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模冲刺讲义--传记类文言文之叙事类_第1页
高三二模冲刺讲义--传记类文言文之叙事类_第2页
高三二模冲刺讲义--传记类文言文之叙事类_第3页
高三二模冲刺讲义--传记类文言文之叙事类_第4页
高三二模冲刺讲义--传记类文言文之叙事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授课类型C 2015届一模传记类文言文汇编之叙事类C传记类文言文解题步骤T传记作品相关知识及阅读方法授课日期时段 教学内容一、专题知识梳理 (一)高考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文体特点高考选择“浅易”古代文作为阅读材料。具体地说,就是选择比较典范的史传文中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片断。依据这一特点,阅读时要注意以下四点:1.知人知人,就是清楚地认识人物及人物关系。高考文言文,几乎都考史传类文章,而且多选择廉吏的一生小传,选择突出人物的某一点。其一,文言文人物传记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散文,一般都要写下列内容: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主要政绩、成

2、就、特长、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其二,为了突出这一点,常采用人物对比的手段,这样就会形成一个人物链,阅读时一定要理清这个人物链上的有关人物。明确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对比人物、陪衬人物等以及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关系,次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纠葛,对比人物的可比性,陪衬人物的陪衬点。2.明事高考文言文考题一般是人物的良好品行,在选材上是优秀人物,那么依据人物传记是“整理”而来的原则,这个整理出来的事迹一定比较集中,我们在阅读中就要牢牢抓住这一点信息去体会。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

3、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弄清这些问题,就是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3.评价所谓评价,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的“评价”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分析,也就是准确地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品行。首先,高考选文一般思想性较强,所以把握人物的品质、才能、贡献、才华、特长等是完成人物传记阅读命题的重点。这些年的文言文试题都有明确的指向。就内容而言,大多为古代良臣名吏,重要人物的美言、佳话、善行,要么雄才大略、运筹帷幄、深谋远

4、虑,要么高风亮节、勤政爱民、执法如山、廉洁奉公、刚直不阿,要么写其瞻亲奉母、相夫教子、兄弟和睦等人伦品德,都暗合时代特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积极向上。其次,抓评述性语言,议论性语言。史记中常有“太史公曰”的文字,还有其他文章中的“异史氏曰”等,这是作者对人物、对事件的评价,要体味。诸如此类的还有对文章中事件的一些议论、说明性的文字,综合起来有:对人物性格、人物思想的评价。对事件意义及社会影响的评价。对事件情感取向及其简易评价。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对事件的认识。4.觅线觅线,就是寻觅思路层次。文章是沿着什么样的思路展开的,是总分式、并列式、还是层进式,是顺叙还是倒叙,有没有插叙;分为哪几个层次,每层

5、的大致意思是什么等等。传记一般结构形如纺锤,头尾细,中间粗。开头部分都很简短,主要是对传记主人公(简称传主)基本信息的简单介绍,一般包括传主的姓名、字号、籍贯等,有些还有祖上的简单情况。中间部分是传记的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作者对传主的评价,包括对传主的功绩、性格、人品等几方面的评价;二是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结尾部分常交待人物或事件的结局。史传文学中,人物的表现常在于它的不同地点中的不同表现,依地点理出事件依事件带出事迹依事迹看人物的思想境界、社会价值、事件的社会意义。理清情节线索,理清地点转换。即:人物地点事件事迹思想。(二)叙事类文言文的分析方法叙事性文言文是以展示事件过

6、程和情景为中心,以事件的发生、发展为线索组织行文的。阅读这类文章,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理清思路,看看作者叙述了什么事,文章如何开端、发展、演绎高潮乃至结束。第二,文章写了哪些事?中心事件是什么?第三,注意作者的感情色彩,注意作者的评说褒贬,乃至议论抒情。第四,叙事性文言文通过对人物的言行、心理、肖像等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阅读叙事性文言文要分清事情的梗概和细节,善于把握住相关事物的联系,把握住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还要把握住关键语句,这对分析概括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叙事性文言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

