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后训练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_第1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后训练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_第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后训练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_第3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后训练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_第4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后训练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1、棉花堡作为旅游圣地分布在土耳其西南部山区,棉花是指其白色如棉,远看像一层层的棉花团,其实是坚硬的石灰岩地貌(如下图),推测棉花堡的成因为A. 冰川融水的侵蚀作用 B. 温泉水矿物质的积淀C. 温泉水的溶蚀作用 D. 山岳冰川的间歇消融2、饱含碳酸氢钙的地下水溢出地表,沿斜坡漫流时,遇到地表凸起部位,水流翻越阻隔流速加快,水体变薄,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在凸起部位发生碳酸钙淀积,形成“边石坝”。下图是某处边石坝景观及其纵向剖面图,剖面呈现黄白相间的纹理。进一步研究发现白色是碳酸钙,黄色是泥土。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 关于边石坝生长速度最快部位的判断及

2、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因为A处是边石坝最高凸起点,水体最薄,碳酸钙沉积最快B. 因为B处流速最快,碳酸钙沉积最快C. 因为C处受凸起阻挡,流速最慢,流水搬运的碳酸钙物质最易沉积D. 因为D处位于钙化池内,流速最慢,流水搬运的碳酸钙最易沉积(2) 根据边石坝黄白相间纹理,下列推理判断正确的是( )该边石坝可能形成于季风气候区该边石坝可能形成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雨季时,河流流量大,搬运力强,泥沙不易沉积,纹理呈白色雨季时,河流流量大,侵蚀力强,含沙量大,钙化沉积物中混有泥沙,纹理呈黄色黄宽白窄,说明暴雨次数多,雨季长白宽黄窄,说明暴雨次数多,雨季长A. B. C. D. 3、“蓝洞”是指在海岸

3、或珊瑚礁盘的浅水区域被海水覆盖的水下洞穴。我国三沙市永乐礁中的蓝洞“永乐龙宫”(16°3130”N,下图)深达300.89米,是全球已发现的最深蓝洞。地学家们一般认为“永乐龙宫”应为在第四纪冰期海平面最低时期以前由陆地水溶蚀形成的喀斯特溶洞,由海平面以上沉降于海面以下形成的。第四纪冰期最低海平面位置一般认为距现今海平面约125米。据此并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 若“永乐龙宫”是由溶洞整体垂直沉降成为蓝洞,至少下沉了约A. 300.89米 B. 175.89米 C. 425.89米 D. 726.78米(2) 在“永乐龙宫”由喀斯特溶洞演变为“蓝洞”的过程中A. 第四绿冰期是关键因素

4、B. 洞体深度一直在增加C. 一直处于温暖环境之中 D. 由流水溶蚀转为海浪侵蚀4、天坑,是存在于碳酸盐岩层中从地面往下形成的深度和口部都在百米以上的陷坑状的地形。已经被确认的天坑约2/3分布在中国。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 下列省份,天坑数量最多的是( )A. 贵州 B. 广东 C. 吉林 D. 西藏(2) 天坑内的物质与外界的联系主要依靠水循环的( )环节。A. 降水 B. 下渗 C. 地表径流 D. 蒸发(3) 下列构造示意图(如下图,该地地势北高南低)中最易形成巨大天坑的是( )A. a B. b C. c D. d5、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旅游景观与图

5、示地貌相类似的是A. 长江三峡 B. 桂林山水 C. 黄山怪石 D. 天涯海角(2)从图中看最有利于该地貌形成的条件是A. 岩石具有可溶性 B. 地面平坦 C. 气候干燥 D. 植被稀少6、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A.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 B. 流水的冲刷作用C.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 D. 对可溶性岩石的淀积作用7、我国西南地区咯斯特地貌发育的两个必要条件是( )气修温暖湿润 可溶性岩石广泛分布 地形崎岖 植物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A. B. C. D. 8、热喀斯特指多年冻土区受热融蚀产生类似喀斯特地貌形态的热融地貌。由地下冰融化而产生,分为热融沉陷地貌(

