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原理I无机化合物_第1页
化学原理I无机化合物_第2页
化学原理I无机化合物_第3页
化学原理I无机化合物_第4页
化学原理I无机化合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Chapter 8 Inorganic Compounds Section 1 Hydrolysis of Chlorides 一、一、Hydrolytic Rule of Chlorides 1、活泼金属的氯化物不水解; 2、正二氧化数的金属氯化物水解产物一般为碱式氯化物,如 3、正三氧化数的金属氯化物水解产物一般为氯化氧物,如 4、某些高氧化数的金属氯化物水解较彻底; 5、非金属氯化物的水解产物为两种酸,如 二、二、Explain of Halide Hydrolytic RuleSection 2 Acidity and Alkalescence of Oxides and their

2、Hydrates 一、一、Oxides 氧化物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和不成盐氧化物。Acidic oxide, basic oxide, dual-character oxide and non-salt oxide 二、二、Hydrates of Oxides 氧化物的水合物有酸、碱和两性氢氧化物。 ROH规则。 周期表中氧化物水合物的酸碱性变化规律: 1、同周期从左到右,酸性增强;同族从上到下,碱性增强。 2、同种元素随氧化数的增大而酸性增强。 Section 3 Several Important Oxysalts of Main Group Element 一、一、T

3、hermostability of Carbonates 热稳定性:受热分解为金属氧化物和CO2的程度,用热分解温度来衡量。分解稳定,热稳定性。 1、分解温度Td:分解/decompose后的p(CO2)达到外压(100 kPa)时的温度。如 CaCO3 CaO + CO2 530(800K),p(CO2) = 310-4 p(空气中CO2分压)开始分解, T = Td,p(CO2) = p时,沸腾。 2、Td的计算:可由热力学计算获得: Td = H298 / S298 3、热稳定性比较 可直接用Td比较。 4、离子极化polarization理论对热稳定性的判断 离子极化理论认为:碳酸盐分

4、解是阳离子Mn+和C4+争夺O2-的结果。C4+对O2-的极化(正极化作用);Mn+对O2-的极化(反极化作用)。反极化作用产生的偶极抵消原有偶极,反极化作用,O越易与Mn+接触,分解程度,Td,故只比较Mn+的极化作用即可。 热稳定性规律: 同种金属的碳酸盐,正盐 酸式盐 游离碳酸; 同族金属碳酸盐,从上至下,稳定性; 同周期金属碳酸盐,碱金属 碱土金属 过渡金属 铵盐 alkali metals alkaline-earth metals transition metals ammonium ion 即K2CO3 CaCO3 MgCO3 Mg(HCO3) 2 H2CO3 从碳酸盐的热稳定性

5、的分析,可以有所启发/ illumination:学会从不同角度用所学理论知识体系去分析某一问题,寻找一些规律性的结论,这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也是工科学生应培养的基本素质/primary cultivation 。 二、二、Nitrate and Nitrite 1、NO3-的热不稳定性: a.K、Ca、Na的NO3-产物为NO2- + O2:如 KNO3 KNO3 + 1/2O2 b.Mg,Cu的NO3-产物为R2O n + NO2 + O2:如 Pb(NO3) 2 PbO +2NO2 +1/2O2 c.Cu之后的NO3-产物为R + NO2 + O2:如 AgNO3 Ag + NO2 + 1

6、/2O2 2、NO2-的氧化还原性 5NO2- + 6H+ + 2MnO4- 5 NO3- + 2Mn2+ + 3H2O 紫色褪去; 2NO2- + 4H+ + 2I- I2 + 2NO(g) + 2H2O 无色变棕,有气泡。 3、NO3-、NO2-的鉴定:NO3- + FeSO4(s) + H2SO4 (浓) Fe(NO)(H2O)52+ 在浓硫酸与溶液交界处出现“棕色环” NO2- + FeSO4(s) + HAc Fe(NO)(H2O)52+ 棕色但若NO3-混有NO3-,则影响棕色环的生成,须先加入NH4Cl使生成:NH4NO2 N2 + H2O(水浴) 三、三、Silicate an

7、d Zeolites 1、硅酸及其盐的性质和用途:其结构类似于硼酸及其盐,基本结构单元为SiO4四面体,易脱水成偏酸或多酸,通式为xSiO2yH2O,如原硅酸H4SiO4,偏硅酸H2SiO3 (SiO2H2O),但习惯上将硅酸写成H2SiO3,Ka1 = 3.010-10、Ka2 = 2.010-12,酸性较碳酸弱,与硼酸相当。 硅胶silica gel:SiO2 + Na2CO3 Na2SiO3 + CO2 Na2SiO3 + 酸(HCl、NH4Cl、CO2) H2SiO3(s) + , 烘干,脱水后得4%水的SiO2,即硅胶。随反应酸度、Na2SiO3 浓度以及外加酸电解质的不同,可得到不