7、方面入手。1、筛选文中信息   首先要整体把握,分析题干,理解选项。锁定题干要求,明确筛选方向,看涉及的是何人何时何事,抑或是何种表现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从而做到从题目着眼,辨别信息。   其次要认真筛选,善用排除法。命题者设题经常在以下几个方面设陷阱,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1)人物与事件的关系。(2)事件与其发生的时间。(3)事件与人物品行。(4)刻画人物的手法。我们做题时,要对所给信息逐条辨析,对无把握的信息可以先暂时放在一边。2、准确翻译文言文我们首先要整体把握,梳理清楚事件脉络、人物品性

8、,对事与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等。其次要前后联系,把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到原文中,认真阅读前后文,看它们之间的关联,从而推断出句子大致的意思。再次是突破关键。文言文翻译中的关键字要么是一些对整个句意的理解起关键作用的实词、虚词,要么就是一些有特殊用法的词,尤其要注意各种词类活用现象。最后是组织语句。一是要尽量直译,字字对应,语句简洁;二是要注意特殊句式,比如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针对归纳概括题,我们首先要总体阅读,整体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叙事性文言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往往是含蓄的,需要我们通过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和对事件的叙述以及详略的安排等来推断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感

9、情倾向,进而推知作者的写作意图是歌颂还是鞭挞讽刺,是要获得启示还是要吸取教训等。其次要读懂题干,抓住关键。最后要细读文章,快速圈定与题目相对应的区域,比照两者之间的异同。二、专题精讲例题1:2015宝山区一模独孤生吹笛(唐)卢肇(1)暮,开元中吹笛为第一部。有故,自教坊请假至越州。公私更宴,以观其妙。时州客举进士者十人,同会镜湖,欲邀李生湖上吹之。以费多人少,遂相约各召一客。会中有一人,以日晚方记得,不遑他请。其邻居独孤生者,年老,久处田野,人事不知,茅屋数间,尝呼为“独孤丈”。至是遂以应命。(2)到会所,澄波万顷,景物皆奇。李生拂笛,其声始发之后,昏噎齐开,水木森然,仿佛如有鬼神之来。坐客皆

10、更赞咏之,以为钧天之乐不如也。独孤生乃无一言,会者皆怒。李生以为轻己,意甚忿之。良久,又静思作一曲,更加妙绝,无不赏骇。独孤生又无言。邻居召至者甚惭悔,白于众曰:“独孤村落幽处,城郭稀至,音乐之类,率所不通。”会客同诮责之,独孤生不答,但微笑而已。李生曰:“公如是,是轻薄,为复是好手?”独孤生乃徐曰:“公安知仆不会也?”李生改容,坐客皆谢之。(3)独孤生曰:“公试吹凉州。”至曲终,独孤生曰:“公亦甚能妙然声调杂夷乐得无有龟兹之侣乎?”李生大骇。起拜曰:“丈人神绝!某亦不自知,本师实龟兹人也。”又曰:“第十三迭误入水调,足下知之乎?”李生曰:“某顽蒙,实不觉。”独孤生乃取吹之。李生更有一笛,拂拭

11、以进。独孤视之曰:“此都不堪取,执者粗通耳。”乃换之。曰:“此至入破,必裂,得无吝惜否?”李生曰:“不敢。”遂吹。声发入云,四座震憟。李生蹙躇不敢动。至第十三迭,揭示谬误之处,敬服将拜。及入破,笛遂败裂,不复终曲。李生再拜,众皆帖息,乃散。(4)明旦,李生并会客皆往候之。至则唯茅舍尚存,独孤生不见矣。越人知者皆访之,竟不知其所之。 (本文选自卢肇的逸吏,有删节) 【注释】暮:李暮,唐玄宗时官办梨园的乐工。 昏噎齐开:天空云散雾收。 钧天:神话中指天的中央。 为复是:唐人习用语,还是。 入破:唐代大曲的第三乐章为“破”,“破”的第一遍称作“入破”。1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1)会私更宴,

