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下学期教案_第1页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下学期教案_第2页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下学期教案_第3页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下学期教案_第4页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下学期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 课程名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1学科音乐授课班级13学前7、8、9班授课时数二课时授课教师郑静授课内容简介奥尔夫使用教材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教学目标(实训目标)课程标准:1、从体验入手,完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要求2、认识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3、初步达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践要求4、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培养学生愉快的心态知识目标:感受语言中的节奏。能力目标:学会放松身体、跟随节奏。情感目标:1.通过体验,对语言中节奏的分析和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2.发挥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主动参与活动,提高自信心,引导学生在奥尔夫教学法的训练中注意渗透情感的表达,感受学习奥

2、尔夫教学法的愉悦心情。教材分析(实训内容分析):本节课属于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项目的教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对世界儿童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场所了深远的影响。它主要是训练语言中的节奏。授课对象为二年级就业班,学生初次学习语言中的节奏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通过口传身教讲解、示范、让学生多观察、练习和实践达到课程标准。实训准备与步骤实训准备1、 教学资料:视频、音频资料准备2、 教具准备:电视、影碟机、U盘等。实训要点步骤1、教师示范2、要点讲解 3、学生学习4、分组学习 5、实践 规范要求:节奏是音乐的动力与源泉,是音乐的生命。在音乐中节奏比旋律更为基础的元素,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旋律不能脱离节

3、奏。语言与动作的节奏训练时节奏训练的两种方式。学生熟记各种基础节奏进行训练。音乐知识卡尔·奥尔夫本人简介和介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实践教学重点和难点项 目内 容解 决 措 施教学重点了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核心内容讲授与实践相结合教学难点对于没有节奏感的同学来说,节奏感的训练是难点。采用基础音节、词语和集体朗诵找齐的形式进行。教学步骤一、体验游戏根据奥尔夫的核心理念“亲身参与到音乐当中”,让学生参与游戏。声势依次加入音乐中。让我们常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让我们常在一起呀,快乐无比。看新朋友老朋友在一起笑哈哈,让我们常在一起呀快了无比。第一遍:跺脚。第二遍

4、:跺脚拍手。第三遍:跺脚+拍手+拍腿。第四遍:跺脚+拍手+拍腿+拍肩第五遍:跺脚+拍手+拍腿+拍肩+捻指二、互相认识互相了解是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的前提,也是建立良性的课堂互动的基础。首先教师介绍自己主要简历之后阐述上课的理念和习惯。用替换或创造歌词游戏加入音乐中。让我们常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让我们常在一起呀,快乐无比。看XX拉着XX,XX拉着XX在一起笑哈哈,(如:1、看郑静拉着赵洋,赵洋拉着郑静。2、看郑静拉着赵洋,赵洋拉着念祖,念祖拉着戈翔)让我们常在一起呀快了无比。三、了解这门课简要介绍卡尔·奥尔夫的生平,介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核心内容和理念;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联邦德国著名

5、音乐家卡尔·奥尔夫( carl · orff1895 1982 )所创建。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唱歌,培养学生的乐感,尤其是节奏感和听力,使学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从而热爱音乐。四、分享讨论、发表自己的课程感受。课后作业寻找生活中的节奏,并准确模仿。下节课回课。形成性检测编 号检 测 内 容 检 测 结 果1奥尔夫简介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原则3基本声势教学反思、总结 课程名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2学科音乐授课班级13学前7、8

6、、9班授课时数二课时授课教师郑静授课内容节奏朗诵1使用教材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教学目标(实训目标)课程标准:1、从体验入手,完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要求2、认识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3、初步达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践要求4、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培养学生愉快的心态知识目标:感受语言中的节奏。能力目标:学会放松身体、跟随节奏。情感目标:1.通过体验,对语言中节奏的分析和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2.发挥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主动参与活动,提高自信心,引导学生在奥尔夫教学法的训练中注意渗透情感的表达,感受学习奥尔夫教学法的愉悦心情。教材分析(实训内容分析):本节课属于全国教育科学“八五“

