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_探究世界的本质(上课)_第1页
第4课_探究世界的本质(上课)_第2页
第4课_探究世界的本质(上课)_第3页
第4课_探究世界的本质(上课)_第4页
第4课_探究世界的本质(上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课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考点:理解考点:理解物质的概念、物质的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 1、物质、物质(P29(P29第第2 2段)段)(1)物质的客观性物质的客观性(2)(2)物质的可知性物质的可知性(3)(3)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的唯一特性(1)含义含义: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人的意识所反映的的客观实客观实在在。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的区别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的区别动动 物物抽象物 质 具 体 表 现区别:区别: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区别和联系: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区别和

2、联系: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物质除具有客观实在性这一万除具有客观实在性这一万事万物的事万物的共性外共性外,还具有,还具有自己的自己的个别特性个别特性。是具体。是具体的,多变的,有生有灭的。的,多变的,有生有灭的。只是存在于千差万别的只是存在于千差万别的物质具体形态物质具体形态中唯一的中唯一的共同的特性共同的特性。是抽象的,。是抽象的,永恒的、不生不灭的。永恒的、不生不灭的。联系:联系:物质是对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是对物质的具体形态概括和抽象概括和抽象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具体表现。结论:结论:二者是抽象和具体、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二者是抽象和具体、共性和个性

3、的关系,不是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小故事小故事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有人问神父:有人问神父:你认为世界是怎么来的呢?你认为世界是怎么来的呢?神父答:神父答: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界是上帝创造的。这人又问:这人又问:请问请问上帝能造出一块连自己也搬不动的石头吗?上帝能造出一块连自己也搬不动的石头吗?神神父回答:父回答:当然能,因为上帝是万能的当然能,因为上帝是万能的。 这人反问:这人反问:上帝连一块石头都搬不动,你上帝连一块石头都搬不动,你怎么能说上帝是万能的呢?怎么能说上帝是万能的呢?神父马上应变道:神父马上应变道:上帝造不出这样一块石

4、头。上帝造不出这样一块石头。这人又反驳:这人又反驳:上帝上帝连块石头都造不出来,你怎么能说上帝是万能连块石头都造不出来,你怎么能说上帝是万能的?的? 神父哑口无言神父哑口无言()宇宙间不存在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宇宙间不存在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自然界中的事物是()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一、自然界的物质性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1.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起了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5、决定性的作用. .P30P30第第1 1段段劳劳动动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2.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本质本质上是一个上是一个客观客观的物质体系的物质体系(P30P30第第2 2段段) 构成构成基本基本要素要素

6、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人口因素这三者都是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 2、从从存在存在看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物质体系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 1、从从产生产生看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展的产物3 3、从从发展发展看看,人类社会有其客观的规律,人类社会有其客观的规律(第十一课)(第十一课)三、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三、人的意

7、识是社会的产物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第五课内容)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第五课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真正统一性世界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注意注意1 1: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说法: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物质性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

8、界的本质是物质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真正统一性世界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小结小结物质是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一:物质的概念一:物质的概念二:世界是物质的二:世界是物质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n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的这段论述说明物质的唯一

9、特性是nA可知性 B客观实在性nC运动 D物质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A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B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C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D所有有形的物体3下列概念中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人脑基本路线生产关系思想观念国家辩证唯物主义A B C D4(2010安徽合肥一中阶段测试)21世纪的知识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系统集成化和时空一体化的先进生产力是古代人不可想象的。人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生产力,说明生产力具有A实践性 B辩证性 C物质性 D社会性52010年6月7日楚天金报消息,5月31日,危地马拉因飓风“阿加莎”的影响,出现了一个

10、约61米的巨坑,让世人震惊。近日,成都大邑新场镇、崇州怀远镇、浙江高速、广西来宾、江西南昌也相继出现“天坑”。材料告诉我们A人与自然界是难以和谐相处的B人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D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6(2010山西大学附中模块专项练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这样认识物质的它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实物它是世界的本质它是抽象的、虚幻的东西A B C D7(2010浙江宁波云龙中学期中)有人断言:“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创造出来。”这种观点认为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属于神创论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否认了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

11、的结果否认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属于唯心主义A B C D 1 1、了解了解哲学的运动、相对静止、哲学的运动、相对静止、规律的概念规律的概念 3 3、结合自然实例和社会生活实例,、结合自然实例和社会生活实例,理解运用理解运用规律的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阐述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意义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阐述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意义。 2 2、结合实例,、结合实例,理解理解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说明物质是运动的。止的关系,说明物质是运动的。3 3个概念、个概念、2 2个关系、个关系、1 1个原理个原理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运动运动“家族家族”机械运动机械运动

12、 (物理运动)(物理运动)布朗运动布朗运动(物理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社会运动思维运动思维运动整个世界是运动变化的整个世界是运动变化的运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 1、运动的含义、运动的含义 P31P312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运动是物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存在方式反对: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形而上学)运动是运动是物质物质的运动,的运动,物质物质是运动