6、图a)和热融滑塌地貌(图b)两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下列区域能够经常见到热喀斯特地貌的是A. 云贵高原 B. 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C. 巴西高原 D. 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2)热融沉陷区域形成的热融湖A. 会继续陷落成溶洞 B. 会使冻土层逐渐变薄或被切穿C. 是岩层弯曲形成的 D. 面积广、水量大9、2019年7月位于西沙群岛的永乐龙洞被证实为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蓝洞。一般认为蓝洞的形成类似于陆地上的喀斯特天坑、竖井。永乐龙洞形成时的地理环境为A. 全球处于温暖期 B. 石灰岩分布广泛C. 南海为冰川覆盖 D. 地下水极端缺乏10、热喀斯特指多年冻土区受热融蚀产生类似喀斯特地貌形态的热融地

7、貌。由地下冰融化而产生,又称热喀斯特地貌,分为热融沉陷地貌和热融滑塌地貌两种。据此完成13题。(1)下列区域能够经常见到热喀斯特地貌的是 A.云贵高原B.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C.巴西高原D.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2)热融沉陷区域形成的热融湖 A.会继续陷落成溶洞B.是岩层弯曲形成的 C.面积广、水量大D.会使冻土层逐渐变薄或被切穿(3)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发生热喀斯特的形式和时间一般是 A.热融沉陷夏季 B.热融沉陷秋末冬初 C.热融滑塌夏季 D.热融滑塌秋末冬初11、贵州省的天然洞穴发育数目数以万计,多分布在喀斯特山区中低部地区。该省主要以含碳酸盐的岩石为主,在这类岩石的分布空间范围内,由于受自然

8、环境影洞穴呈现出一定规模的分布。读图2“贵州洞穴密度分布图和洞穴海拔分布图”,回答12题。(1)据图可知,贵州洞穴 A东北半壁的分布密度大于西南半壁 B洞口海拔2019米洞穴多于1000米 C西部地区的分布密度大于东部地区 D.洞口海拔500米洞穴多达50000个(2)对该省区洞穴密度较大地区的推断,与实际相符的是 A.地势最高地区 B为弱石漠化区域 C.旅游资源缺乏 D流动人口量较大12、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溶蚀的结果,天坑是因地下溶洞顶部多次坍塌露出地面而成。下图示意喀斯特地貌,图中岩层都是软硬程度相同的石灰岩层。 读图回答题。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天坑形成时间晚于溶洞

9、R B.溶洞R形成时间晚于QC.不可能形成第3个水平溶洞 D.图示地貌可能位于黄土高原13、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溶蚀的结果,天坑是因地下溶洞顶部多次坍塌露出地面而成。下图示意喀斯特地貌,图中岩层都是软硬程度相同的石灰岩层。 读图回答12题。 (1)在任一个水平溶洞的形成过程中,地壳A.下沉 B.抬升 C.稳定 D.先抬升再下沉 (2)该地区多个水平溶洞的形成,反映了 A.重力作用的影响 B.流水持续的侵蚀 C.降水量持续增多 D.地壳间歇性上升 14、有关我国桂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石灰岩广布,可溶性、透水性差B.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丰沛,尤其以58月降水较多C

10、. 漓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D. 气候条件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土壤中有机质积累丰富15、下列地貌类型全部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 )A. 石柱、峰林、溶蚀洼地 B. 峰丛、落水洞、溶蚀洼地C. 石柱、石钟乳、地下河 D. 孤峰、溶洞、落水洞16、我国一联合考察团对广西喀斯特地貌进行了一次联合考察。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1)“桂林山水”这种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种条件无关 ( )A. 岩石条件 B. 气候条件 C. 生物条件 D. 土壤条件(2)下列组合描述正确的是 ( )A. “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黄河中游河段B. “远看是山,近看成川”云贵高原C.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太

11、行山区D. “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桂林山水17、我国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的高原是 ( )A. 青藏高原 B. 内蒙古高原 C. 黄土高原 D. 云贵高原18、下列哪种岩石广布区能形成喀斯特地貌 ( )A. 石灰岩 B. 花岗岩 C. 玄武岩 D. 大理岩19、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所示的地貌景观是在( )A. 石灰岩分布区 B. 花岗岩分布区C. 玄武岩分布区 D. 砂岩分布区(2)该洞穴所反映的各种地貌景观是( )A. 风化和堆积作用的结果 B. 溶蚀和淀积作用的结果C. 搬运和堆积作用的结果 D. 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的结果20、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