7、规划重点项目的教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对世界儿童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场所了深远的影响。它主要是训练语言中的节奏。授课对象为二年级就业班,学生初次学习语言中的节奏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通过口传身教讲解、示范、让学生多观察、练习和实践达到课程标准。实训准备与步骤实训准备3、 教学资料:视频、音频资料准备4、 教具准备:电视、影碟机、U盘等。实训要点步骤1、教师示范2、要点讲解 3、学生学习4、分组学习 5、实践 规范要求:节奏是音乐的动力与源泉,是音乐的生命。在音乐中节奏比旋律更为基础的元素,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旋律不能脱离节奏。语言与动作的节奏训练时节奏训练的两种方式。学生熟记各种基础节奏进行训练。音

8、乐知识了解“什么是节奏”,掌握发现生活中节奏的能力,掌握节奏朗诵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实践教学重点和难点项 目内 容解 决 措 施教学重点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教学难点对于没有节奏感的同学来说,节奏感的训练是难点。采用基础音节、词语和集体朗诵找齐的形式进行。教学步骤一、 一、回课学生分组表演上节课课后作业,教师指点。二、节奏学习1、字词、名字开始的节奏朗诵教学| | 、 | 、 |王 刚 李天 天 任青 拉初快速训练学生创编节奏词。要求是两个字、三个字或四个字组成的词。按两拍子说,每种节奏型,每人大声说一种交通工具的名称,拍子要一样的,内容不能错,不能重别人

9、说过得词,先让学生自己的姓名进行节奏朗诵训练,再拓展到学生熟悉的事物,如动物名、食品名、交通工具、植物名、动物名、地名、世界名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手拍两拍子,为每个学生打拍子(当出现错误停下,说对了再往下面说)。提示在幼儿园这种联系不能过长。三、声部联系出示三种节奏型,教师指挥,全体学生一起念| | 、 | 、 |卡 车 拖拉 机 公共 汽车将全班分两组练习| | 、 |卡 车 拖拉 机一组先念,另一组按一定规律(小节)进入,成为二声部,反复念数遍,基本整齐后,交换声部加 |成三个声部,同样要交换声部。公共 汽车待基本念齐节奏,可适当变换音量,甚至变换速度(快与慢),变换连音与短音(银色)

10、四、节奏短句练习| | 、 | 、 |、 |(今 天 下雨 了 ) (妈妈 不让 我出 门)在字词训练的基础上,可以发展到短小的“节奏基石”。我国有大量的成语格言、谚语、歇后语可供选择作素材来进行教学,活动中可以由学生即兴创编语言短句,以各种方式组合。这样每一个短句就有更多的可能性做多种组合。这样每一个短句就有更多的可能性多种组合游戏,由学生创造,并以此进行多声部节奏训练。这里唯一的要求就是要学生念得顺口,句子结尾要有结束感。课后作业分组创编四拍子的节奏,并有多声部。下节课回课。形成性检测编 号检 测 内 容 检 测 结 果1字词中的节奏2短句中的节奏3将基本声势加入节奏中教学反思、总结 课程

11、名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3学科音乐授课班级13学前7、8、9班授课时数二课时授课教师郑静授课内容节奏朗诵2使用教材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教学目标(实训目标)课程标准:1、从体验入手,完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要求2、认识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3、初步达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践要求4、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培养学生愉快的心态知识目标:感受语言中的节奏。能力目标:学会放松身体、跟随节奏。情感目标:1.通过体验,对语言中节奏的分析和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2.发挥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主动参与活动,提高自信心,引导学生在奥尔夫教学法的训练中注意渗透情感的表达,感受学习奥尔夫教学法的愉悦心情。教材