12、以观其妙( ) (2)公如是,是轻薄( )(3)坐客皆为李生改容谢之( ) (4)并会客皆往候之( )18、下列加点词的用法意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暮,开元中吹笛为第一部 坐客皆为李生改容谢之 B、以费多人少,遂相约各召一客 以日晚方记得,不遑他请C、独孤生乃无一言,会者皆怒 独孤生乃徐曰:“公安知仆不会也?”D、仿佛如有鬼神之来 竟不知其所之19、把第(2)段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邻居召至者甚惭悔,白于众曰:“独孤村落幽处,城郭稀至,音乐之类,率所不通。 20、第(3)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2分) 公亦甚能妙然声调杂夷乐得无有龟兹之侣乎?2

13、1、概述文章第(3)段正面体现独孤生音乐造诣的表现。(3分) 三、专题过关检测题1: 2015浦东新区一模楚归晋知罃 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王曰:“虽然,必告不谷。”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

14、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 知罃之在楚也,郑贾人有将置诸囊中以出,既谋之,未行,而楚人归之,贾人如晋,知罃善视之,如实出己。贾人曰:“吾无其功,敢有其实乎?吾小人,不可以厚诬君子。”遂适齐。(节选自左传·成公三年,有删改) 【注释】知罃:晋臣,其父荀首(即下文所指的“外臣首”)时任晋国佐中军副帅。惩:戒,克制。宥:宽恕。不谷:国君对自己的谦称。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

15、思。(4分)(1)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 (2)然则德我乎( ) (3)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 ) (4)遂适齐( )1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以求知罃 孤违蹇叔,以贪勤民B子其怨我乎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C寡君之以为戮 石之铿然有声者D重为之礼而归之 吾从而师之19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20.楚国国君认为“晋未可与争”的原因是 。(3分)21第段补叙郑贾人与知罃的交往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检测题2: 2015长宁区一模越州赵公救灾记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知越州赵公

16、,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州县史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僦民完成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凡死者,使在处随收瘗之。法,廪穷人尽三

17、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灾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有删)【注】赵公:名赵忭(biàn),宋景佑进士。羡:盈余 廪:供给,救济17.写出下列划横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1) 资政殿大学士知越州赵公 ( ) (2)故事:岁廪穷人( )(3) 使自十月朔 ( ) (4)蚤夜备心力不少懈 (

18、 )18.从句式来看,下列句子中共有几句属于定于后置?对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州县史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A 一句 B 两句 C 三句 D 四句 19.把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 20.第段连续摆出七个问题,这七个问题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21.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一、专题知识梳理(一)高考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解题方法1.通读只有注重整体阅读这个“根本”,读懂传记内容才是关键,才能保证信息的全面和准确。所谓整

19、体阅读,就是要反复阅读文章,总览全篇文章,即使碰到个别词或句子一时不能理解,或者觉得不是很有把握,也要读下去,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和需要认真对待的。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要克服草率的通病,对有考题的文中信息的阅读宜细不宜粗,而在枝节情节上又不必过分纠缠而造成思维疲劳。无论是平时还是考试,时刻都要有整体阅读意识。2.圈画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和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不妨圈画出来,各层意思之间可以用竖线断开。 “重要信息”主要指传主的姓名、官职及其变动情况、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等等;“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主要指文中的一些名词术语,如人名、地名、官职名、官府宫廷名、科举考试和官职升降专用术语等,这些词语往

20、往有特点含义,如果误以为是普通词语,那就会在理解上出差错。有些同学通读文言文材料时,不习惯动手,不留下阅读的痕迹,这不利于提高阅读的效率。3.跳读高考文言文考查,一般都会选用浅易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即:词语都是常见或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句式多为跟现代汉语相同的句式,或者几种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文中所写之景、所记之事、所说之物、所议之理比较好懂,不会有像尚书那样深奥难懂和春秋那样微言大义的文字;专用名词术语较少,而且一般都是中学教材中出现过的,不是非查工具书不可的文字。尽管如此,难免会碰到一些一下子理解不出的词语和句子。这时候不要紧张,正确的做法是先“跳”过去。可能读到后面再返回来看就迎刃而