12、题.(1)图中所示的地貌景观是在( )A. 石灰岩分布区 B. 花岗岩分布区C. 玄武岩分布区 D. 砂岩分布区(2)该地貌在我国的典型分布地区是( )A. 塔里木盆地 B. 云贵高原C. 安徽黄山 D. 东北平原21、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山水甲桂林。读桂林山水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四类外力,为塑造桂林山水地貌主力是A. 冰川侵蚀 B. 海浪侵蚀 C. 流水侵蚀 D. 风力侵蚀(2)漓江水属于水循环环节中的A. 地下径流 B. 降水 C. 水汽输送 D. 地表径流(3)桂林山水是岩石圈、水髑、大气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 差异性 B. 整体性 C.

13、季节性 D. 开放性22、有专家将喀斯特等地貌分布区,因地质环境特殊,又缺少水利设施而存留不住水的现象,称为工程性缺水。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下列地形区中,工程性缺水表现更为突出的是A. 华北平原 B. 四川盆地 C. 云贵高原 D. 珠江三角洲(2)缓解一地“工程性缺水”的最有效措施是A. 修建水库 B. 跨流域调 C. 节约用水 D. 人工降雨23、图2是我国某石灰岩分布广泛地区的等高线图,图2中A河流被称为“白水河”,人们发现这条河流的底部呈乳白色;而B河流被称为“黑水河”,人们发现这条河流的底部沉积了大量黑色的淤泥。图1是图2中M处天然形成的碳酸钙沉积作用形成的水池,并且还在不断地增

14、多和长大,科学术语被称为“钙化池”,钙化池光滑平整,水平如镜,清澈见底。据此回答1-3题。(1)图中M处钙化池形成的碳酸钙主要来源于 AA河流 BB河流 CC山脊 DD河流(2)据图3及材料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池的外边缘流速较池内小; 池的外边缘较池内流速大;池内沉积作用快于池的边缘; 池的边缘沉积作用快于池内A B C D(3)科学家们将钙化池的边缘切开研究发现,其边缘呈层状结构,层状结构呈白色与黄色相间分布,厚薄不一。进一步分析研究发现白色的是碳酸钙,而黄色的则是泥土。据此推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该区域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碳酸钙沉积层越厚,说明该时期降水越少;泥土颗粒的大小可以反映当地降水

15、强度大小;上述现象在西欧发现的可能性较大A. B C D24、“天坑”是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地貌景观,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左图为“天坑”在我国的分布示意图,右图为甲天坑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问题。(1)该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A.广东、重庆B.广西、贵州C.山西、云南D.辽宁、四川(2)若甲地突发洪水,最适宜人员撤离避险的道路是( )A.B.C.D.25、“我国第五套人民币20元票样图”展示了桂林山水美景,该景观地貌属于 ( )雅丹地貌 B丹霞地貌 C冰川地貌 D喀斯特地貌26、云贵高原,我国四大高原之一,曾经是广阔的海洋,现如今,地形崎岖,遍布峰林、溶洞、漏斗等喀斯特地貌

16、,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洼地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从2019年3月25日开工建设至今,主体工程已经初具雏形,各系统陆续进入进一步实施阶段。大窝凼就是非常典型的喀斯特漏斗地貌(图9),读图完成12题。图9图8(1) 读图8,与大窝凼的岩石类型及其形成过程相一致的是( )A. a B. b C. c D. d (2)根据材料推断,云贵高原地貌形成经历的地质过程可能是( )A地壳沉降岩浆侵入地壳抬升流水侵蚀B地壳沉降沉积作用固积成岩地壳抬升流水侵蚀C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地壳抬升风力侵蚀D沉积作用地壳沉降固积成岩地壳抬升歪理侵蚀27、读图4,回答12题。(

17、1)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在我国多出现在() 苏 湘 滇 新 桂 内蒙古A B C D(2)有关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推测正确的是() 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 B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C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28、下图为贵州地区地貌形成与发育过程示意图,依图判断形成发育过程的先后排序是( ) B C D 29、下图为坡地径流示意图,其中1表示地表径流,2为地下顺坡径流,3为下渗径流。不同岩性的坡地,三种径流比例差异较大。我国贵州某地区坡地径流中3占径流比重最大。读图回答题。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风力侵蚀风力堆积流水侵蚀流水堆积A B C D30、下图为坡地径流示意图,其中1