12、分析(实训内容分析):本节课属于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项目的教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对世界儿童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场所了深远的影响。它主要是训练语言中的节奏。授课对象为二年级就业班,学生初次学习语言中的节奏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通过口传身教讲解、示范、让学生多观察、练习和实践达到课程标准。实训准备与步骤实训准备5、 教学资料:视频、音频资料准备6、 教具准备:电视、影碟机、U盘等。实训要点步骤1、教师示范2、要点讲解 3、学生学习4、分组学习 5、实践 规范要求:节奏是音乐的动力与源泉,是音乐的生命。在音乐中节奏比旋律更为基础的元素,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旋律不能脱离节奏。语言与动作的节奏训练时

13、节奏训练的两种方式。学生熟记各种基础节奏进行训练。音乐知识音乐教育中节奏教学的目标,就是开发人的与生俱来的节奏感潜能,并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将被动的本能变成更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感知、反应和表现力,使之成为培养身心均衡发展、有较高素养与能力的适应现代生活、有创造性的劳动者的教育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实践教学重点和难点项 目内 容解 决 措 施教学重点多声部节奏朗诵;有力度对比的节奏朗诵练习单声部练习,加入多种形式教学难点对于没有节奏感的同学来说,节奏感的训练是难点。采用基础音节、词语和集体朗诵找齐、单声部练熟再练多声部的形式进行。教学步骤一、回课学生分组表演上节课课后作业,教师指

14、点。二、 节奏练习三条短句的节奏练习万丈高楼平地起。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求学生为短句编节奏,每句四拍或八拍,要念得顺口,三条句短句最好节奏互补,甲组:万丈 高楼 平底 起,万丈 高楼 平地 起。乙组 :不 入 虎穴 0 ,焉 得 虎子 0.丙组: 少 壮 不努 力, 老 大 徒伤 悲。全班分成两组,先进行乙句、丙句两个声部的和说,再交换声部练习。分三个组,一个一个声部进入,三声部和说,再交换声部反复练习练习各个声部的进入与退出,从单声部、二声部到全体各种形式的组合和链接。根据学生接受程度进行音量、速度的变化以及对比的变化练习。进行连音、短音的训练。三、 节奏乐器(多声

15、部)与朗读练习:唐僧骑马拍腿、拍手与朗读唐僧骑马咚咚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孙悟空,跑得快,后面跟着个猪八戒。猪八戒,鼻子长,后面跟着个沙和尚。沙和尚,挑着箩,后面来了个老妖婆。老妖婆,真正坏唐僧八戒真糊涂,四、分享讨论、发表自己的课程感受。课后作业分组节奏朗诵儿歌或童谣、谜语。下节课回课形成性检测编 号检 测 内 容 检 测 结 果1二拍子、四拍子、八拍子节奏2单声部多种节奏3单声部到多声部过度教学反思、总结 课程名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4学科音乐授课班级13学前7、8、9班授课时数二课时授课教师郑静授课内容节奏朗诵3使用教材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教学目标(实训目标)课程标准:1、从体验入手,完

16、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要求2、认识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3、初步达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践要求4、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培养学生愉快的心态知识目标:感受语言中的节奏。能力目标:学会放松身体、跟随节奏。情感目标:1.通过体验,对语言中节奏的分析和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2.发挥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主动参与活动,提高自信心,引导学生在奥尔夫教学法的训练中注意渗透情感的表达,感受学习奥尔夫教学法的愉悦心情。教材分析(实训内容分析):本节课属于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项目的教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对世界儿童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场所了深远的影响。它主要是训练语言中的节奏。授课对象为二年级就业

17、班,学生初次学习语言中的节奏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通过口传身教讲解、示范、让学生多观察、练习和实践达到课程标准。实训准备与步骤实训准备7、 教学资料:视频、音频资料准备8、 教具准备:电视、影碟机、U盘等。实训要点步骤1、教师示范2、要点讲解 3、学生学习4、分组学习 5、实践 规范要求:节奏是音乐的动力与源泉,是音乐的生命。在音乐中节奏比旋律更为基础的元素,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旋律不能脱离节奏。语言与动作的节奏训练时节奏训练的两种方式。学生熟记各种基础节奏进行训练。音乐知识了解“什么是节奏”,掌握发现生活中节奏的能力,掌握节奏朗诵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实践教学重点和难点项 目

