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下册答案_第1页
化工原理下册答案_第2页
化工原理下册答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蒸馏一、选择与填空1、精馏操作的依据是 混合液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异 。实现精馏操作的必要条 件是塔顶液相回流和塔底上升蒸汽。2、汽液两相呈平衡状态时,汽液两相温度相同_,但液相组成小于_汽相组成3、用相对挥发度a表达的汽液平衡方程可写为n仏。根据川大小,可用来判定用蒸馏方法分离的难易程度,若a =1则表示不能用普通的蒸馏方 法分离该混合液 。4、 在精馏操作中,若降低操作压强,贝U溶液的相对挥发度增加,塔顶温度降低,塔釜温度降低,从平衡角度分析对该分离过程有利。5、 某二元物系,相对挥发度a =3,在全回流条件下进行精馏操作,对第 n、n+1 两层理论板,已知y n=0.4,则y n+i

2、=_0.182_。全回流通常适用于 开工阶段 或 实 验研究。6精馏和蒸馏的区别在于精馏必须引入回流;平衡蒸馏和简单蒸馏的主要区别 在于前者为连续的稳态过程而后者是间歇的非稳态过程。7、 精馏塔的塔顶温度总是低于塔底温度,其原因是塔底压强高和塔底难挥发 组分含量高 。8、 在总压为101.33kPa、温度为 85 C下,苯和甲苯的饱和蒸汽压分别为 pf=116.9kPa,pB0=46 kPa,则相对挥发度a = 2.54,平衡时液相组成xa= 0.78 , 气相组成Va= 0.90 。9、 某精馏塔的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0.72x+0.275,则该精馏塔的操作回流比 为2.371,馏出液组成

3、为 0.982 010、 最小回流比的定义是 在特定分离任务下理论板数为无限多时的回流比,适 宜回流比通常取1.12.0 R min11、精馏塔进料可能有_5_种不同的热状况,当进料为气液混合物且气液摩尔比 为2:3时,则进料热状况q值为0.6 o注:qlv If Iv IlIv23(計 5Il)Iv Il0.612、在塔的精馏段测得x d=0.96、X2=0.45、X3=0.40 (均为摩尔分率),已知R=3, a =2.5,则第三层塔板的气相默弗里效率 Em4.1%_寸注. e* yn 1匚MV*yn yn 113、在精馏塔设计中,若F、XF、q、D保持不变,若增加回流比R,则xd增加,x

4、w 减小,V增加丄/V增加。14、在精馏塔设计中,若F、Xf、xd、xw及 R 一定,进料由原来的饱和蒸气改为 饱和液体,则所需理论板数 NT减小。精馏段上升蒸气量V不变、下降液体量 L不变:提馏段上升蒸气量V'增加、下降液体量L'增加。15、操作中的精馏塔,增大回流比,其他操作条件不变,则精馏段液气比L/V 大,提馏段液气比 L' /V' 减小,xd增加,x w减小 。16、 操作中的精馏塔,保持F、xf、q、V不变,增加W,则xd增加,x w增加, LN_ 增加 _。17、在连续精馏塔中,若Xf、Xd、R q、D/F相同,塔釜由直接蒸汽加热改为间 接蒸汽加热

5、,则所需的理论板数 NT减小,xw增加。18、 恒沸精馏与萃取精馏的共同点是 都需要加入某种添加剂 。两者的主要区 别是恒沸精馏时添加剂需与被分离组分形成恒沸物 和恒沸精馏的添加剂气化 后由塔顶排出,耗能大。19、 某二元混合物,若液相组成Xa为0.45,相应的泡点温度为ti;汽相组成y 为0.45,露点温度为t2,则A_。A. t 1< t 2 B . t1=t2 C . t 1>t2D .不能判断20、 两组分物系的相对挥发度越小,则表示分离该物系B。A.容易 B .困难 C .完全D.不完全21、精馏塔的操作线为直线,其原因是 DA.理论板假定 B .理想物系C.塔顶泡点回流

