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六节病毒_第1页
第十一章第六节病毒_第2页
第十一章第六节病毒_第3页
第十一章第六节病毒_第4页
第十一章第六节病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六节第六节 病毒病毒一、什么是病毒一、什么是病毒 对抗生素不敏感2 2、基本特征、基本特征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结构含有一种核酸含有一种核酸不以二分法繁殖不以二分法繁殖 特定宿主细胞内核酸复制增殖特定宿主细胞内核酸复制增殖无核糖体无核糖体不含能量代谢酶不含能量代谢酶活体外无生命特征活体外无生命特征二、病毒的分布、大小、形态二、病毒的分布、大小、形态 1、病毒分布很广、病毒分布很广:陆地、海洋、天空,各种:陆地、海洋、天空,各种动植物乃至动植物体内甚至细菌的体内,都能找动植物乃至动植物体内甚至细菌的体内,都能找到它。到它。 2 2、病毒的大小、病毒的大小用纳米衡量用纳米衡量病毒个体十分微小,多

2、数病毒在病毒个体十分微小,多数病毒在10-30010-300纳米之纳米之间(百万分之一毫米),三万个拼接起来才有间(百万分之一毫米),三万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杆菌大小。一个杆菌大小。, ,所以病毒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才所以病毒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能看见。 3、病毒的形态、病毒的形态:球状:球状(大蚊病毒),杆形(大蚊病毒),杆形(烟(烟草花叶病毒)草花叶病毒),蝌蚪,蝌蚪状(噬菌体)等状(噬菌体)等DNA病毒颗粒大小病毒颗粒大小正链正链RNA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球形球形杆形杆形蝌蚪形蝌蚪形病毒的形态病毒的形态三、病毒粒子的结构三、病毒粒子的结构裸露病毒裸露病毒囊膜病毒囊膜病毒无细胞

3、结构无细胞结构病毒体结构模式图病毒体结构模式图壳壳粒粒壳体壳体芯髓芯髓核壳核壳包膜包膜囊膜病毒囊膜病毒纤突纤突蛋白质蛋白质核酸核酸脂质脂质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其他组成其他组成四、病毒的化学组成四、病毒的化学组成(一)蛋白质(一)蛋白质 2. 2. 结构蛋白结构蛋白衣壳、包膜衣壳、包膜 系指构成一个形态成熟的有感染性系指构成一个形态成熟的有感染性 的病毒颗粒所必需的蛋的病毒颗粒所必需的蛋白质。白质。是构成病毒衣壳的全部成分和囊膜的主要成分。是构成病毒衣壳的全部成分和囊膜的主要成分。 也是由也是由基因组编码的。基因组编码的。 1. 1.非结构蛋白非结构蛋白酶酶 指由病毒基因组编码的,在病毒复制或基

4、因表达调控过指由病毒基因组编码的,在病毒复制或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中具有一定功能,程中具有一定功能, 但不结合于病毒颗粒中的蛋白质。但不结合于病毒颗粒中的蛋白质。蛋白质功能:蛋白质功能:保护病毒核酸,使其免受核酸酶或其它理化因保护病毒核酸,使其免受核酸酶或其它理化因 素的破坏。素的破坏。参与病毒感染细胞的过程,决定病毒对宿主细参与病毒感染细胞的过程,决定病毒对宿主细 胞的亲嗜性。胞的亲嗜性。抗原性:诱导特异性抗体、致敏淋巴细胞。抗原性:诱导特异性抗体、致敏淋巴细胞。(二)核酸:(二)核酸:决定病毒的遗传和变异。决定病毒的遗传和变异。1.特点:特点:(1)病毒只含一种核酸,构成病毒体的芯髓。病毒只含

5、一种核酸,构成病毒体的芯髓。(2)核酸类型多样化)核酸类型多样化mRNA的碱基序列作为标准,凡与此相同的核酸称为的碱基序列作为标准,凡与此相同的核酸称为正股正股(positive sense),),与其互补的则为与其互补的则为负股负股(negative sense)。)。核酸可分单股(核酸可分单股(single stranded)或双股(或双股(double stranded)、)、线状(线状(linear)或环状(或环状(circular)、)、分节段(分节段(segmented)或不或不分节段分节段 (三)脂类、糖类(三)脂类、糖类主要存在于囊膜中,脂溶剂可去除囊膜,使病毒主要存在于囊膜中