8、同性质和用途的硅胶。 如实验室常用的变色硅胶(烘干前泡入CoCl2溶液中) 2、分子筛(Supplemental Materials) 分子筛是指人工合成的沸石型不溶性硅铝酸盐,可筛选大小不同的分子。其骨架为SiO4和AlO4四面体结构单元所构成。常见分子筛及其性质: 分子筛由于孔穴多、比表面大(如A型:800 m2/g),具有很大的吸附容量。其还与吸附分子的结构和极性有关。 Cavity, specific surface area, adsorption capacity 类 型 组 成孔径/ nm Si / Al耐酸性、热稳定性A 3A 4A 型 5ANa2.6K 9.4 Al12Si1

9、2O4827H2O0.3 一般 Na12 Al12Si12O4829H2O0.4Na2.6Ca4.7 Al12Si12O4831H2O0.5X 13X型 10XNa86 Al86Si106 O384264H2O0.91.01.051.5 中等Na86-xCax/2Al86Si106O384264H2O0.80.9Y 型Na56Al56Si136O384250H2O0.81.512.5强、高丝 光Na8Al8Si40O9624H2O0.664.55.5最高、强Section 4 Several Important Compounds of B Groups 一、一、Important Compo

10、unds of Cr (Chromium)24Cr:3d54s1,常见的有:+3、+6。高氧化态(共价为主):CrO3、CrO42-、Cr2O72-;中间氧化态(离子型为主):Cr3+、Cr2+(强还原性)。 1、Cr(III)化合物 A、Cr(III)的特性:Cr(III)是最常见氧化态,在水溶液中最为稳定,可形成配离子CrX6(八面体),且有颜色。 B、Cr2O3性质:a.灼烧后的Cr2O3不溶于水、稀酸和稀碱,此时性质稳定,须将之转化为易溶的Cr(III):Cr2O3 + 6KHSO4(or K2S2O7)熔融 Cr2(SO4)3 + 3K2SO4 + 3H2O; b.未灼烧的Cr2O3

11、表现出两性,可溶于浓酸、碱; C、Cr(OH)3 (Cr2O3xH2O胶状沉淀):两性Ksp,b = 6.710-31、Ksp,a = 9.010-17,总之:Cr3+(蓝紫) + 3OH- = Cr(OH)3(灰绿) = H+ + CrO2-(亮绿) + H2O。 显然,Cr(OH)3的溶解、沉淀与溶液的酸度密切相关,其溶解度-pH关系图如下;C、氧化还原性:A(Cr2O72-/Cr3+) = 1.33 V, B(CrO42-/CrO2-) = -0.12 V;在酸性介质中,Cr2O72- 强氧化剂;Cr2+强还原剂。在碱性介质中,CrO2-、Cr2+均为还原剂。 2、Cr(VI)化合物(毒

12、性较大):不存在简单Cr6+离子,存在形式为CrO3、CrO42-、Cr2O72-。常因极化作用而呈现颜色(强极化效应,吸收可见光后集中在氧原子一端的电子向Cr(VI)跃迁,电荷跃迁是显色的原因)。 A、Cr(VI)的缩合平衡:在溶液中CrO42-与Cr2O72-存在如下互变关系,缩合水解平衡:2CrO42-黄色 + 2H+ = Cr2O72- + H2O橙红、K = 4.21014; 说明:a.缩合过程,2CrO42- + 2H+ = 2HCrO4-(四面体) = H2O + Cr2O72-两个四面体共用一个顶点; b.单核配阴离子如CrO42-、MoO42-、WO42-等在酸性溶液中会彼此

13、缩合,形成复杂的多核配阴离子,即所谓的多酸根。 同多酸根:由同一种单核含氧酸盐缩聚而成的多核含氧酸根,如Cr2O72-、Mo7O246-仲钼酸根,Mo8O264-八钼酸根;杂多酸根:由两种或多种单核含氧酸根缩聚而成的多核含氧酸根,如(NH4)3P (Mo3O10)46H2O磷钼酸铵(黄色晶体),H3P(W3O10)414H2O磷钨酸(白色晶体)。 同多酸的酸性比相应的原酸强(酸根半径大,易解离出H+),它只存在于酸性溶液中;在碱性介质中会解离成简单酸根离子,如在pH 8时,主要以CrO42-形式存在。 c.由于缩合平衡的存在,CrO42-、Cr2O72-共存于溶液中,只是同条件下存在的优势不同

