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语论五则教案一、孔子介绍1、孔子生平孔子(前 551- 前 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先世系宋国贵族。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避鲁国陬邑。 父叔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孔子 3 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孔子幼年, “为儿嬉戏,常陈俎豆(都是装祭品的礼器) ,设礼容(做行礼的样子) ”。少时家境贫寒, 15 岁立志于学。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 “委吏 ”和管理牛羊的 “乘田 ”。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30 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
2、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孔子 35 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 51 岁时,任鲁国中都(今山东汶上县西)宰(地方官)。由于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 ”(则之,遵守法规) , 52 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公元前500 年(鲁定公十年) ,鲁、齐夹谷之会,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齐景公欲威胁鲁君就范,孔子以礼斥责景公
3、,保全了国格,使齐侯不得不答应定盟和好,并将郓、龟阴三地归还鲁国。孔子54 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他为了提高国君的权威,提出 “堕三都 ”( 拆毁三卿家臣据以叛乱的三个城堡)、抑三桓(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未能成功。55 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美女,终日迷恋声色。孔子则大失所望,遂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此间“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前484 年(鲁哀公十一年) ,鲁国季康子听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劝说,才派人把他从卫国迎接回来。孔子回到鲁国,虽被尊为“国老” ,但仍不得重用。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
4、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 在教学实践中, 提出了有教无类的的思想, 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他先后删诗、书,订礼、乐,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老而喜易,曾达到 “韦编三绝 ”的程度。69 岁时,独子孔鲤去世。 71 岁时,得意门生颜回病卒。孔子悲痛至极,哀叹道: “天丧予!天丧予! ”这一年,有人在鲁国西部捕获了一只叫麟的怪兽,不久死去。他认为象征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现又死去,是天下大乱的不祥之兆,便停止
5、了春秋一书的编撰。72 岁时,突然得知子仲由在卫死于国难,哀痛不已。 次年(前 479 年)夏历二月, 孔子寝疾日,赍志而殁(怀着志向而死,把抱着未实现志向的遗憾而死)。2、孔子的主要思想孔子主张恢复周礼所规定的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以“仁”为其思想核心,以“礼”为行为规范。主张“为政以德”,宣称“仁者爱人” ,幻想“克己复礼” ,但其一生在“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矛盾中度过,因而也笃信“天命”。二、论语介绍1、概况论语 是孔子门人记录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著作,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是一部儒家学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汉书 ·艺文志云: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
6、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从论语的编纂及成书可见,论语是语录体著作,非成于一时一人之手,因而全书篇与篇、 章与章之间并无先后次第,也无共同的论题,每篇标题只是摘取首章首句中的两个字而已。2、版本汉代有今文的鲁论语和齐论语以及古文论语三种,西汉末,安昌侯张禹以鲁论为基础,并参考齐论定为张侯论 ,东汉郑玄合张侯论及古文论 ,成为今本二十篇的论语 。3、体式论语的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 ,仅指明是孔子的话, 不写出说话的环境 (包括说话的对象) ,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
7、(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4、内容其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 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 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东汉时,论语被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 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 中庸、 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5、注本论语的旧注本有:孔安国曾为古论语作的训解,但已失传;东汉郑玄就鲁论篇章,参考齐论,为之作注,今亦残佚;魏时的何晏集汉儒以来的各家之说,成论语集
8、解,这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最早的论语注本,到宋代邢昺为之作疏,与论语集解合编为论语注疏;宋朱熹的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等。6、论语的影响( 1)对论说文的影响有的学者以为, “论说”之“论”其名“始于论语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虽然它记录的是孔子和学生的简单对话, 有观点、 论据、论证过程的文字并不多见,大部分内容只不过有观点而已(出自孔子及其弟子之口) ,还未形成形式完整、论证严密的说理文,但这一通过对话和问答方式阐述观点和说理的语录体文体,已是诸子论议之文的萌芽。( 2)艺术上有不少成功之处A 、常用比喻的手法。 论语善于将抽象深奥的哲理用生动具体的比喻形象地展
9、现出来。多譬善喻是其特点,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感叹时光如流水,使人更加珍惜人生年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以冰天雪地中的松柏喻傲骨坚贞的人格。B、善用描摹的手法。 论语还常用如诗如画的笔描绘外化的动作和情景,展示抒写了人物内在的心境,说明某些幽微的道理。 “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一幅春风咏歌图,展现曾晳的人生追求和理想。 “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粗茶淡饭,曲肱枕卧的文士家居图,抒写了孔