18、内 容解 决 措 施教学重点多声部节奏朗诵;有力度对比的节奏朗诵练习单声部练习,加入多种形式教学难点对于没有节奏感的同学来说,节奏感的训练是难点。采用基础音节、词语和集体朗诵找齐、单声部练熟再练多声部的形式进行。教学步骤一、回课学生分组表演上节课课后作业,教师指点。二、童谣节奏练习通过学习用多声部节奏朗诵(二-三声部)论说,并加律动(声势)为其伴奏,体验期乐趣。小白兔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边教边用手拍节拍 ,基本会连起来说儿歌。边念边围成圆圈走,手也跟着节拍。围成两个圆圈论说。分三个组论说(分三组边念边走圆圈)将拍手改为念儿歌节奏,不必顾忌脚,孩子们会

19、自然地按节拍走。分三组:一组拍手 一组跺脚 一组说儿歌(交换声部)每个学生用三种节奏说和律动(拍手、跺脚)围成两圈或三圈论说和律动。吃面条运用不同的成语和谚语编排成多声部节奏。每一个声部并很难,连在一起就可以形成丰富的多声部作品。这就是奥尔夫所说的列序式的,固定音型的形式。对于儿童来说,朗朗上口的童谣、儿歌他们非常熟悉。童谣、儿歌里鲜明的节奏型,就是儿童学习节奏很好的教材。孩子们在稳定的拍子中一边念儿歌一边加上肢体动作,准确的节奏感就这样得到了训练。还可以把某个童谣或者儿歌加上声势作为主部,每次说唱、演奏完后,再由另外的同学演奏一段即兴四至八拍的节奏,然后再重复一遍主部,再换一个学生即兴演奏一

20、个新的节奏,如此反复即是回旋曲。这些活动完全不用乐谱,孩子们极易记住和掌握,再加上即兴,会令他们兴奋不已。四、分享讨论、发表自己的课程感受。课后作业分组节奏朗诵儿歌或童谣、谜语。下节课回课形成性检测编 号检 测 内 容 检 测 结 果1二拍子、四拍子、八拍子节奏2单声部多种节奏3单声部到多声部过度教学反思、总结 课程名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5学科音乐授课班级13学前7、8、9班授课时数二课时授课教师郑静授课内容节奏朗诵4使用教材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教学目标(实训目标)课程标准:1、从体验入手,完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要求2、认识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3、初步达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践要求4、站在素质教

21、育的角度,培养学生愉快的心态知识目标:感受语言中的节奏。能力目标:学会放松身体、跟随节奏。情感目标:1.通过体验,对语言中节奏的分析和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2.发挥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主动参与活动,提高自信心,引导学生在奥尔夫教学法的训练中注意渗透情感的表达,感受学习奥尔夫教学法的愉悦心情。教材分析(实训内容分析):本节课属于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项目的教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对世界儿童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场所了深远的影响。它主要是训练语言中的节奏。授课对象为二年级就业班,学生初次学习语言中的节奏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通过口传身教讲解、示范、让学生多观察、练习和实践达到课

22、程标准。实训准备与步骤实训准备9、 教学资料:视频、音频资料准备10、 教具准备:电视、影碟机、U盘等。实训要点步骤1、教师示范2、要点讲解 3、学生学习4、分组学习 5、实践 规范要求:节奏是音乐的动力与源泉,是音乐的生命。在音乐中节奏比旋律更为基础的元素,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旋律不能脱离节奏。语言与动作的节奏训练时节奏训练的两种方式。学生熟记各种基础节奏进行训练。音乐知识了解“什么是节奏”,掌握发现生活中节奏的能力,掌握节奏朗诵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实践教学重点和难点项 目内 容解 决 措 施教学重点多声部节奏朗诵;有力度对比的节奏朗诵练习单声部练习,加入多种形式教学难