21、解了,也有可能文后有注释,还有可能题目中有启示,或者命题回避了这一难点。因此,整体感知时,一般不要在个别词句上过多推敲,以免浪费时间;即使答题时非得弄清这一难点,遇到的时候再仔细推敲也是可以的。4.推断就是在阅读文言文时,从文章的实际出发,对其字词句篇的含义进行合乎本意的逻辑推断。“推断”绝非主观臆断,而是依据文章内在的语法、语义、结构等关系所得出的准确断定。推断能力的培养;一是利用自己的社会阅历、文化素养、知识水平去推断,二是分析字词所在语言环境,整体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和语言环境去推断,三要根据语法知识对照现代汉语知识去推断。“根据上下文正确解释常见实词的词义”是阅读文言文的难点。文言实词是构

22、成文言文的主体,是读懂文言文的关键。作为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供测试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在选材上一定会设置必要的障碍点,这就要求我们有较强的实词处理能力“推断”的能力。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主要有形象推断法、结构推断法、语法推断法、语境推断法、成语推断法、联想法、代入法等。联想法,在选项中,遇见有不熟悉的词语,就应该联想一个自己熟悉的词语或句子,从已知的一点推及其他,通过与它相似的句子中词语含义进行比较来推断其意义。代入法,就是把文言实词或虚词的释义,代入原文句,联系上下文看理解是否恰当。例如: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两句同出石钟山记,句根据前文语境可知,“言”为“叙

23、述”之意。句我们联系整篇文章的语言环境及历史背景来看,渔工水师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所以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实原因,却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故“言”为“记载”之意。(二)高考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解题步骤1.初读文章、明确梗概。(1)弄清其人其事: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了解其人其事。(2)理通语句:添加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2.再读文章、推断文意。(1)方法:利用命题自身的题干,或正或错都是提示,有助于对文意的推断。(2)要素:弄清叙事脉络,即何人在何地做了何事,结果怎样,有何后果或影响,这些事能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品质或才能。(3)语言:结合全篇推敲第一步

24、中添加的省略部分是否合适。3.核对文章、完成答题。(1)语言题:依照全文意思,确定字词的文中意,结合句型规律做好句子的翻译。(2)信息题:多为人物性格概括题,或主要事件概括题。依照整体阅读的原则,找出相关语句的信息提示,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填空答题。另外,有没有良好的心理准备,阅读答题的效率也是不一样的。这里的心理准备,既指一般意义的平静、专心等,又指由知识、技能等积累而形成的一种文言文阅读的“前经验”,见多不怪。有了足够多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经验,树立起自信心,在阅读时就能指向明确,解题准确。二、专题精讲例题1: 2015普陀区一模齐伤槐女者,伤槐衍之女也,名婧。景公有所爱槐,使人守之,植木悬之,

25、下令曰:“犯槐者刑,伤槐者死。”于是衍醉而伤槐。景公闻之曰:“是先犯我令。”使吏拘之,且加罪焉。婧惧,乃造于相晏子之门。既入门,晏子望见之曰:“怪哉,有深忧!”进而问焉,对曰:“妾父衍,幸得充城郭为公民。先犯君令,醉至于此,罪故当死。妾闻明君之莅国也,不损禄而加刑,又不以私恚害公法,不为六畜伤民人,不为野草伤禾苗。昔者宋景公之时,大旱三年不雨,召太卜而卜之曰:当以人祀之。景公乃降堂,北面稽首曰:吾所以请雨者,乃为吾民也,今必当以人祀,寡人请自当之。言未卒,天大雨,方千里。所以然者,何也?以能顺天慈民也。今吾君树槐,令犯者死。欲以槐之故杀婧之父,孤妾之身,妾恐伤执政之法而害明君之义也。邻国闻之,