10、子安贫乐道的人生境界。C、用简短对话和特征性的言行塑造独特人物。论语虽是语录体著作,不专在塑造人物形象, 但通过提供对话的语境以及富有很强表现力的人物举止言谈、语气声嗽, 也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世界,如记孔子或怡心自赏:“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述而)或感叹忧伤:“甚矣, 吾衰也!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述而)或击节情长: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或怒烧中肠: “(冉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先进)再如子路的耿直刚勇,曾晳的谨慎雍容,子贡的机智聪明,以及楚狂、接舆的高远淡泊,长沮、
11、桀溺的傲岸孤高等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3)论语中大量警策的语言对中国文化有深远影响论语中更多的是大量的言近旨远,形象隽永富有哲理性的语句,成为格言警句,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化,至今仍保持着鲜活旺盛的生命力。三、课文分析 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词语 问仁:问仁于孔子。 译文 樊迟向孔子请教仁的问题。孔子回答说:“仁就是爱人。 ” 简析 本段探讨了仁的内容。关于仁,孔子对樊迟的解释似乎与别处不同,说是 “爱人 ”,实际上孔子在各处对仁的解释都有内在的联系。他所说的爱人, 包含有古代的人文主义精神,把仁作为他全部学说的对象和中心。正如著名学者张岂之先生所说,儒学即仁学, 仁
12、是人的发现。关于智,孔子认为是要了解人,选拔贤才,罢黜邪才。但在历史上,许多贤能之才不但没有被选拔反而受到压抑,而一些奸佞之人却平步青云,这说明真正做到智并不容易。 原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替),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会晤之本与?” 词语 孝弟(替):孝,子女善事父母,弟,同悌,弟弟善事兄长。犯上:晚辈、幼者、下级冒犯长辈、长者、上级。鲜:少。作乱:造反。未之有:古汉语否定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未有之。务本:致力于根本。与:同“欤”,语气词。 译文 有子说: “能够教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喜好冒犯上级的人是少有的;不喜好冒犯
13、上级,却喜好造反的人是根本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 道就自然而然会生出来。孝悌是为仁的根本啊!” 简析 本段阐明孝悌是君子之本。有子认为, 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 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
14、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 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 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
15、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 原文 子贡曰: “如有博施于民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已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词语 博施( shi4 ):给许多好处。济众:用钱物帮助众人。尧舜共犹病诸:尧舜,上古传说中的两个帝王,孔子心目中的圣人。病,担心。诸,于此。即象尧舜那样的圣人,对“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这一点,他们尚且担心。能近取譬:能以自身作比方。 译文 子贡说: “假如有一个人,给予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帮助大家过上好日子,怎么样?可以算作仁德吗?”孔子说: “岂止
16、于仁德,那简直就是圣人了!尧舜大概都难以做到啊!那有仁德的人,自己要想站得住,同时也要让别人站得住;自己要想通达,同时也要让别人通达。凡事都要以自身为例而想到别人,可以说是找到实行仁德的方法了。”简析 本段讨论了圣仁之区别:有我,无我。在列子中,商太宰曾问孔子是不是圣人,孔子说自己不是,只是一个博学的人而已。问三王五帝是不是圣人,孔子说不是。商太宰很震惊,问,那谁能称得上圣人呢?孔子说,西方有圣人(不知指的是谁)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并不认为自己的学说是最高境界的。 吕氏春秋中曾有一段话可以看出孔子与老子的境界区别: “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
17、 去其荆而可矣。 老聃闻之曰: 去其人而可矣。 故老聃则至公矣。 ”了解了这层知识,对于我们把握孔子的思想是有帮助的。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中儒释道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自隋唐后,三家联系更加紧密,情结愈浓。后有一种说法,“由道可以入佛,借佛可以解儒,用儒可以助道。”孔子这里是对圣与仁进行了系统区别。博施广济, 让民众得到真实幸福,完全是无我的,这是圣。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说还有一个“我”的概念,但这个“我”是在“人”后的,出发点是先人后己,先公后私。圣与仁的最大区别是在无我与有我上。儒学又称仁学,其核心就是这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儒学是培养人的学问,是要把一个人打造成社
18、会需要的人。从这一点上讲, 儒学思想是不受时代限制的,封建社会需要这样的人,资本主义社会需要这样的人,社会主义社会更需要这样的人。能近取譬,是从自己身边点滴之处实践的一种方法。任何理念都是为指导具体实践的,反过来看,具体实践也同样能够验证这种理念的。所以,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处出发检验,同样可以获得通过书本而来的知识,甚至比书本更加深刻。实践是孔子自己提倡的,所以,解读论语 的最好办法就是用我们自己的亲身实践去验证, 正确的自然是能经受起实践检验的。 原文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词语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春节见闻初二作文14篇
- 2025设备租赁合同终止范文格式
- 初一我的老师作文400字13篇范文
- 2025年赛力皮革染料合作协议书
- 专科申论题目大全及答案
- 企业资产盘点与核算工具包
- 智慧树知道网课《动物微生物与免疫》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中的生存智慧教案
- 2025科技有限公司股份质押合同书
- 2025合同范本技术咨询合同
- 科学版(2024)一年级全一册体育与健康全册教案(表格式)
- 2025年高一上学期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课件
- GB/T 17642-2025土工合成材料非织造布复合土工膜
- 回族做礼拜的念词集合6篇
- 《全面质量管理》习题集
- 《西方史学史》课件第一章
- CAESAR II简易操作手册
- 弹性力学徐芝纶答案
- 高等数学精品课程说课课件
- 车库顶棚玻璃棉保温施工方案
- 外贸中英文商业发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