6、D .恒摩尔流假定22、分离某两组分物系,进料量为10kmol/h,组成Xf为0.6,若要求馏出液组成xd不小于0.9,则最大馏出液量为_A_A. 6.67kmol/h B . 6 kmol/h C . 9 kmol/h D.不确定23、 精馏塔中由塔顶向下的第n-1、n、n+1层塔板,其汽相组成关系为_B_0A. y n+1>yn>yn-1 ; B. y n+1<yn<yn-1 ;C. y n+1=yn=yn-1 ; D. 不确定。24、 在原料量和组成相同的条件下,用简单蒸馏得的气相总组成为xdS用平衡蒸馏得的气相总组成为XD2,若两种蒸馏方法所得的气相量相同,则A

7、A. X D1> X D2; B. X d= X D2; C. X D1<Xd2; D.不能判断25、 在精馏塔的图解计算中,若进料热状态变化,将使BA.平衡线发生变化B.操作线与q线发生变化C平衡线与q线变化 D .平衡线与操作线变化26、 操作中的精馏塔,若选用的回流比小于最小回流比,贝UDA.不能操作 B . xd, x w均增加 27、操作中的精馏塔,若保持F、A. D增大、R减小 B . D减小、C. D减小、R增大 D . D不变、C . Xd, X w均不变 D . Xd减小,X w增加 q、Xd、Xw V不变,减小Xf,则_C_ R不变R增大 28、 用某精馏塔分离

8、两组分溶液,规定产品组成 Xd、Xw,当进料组成为XF1时, 相应的回流比为R ;进料组成为XF2时,相应的回流比为 R。若Xf1< Xf2,进料热 状况不变,则A. R< R2 B . R=R C . R> R2 D .无法判断29、 用精馏塔完成分离任务所需理论板数NT为8 (包括再沸器)若全塔效率 Et为50%则实际板数为C_A. 16 B . 12 C . 14 D .无法确定30、在常压下苯的沸点为80.1 C,环己烷的沸点为80.7 C,欲使该两组分混合 物得到分离宜采用A.恒沸精馏 B .普通精馏 C .萃取精馏D .水蒸汽精馏吸收复习题一、对低浓度溶质的气液平

9、衡系统,当总压降低时,亨利系数E将不变_,相平衡常数m将增大_, H 将不变_二、亨利定律表达式PeEx,若气体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值很小,说明该气体为易溶_气体三、在吸收过程中,Ky和ky是以_y y*_和_yy为推动力的吸收系数,它们的单位是2kmol/(m s y)111i四、若总吸收系数和分吸收系数的关系可以用 ,其中表示_气膜阻Kg kG HkLkG力,当_1/ (Hk)项可忽略时,表示该吸收过程为气膜控制。五、在1atm ,20C时,某浓度气体被清水吸收,若气膜吸收系数 kc=0.ikmol/ ( m2 h atm),液膜吸收系数 kL=0.25kmol/(m2 h kmol / m

10、3)溶质的亨利系数H=149.3 kmol /(m3 atm),则该溶质为_易溶_气体,气相总吸收系数K/=_0.0997_kmol/ ( m2 h)六、一般而言,两组分 A,B的等摩尔相互扩散体现在一精馏_单元操作当中,而组分 A在B中单相扩散体现在一吸收_单元操作中。七、在吸收过程中,若降低吸收剂用量,对气膜控制物系,体积吸收总系数Ka值将不变_,对液膜控制物系,体积吸收总系数KYa值将减小丿八、双膜理论是将整个相际传质过程简化为通过气、液两膜层的分子扩散过程九、吸收塔的操作线方程和操作线是通过物料衡算 得到的。它们与平衡关系、操作温度和压强及塔的结构无关。十、吸收因数A可表示为 L/mG

11、 ,它在Y-X图中的几何意义是 操作线斜率和平衡线斜率之 比_十一、若分别以S、S2、S3表示难溶、中等溶解度、易溶气体在吸收过程中的脱吸因数,吸收过程中操作条件相同,则S1大于 S2大于 S十二、吸收过程中,若减小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变小,吸收推动力变小十三、吸收过程中,物系平衡关系可以用Y*=mX表示,最小液气比的计算式min丫1 丫2Y1mX2第七章固体物料的干燥一、选择与填空1、对流干燥的必要条件是 湿物料表面的水汽分压大于干燥介质中的水汽分压; 干燥过程是 传热与传质 相结合的过程。2、 在101.33kPa的总压下,在间壁式换热器中将温度为293K,相对湿度为80%的湿空气加热

