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2002年3年级小学语文第3单元第6节课_空城计_第1页
宁夏2002年3年级小学语文第3单元第6节课_空城计_第2页
宁夏2002年3年级小学语文第3单元第6节课_空城计_第3页
宁夏2002年3年级小学语文第3单元第6节课_空城计_第4页
宁夏2002年3年级小学语文第3单元第6节课_空城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歌,就是力量,就是战斗的号角,歌,就是力量,就是战斗的号角,就是人们思想的火花就是人们思想的火花 。 (听一听)(听一听)临江仙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事,都付笑谈中。古今多事,都付笑谈中。授课:赵春荣授课:赵春荣 学校学校 : 鸡足山镇九义学校鸡足山镇九义学校 罗贯中罗贯中 元末明初小说家,元末明初小说家, 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 空城计

2、空城计选自选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代表着我国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它代表着我国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成就。 本文选自本文选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第第95回回, 马谡拒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描述魏主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描述魏主曹睿令张郃为先锋,与司马懿一同征陇曹睿令张郃为先锋,与司马懿一同征陇西的故事。魏军先得街亭,占列柳城,西的故事。魏军先得街亭,占列柳城,势如破竹,进而司马懿亲率十五万大军,势如破竹,进而司马懿亲率十五万大军,临西城下,而城中只有一班文官和两千临西城下,而城中只有一班文官和两千伍百名士兵,诸葛亮设空城计,欲知故

3、伍百名士兵,诸葛亮设空城计,欲知故事如何,请看事如何,请看空城计空城计。1 1、了解小说常识,掌握基础知识,、了解小说常识,掌握基础知识, 积累生字新词。积累生字新词。2 2、学会概括故事情节,理清小说的开端、学会概括故事情节,理清小说的开端、 发展、高潮、结局。发展、高潮、结局。3 3、学会通过生动的正面、侧面、细节描写,、学会通过生动的正面、侧面、细节描写,分析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分析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 1、什么是小说、什么是小说? 小说是以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故事情节和具和具体的体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4、的文学样式。(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小说与散文、诗小说与散文、诗歌、戏剧歌、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 2 2、小说的三要素包括、小说的三要素包括 、 、 。人物形象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故事情节 环境描写环境描写3 3、如何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如何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从三个角度入手:一是从三个角度入手:一是从分析环境入手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二是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二是从分析情节入手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握人物性格特征。 三是三是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入手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

5、、神态等入手。4、故事情节通常包括故事情节通常包括 、 、 和和 几个部分,几个部分,有的前有有的前有序幕序幕,后有,后有尾声尾声。 开端开端发展发展高潮高潮结局结局5 5、小说中的环境通常包括、小说中的环境通常包括 和和 。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社会环境 决定人物命运的主要是社会环境描写决定人物命运的主要是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又是为自然环境描写又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等。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等。 1、司马、司马( ) 鹤鹤( )2 2、( )巾)巾 言言( )3、( )赏)赏 ( )旗)旗4、笑容可、笑容可(

6、) 大大( )ychnggunqkoj给生字注音给生字注音jnghi听配音朗读听配音朗读结合朗读理清文章结构结合朗读理清文章结构开端开端:(1自然段)自然段)兵临城下兵临城下发展:发展: (2自然段)自然段)孔明施计孔明施计高潮:高潮: :(3-4自然段)自然段)司马中计司马中计结局:结局:(5-6自然段)自然段)退兵释计退兵释计 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复述故事,要求交代故事的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复述故事,要求交代故事的时间、地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人物、事件、结果,并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并注意语言的生动性。 这篇故事讲了魏国的司马懿率十五万大军压进孔明的西城篇故事讲了魏国的司马懿

7、率十五万大军压进孔明的西城下,蜀国的众百官大惊失色,唯独孔明不动声色。他叫军士把下,蜀国的众百官大惊失色,唯独孔明不动声色。他叫军士把军旗收藏起来,叫部队的将士们不能大声喧哗,同时大开城门,军旗收藏起来,叫部队的将士们不能大声喧哗,同时大开城门,每个城门叫二十个士兵扮作百姓打扫街道,然后自己带了两个每个城门叫二十个士兵扮作百姓打扫街道,然后自己带了两个书童在城门上弹琴。司马懿到了西城门下,发现孔明的城门大书童在城门上弹琴。司马懿到了西城门下,发现孔明的城门大开,并且看见他悠闲弹琴的样子,以为有埋伏,就不听儿子司开,并且看见他悠闲弹琴的样子,以为有埋伏,就不听儿子司马昭的劝告,赶紧叫部下退兵。孔

