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回流焊工艺学习情境4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1 再流焊定义 再流焊 Reflow soldring ,通过重新熔化预先分配到印制板焊盘上的膏状软钎焊料,实现表面组装元器件焊端或引脚与印制板焊盘之间机械与电气连接的软钎焊。 2 再流焊原理图1 再流焊温度曲线 从温度曲线(见图 1 )分析再流焊的原理:当 PCB 进入升温区(干燥区)时,焊膏中的溶剂、气体蒸发掉,同时,焊膏中的助焊剂润湿焊盘、元器件端头和引脚,焊膏软化、塌落、覆盖了焊盘,将焊盘、元器件引脚与氧气隔离; PCB 进入保温区时,使 PCB 和元器件得到充分的预热,以防 PCB 突然进入焊接高温区而损坏 PCB 和元器
2、件;当 PCB 进入焊接区时,温度迅速上升使焊膏达到熔化状态,液态焊锡对 PCB 的焊盘、元器件端头和引脚润湿、扩散、漫流或回流混合形成焊锡接点; PCB 进入冷却区,使焊点凝固。此时完成了再流焊。 3 再流焊工艺特点( 与波峰焊技术相比) 1 ) 不像波峰焊那样,要把元器件直接 浸渍在熔融的焊料中,所以元器件 受 到 的热冲击小。但由于再流焊加热方法不同,有时会施加给器件较大的热应力; 2 ) 只需要在焊盘上施加焊料,并能控 制焊料的施加量,避免了虚焊、桥接等焊接缺陷的产生,因此焊接质量好,可靠性高; 3 ) 有自定位效应( self alignment ) 当元器件贴放位置有一定偏离时 ,
3、 由 于熔融焊料表面张力作用,当其全部焊端或引脚与相应焊盘同时被润湿时,在表面张力作用下,自动被拉回到近似目标位置的现象;4 ) 焊料中不会混入不纯物,使用焊膏时,能正确地保证焊料的组分;5 ) 可以采用局部加热热源,从而可在 同一基板上,采用不同焊接工艺进行焊接;6 ) 工艺简单,修板的工作量极小。从而节省了人力、电力、材料。 4 再流焊的分类 1 ) 按再流焊加热区域 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 PCB 整体加热进行再流焊,另一类是对 PCB 局部加热进行再流焊。 2 ) 对 PCB 整体加热再流 焊可分为:热板再流焊、红外再流焊、热风再流焊、热风加红外再流焊、气相再流焊。 3 ) 对 PCB
4、 局部加热再流 焊可分为:激光再流焊、聚焦红外再流焊、光束再流焊 、 热气流再流焊 。5 再流焊的工艺要求 1 ) 要设置合理的再流焊温度曲线 再流焊是 SMT 生产中关键工序,根据再流焊原理,设置合理的温 度曲 线, 才能保证再流焊质量。 不恰当的温度曲线会出现焊接不完全虚焊、元件翘立、焊锡球多等焊接缺陷,影响产品质量。要定期做温度曲线的实时测试。 2 ) 要按照 PCB 设计时的焊接方向进行焊接。 3 ) 焊接过程中,在传送带上放 PCB 要轻轻地放平稳,严防传送带震动,并注意在机器出口处接板,防止后出来的板掉落在先出来的板上碰伤 SMD 引脚。4 ) 必须对首块印制板的焊接效果进 行检查
5、。检查焊接是否充分、有无焊膏融化不充分的痕迹、焊点表面是否光滑、焊点形状是否呈半月状、锡球和残留物的情况、连焊和虚焊的情况。还要检查PCB 表面颜色变化情况,再流焊后允许 PCB 有 少 许但是均匀的变色。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温度曲线。在整批生产过程中要定时检查焊接质量。6 影响再流焊质量的因素 再流焊是 SMT 关键工艺之一。表面组装的质量直接体现在再流焊结果中。但再流焊中出现的焊接质量问题不完全是再流焊工艺造成的。因为再流焊接质量除了与焊接温度(温度曲线)有直接关系以外,还与生产线设备条件、 PCB焊盘和可生产性设计、元器件可焊性、焊膏质量、印制电路板的加工质量、以及 SMT 每道工序的工艺