23、点对于没有节奏感的同学来说,节奏感的训练是难点。采用基础音节、词语和集体朗诵找齐、单声部练熟再练多声部的形式进行。教学步骤一、回课学生分组表演上节课课后作业,教师指点。二、学习奥尔夫节奏课例教学目的通过语言节奏、声势(律动)、奏乐等综合练习,提高多声部合作的能力。1、 一起按节奏念一遍2、 在一拍休止符跺脚3、 讨论这里有几个人物,分两组念,再交换声部念4、 注意念时的语气,一组用木质打击乐器敲半拍休止符,另一组用皮革乐器敲一拍休止符(这时说和敲时交叉进行的)5、 交换说和敲的声部6、 将说的节奏换成打击乐器一拍用金属乐器 半拍用双响筒 两拍用散响类7、 在两组说的人中分出三个声部,这样就有五

24、个打击声部了,仍然分两组说,每个人又说又打,说和奏不同节奏对协调能力是个锻炼8、 也可以只奏打击乐器,这样打击乐的合奏又是别有一番味道。在实际教学中,师生的具体情况、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本地文化特征都应是整个音乐教学借鉴的出发点,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发展,这也是奥尔夫教育原理中特别强调的。四、分享讨论、发表自己的课程感受。课后作业学生分组创造新对话,运用语言节奏、声势、奏乐等方式展出。下节课回课形成性检测编 号检 测 内 容 检 测 结 果1各种语言节奏2单声部多种节奏3单声部到多声部过度教学反思、总结 课程名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6学科音乐授课班级13学前7、8、9班授课时数二课时授课教师郑静授课内

25、容动作在音乐教学中1使用教材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教学目标(实训目标)课程标准:1、从体验入手,完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要求2、认识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3、初步达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践要求4、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培养学生愉快的心态知识目标:感受由音乐伴奏,以身体动作作出反应,从而训练音乐的节奏。能力目标:学会用身体作为乐器、跟随节奏。情感目标:1.对音乐的感受,通过身体的动作表现出来。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2.发挥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主动参与活动,提高自信心,引导学生在奥尔夫教学法的训练中注意渗透情感的表达,感受学习奥尔夫教学法的愉悦心情。教材分析(实训内容分析):本节课属于全国

26、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项目的教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对世界儿童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场所了深远的影响。它主要是训练音乐中的节奏感。授课对象为二年级就业班,学生初次学习音乐中的节奏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通过口传身教讲解、示范、让学生多观察、练习和实践达到课程标准。实训准备与步骤实训准备11、 教学资料:视频、音频资料准备12、 教具准备:电视、影碟机、U盘等。实训要点步骤1、教师示范2、要点讲解 3、学生学习4、分组学习 5、实践 规范要求:节奏是音乐的动力与源泉,是音乐的生命。在音乐中节奏比旋律更为基础的元素,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旋律不能脱离节奏。音乐知识声势训练的四种基本形式:跺脚、拍手、拍腿、捻

27、指。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实践教学重点和难点项 目内 容解 决 措 施教学重点声势形式与方法单声部练习,加入多种形式教学难点对于没有节奏感的同学来说,节奏感的训练是难点。采用模仿、练习、再由单声部练熟再练多声部的形式进行。教学步骤一、回课学生分组表演上节课课后作业,教师指点。二、学习奥尔夫四个声势拍手先以右手尖击左手掌根,注意音量、音色的特点,然后边拍向前移至掌心,此时声音像有共鸣似的,音量较大,再向前音量又会变小,通过这种练习让学生了解拍手会因部位的不同而产生音量、音色的变化。一般练习采用右手拇指外的四指击拍左手掌心,左手一般不动,主要是右手击掌,音量大小也由右手控制。不要用两手对