18、表示地表径流,2为地下顺坡径流,3为下渗径流。不同岩性的坡地,三种径流比例差异较大。我国贵州某地区坡地径流中3占径流比重最大。读图回答题。该地区最可能发育的地貌是( )A.风力侵蚀地貌 B.风力沉积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黄土地貌31、贵州是我国喀斯特分布最广的地区,仅占贵州全省总面积3%的盆地,当地人俗称“坝子”,它们面积狭小,星罗棋布地分散在地貌类型复杂多样的喀斯特山区中,成为贵州农业和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根据材料完成12题。贵州省红枫湖水系盆地新增居民点面积在各坡度上的分布/%年份平坡平缓坡缓坡较缓坡陡坡较陡坡极陡坡201959.5723.7110.974.351.120.110201

19、956.3726.4012.952.671.220.480201955.5425.9012.902.481.441.100.63(1)下列描述与材料一致的是()A居民点面积在平坡地区所占比重逐年上升B居民点面积在缓坡、平缓坡地区增幅最快C陡坡和较陡坡居民点规模不断增加D极陡坡一直未有居民点的分布(2)依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喀斯特高原地区聚落分布高度聚集B喀斯特地貌特点对居民的择居、迁居不产生影响C由于平、缓坡地区居住空间日益有限,聚落向坡度较大地带蔓延D居民点向较陡坡和陡坡地区蔓延,有利于喀斯特地区的生态保护32、2019年10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评选出全球15条旅游

20、最美的河流,漓江成为中国唯一入选的河流。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唐代诗人韩愈写诗赞美漓江两岸的风光“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诗中( )A. “苍苍森八桂” 描写出该地区的茂密热带季雨林景观特点B. “兹地在湘南” 描写出漓江的地理位置在福建省湘江以南C. “江作青罗带” 描写出漓江蜿蜒曲折、水清沙少的水流特点D. “山如碧玉簪” 描写出两岸山地是地壳抬升形成的块状山33、图为云南路南石林喀斯特地貌景观图,塑造路南石林的地质作用和岩石类型分别是( )A. 风力侵蚀 岩浆岩B. 流水侵蚀 沉积岩C. 冰川侵蚀 变质岩D. 海浪侵蚀 沉积岩34、图4所示区域气候干旱,年降

21、水量自东南向西北由200毫米递减到15毫米;年均温在5以下,气温变化剧烈,绝对年温差可达60以上,日温差也常在30左右,夏季夜间气温可降至0以下;风力强盛,每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可达25-75天,西部甚至可出现40米秒的强风。读图回答下题。对该区域的中部地区地表形态影响较小的外力作用是( )A. 风化作用 B. 风力侵蚀 C. 风力堆积 D. 流水侵蚀35、读图,回答12题:(1)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苏湘滇 新桂 内蒙古A.B.C.D.(2)图中()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36、我国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的高原是( )青藏高

22、原 B. 内蒙古阿高原 C. 黄土高原 D. 云贵高原37、内蒙古某山有一处花岗岩“石林”景观(如下图所示)。完成第12题。(1)图中“石林”景观,按照成因,其岩石为( )A玄武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D岩浆岩(2)图中“石林”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A.地壳下降岩浆活动风化、侵蚀 B.地壳上升岩浆活动风化、堆积C.岩浆活动地壳上升风化、侵蚀 D.岩浆活动地壳下降风化、堆积38、结合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1)图甲中A处的地形为()。A背斜山 B背斜谷 C向斜山 D向斜谷(2)若图中B地发现有溶洞景观,该处的岩石类型最有可能为图中的()。Aa Bb Cc Dd39、下图为云南

23、路南石林不同植被下,土壤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示意图(二氧化破浓度越高,溶蚀作用越显著),据此完成12题。 (1)如果水分条件相同,土壤、岩石最易被溶蚀的是( ) A无植被耕地 B人工草地 C柏树林 D天然草坡(2)如果当地植被破坏严重,最终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A沙化 B泥石流 C石漠化 D滑坡4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是出自唐代诗人韩愈送桂州严大夫一诗中的名句。漓江发源于南岭,在桂林至阳朔河段,蜿蜒南流,河床由砂、卵石组成,两岸多为石灰岩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桂林山水的核心。下图示意桂林在广西的位置和漓江的景观。(1)推