6、参数、甚至与操作人员的操作都有密切的关系。(1) PCB 焊盘设计 SMT 的组装质量与 PCB 焊盘设计有直接的、十分重要的关系。如果 PCB 焊盘设计正确,贴装时少量的歪斜可以在再流焊时,由于熔融焊锡表面张力的作用而得到纠正(称为自定位或自校正效应);相反,如果 PCB 焊盘设计不正确,即使贴装位置十分准确,再流焊后反而会出现元件位置偏移、吊桥等焊接缺陷。PCB 焊盘设计应掌握以下关键要素:a 对称性两端焊盘必须对称,才能保证熔融焊锡表面张 力平衡。b 焊盘间距 确保元件端头或引脚与焊盘恰当的搭接尺寸。c 焊盘剩余尺寸 搭接后的剩余尺寸必须保证焊点能够形成弯月面。d 焊盘宽度 应与元件端头
7、或引脚的宽度基本一致。图4 各种元器件焊点结构示意图 A 焊盘宽度A B 焊盘的长 G 焊盘间距S 焊盘剩余尺寸图 5 矩形片式元件焊盘结构示意图 以矩形片式元件为例 :焊盘宽度: A=Wmax-K电阻器焊盘的长度: B=Hmax+Tmax+KH电容器焊盘的长度: B=Hmax + Tmax-KBT焊盘间距: G=Lmax-2Tmax-K式中 : L元件长度,mm;AW元件宽度,mm; AT元件焊端宽度,mm;GH元件高度,mm; K常数,一般取0.25mm 。图 6 矩形片式元件及其焊盘示 意图 如果违反了设计要求,再流焊时就会产生焊接缺陷,而且PCB焊盘设计的问题在生产工艺中是很难甚至是无
8、法解决的。例如: a 当焊盘间距G过大或过小时,再流焊时由于元件焊端不能与焊盘搭接交叠,会产生吊桥、移位 。 图7 焊盘间距G过大或过小b 当焊盘尺寸大小不对称,或两个元件的 端头设计在同一个焊盘上时,由于表面张力不对称,也会产生吊桥、移位 。图 8 焊盘不对称,或两个元件的端头设计在同一个焊盘上c 导通孔设计在焊盘上,焊料会从导通孔中流出,会造成焊膏量不足。图 9 导通孔示意图(2) 焊膏质量及焊膏的正确使用 焊膏中的金属微粉含量、金属粉末的含氧量、黏度、触变性都有一定要求。 如果焊膏金属微粉含量高,再流焊升温时金属微粉随着溶剂、气体蒸发而飞溅,如金属粉末的含氧量高,还会加剧飞溅,形成焊锡球
9、,同 时 还 会引起不润湿等缺陷。另外,如果焊膏黏度过低或焊膏的保形性(触变性)不好,印刷后焊膏图形会塌陷,甚至造成粘连,再流焊时也会形成焊锡球、桥接等焊接缺陷。 焊膏使用不当,例如从低温柜取出焊膏直接使用,由于焊膏的温度比室温低,产生水汽凝结,再流焊升温时,水汽蒸发带出金属粉末,在高温下水汽会使金属粉末氧化,飞溅形成焊锡球,还会产生润湿不良、等问题。(3) 元器件焊端和引脚、印制电路基板的焊盘质量 当元器件焊端和引脚、印制电路基板的焊盘氧化或污染,或印制板受潮等情况下,再流焊时会产生润湿不良、虚焊,焊锡球、空洞等焊接缺陷。(4) 焊膏印刷质量 据资料统计,在PCB设计正确、元器件和印制板质量
10、有保证的前提下,表面组装质量问题中有 70% 的质量问题出在印刷工艺。影响印刷质量的主要因素: a 首先是模板质量 模板印刷是接触印刷,因此模板厚度与开口尺寸确定了焊膏的印刷量。焊膏量过多会产生桥接,焊膏量过少会产生焊锡不足或虚焊。模板开口形状以及开口是否光滑也会影响脱模质 量 。 模板开口一定要喇叭口向下,否则脱模时会从喇叭口倒角处带出焊膏; b 其次是焊膏的黏度 、印 刷性(滚动性、转移性)、触变性、常温下的使用寿命等都会影响印刷质量。如果焊膏的印刷性不好,严重时焊膏只是在模板上滑动,这种情况下是根本印不上焊膏的。 c 印刷工艺参数刮刀速度、刮刀压力、刮刀与网板的角度以及焊膏的黏度之间都存