12、,则该空气下的下列状态参数变化的趋势是:湿度H不变,相对湿度 减小,湿球温度tw升高,露点td不变。3、在101.33kPa的总压下,将饱和空气的温度 T降到12,该空气下的下列状 态参数变化的趋势是:湿度 H减小,相对湿度100%湿球温度tw降低,露点 td 降低。4、 在实际的干燥操作中,常用干湿球温度计 来测定空气的湿度。5、 测定空气中水汽分压的实验方法是测量露点。6恒定干燥条件是指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 均不变的干燥过程。7、在一定的温度和总压下,以湿空气作干燥介质,当相对湿度较大时,则湿 物料的平衡水分相应较高,其自由水分相应较低。8、 恒速干燥又称 表面汽化 控制阶段,影响该阶段

13、干燥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干燥介质的状况、流速、与物料的接触方式;降速干燥又称 内部迁移 控制阶段,影响该阶段干燥速率的主要因素是物料结构、尺寸、与干燥介质的接触方式、物料的温度等。9、 在恒速干燥阶段,湿物料表面的温度近似等于空气的湿球温度。10、 在常压和40C下,测得湿物料的干基含水量 X与空气的相对湿度之间的 平衡关系为:当=100%寸,平衡含水量X*=0.16kg/kg绝干料,当=40%寸,平 衡含水量X*=0.04kg/kg绝干料。已知该物料的初始含水量 X=0.23kg/kg绝干料, 现让该物料在40C下与=40%勺空气充分接触,非结合水含量为0.07 kg/kg 绝干料,自由含水量为

14、 0.19 kg/kg 绝干料。11、 在恒定干燥条件下测得湿物料的干燥速率曲线如图示, 其恒速阶段的干燥速 率为2.0 kg 水/m2 h,临界含水量为0.2 kg/kg 绝干料,平衡含水量为 0.04 kg/kg绝干料。12、 理想干燥过程(绝热干燥过程)是指不向干燥器补充热量、忽略热损失、 忽略加热物料所消耗的热量,干燥介质进入和离开干燥器的焓相等13、 写出三种对流干燥器的名称 厢式干燥器、流化床干燥器、气流干燥器等。14、 固体颗粒在气流干燥器中经历 加速运动 和恒速运动 两个运动阶段,其中加速运动 是最有效的干燥区域。流化床干燥器适用于热敏性 物料的干燥,处理粒径为30卩m6mn粉

15、状物料最为适宜。15、若已知湿空气的如下两个性质参数,贝U _C_可在H-I图确定湿空气的状态。A. H、pB. H、t d C . H t D . I、t as16、当湿空气的相对湿度=60%其干球温度t、湿球温度tw和露点td之间的关 系为_B_A t = t w =t d B . t > t w>t dC . t < t W<t d D . t > t w=t d17、 空气在预热过程中不变化的参数是DA.焓 B.相对湿度C .湿球温旷 D .露点18、物料的平衡水分一定是AA.结合水 B .非结合水C .临界水分 D .自由水分19、在恒定干燥条件下将含水

16、量为 0.2 (干基,下同)的湿物料进行干燥,当干 燥至含水量为0.05时干燥速率下降,再继续干燥至恒重,测得此时含水量为 0.004,贝U物料的临界含水量为_A_,平衡含水量为_CA. 0.05B. 0.20C. 0.004D . 0.19620、 同一物料,如恒速阶段干燥速率加快,则该物料的临界含水量将CA.不变B.减少C.增大D .不一定21、已知物料的临界含水量为0.18 (干基,下同),现将该物料从初始含水量0.45 干燥至0.12,则干燥终了时物料表面温度B为 AA.0 > t w B . 0 = t w C . 0 = t d D . 0 = t22利用空气作介质干燥热敏性物料,且干燥处于降速阶段,预缩短干燥时间,可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_B_A.提高干燥介质的温度B.增大干燥面积、减薄物料厚度C.降低干燥介质的相对湿度D .提高空气流速23、在等速干燥阶段,用同一种热空气以相同的流速吹过不同种类的物料层表面, 对于干燥速率的正确判断是_A_A .随物料种类的不同而有极大差别B .随物料种类的不同可能会有差别C.各种不同种类的物料的干燥速率相同 D .不好判断24、 测定物料临界湿含量对固体物料干燥过程的意义在于对于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