24、断漓江夏、冬两季河水含沙量大小的差异,并说明理由。(8分)(2)分析漓江河床多卵石的原因。(6分)(3)说明漓江两岸形成“山如碧玉簪”景观与当地气候的关系。(8分)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2019年中国贵州黔南安装建设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口径最大、最具威力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FAST台址选定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的大窝凼洼地,采用我国科学家独创的设计和我国贵州南部的喀斯特洼地的独特地形条件,大窝凼附近没有集镇和工厂,在5公里半径之内没有一个乡镇,25公里半径之内只有一个县城,是最为理想的选择。(1)射电望

25、远镜安装在该地的有利条件有哪些?(3分)(2)分析大窝凼天坑形成的过程。(2分)(3)贵州喀斯特地貌发育,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哪些?(5分)42、2019年9月初,G20峰会在杭州成功举办,它给杭州带来深刻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0分)(1)“八月十八潮,天下壮观无”,此时,东南沿海盛行的_风对潮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2)嘉兴市建设外资集聚地在地理位置上的有利条件是_。(3)太湖石是石灰岩长时间侵蚀后形成的,其岩性按成因属于_(填岩石类型)。从气候角度分析,杭州西溪湿地和西湖的重要价值有_、_。从生态角度分析,大面积的围海造陆对环境的危害是_。(4)杭州菜鸟物流准备采用周转箱循环利用

26、来替代一次性纸箱,这是为了减轻快递业高速发展带来的_(填环境污染类型)。(5)和7、8月相比,G20峰会选择在9月初举行,主要考虑的天气因素是_(填气温或降水);从城市人文地理环境的角度,说明G20峰会对杭州的有利影响。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淄博市博山开元洞、沂源溶洞内景观博山开元溶洞 沂源溶洞内景观材料二 郯庐断裂区域示意图(1)淄博市的自然带是_,溶洞属于_地貌,关于溶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洞属于冰川地貌 B.溶洞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C.溶洞分布于沉积岩地区 D.溶洞是含有SO2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形成的(2)试分析淄博市出现这种地貌的原因。44、材料一:安徽省某

27、山风景区(118°E, 31°N附近)是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境内海拔多在50米到450米之间,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区;同时又属国家凤丹原产地。每年,各色牡丹和石林组成壮观的花海石林,素有“名花似海,奇石如林”之称。材料二:图12为该山喀斯特地貌成因过程图(顺序已被打乱)材料三:图13为该山山麓地区气候资料图 (曲线表示气温,柱状图表示降水)材料四:牡丹的生长条件牡丹适宜在疏松、深厚、肥沃、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长。充足的阳光对牡丹生长较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晒,温度在25以上则会使牡丹植株呈休眠状态。牡丹开花适温为1720,但花前必

28、须经过110的低温处理23个月才可。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二判断,该山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的先后排序是_。并结合材料二和三,从地质作用角度说明该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过程?(2)根据材料一和三,分析该山68月降水量变化特点及其成因?(3)根据材料三和四,分析该山牡丹花欣赏的最佳时间段为_月。并仅从自然环境角度说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是否适合种植牡丹。4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为_省的轮廓,该省所在的主要地形区是_,该地形区的主要地貌特征是_,列举该省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_。(2)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有:岩石的_性和_性。水对岩石的_力。其中_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

29、条件。(3)形成喀斯特地貌的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是_,如_岩和_岩等。该类岩石在喀斯特作用下形成喀斯特地貌的过程,其化学方程式为_。(4)喀斯特地貌分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其中地面喀斯特地貌主要有_;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有_。(5)该地貌对修水库和修铁路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修水库时要注意_问题,修铁路时要注意_问题。46、某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喀斯特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提出了以下设想,根据设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设想一:气候是我国南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为论证这一设想,课题组、在我国三个石灰岩分布区采样,获取如下数据:地区降水时间分布年降水量(mm)年平均气