11、在一定的制约关系,因此只有正确控制这些参数,才能保证焊膏的印刷质量。 d 设备精度方面在印刷高密度窄间距产品时,印刷机的印刷精度和重复印刷精度也会起一定的作用。 e 对回收焊膏的使用与管理, 环境温度、湿度、以及环境卫生,对焊点质量都有影响回收的焊膏与新焊膏要分别存放,环境温度过高会降低焊膏黏度,湿度过大时焊膏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湿度过小时会加速焊膏中溶剂的挥发,环境中灰尘混入焊膏中会使焊点产生(5) 贴装元器件 保证贴装质量的三要素: a 元件正确 b 位置准确 c 压力(贴片高度)合适。 (6) 再流焊温度曲线 温度曲线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关键,实时温度曲线和焊膏温度曲线的升温斜率和峰值温度应
12、基本一致。160前的升温速度控制在1/s 2/s。如果升温斜率速度太快,一方面使元器件及PCB受热太快,易损坏元器件,易造成PCB变形。另一方面,焊膏中的熔剂挥发速度太快,容易溅出金属成份,产生焊锡球;峰值温度一般设定在比焊膏金属熔点高3040左右(例如63Sn/37Pb 焊膏的熔点为183,峰值温度应设置在 215 左右),再流时 间为 30s 60s。峰值温度低或再流时间短,会使焊接不充分,严重时会造成焊膏不熔。峰值温度过高或再流时间长,造成金属粉末氧化,还会增加共界金属化合物的产生,使焊点发脆,影响焊点强度,甚至会损坏元器件和印制板。设置再流焊温度曲线的依据: a 不同金属含量的焊膏有不
13、同的温度曲线,应按照焊膏加工厂提供的温度曲线进行设置(主要控制升温速率、峰值温度和回流时间)。 b 根据PCB板的材料、厚度、是否多层板、尺寸大小。 c 根据表面组装板搭载元器件的密度、元器件的大小以及有无BGA 、CSP 等特殊元器件进行设置。 d 还要根据设备的具 体情 况, 例如加热区长度、加热源材料、再流焊炉构造和热传导方式等因素进行设置。 热风炉和红外炉有很大区别,红外炉主要是辐射传导,其优点是热效率高,温度陡度大,易控制温度曲线,双面焊时PCB上、下温度易控制。其缺点是温度不均匀。在同一块 PCB 上由于器件的颜色和大小不同、 其 温度就不同。为了使深颜色器件周围的焊点和大体积元器
14、件达到焊接温度,必须提高焊接温度。热风炉主要是对流传导。其优点是温度均匀、焊接质量好。缺点是 PCB 上、下温差以及沿焊接炉长度方向温度梯度不易控制。 e 还要根据温度传感器的实际位置来确定各温区的设置温度。 f 还要根据排风量的大小进行设置。 g 环境 温度 对炉 温也 有影 响, 特别是加热温区短、(7) 再流焊设备的质量 再流焊质量与设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影响再流焊质量的主要参数: a 温度控制精度应达到 0.1 0.2 (温度传感器的灵敏度); b 传输带横向温差要求 5 以下 , 否则很难保证焊接质量; c 传送带宽度要满足最大 PCB 尺寸要求; d 加热区长度 加热区长度越长、
15、加热区数量越多,越容易调整和控制温度曲线。中小批量生产选择 4 5 温区,加热区长度 1.8m 左右即能满足要求。上、下加热器应独立控温,便以调整和控制温度曲线; e 最高加热温度一般为 300 350 , 考虑无焊料或金属基板,应选择 350 以上; f 传送带运行要平稳,传送带震动会造成移位、吊桥、冷焊等缺陷;g 设备应具备温度曲线测试功能,否则应外购温度曲线采集器。总结: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再流焊质量与 PCB 焊盘设计、元器件可焊性、焊膏质量、印制电路板的加工质量 、生产线设备、以及 SMT 每道工序的工艺参数、甚至与操作人员的操作都有密切的关系。 同时也可以看出 PCB 设计、 P