6、,脂溶剂可去除囊膜,使病毒 丧失活性。丧失活性。来自宿主细胞,与囊膜病毒的吸附和穿入宿主细来自宿主细胞,与囊膜病毒的吸附和穿入宿主细 胞的作用有关。胞的作用有关。 2 2、营养方式、营养方式寄生寄生五、病毒的增殖五、病毒的增殖病毒通过接触、空气、水、伤口、血液和蚊病毒通过接触、空气、水、伤口、血液和蚊虫叮咬等途径进行传播。虫叮咬等途径进行传播。1、繁殖方式、繁殖方式病毒在寄主细胞中自我病毒在寄主细胞中自我复制。复制。 3 3、复制周期、复制周期从接近易感细胞开始,从接近易感细胞开始,经复制形成成熟病毒颗粒并释放到细胞经复制形成成熟病毒颗粒并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外的过程。吸附吸附穿入穿入脱壳脱壳

7、生物合成生物合成装配与释放装配与释放六、干扰现象与干扰素六、干扰现象与干扰素干扰现象:两种病毒或同种异株病毒在短时间内感染同一细胞,其中一种病毒可以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干扰素:一种由感染病毒的宿主细胞产生的一种免受其他病毒感染的物质,是一种天然的抗病毒物质。(一)干扰素的分类1、干扰素白细胞干扰素2、干扰素成纤维细胞干扰素3、干扰素免疫干扰素(二)干扰素的性质1、是一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糖蛋白2、无毒,抗原性弱(抗原与抗体结合的能力)3、对蛋白质分解酶敏感;对脂酶和核酸酶不敏感4、抗病毒作用没有特异性但有种属特异性(三)干扰素的作用1、阻止病毒感染2、防止病毒性疾病3、抑制细胞生长,用于

8、肿瘤治疗4、抑制病毒和非病毒引起的肿瘤七、噬菌体七、噬菌体侵染细菌的病毒侵染细菌的病毒(一)噬菌体的形态结构二十面体丝状复合体1、噬菌体的形态二十面体丝状复合体感染阶段感染阶段噬菌体侵染寄主细胞的第一步是“吸附”,即噬菌体的尾部附着在细菌的细胞壁上,然后进行“侵入”。噬菌体先通过溶菌酶的作用在细菌的细胞壁上打开一个缺口,尾鞘像肌动球蛋白的作用一样收缩,露出尾轴,伸入细胞壁内,如同注射器的注射动作,噬菌体只把头部的DNA注入细菌的细胞内,其蛋白质外壳留在壁外,不参与增殖过程。 (二)噬菌体的生活周期1、吸附、吸附吸附于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吸附于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 吸附于大肠杆菌性毛上的噬菌体吸附于

9、大肠杆菌性毛上的噬菌体 2、侵入(、侵入(penetration) 侵入又称病毒内化,它是一个病毒吸附后几乎立即发生,依赖于能量。 不同的病毒-宿主系统的病毒侵入机制不同。T4通过尾丝吸附于宿主大肠杆菌表面。吸附后,由于基板受到构象上的刺激,中央孔开口,释放溶菌酶并水解部分细胞壁,接着尾鞘蛋白收缩,把尾管插入宿主细胞中。侵入侵入 通过尾部刺突固着于细胞; 尾部的酶水解细胞壁的肽聚糖,是细胞壁产生小孔; 尾鞘收缩,核酸通过中空的尾管压入胞内,蛋白质外壳留在胞外; 噬菌体DNA进入细菌细胞后,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细菌的DNA合成停止,酶的合成也受到阻抑,噬菌体逐渐控制了细胞的代谢。噬菌体巧妙地利用

10、寄主(细菌)细胞的“机器”,大量地复制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3、核酸和蛋白质复制、核酸和蛋白质复制4、装配、装配形成完整的噬菌体颗粒。自发组装,衣壳包在核酸外面。5、释放、释放众多的溶菌酶,最终因外在的原因而导致细胞破裂的现象称之为自外裂解(Lysis from without)。自外裂解是不能产生子代噬菌体的裂解方式。 平均每一个宿主细胞裂解后所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数称作裂解量(burst size)。丝状噬菌体(如M13或fd)不杀死细胞,子代毒粒以分泌方式不断从受染细胞中释放,并同时完成毒粒的组装(注)(注)溶源性(溶源性(lysogeny) 温和噬菌体侵入相应宿主细胞后,噬菌体DNA 整合宿主的基因组上,并随宿主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温和噬菌体侵入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现象溶源性或溶源现象。人有了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