26、皆谓君爱树而贱人,其可乎!”晏子惕然而悟。明日朝,谓景公曰:“婴闻之,穷民财力谓之暴;崇玩好,威严令谓之逆;刑杀不正,谓之贼。夫三者,守国之大殃也。今君穷民财力,以美饮食之具,繁钟鼓之乐,极宫室之观,行暴之大者也。崇玩好,威严令,是逆民之明者也。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正,贼民之深者也。”公曰:“寡人敬受命。”晏子出,景公实时命罢守槐之役,拔植悬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西汉】刘向 列女传(有删节)17写出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乃造于相晏子之门( ) (2)罪故当死( ) (3)寡人请自当之( ) (4)晏子惕然而悟( )18下面的句子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27、( )(2分) A幸得充城郭为公民 B北面稽首曰 C明日朝,谓景公曰 D景公实时命罢守槐之役1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且加罪焉/进而问焉 B妾闻明君之莅国也/穷民财力谓之暴 C又不以私恚害公法/今必当以人祀 D不损禄而加刑/妾恐伤执政之法而害明君之义也20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所以然者,何也?以能顺天慈民也。 (2)刑杀不正,贼民之深者也。 21刘向列女传中将所记载的女子分为“母仪”、“贞顺”、“节义”、“辩通”等,你认为“齐伤槐女”应归入上述哪一类?请结合文章第一段阐述理由。 三、专题过关检测题1:2015松江区一模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

28、,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诸侯不说,百姓不亲。公患之,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 晏子对曰:“其行公正而无邪,故谗人不得入;不阿党,不私色,故群徒之卒不得容;薄身厚民,故聚敛之人不得行;不侵大国之地,不耗小国之民,故诸侯皆欲其尊;不劫人以甲兵,不威人以众强,故天下皆欲其强;德行教识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今衰世君人者,辟邪阿党,故谗谄群徒之卒繁;厚身养,薄视民,故聚敛之人行;侵大国之地,秏小国之民,故诸侯不欲其尊;劫人以兵甲,威人以众强,故天下不欲其强;灾害加于诸侯,劳苦施于百姓,故仇敌进伐,天下不救,贵戚离散,百姓不兴。”公曰:“然则何若?”对曰:“请卑辞重币以

29、说于诸侯,轻罪省功,以谢于百姓,其可乎?”公曰:“诺。”于是卑辞重币而诸侯附,轻罪省功,而百姓亲,故小国入朝,燕鲁共贡。 墨子闻之曰:“晏子知道,道在为人,而失为己。为人者重,自为者轻。景公自为,而小国不与,为人,而诸侯为役,则道在为人,而行在反己矣,故晏子知道矣。” (晏子春秋 内篇问上)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1)诸侯不说( ) (2)公患之( )(3)薄身厚民( ) (4)而百姓不与(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问于晏子曰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B、其行公正而无邪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不侵大国之地 吾见师之出 D、景公自为

30、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19.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 (2)劫人以兵甲,威人以众强,故天下不欲其强 20.分析第2段画波浪线的句式特点。(3分) 21.简析墨子认为“晏子知道”的理由。(3分) 检测题2:2015嘉定区一模魏文侯与田子方饮,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何笑?”子方曰:“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文侯曰:“善。”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

31、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者,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之。吴起闻魏文侯贤,乃往归之。文侯问诸李克,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弗能过也。”于是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魏文侯谓李克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魏文侯问李克曰:“民不与,何也?”对曰:“国其有淫民乎?臣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出则乘车马,衣美裘,

32、入则修竽琴钟石之声,以乱乡曲之教。如此者,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此之谓夺淫民也。” 【注】子击:魏文侯的公子魏击。非成则璜:成、璜指魏成和翟璜两个人。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富贵者骄人( ) (2)穷视其所不为( ) (3)民不与( ) (4)以来四方之士( )18、翻译文中画线句。(6分) 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者,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 1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 其子无功而食之B、吾之相定矣 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C、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 以

33、乱乡曲之教D、贫视其所不取 国其有淫民乎20、文章两段说明任用人才既要注重 ,更要注重 。(2分)21、文章段中,值得君王借鉴的为君之道(为政理念)有哪些?(3分) 一、 能力培养传记的含义:传记是记录人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文体。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传记可分为不同的类别。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根据篇幅的长短,传记可分为大传和小传。从创作方法看,传记可分为史学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一类传记则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它由传主、本事、作者的思考与评析