16、CB 加工质量、元器件和焊膏质量是保证再流焊质量的基础,因为这些问题 在生产工艺中是很难甚至是无 法解决的。 因此只要 PCB 设计正确, PCB 、元器件和焊膏都是合格的,再流焊质量是可以通过印刷、贴装、再流焊每道工序的工艺来控制的。 焊膏熔化不完全的原因分析预防对策温度低再流焊峰值温度低或再流时间短,造成焊膏熔化不充分 。调整温度曲线,峰值温度一般定在比焊膏熔点高30 40左右,再流时间为30.再流焊炉横向温度不均匀。一般发生在炉体较窄,保温不良的设备适当提高峰值温度或延长再流时间。尽量将PCB放置在炉子中间部位进行焊接 。c PCB设计当焊膏熔化不完全 发生在大焊点,大元件、以及大元件周
17、围、或印制板背面有大器件。1 尽量将大元件布在PCB的同一面,确实排布不开时,应交错排布。2 适当提高峰值温度或延长再流 时间。d 红外炉深颜色吸热多,黑色比白色约高3040,PCB 上温差大。为了使深颜色周围的焊点和大体积元器件达到焊接温度,必须提高焊接温度。焊膏质量问题金属粉含氧量高;助焊性能差;或焊膏使用不当:没有回温或使用回收与过期失效焊膏不使用劣质焊膏;制订焊膏使用 管理制度:如在有效期内使用;从冰箱取出焊膏,达到室温后才能打开容器盖;回收的焊膏不能与新焊膏混装等。SMT 再流焊接中常见的焊接缺陷分析与预防对策(1) 焊膏熔化不完全 全部或局部焊点周围有未熔化的残留焊膏。润湿不良原因
18、分析预防对策a 元器件焊端、引脚、印制电路基板的焊盘氧化或污染,或印制板受潮。元器件先到先用,不要存放在潮湿环境中,不要超过规定的使用日期。 对印制板进行清洗和去潮处理。b 焊膏中金属粉末含氧量高选择满足要求的焊膏c 焊膏受潮、或使用回收焊膏、或使用过期失效焊膏回到室温后使用焊膏,制订焊膏使用条例。(2) 润湿不良又称不润湿或半润湿。元器件焊端、引脚或印制板焊盘不沾锡或局部不沾锡。3 焊料量不足与虚焊或断路焊点高度达不到规定要求,会影响焊点的机械强度和电气连接的可靠性,严重时会造成虚焊或断路原因分析预防对策a 整体焊膏量过少原因:模板厚度或开口尺寸不够;开口四壁有毛刺 ;喇叭口向上,脱模时带出
19、焊膏。 焊膏滚动(转移)性差 。 刮刀压力过大,尤 其橡胶刮刀过软,切入开口,带出焊膏。 印刷速度过快。加工合格的模板,模板喇叭口向下 ,增加模板厚度或扩大 开口尺寸 。更换焊膏 。采用不锈 钢刮刀。调整印刷 压力和速 度。调整基板、模板、刮刀的平行度。b 个别焊盘上的焊膏量过少或没有焊膏原因:漏孔被焊膏堵塞或个别开口尺寸小 。导通孔设计在焊盘上 ,焊料从孔中 流出。 清除模板漏孔中的焊膏,印刷时经 常擦洗模板底面。如开口尺寸小,应扩大开口尺寸 。修改焊盘设计c 器件引脚共面性差,翘起的引脚不能与相对应的焊盘接触。运输和传递SOP和QFP时不要破坏外包装,人工贴装时不要碰伤引脚 。d PCB变
20、形,使大尺寸SMD器件引脚不能完全与焊膏接触 。 PCB设计要考虑长、宽和厚度的比例 。大尺寸PCB再流焊时应采用底部支撑 。(4) 吊桥和移位 吊桥是指两个焊端的表面组装元件 ,经过再流焊后其中一个端头离开焊盘表面,整个元件呈斜立或直立,如石碑状。又称墓碑现象、曼哈顿现象;移位是指元器件端头或引脚离开焊盘的错位现象。吊桥和移位原因分析预防对策a PCB设计两个焊盘尺寸大小不对称,焊盘间距过大或过小,使元件的一个端头不能接触焊盘 。按照Chip元件的焊盘设计原则进行设计,注意焊盘的对称性、焊盘间距 = 元件长度-两个电极的长度+K(0.250.05mm )b 贴片质量置偏移;元件厚度设置不正确
