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案09_第1页
赤壁赋教案09_第2页
赤壁赋教案09_第3页
赤壁赋教案09_第4页
赤壁赋教案0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一语文 赤壁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学习理解本文“以文为赋”的文体形式,掌握、积累课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 2、了解文中苏轼情感变化的过程。 能力目标 掌握本文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情感目标 体验苏轼如何在逆境困苦中运用理性思辩使自己走出悲情,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学重难点】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学习文言句式。 2、结合文中主客之间跌宕起伏的问答,理解本文的情感基调。【教学方法】“三学一教”四步教学法【教学课时】 3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人生“最难耐的是寂寞,最难抛的

2、是荣华,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同学们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师:从古至今,许多文人最优秀的作品都是在他们最失意的时候创作而得的,人生的低谷往往是他们的高谷,比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大家都学过小石潭记)。当然还有另外一位文豪苏轼。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在被贬黄州时期所作的赤壁赋。二、目标展示: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有感情地诵读课文。2.学习了解本文“以文为赋”的文体形式。3.理解文章1、2段中的重点文言实虚词,能独立翻译其中的重要语句。(学生齐读目标)三、作者简介:宋朝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代表作赤壁赋喜

3、雨亭记石钟山记等,开豪放词派,与南宋的辛弃疾合称“苏辛”,代表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书画也很著名,他的书法被称为“苏体”。他的作品收录在苏东坡集。(学生介绍,教师给以补充与指导)背景简介(乌台诗案)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水中的鲜鱼,山间的竹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慰藉。这时,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五、解题师问:如何理解“赋”这种文体?(师生共同解决

4、)六、(一)自学指导一:1、根据老师的幻灯片提示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结合课下注释,思考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时间:分钟)自学检查: 检查朗读情况,找4名学生朗读。(个别朗读,集体点评)朗读指导:(1)读出重音。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动词重读;“哀吾生之须臾,慕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韵字重读;“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疑词重读。(2)读出节奏。如: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盖将/自其变/而观之。 (3)读气势。如“方其破荆洲,下东陵,顺流而东也,(停顿较小语速较快)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朔赋诗(节奉一至语速舒缓)固一世之雄也,(停顿较

5、大气势豪迈而今安在哉?(情感急转缓慢低沉)”。提示学生用一句话总结(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二)自学指导二:齐读第一节,自主学习第一节剩下部分,解释幻灯片中红字部分内容。(5分钟)六、(一)合作释疑一: 将不能自主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小组讨论。 注:如小组内不能解决,教师解答。(二)合作释疑二:小组合作总结该段的通假字、成语和特殊句式。通假字:冯成语:羽化登仙、遗世独立特殊句式: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互文 互文的含义:“参互成文,含而见文”。书面解释: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

6、意思的修辞手法。通俗解释:上下两句或一句话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举例1、烟笼寒水月笼沙;2、秦时明月汉时关;3、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三)合作释疑三:这一节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根据幻灯片提示总结: 赤壁夜游,诗情画意-喜悦七、学习第二节(一)自学指导:齐读第二节,根据幻灯片提示自主学习第二节,解释红字部分内容。 (二)合作释疑一: 将不能自主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小组讨论。 (注:如小组内不能解决,教师解答。)合作释疑二: 小组合作总结该段的词类活用。词类活用:舞

7、、泣。 (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合作释疑三: 第二段刻画了怎样的境界? 歌萧相和,不绝如缕。 (用“骚体诗”和客人的箫声刻画了一个主客之间箫声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根据幻灯片提示总结:(导入下一段:面对此情此景,苏子的心情怎么样呢?思考这一节在全文有什么作用?)七、大胆质疑:第二节中还有有疑惑的地方吗?八、达标检测:背诵第一、二节。第二课时一、复习第一课时内容二、展示学习目标: 1、梳理、归纳三、四两节的重要文言知识。 2、体会苏轼的情感变化。3、背诵三、四两节。(学生齐读)三、学习第三节(一)自学指导:齐读第三节,根据幻灯片提示自主学习第三节,解释红字部分内容。 (5分钟)(二)合作释疑

8、一: 将不能自主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小组讨论。 (注:如小组内不能解决,教师解答。)合作释疑二: 小组合作总结该段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特殊句式。通假字:缪。 词类活用:东、西、下。 特殊句式: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合作释疑三: 苏子与客夜游赤壁,面对如斯美景,客人因何而悲?根据幻灯片提示总结:吊古伤今:由人物上古代与当世的对比而悲;由宇宙间无穷与须臾的对比而悲;理想上现实与愿望的对比而悲。(导入下一段:苏轼向来胸襟阔达,他会一直悲伤下去吗?(不会)下面一起来学习第四节,看看苏轼是如何劝解客人的?)四、学习第四节(一)自学指导:齐读第四节,根据幻灯片提示自主学习,

9、解释红字部分内容。 (5分钟)(二)合作释疑一: 将不能自主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小组讨论。 (注:如小组内不能解决,教师解答。)合作释疑二: 小组合作总结该段的特殊句式和成语。特殊句式: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成语: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合作释疑三: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苏轼是如何劝解客人的?明确:内容:苏子批评客人的观点,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 观点:变与不变、取与不取 五、拓展点拨: 苏轼在赤壁赋中表现了一种听任自然,随遇而安,慨叹个人渺小,把精神寄托于自然的情感。有人说苏轼的思想感情是消极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小组合作,教师补充)六、大胆

10、质疑:第三、四节中还有疑惑的地方吗?七、课文内容总结:(师生共同完成):主客问答、感悟人生 悲 转为 乐八、达标检测:背诵第三、四节。第三课时一、展示学习目标: 1、梳理第五节内容,积累全文重要的文言知识。 2、归纳全文的写作特色。3、背诵、默写全文。(学生齐读) 学习第五节: (一)自学指导一 根据幻灯片提示自主学习第五节,解释红字部分内容。 (二)自学指导二 本段的感情如何?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本段感情为“喜”,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主要写客人听了苏子的话,身心释然,主客开怀畅饮,兴尽酣睡。 思考:这样的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抗议)合作释疑一: 总结本文的通假字。 归类文中的词类活用“歌”、“西”、“舞”。四、合作释疑二将仍有疑惑的地方小组交流。五、拓展点拨:写作特色:1、构思精湛缜密,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2、善用比喻,语言优美形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