13、的是运动的承担者承担者反对: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离开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刘三几十年,一刻也没刘三几十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运动变化的过有停止过运动变化的过程。程。几十年内,他是刘三、几十年内,他是刘三、不是黎四、马五不是黎四、马五3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静止的含义)静止的含义P32(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运动是无条件的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静止是有条件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暂时的、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绝对运动和和相对静止相对静止的统一的统一( (静止是运动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特殊状态。动中有

14、静,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中有动。) )区别:区别:联系:联系: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上学的不变论。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反对两种错误倾向(P32第第2段)段) 固有属性固有属性主主 体体空间位置不变空间位置不变 动中有静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静中有动运运 动动静静 止止物物 质质性质基本不变性质基本不变小小 结:结:杂乱无章?杂乱无章?有规律?有规律?太阳系模式图太阳系模式图青蛙冬眠青蛙冬眠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

15、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低低高高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发展道路发展道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应生产力状况规律状况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保保 持持 百百 分分 数数712345610080604020(天数)(天数)曲线表明了曲线表明了遗忘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先快后慢”。 思维领域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思维领域事物

16、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二、运动是有规律的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科学内涵规律的科学内涵事物运动过程中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固有的 、本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1 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2 2、新陈代谢、新陈代谢3 3、阶级斗争规律、阶级斗争规律 4 4、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结论结论1 1:规律规律不是主观想象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的联系,而是事物而是事物本身固有本身固有的联系。的联系。现象现象规律(本质联系)规律(本质联系)苹果落地,水往低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处流商品价格上下波动商

17、品价格上下波动种瓜得瓜,种豆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豆人类社会由低级向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高级发展万有引力规律万有引力规律价值规律价值规律遗传规律遗传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守株待兔守株待兔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结论结论3 3: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必然必然的联系的联系()红灯停,绿灯行()红灯停,绿灯行()乌鸦报丧,喜鹊叫喜()乌鸦报丧,喜鹊叫喜()国之将亡,必有妖异;()国之将亡,必有妖异;国之

18、将兴,必有吉兆国之将兴,必有吉兆()新陈代谢()新陈代谢 规则,人制定的,强加的规则,人制定的,强加的主观意识赋予主观意识赋予规律,生物体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规律,生物体本身所固有的联系下列哪些属于规律,为什么?下列哪些属于规律,为什么?主观意识赋予主观意识赋予规律规律规则规则不不同同点点含义含义性质性质联系联系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的联系人们规定出来供大人们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或章程客观的、普遍的、客观的、普遍的、不能创造和废止不能创造和废止主观的、可以制定、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废止修改、废止规律决定规则,

19、规则反映规律。正确、合规律决定规则,规则反映规律。正确、合理的规则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理的规则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规律与规则的关系规律与规则的关系【在规律上能用和不能用的词语在规律上能用和不能用的词语】发明规律发明规律发现规律发现规律消灭规律消灭规律尊重规律尊重规律创造规律创造规律认识规律认识规律改变规律改变规律利用规律利用规律(1)规律的客观性就是指规律是规律的客观性就是指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既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和变化发展的过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和变化发展的过程中,

20、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2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n原理内容: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n方法论:方法论:必须必须遵循规律遵循规律,按客观

21、规律办事,而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人工降雨“对牛弹琴对牛弹琴” 番茄听音乐番茄听音乐我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我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以改造世界,造福人类以改造世界,造福人类3、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n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和形式利用规律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改造客观世界,造

22、福于人类。人类。n掌握了化学规律,能在能掌握了化学规律,能在能制造各种化工产品(如:制造各种化工产品(如:晶体胰岛素)晶体胰岛素)n认识了引力规律,克服地认识了引力规律,克服地球引力,发射卫星、飞船球引力,发射卫星、飞船为人类服务(如:卫星上为人类服务(如:卫星上天)天)n认识了水的流动规律,认识了水的流动规律,变害为利(如:三峡变害为利(如:三峡大坝)大坝)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反对两种错误倾向n“宿命论宿命论”:否认规律的可知,宣传一:否认规律的可知,宣传一种神秘的不可捉摸的必然性,主张命种神秘的不可捉摸的必然性,主张命运主宰一切,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运主宰一切,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导致消极被动,无能为力。导致消极被动,无能为力。n“唯意志论唯意志论”(创始人叔本华)(创始人叔本华):夸:夸大人的主观能力,忽视规律的客观性,大人的主观能力,忽视规律的客观性,导致盲目乐观。导致盲目乐观。1 1事物的绝对运动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事物的绝对运动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2 2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物质的固有属性3 3物质要么运动,要么静止。物质要么运动,要么静止。4 4任何联系都是规律。任何联系都是规律。5 5人可以改变、创造、改造、消灭规律。人可以改变、创造、改造、消灭规律。6.6.规则、规定、守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