21、;贴片头Z轴高度过高(贴片压力小),贴片时件从高处扔下造成。提高贴装精度,精确调整首件贴装坐标,连续生产过程中发现位置 偏 移时应及时修正贴装坐标。设置正确的元件厚度和贴片高度。C 元件质量焊端氧化或被污染端头电极附着力不良。焊接时元件端头不润湿或端头电极脱落 。严格来料检验制度,严格进行首件焊 后检验,每次更换元件后也要检验,发现端头问题及时更 换元件。d PCB质量焊盘被污染(有丝网、字符、阻焊膜或氧化等)严格来料检验制度 ,对已经加工好PCB的焊盘上的丝网、字符可用小刀 轻轻刮掉 。e 印刷工艺两个焊盘上的焊膏量不一致清除模板漏孔中的焊膏,印刷时经常 擦洗模板底面。如开口过小,应扩大开口
22、尺寸。f 传送带震动会造成元器件位置移动。传送带太松,可去掉1 2 节链条;检查入口和出口处导轨衔接高度和距离是否匹配。人工放置PCB要轻拿轻放 。g 风量过大 。调整风量。 (5) 焊点桥接或短路 桥接又称连桥。元件端头之间、元器件相邻的焊点之间以及焊点与邻近的导线、过孔等电气上不该连接的部位被焊锡连接在一起(桥接不一定短路,但短路一定是桥接)。桥接原因分析预防对策a 焊锡量过多:可能由于模板厚度与开口尺寸不恰当;模板与印制板表面不平行或有间隙。减薄模板厚度或缩小开口或改变开口形状;调整模板与印制板表面之间距离,使接触并平行。b 由于焊膏黏度过低,触变性不好,印刷后塌边,焊膏图形粘连。选择黏
23、度适当、触变性好的焊膏c 印刷质量不好,焊膏图形粘连提高印刷精度并经常清洗模板d 贴片位置偏移提高贴装精度,e 贴片压力过大,焊膏挤出量过多,使图形粘连。提高贴片头Z轴高度,减小贴片压力。f 由于贴片位置偏移,人工拨正后使焊膏图形粘连。提高贴装精度,减少工拨正的频率。g 焊盘间距过窄修改焊盘设计。总结:在焊盘设计正确、模板厚度及开口尺寸正确、 焊膏质量没有问题的情况下 ,应通过提高印刷和贴装质量来减少桥接现象。 (6) 焊锡球 又称焊料球、焊锡珠。是指散布在焊点附近的微小珠状焊料。 产生焊锡球的原因分析 预防对策a 焊膏本身质量问题:微粉含量高;黏度过低;触变性不好。控制焊膏质量,20m微粉颗
24、粒应少于10% 。b 元器件焊端和引脚、印制电路基板的焊盘氧化或污染,或印制板受潮 。严格来料检验,如印制板受潮或污染,贴装前应清洗并烘干。c 焊膏使用不当按规定要求执行d 温度曲线设置不当:升温速率过快,金属粉末随溶剂蒸汽飞溅形成焊锡球;预热区温度过低,突然进入焊接区,也容易产生焊锡球。温度曲线和焊膏的升温斜率和峰值温度应基本一致。160前的升温速度控制在1/s2/se 焊膏量过多,贴装 时焊膏挤 出量多:模板厚度或开口大;或模板与PCB不平行或有间隙 。加工合格模板。调整模板与印制板表面之间距离,使接触并平行。f 刮刀压力过大、造 成焊膏图 形粘连;模板底面污染,粘污焊盘以外的地方,严格控
25、制印刷工艺,保证印刷质量。g 贴片压力过大,焊膏挤出量过多,使图形粘连。提高贴片头Z轴高度,减小贴片压力。(7) 气孔 分布在焊点表面或内部的气孔、针孔。或称空 气孔原因分析 预防对策a 焊膏中金属粉末的含氧量高 、或使用回收焊膏、工艺环境卫生差、混入杂质。控制焊膏质量,制订焊膏使用条例。b 焊膏受潮,吸收了空气中的水汽达到室温后才能打开焊膏的容器盖控制环境温度20 26、相对湿度40% 70% 。c 元器件焊端、引脚、印制电路基板的焊盘氧化或污染,或印制板受潮。元器件先到先用,不要存放在潮湿环境中,不要超过规定的使用日期。d 升温区的升 速率过快,焊膏中的溶剂、气体蒸发不完全,进入焊接区产生
