“了、请求或敦促时,宜于用动词的重叠形式和敬词“请”,常出现主语(您请坐);D.感叹句:带有浓厚的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