30、温()年溶蚀率(毫米/年)广西中部相对均匀1 5002 00020220.120.3湖北三峡中等1 0001 20012150.06河北西北部集中400600680.020.03设想二:植被、坡度对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如下坐标图:(1)分别解释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与年溶蚀率之间的内在关系。(2)解释植被覆盖率与地下岩溶地貌发育程度关系曲线的形成理由。补充坡度与地下岩溶地貌发育程度的关系曲线。(3)为什么在我国北方的深厚石灰岩分布区,没有形成像桂林那样的“山水”?4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钙华景观是喀斯特

31、景观的一种类型。在喀斯特地区,各种水体中溶解了大量碳酸钙,这种水被称为“喀斯特水”。从地壳深处涌出的“喀斯特水”,一出地表,随着压力、温度的变化,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溶解能力减弱,水中的碳酸钙开始结晶析出,钙华开始生成,形成各种景观,叫做钙华景观。如随着泉水的流动、地形的变化,形成层层钙华池(图甲)。材料二一般地表喀斯特景观主要分布在热带或者亚热带高温多雨的地方,因为温度高、降水多,可以加快喀斯特反应的速度。如中国地表喀斯特景观最精彩的地方都集中在地处亚热带的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中国最负盛名的钙华池景观非常巧合地在青藏高原东缘排成了一线:北起九寨沟以北的神仙池向西南到云南香格里拉的白水台(

32、图乙)。(1)说出材料一中钙华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2)请根据材料和已学过的相关知识推测青藏高原东缘高寒高山地区钙华风景带的形成条件。48、灵渠位于广西兴安县城边,全长37千米,是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的人工运河。至今灵渠大部分河段保存良好,与长城南北呼应,同为世界奇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读图,说出灵渠连接的两大水系名称,以及图中两条河流的流向。(2)“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是对桂林山水的形象描述。简单分析诗中地貌的形成及山清水秀形成的原因。4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地貌称为_地貌,在我国的_高原分布广泛。我国以这类地貌成为旅游胜地的是_和_(举两例)。(2

33、)下面两组化学反应式可表示此种地貌的形成原理:A:CaCO3H2OCO2Ca(HCO3)2B:Ca(HCO3)2CaCO3H2OCO2其中石钟乳的形成可用方程式_表示,为流水的_作用;溶洞的形成可用方程式_表示,为流水的_作用。(3)试简单分析图中地下河的形成过程。(4)图中溶洞两边边槽的位置分布说明了什么?50、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右图为该地区某城市年内各月降水量与气温图,试判断其气候类型并描述其气候特点。(2)根据左图,试判断该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3)描述该地貌条件下形成的自然环境特征。51、某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喀斯特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采取了以下设想:设想一:气候是我国南北方喀

34、斯特地貌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为论证这一设想,课题组在我国三个石灰岩分布区采样,获取如下数据:地区降水时间分布年降水量(mm)年平均气温()年溶蚀率(毫米/年)广西中部相对均匀1500201920220.120.3湖北三峡中等1000201912150.06河北西北部集中400600680.020.3设想二:植被、坡度对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如下坐标图:(1)分别解释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与年溶蚀率之间的内在关系。(2)试分析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与植被覆盖率关系曲线的形成原因。(3)补充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关系

35、曲线,并说明原因。(4)为什么我国北方的深厚石灰岩分布区,没有形成像桂林那样典型的“山水”?52、读桂林及其周边地区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桂林及周边地区最典型的旅游景点是_,它是十分典型的_地貌。(2)该区地貌的形成和发育与该地区的岩石条件、气候条件、生物条件等密切相关。岩石条件:桂林及周边地区_岩广布。本区岩石的_大,_纯,_和_发育广泛,所以岩石的_性和_性都很好。从经纬度位置看,本区位于我国_气候区,气候_,全年降水_,尤以_月较多。从本区河流的分布及流向看,地势是_、_、_较高,_和_较低,_谷地自北向南纵贯全境,天然的地形组合与_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该地貌的形成。桂林的气候条

36、件十分有利于_的生长,旺盛的_和土壤中_的积累,导致土壤和流水中_的含量较高,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3)本区地貌的形成和发育,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53、读下面的剖面图,回答有关问题。(1)从ABC的过程反映了_地貌的形成,促使这个过程发生的作用是_。该作用的本质是含有_的水对_岩石的_和_作用。(2)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貌名称。1_,2_,3_,4_,5_,6_,7_,8_。54、读下列材料分析:徐霞客在考察了广西、贵州、云南后,对这一带发育的峰林地貌作了总结:“峭峰离立,分行竟颖”,“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他还指出这“磅礴数千里”的岩溶地貌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各省有各省的特