26、气泡、针孔。160 前的升温速度控制在1/s 2/s 。原因a 、b 、c都会引起焊锡熔融时焊盘、焊端局部不润湿,未润湿处的 助焊剂排气、以及氧化物排气时产生空洞。(8) 焊点高度接触或超过元件体(吸料现象焊接时焊料向焊端或引脚跟部移动,使焊料高度接触元件体或超过元件体。焊点过高原因分析预防对策a 焊锡量过多:可能由于模板厚度与开口尺寸不恰当;模板与印制板表面不平行或有间隙。1 减薄模板厚度或缩小开口尺寸或改变开口形状 ;2 调整模板与印制板表面之间距离,使接触并平行。b PCB加工质量问题或焊盘氧化、污染,(有丝网、字符、阻焊膜或氧化等)。或PCB受潮。焊料熔融时由于PCB焊盘润湿不良,在表
27、面 张力的作用下,使焊料向元件焊端或引脚上 吸附(又称吸料现象)。 另一种解释,由于引脚温度比焊盘处温度高,熔融焊料容易向高温处流动。严格来料检验制度,把问题反映给PCB设计人员及PCB加工厂;对已经加工好PCB的焊盘上如有丝网、字符可用小刀轻轻刮掉;如印制板受潮或污染,贴装前应清洗并烘干。 (9) 锡丝 元件焊端之间、引脚之间、焊端或引脚与通孔之间的微细锡丝。锡丝原因分析 预防对策a 如果发生在Chip元件体底 下,可能由于焊盘间 距过小,贴片后两个焊盘上的焊膏粘连。扩大焊盘间距。b 预热温度不足,PCB和元器件温度比较低,突然进入高温区,溅出的焊料贴在PCB表面而形成。调整温度曲线,提高预
28、热温度。c 焊膏中助焊剂的润湿性差。可适当提高一些峰值温度或加长回流时间。或更换焊膏 (10) 元件裂纹缺损 元件体或端头有不同程度的裂纹或缺损现象。元件裂纹缺损原因分析预防对策A 元件本身的质量制订元器件入厂检验制度,更换元器件 。B 贴片压力过大提高贴片头Z轴高度,减小贴片压力。C 再流焊的预热温度或时间不够,突然进入高温区,由于击热造成热应力过大 。调整温度曲线,提高预热温度或延长预热时间。d 峰值温度过高,焊点突然冷却,由于击冷造成热应力过大。调整温度曲线,冷却速率应 4 /s 。 (11) 元件端头镀层剥落 元件端头电极镀层不同程度剥落,露出元件体材料。端头镀层剥落原因分析预防对策a 元件端头电极镀层质量不合格可通过元件端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民族药资源保护与产业化开发战略报告
- 2025-2030中国智能制造管理咨询服务市场调研与发展规划报告
- 2025-2030中国智慧零售技术应用现状及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智慧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报告
- 2025-2030中国新能源消纳瓶颈突破与储能配套政策实施效果报告
- 2025-2030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景分析及市场机遇评估报告
- 2025-2030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深度分析报告
- 2025年商务师职业资格考试题库:电商团队管理与绩效考核
- 终止协议书的书面申请
- 韩国协议书酒店
- 《钢筋桁架楼承板应用技术规程》TCECS 1069-2022
- 渝22TS02 市政排水管道附属设施标准图集 DJBT50-159
- 从S国税局视角剖析转让定价反避税的实践与启示
- 图像几何变换讲解
- 分拣部管理制度
- 光缆通信基础知识
- 德胜洋楼公司及德胜员工手册-员工守则
- 我的家乡湖南永州宣传简介
- 认识国旗(课堂PPT)
- 小儿危重症的早期识别与处理课件
-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子部·儒家·稽山承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