8、明等司马懿退兵后,拍手大马昭的劝告,赶紧叫部下退兵。孔明等司马懿退兵后,拍手大笑,笑司马懿无能。笑,笑司马懿无能。我为王黑岩吻天的狼 /我为王黑岩吻天的狼 /我为王黑岩吻天的狼 http:/ 1、从、从故事情节故事情节发展的各阶段分析诸葛亮性格特点。发展的各阶段分析诸葛亮性格特点。开端、发展:开端、发展:兵临西城兵临西城军情紧急军情紧急不同表现不同表现 众众 官官“尽皆失色尽皆失色”诸葛亮诸葛亮 妥当安排、妥当安排、施计施计 处乱不惊处乱不惊 、指挥、指挥若定、足智多谋若定、足智多谋高高潮潮诸葛亮诸葛亮司马懿司

9、马懿 笑容可掬,焚香操琴笑容可掬,焚香操琴不信不信远望远望大疑大疑 退退临危不惧、大智临危不惧、大智大勇、料事如神大勇、料事如神结结局局诸葛亮诸葛亮众众 官官抚掌大笑抚掌大笑释疑释疑拍手大笑拍手大笑 “无不骇然无不骇然”,“皆惊服皆惊服”神机妙算神机妙算 知己知彼知己知彼 在情节上写众官的表现采用的是什么写法从什么角度在情节上写众官的表现采用的是什么写法从什么角度来表现诸葛亮的来表现诸葛亮的“智慧智慧”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对比对比的写法;的写法;侧面侧面;烘托烘托诸葛亮的诸葛亮的“智慧智慧”。讨讨 论论1、诸葛亮为什么要实施、诸葛亮为什么要实施“空城计空城计”? A、军

10、力对比悬殊之极,情况危在旦夕、军力对比悬殊之极,情况危在旦夕 。B、大兵压境。、大兵压境。2、诸葛亮是怎样实施、诸葛亮是怎样实施“空城计空城计”的?的? 在在“空空”字上做文章。字上做文章。 ( 1)“空空”在无兵。在无兵。孔明下令藏起战旗,隐藏士兵,叫敌孔明下令藏起战旗,隐藏士兵,叫敌人看不到士兵。人看不到士兵。 (2)“空空”在城池。在城池。“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作百姓,洒扫街道”让人一看就是空城。让人一看就是空城。 (3)“空空”在无人言语在无人言语。“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斩之!”城里听不到

11、有人说话声,突出空字。城里听不到有人说话声,突出空字。 (4)“空空”在空闲。在空闲。孔明只带两个小童,在城楼上孔明只带两个小童,在城楼上“凭栏凭栏而坐,焚香操琴而坐,焚香操琴”让人感觉空闲。让人感觉空闲。欣赏欣赏空城计空城计视频片断,视频片断,揣摩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形象。(。(语言、外貌、语言、外貌、神态、动作神态、动作描写分析其所体现的人物特描写分析其所体现的人物特点)点) 找出文章中对诸葛亮的找出文章中对诸葛亮的语言、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外貌、神态、动作描写各一描写各一处,并分析其所体现的人物特点。处,并分析其所体现的人物特点。2 2、从人物的语言、外貌等正面、从人物的语言、外貌等正面描

12、写描写的内容分析诸葛亮的的内容分析诸葛亮的特点。特点。如:第二段如:第二段“将旌旗尽皆放倒将旌旗尽皆放倒吾自有计。吾自有计。”语言描写语言描写 有条不紊地布置、施计体现了诸葛亮有条不紊地布置、施计体现了诸葛亮临危不惧、镇定自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指挥若定若、指挥若定。外貌描写外貌描写如:第二段如:第二段“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潇洒,给人于神人之感觉。潇洒,给人于神人之感觉。神态、动作描写神态、动作描写 如:第三段如:第三段“孔明坐于城楼之上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焚香焚香操琴操琴”。 通过司马懿所观察到的诸葛亮神态、动作,表现通过司马懿所观察到的诸葛亮神态、动作,表现人物人物临危不惧