37、点:广西之山的特点是“有纯石者,有间石者,各自分行独挺,不相混杂”;云南之山则“皆士峰缭绕,兼有缀石,亦十不一、二,故环洼为多”;贵州之山“则介于二者之间,独以逼耸见奇”。又说:“云南之山,惟多土,故多壅流成海,而流多浑浊”;广西“惟石,故多穿穴之流,而水悉澄清”;至贵州“则介于二者之间”。(1)徐霞客为 _ 朝代人,著名的地理学家。(2)比徐霞客游记更早记载溶洞的著作包括成熟于战国年间的 _ 和北魏骊道元的 _ 等。(3)岩溶地貌形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 。(4)西南地区岩溶地貌发育的主要自然条件是什么? _(5)文中“壅流成海”的“海”是指 ,“流多浑浊”的原因是_ 。(6)文中“穿穴之流”

38、是指 。55、某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岩溶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采取了以下设想:设想一:气候是我国南北方岩溶地貌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为论证这一设想,课题组在我国三个石灰岩(CaCO3)分布区采样,获取如下数据:地区降水时间分布年降水量/mm年平均气温/年溶蚀率(毫米/年)广西中部相对均匀1 5002 00020220.120.3湖北三峡中等1 0001 20012150.06河北西北部集中400600680.020.3(1)分析解释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与年溶蚀率之间的内在关系。设想二:植被、坡度对地下岩溶地貌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坡度与地下岩溶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如下坐标

39、图:(2)分析解释植被覆盖率与地下岩溶地貌发育程度关系曲线的形成理由。补充坡度与地下岩溶地貌发育程度的关系曲线。(3)为什么在我国北方的深厚石灰岩分布区,没有形成像桂林那样的“山水”? 56、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地貌称为_地貌。我国以这类地貌成为旅游胜地的是_和_(举两例)。(2)下面两组化学反应式可表示此种地貌的形成原理:A:CaCO3H2OCO2Ca(HCO3)2B:Ca(HCO3)2CaCO3H2OCO2其中石钟乳的形成可用方程式_表示,为流水的_作用;溶洞的形成可用方程式_表示,为流水的_作用。(3)试简单分析图中地下河的形成过程。57、读山东沂水县“

40、地下画廊”中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表示的地貌景观发育在()A石灰岩分布区B花岗岩分布区C玄武岩分布区 D片麻岩分布区(2)该地貌景观在我国四大高原中有广泛分布的是_高原。(3)该喀斯特地貌属于_地貌。(4)形成图示景观的喀斯特作用包括_。(5)试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简述人类如何趋利避害开发利用这种地貌景观资源。58、读“某国地理环境要素关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国最可能是( )。A.印度尼西亚B.英国C.日本D.新西兰(2)结合上图,试简述该国气候、地形和水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3)某科考队赴该国实地科考,见证了以下景观的变化,试探究其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同

41、种植物开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逐步推迟。山脚森林茂密,山顶白雪皑皑。该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的北界纬度明显高于其他国家。(4)该国的传统民居多为木制结构,试分析其自然地理原因。59、这是一片备受世人关注的土地,从自然环境到人类文明的演进,无不留下深深的印记。自然地理环境又是由大气、水、岩石和生物圈组成的整体。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由图中资料,分析推断该区域商周时期与现在气候特征的差异。(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解释该区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3)请你根据统一变化的原理分析在水土流失的过程中,本区域各地理要素是如何统一变化的。参考答案1、B2、 A B3、 B C4、 A C B5、

42、 BA6、C7、A8、DB9、B10、BDC11、AD12、A13、C D 14、D15、B16、DD17、D18、A19、AB20、AB21、 CDB22、 CA23、ABD24、BB25、D26、DB27、BB28、B29、D30、C31、CC32、C33、B34、D35、CC36、D37、DC38、CA39、BC40、 (1)夏季大,理由是夏季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多大雨,流量大,对地表和河流的侵蚀作用强,搬运作用也强,河水含沙量大;冬季小,理由是冬季河流补给以地下水为主,降水少,流量小,侵蚀和搬运作用弱。或:差异:夏季大于冬季理由:夏季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多大雨,流量大,对地表和