34、三要素构成。“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是其特点。“传要真实,评要中地”是评传写作的基本要求。传记的特征:胡适对传记的写作原则和要求:一是应该做到“纪实传真”。二是要有“写生传神的手笔”。(1)真实性传记是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我们所说的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同等。写传记不允许任意虚构。(2)生动性传记又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除了真实记录外,还必须有感人的力量。传记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经历、情感在内;而一旦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就倾注叮爱憎的情感,需要用艺术的丹彩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根据课

35、标的要求,阅读传记,要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区分出作者评论的成分,分析作者评论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阅读要求:(一)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1、写什么?(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 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作用)。3、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二)传记阅读具体内容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在阅读传记时,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阅读的把握文章结构

36、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要注意以上五点。传记的阅读的一般规律是: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三)解题指津1如何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即通读全文,提取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感知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认识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明确

37、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或者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传记的重要事实包括:传主及其作品陈述的事实;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需要正确地理解并择取、概括。应试阅读又要求依据试题的指向,找到相关的词语、句子、段落。在总体把握了解文意时,还要弄清作者是怎样把思想材料组合起来的,文中的关键性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准确地筛选和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需要具备对书面语言敏锐的感知能力,有了较强的语感,阅读时就能迅速发现关键所在,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和标准答案较切近。2如何分析传记的结构“结构”指文章内部构造,是作者从表达中心思想的目的出发,对作品

38、的材料的精心安排。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思路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内容。给文章划分层次,是把握文章思路的手段,也是分析文章的手段。文章的结构是受内容制约的,要想分清文章的结构,首先必须对文章整体感知,对全文、全段有个大体的了解;其次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试题往往不大从全篇出题,而是就一段或几段出题,或划分层次,或阐述层意,这就要找准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传记,无论自传,还是他传,都离不开叙事。事情的发展,又离不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移,所以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组织材料是传记常用的结构方法。3如何概括

39、传记的中心意思传记,可以记叙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体悟一个人的情感世界,探寻一个人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一个人成败的缘由,还可以观照历史的沧海桑田,社会的光怪陆离,丰富你的阅历,陶冶你的情操,提升你的识见。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意思,必须是在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时试题还会有些附加的要求,如字数要求等,这在答题时也是必须注意的。在对具体材料进行分析归纳的过程中,可运用这样一些方法:提取精要法。即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文句,重点理解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由点带面。综合句意法。即对于那些没有明显中心句、重点句(段)的文段,我们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句子的句意进行综合归纳。整体透

40、视法。即对于有些含蓄的句子,若单独分析某一两个句子会割裂甚至曲解文意,其内涵往往通过整体来显示,甚至借助“弦外之音”,用“潜台词”曲折含蓄地表达。4如何分析传记的表现手法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 读者陌生 详写 符合主题/突出人物性格选材的目的详略得当 读者熟悉 略写 不符合主题人物描写方法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或事迹的一类记叙文体,它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于小说。它往往是通过对传主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

41、描写(间接描写)等来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传记作为写人的艺术,为了渲染人物个性,离不开记叙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不写事件,传记无以表现人物;不写细节,作者无以使人物生动起来。因此阅读传记需要特别关注细节描写。作者通过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折射出传主的思想观点,保持传主基本思想的整体性,各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情感个性特征,使得传主的个性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还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另外,还需特别留意有些侧面描写看似与传主无关,但却与刻画传主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

42、传主的形象。 肖像描写 行动描写 表现人物 正面描写 语言描写 性格,使形 心理描写 象血肉丰满 塑造人物形象 细节描写的方法 自然环境 环境 烘托 侧面描写 社会环境 他人引用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语言特色首先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如

43、,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幽默调侃或自然亲切,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5如何对传记鉴赏评价鉴赏评价能力是阅读能力的较高层级,属于创造思维。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鉴赏,就是要求阅读文章后,能够判断文章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要正确评价鉴赏文章的思想内容,关键在于要有较高的思想理论水平,有正确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要用唯物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去看问题,不能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鉴赏评价传记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在文“内”充分挖潜。要对作品本身内容有准确的把握,不仅要把握作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