13、,大智大勇临危不惧,大智大勇的特点。的特点。小结小结: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足足 智智 多多 谋谋大大 智智 大大 勇勇处处 乱乱 不不 惊惊知知 己己 知知 彼彼神神 机机 妙妙 算算 司马懿本身并非平庸之司马懿本身并非平庸之辈,他也是个有着深谋远虑辈,他也是个有着深谋远虑的大将之才,只不过他的大将之才,只不过他疑心疑心病重、老谋深算病重、老谋深算(“亮平生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门,必有埋伏”认为孔明想认为孔明想暗算他);暗算他);刚愎自用刚愎自用(骄傲(骄傲自负,不听司马昭的劝告,自负,不听司马昭的劝告,还骂儿子还骂儿子“汝辈

14、岂知汝辈岂知”结果结果被孔明空城计吓退。)被孔明空城计吓退。) 司马懿又是怎样一个人呢?司马懿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v v 总结总结诸葛亮 司马懿足智多谋足智多谋大智大勇大智大勇处乱不惊处乱不惊知己知彼知己知彼神机妙算神机妙算外貌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正面描写正面描写 侧面烘托侧面烘托 众官表现众官表现 手下话语手下话语 多疑多疑刚愎自用刚愎自用老谋深算老谋深算神态描写神态描写司马昭司马昭侧面烘托侧面烘托(年轻气盛年轻气盛)司马懿司马懿诸葛亮笑了几次?诸葛亮笑了几次?找出描写他找出描写他“笑笑”的词语。的词语。是真笑还是假笑?是真笑还是假笑?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心理?反映了他

15、当时怎样的心理?体现了他怎样的形象特点?体现了他怎样的形象特点?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孔明的孔明的 “笑笑” (细节(细节描写)描写)笑容可掬笑容可掬抚掌而笑抚掌而笑拍手大笑拍手大笑假笑假笑真笑真笑真笑真笑故作轻松故作轻松高兴、庆幸高兴、庆幸嘲笑、自豪嘲笑、自豪三三“笑笑”的的 词词语语真笑还真笑还是假笑是假笑反映人物反映人物的心理的心理体现人物体现人物形象特点形象特点临危不惧临危不惧足智多谋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神机妙算当堂训练当堂训练1、本文选自、本文选自 , 作者作者 是是 的小说家。的小说家。 2、与、与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并称为我国古典四并称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其他三部为大名著的其他三部为、。 三国

16、演义三国演义罗贯中罗贯中元末明初元末明初西游记西游记水浒传水浒传红楼梦红楼梦3 3、司马懿退兵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司马懿退兵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 4、诸葛亮之所以敢使空城计,是因为什么?诸葛亮之所以敢使空城计,是因为什么? (用原文回答)(用原文回答) “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当堂训练当堂训练 “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门,必有埋伏。”拓拓 展展 延延 伸伸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除了诸葛亮和司马栩栩如

17、生,除了诸葛亮和司马懿,以下人物,你喜欢谁?懿,以下人物,你喜欢谁? 刘备、关羽、张飞、赵云、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赵云、曹操、 吕布吕布 、董卓、孙权、黄盖、周瑜、董卓、孙权、黄盖、周瑜那些年我们是兄弟 黑岩我心正在飘雪 /html/2/2893/那些年我们是兄弟 黑岩我心正在飘雪 /wapbook-2893/2 2、三十六计、三十六计”你知道哪些?你知道哪些? 1 1、诸葛亮几乎成为智慧的代名词,有关他的故事,、诸葛亮几乎成为智慧的代名词,有关他的故事,你还知道哪一些呢?你还知道哪一些呢?胜战计胜战计瞒天过海瞒天过海 围魏救赵围魏救赵 借刀杀人借刀杀人 以逸待劳以逸待劳 趁火打趁火打劫劫 声东击西声东击西 敌战计敌战计无中生有无中生有 暗渡陈仓暗渡陈仓 隔岸观火隔岸观火 笑里藏刀笑里藏刀 李代桃李代桃僵僵 顺手牵羊顺手牵羊 攻战计攻战计打草惊蛇打草惊蛇 借尸还魂借尸还魂 调虎离山调虎离山 欲擒姑纵欲擒姑纵 抛砖引抛砖引玉玉 擒贼擒王擒贼擒王混战计混战计釜底抽薪釜底抽薪 混水摸鱼混水摸鱼 金蝉脱壳金蝉脱壳 关门捉贼关门捉贼 远交近远交近攻攻 假道伐虢假道伐虢 并战计并战计偷梁换柱偷梁换柱 指桑骂槐指桑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