43、河流的侵蚀作用强,搬运作用也强,河水含沙量大;冬季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雨水补给少。(2)从上游来的河水,水流急,搬运作用强,可携带砾石;搬运过程中砾石碰撞摩擦,棱角消失;在漓江河段,流速变缓,携带的卵石在此处堆积。(3)当地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也强,加快石灰岩岩溶地貌的发育;冬季温暖,植物也能生长。41、(1)天然洼坑,土石工程量小,利于安装望远镜;喀斯特地质条件利于雨水向地下渗透,减少地表水的淤积及对望远镜的腐蚀和损坏;该地远离城镇,有极宁静的自然环境,不受电磁环境干扰。(2)石灰岩具有可溶性,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与气候条件下,流水不断侵蚀和溶蚀,形成地下空洞;

44、经长年累月的发展,地下形成的空洞一旦造成顶部岩层坍塌,便会在地表形成坑的形状。(3)有利:喀斯特地貌,景观独特,利于发展旅游业。不利:地形崎岖,平原面积小,土层浅薄,土壤贫瘠,易水土流失,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地质构造复杂,不利于交通及工程建设;石漠化严重,不利于农业生产:喀斯特地貌不利于地表水积存,地表水缺乏;容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影响经济发展。42、(1)东南(偏东、东北、东都对)(2)临近沪杭(位于沿海地区)(3)沉积岩减小温差(降低夏季气温,提高冬季气温)增加湿度(增加降水)减少生物多样性(4)固体废弃物污染(5)气温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交通,促进与外界文化的交流。43、(1)喀

45、斯特 温带落叶阔叶林 C (2)淄博市地处郯庐地震带西侧,岩体破碎裂隙多;岩层多为石灰岩(岩石可溶性、透水性好);(位于暖温带)夏季高温,降水较多;利于生物的生长,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高,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44、(1) 发育过程:该山原是海洋环境,形成了以石灰岩为主的岩层结构。伴随着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地壳抬升,石灰岩层升出地表。由于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丰沛、夏季高温,所以可溶性岩石被风化、流水侵蚀强烈,从而形成石林等喀斯特地貌景观;溶洞内则由于流水沉积作用,形成钟乳石等景观。(2)降水量逐月减少 原因:6月受江淮准静止锋的影响,出现梅雨天气,降水丰富;7、8

46、月份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3)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或4、5月份)不适合。地形: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容易积水(或不适宜排水);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虽光照充足,但夏季高温,烈日曝晒;降水充沛,气候较湿润;水系发达,土壤粘重。45、(1)云南云贵高原地势崎岖不平,多喀斯特地貌路南石林(2)可溶透水溶蚀岩石的可溶性(3)碳酸盐类岩石石灰白云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CaCO3CO2H2O(4)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地、落水洞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5)渗漏地基塌陷46、(1)降水量大、分布均匀促使石灰岩受溶蚀的时间长,溶

47、蚀率大;气温高,水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加快石灰岩的溶蚀。(2)植被覆盖率高,加快下渗量,减弱了地表径流,从而促进了地下岩溶地貌的发育;同时植物根系排放的酸性物质也有利于石灰岩的溶蚀,如图所示。(3)北方热量较差,降水较少;北方生物量少,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较南方低;北方石灰岩分布区流水的侵蚀、溶蚀作用都比南方强。47、(1)流水的溶蚀作用、流水的淀积作用。(2)这一地带:有大面积石灰岩分布;构造运动强烈,岩层中有大量断裂、裂隙分布,地下热泉在岩层裂隙中上升;泉水中富含二氧化碳;泉水出露地表,随着压力、温度的变化,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碳酸钙析出沉积。48、(1)长江、珠江水系。流向:湘江自(西)南向(东)北流,漓江自(东)北向(西)南流。(2)桂林地区主要为石灰岩,它在流水溶蚀的作用下形成了喀斯特地貌。地处低山丘陵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石灰岩地区受流水溶蚀,多峰林);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水热充沛、植被茂密;河流含沙量小。49、(1)喀斯特(或岩溶)云贵广西桂林山水云南路南石林(2)B淀积A溶蚀(3)地下水沿着细小的裂隙流动,并进行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