14、。在酸性介质中主要以Cr2O72-形式存在,在碱性介质中主要以CrO42-形式存在。 B、盐的溶解度:一般地,铬酸盐较重铬酸盐难溶,例如Ag2CrO4砖红 (Ksp = 1.910-12、Ksp(Ag2Cr2O7) = 2.010-7)、BaCrO4、PbCrO4(黄色),Cr2O72- + 2Pb2+ + H2O = 2PbCrO4 + 2H+(pH = 5.0),鉴定Cr(VI)时也可用H2O2来鉴定。在酸性介质中:Cr2O72- + 4H2O2 + 2H+ = 2CrO5 + 5H2O深蓝色,存在于乙醚等有机溶剂中,在水溶液中,过氧化铬(CrO5)很不稳定,易分解;4CrO5 +12H+

15、 4Cr3+ + 7O2 + 6H2O; C、氧化性:Cr2O72-为强氧化剂,在(Cl2/Cl-) =1.36 v(O2/H2O) = 1.23 V之间,CrO2-为还原剂。Cr2O72-作氧化剂时还原剂产物:I- I2、SO32- SO42-、H2S S、H2C2O4 CO2、HCl(浓) Cl2、Fe2+ Fe3+,如 Cr2O72- + 6Fe2+ + 14H+ 2Cr3+ + 6Fe3+ + 7H2O 用于测定铁含量; Cr2O72- + 6I- + 14H+ 2Cr3+ + 3I2 + 7H2O 用于标定Na2S2O3。 K2Cr2O7饱和溶液与浓硫酸混合即得铬酸洗液,其用于洗涤玻

16、璃器皿上的油污及还原性物质,使用时应谨慎(具有强氧化性和腐蚀性)。 二、二、Important Compounds of Mn Manganese (Topic:Effect of Medium on Redox Properties) 1、Mn(IV)化合物MnO2、MnF4(室温即分解) 自然界中锰矿主要为软锰矿MnO2xH2O,MnO2不溶于水,很稳定。 在酸性介质中为较强氧化剂(MnO2/Mn2+) = 1.23 V,与(O2/H2O)相当,MnO2 + 4HCl MnCl2 + Cl2 + 2H2O,标准态下不反应,但当c(H+),(MnO2/Mn2+),上反应可实现; MnO2 +

17、 2H2SO4 = MnSO4 + O2 + 2H2O; 2、Mn(II)化合物 Mn2+在酸中最稳定,Mn(OH)2易被氧化成MnO2。 还原性:(MnO4-/Mn2 +) = 1.51 V、(MnO2/Mn(OH)2) = -0.05 V,酸性介质中,Mn2+稳定性高,欲实现Mn2+ MnO4-,常选用NaBiO3(s)、(NH4)2S2O8、PbO2等强氧化剂,该反应可作为Mn2+的鉴定反应。生成的紫色MnO4-现象很明显。 如2Mn2+ + 5NaBiO3 + 14H+ 2MnO4- + 5Na+ + 5Bi3+ + 7H2O,对于该离子的鉴定反应,需注意下列几点: A、选用氧化剂Na

18、BiO3(s)、PbO2、S2O82-(Ag+); B、酸化用酸(HCl还原性,H2SO4 PbSO4),一般选用HNO3(6 moldm-3)也可提高氧化性; C、注意用量,Mn2+少些或NaBiO3多些(防止3Mn2+ + 2MnO4- + 2H2O 5MnO2 + 4H+),在碱性介质中是强还原性:2Mn(OH)2白色+ O2 2MnO(OH)2棕褐色(MnO2 /Mn(OH)2) = -0.05 V 4 moldm-3,但在实验过程中,常出现绿色褪去而出现棕色浑浊现象。 原因:a.碱性不够,MnO42-歧化成MnO4-和MnO2,一般用40%NaOH; b. SO32-过量,MnO42

19、- + SO32- + H2O MnO2 + SO42 -+ OH-B(MnO4-/MnO2) = 0.6 V B(SO42-/SO32-) = -0.93 V, 氧化还原反应产物要注意条件(酸碱性、用量、先后顺序)。 C、KMnO4用途:a.日常生活中用作杀菌、消毒剂(0.1%的稀溶液,灰锰洋); b.利用其氧化性于工业生产中(有机化工),如采用加KMnO4氧化洗涤除去砷以达到标准; c.分析化学中利用MnO4- + 5Fe2+ + 8H+ Mn2+ + 5Fe3+ + 4H2O测铁; d.调节空气装置用的防臭剂。 三、三、Important Compounds of Fe (Iron) 1

20、、结构与性质: 26Fe 27Co 28Ni 价层 3d64s2 3d74s2 3d84s2 r/pm 126 125 125 (M3+/M2+) 0.77 1.80 1.80(M(OH)3/M(OH)2) -0.56 0.17 0.48 Ksp(III) 410-38 1.310-31 Ksp(II) 810-16 1.610-15 210-15 2、简单化合物(氧化物、氢氧化物、盐、配合物) A、氧化物:FeO黑、Fe2O3砖红、Fe3O4黑;CoO灰绿、Co2O3暗棕、Co3O4黑;NiO黑、Ni2O3黑、NiO2xH2O黑。 简介溶解性:氧化物难溶于水,为碱性氧化物(溶解酸的相似与不同

21、):MO:MO + H+ M2+ + H2O;M2O3:Fe2O3 + 6HCl 2FeCl3 + 3H2O、Co2O3 + 6HCl 2CoCl2 + Cl2 + 3H2O;(溶于H2SO4同样放出O2),如Ni2O3 + 2H2SO4 2NiSO4 + 1/2O2 + 2H2O。 B、氢氧化物:Fe(OH)2白、Fe(OH)3红褐;Co(OH)2粉红、Co(OH)3暗棕;Ni(OH)2绿、Ni(OH)3黑。 M(OH)3的性质: a.碱性:Fe(OH)3 + 3NaOH(浓) Na3Fe(OH)6; b.对酸的溶解性:Fe(OH)3 + 3HCl FeCl3 + 3H2O、2Co(OH)3

22、 + 6HCl 2CoCl2 + Cl2 + 6H2O, 总之:M(OH)2碱性、还原性:Fe(OH)2 Co(OH)2 Ni(OH)2;M(OH)3碱性、氧化性:Fe(OH)3 Co(OH)3 Ni(OH)3。 C、盐类 M(II)盐: A.M(II)盐的相似性: a.MSO4易形成复盐; b.水合盐有颜色(d-d跃迁容易)(弱场配体H2O); c.强酸盐易溶、水解呈酸性; d.S2-、PO43-、CO32-难溶于水、易溶于酸。 B.M(II)盐类: a . F e2 +: F e S O4 7 H2O 绿 矾 ,(NH4)2Fe(SO4)26H2O(摩尔盐),在空气中,FeSO47H2O易

23、风化(失水)和氧化。4FeSO4 + O2 + 2H2O 4Fe(OH)SO4 (黄褐色),故使绿色晶体表面出现黄褐色斑点。 b.Co2+: CoCl26H2O(粉红),CoCl22H2O(紫红),CoCl2H2O(蓝紫),CoCl2(蓝) M(III)盐:只有Fe3+稳定,但也是中强氧化剂,其硫酸盐易形成矾类复盐,如铁铵矾、铁钾矾。 A、Fe3+的氧化性:Fe3+可氧化I-、H2S、Sn2+、Cu、Fe等; B、Fe3+的水解:Fe(III)能与大多数阴离子(除还原性阴离子外)从溶液中析出浅紫色或接近无色的盐,如Fe(ClO4)310H2O、Fe(NO3)39H2O,然而Fe(III)盐的水

24、溶液却为黄色,原因为: pH 2时缩合度可能增大,由黄棕色变成红棕色(凝胶状水合氧化铁): 2Fe(H2O)5(OH)3+=(H2O)5FeOFe(H2O)54+(黄棕)+ H2O。无水FeCl3为棕褐色的共价化合物,易升华,400时以Fe2Cl6形式存在(结构相似于Al2Cl6); C、用途:外伤止血剂(使蛋白沉淀)、氧化剂、有机反应催化剂、絮凝剂、印刷电路刻蚀剂、泥浆处理剂等。 3、配合物 Fe、Co、Ni所形成的配合物的配体常见的有:NH3、CN-、NCS-、X-、CO及部分螯合物(EDTA、B12Co、血红素Fe、Ni(DMG)2)中心离子Fe2+Fe3+Co2+Co3+Ni2+NH3Fe(NH3)62+Fe(NH3)63+Co(NH3)62+Co(NH3)63+Ni(NH3)62+CN-Fe(CN)64-Fe(CN)63-Co(CN)64-Co(CN)63-Ni(CN)42-NCS-Fe(NCS)63-Co(NCS)42-X-FeF63-CoCl42-COFe(CO)5 Co(CO)4-Ni(CO)4H2OFe(H2O)62+ Fe(H2O)63+ Co(H2O)62+ Co(H2O)63+ Ni(H2O)62+ 说明: 氨合物中,A、Fe(NH3)62+、Fe(NH3)63+只是与气态氨获得,Fe2+、Fe3+中加入氨水分别获得Fe(OH)2、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