28、拍,对拍会影响速度拍手还可以包括拍掌背、手背对手背、指尖对指尖等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性思维和对不同拍法产生的音色特点的体验的教学方法。跺脚分站姿与坐姿两类,一般是脚掌跺脚,左右脚均可,并鼓励左右脚都会用,特殊的用法是脚跟或前脚掌着地,用脚画弧线、圆线等等。跺脚也由音量、音色的变化,感觉越细微越好。跺脚声音比较低沉,在合奏中宜担任节拍重音的声部,跺脚的节奏不易过密和复杂。拍腿双手自然置于膝部,双臂放松。双手拍打。也可以单手拍腿,由于动作自然,所以是四种声势最容易做的,快速做时比拍手更容易和不易紧张。拍腿可拍出更为丰富的节奏花样,且本身可做二声部练习,就使它成为学习打击乐、音条乐和键盘乐1前

29、的最佳准备练习。拍腿声音不够鲜明,合奏中不可单独在重拍使用,会使节拍重音不突出。训练十六分音符节奏时比别的声势容易。捻指中指、拇指相捻发出的响声,许多人尤其是儿童很难做到,也可以弹舌发生代替捻指发声,捻指可用不同的姿势、高度做,它在四种声势中极少单独训练,多为结合其他声势练习。捻指音量最小,但声音较高,有时可以发出尖锐明亮的响声。一般不宜用在重拍及复杂而快的节奏中。除了四个声势基本形式外,现在发展处更多的声势形式,可以从头、脸到全身各个部位的拍打获得极丰富的节奏和音色。我们可以从我国各地的民族民间歌舞中找到它的原型,再移用到教学课堂上,会产生意想不到的 教学效果,既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又能起到传

30、承民族文化的作用。四个声部的记谱方法右手,右脚(符干朝上)左手、左脚(符干朝下)拍手标记只记在一行铺上,符干都是朝上。捻指、跺脚标记也是记在一行谱上,符干朝上朝下分别表示右左手和脚。只有拍腿标记是记在双行谱中,分别表示左腿和右腿,符干朝上、朝下分别表示右手和左手。因拍腿可以双手交叉,即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四、分享讨论、发表自己的课程感受。课后作业学生分组创造新多声部节奏短句,运用多声部声势展出。下节课回课。形成性检测编 号检 测 内 容 检 测 结 果1各种声势2单声部多种节奏3单声部到多声部过度教学反思、总结 课程名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7学科音乐授课班级13学前7、8、9班授课时数二课时授

31、课教师郑静授课内容动作在音乐教学中2使用教材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教学目标(实训目标)课程标准:1、从体验入手,完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要求2、认识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3、初步达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践要求 4、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培养学生愉快的心态知识目标:了解奥尔夫动作造型的作用及意义。熟悉并运用声势做活动。能力目标:学会把音乐或音响用动作表现出来。情感目标:1.对音乐的感受,通过身体的动作表现出来。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2.发挥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主动参与活动,提高自信心,引导学生在奥尔夫教学法的训练中注意渗透情感的表达,感受学习奥尔夫教学法的愉悦心情。教材分析(实训内容分析

32、):本节课属于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项目的教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对世界儿童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场所了深远的影响。它主要是训练音乐中的节奏感。授课对象为二年级就业班,学生初次学习音乐中的节奏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通过口传身教讲解、示范、让学生多观察、练习和实践达到课程标准。实训准备与步骤实训准备13、 教学资料:视频、音频资料准备14、 教具准备:电视、影碟机、U盘等。实训要点步骤1、教师示范2、要点讲解 3、学生学习4、分组学习 5、实践 规范要求:奥尔夫的动作训练时全身性大肌肉的训练,动作要求尽量要大,所以对场地的要求尽量大,要有足够大的活动空间。动作先从人类最原始原本的走跑开始,通过动作

33、进行节奏训练。音乐知识声势训练的四种基本形式:跺脚、拍手、拍腿、捻指。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实践教学重点和难点项 目内 容解 决 措 施教学重点声势形式与方法单声部练习,加入多种形式教学难点对于没有节奏感的同学来说,节奏感的训练是难点。采用模仿、练习、再由单声部练熟再练多声部的形式进行。教学步骤一、回课学生分组表演上节课课后作业,教师指点。二、动作的初步练习走跑停的训练:老师拿着手鼓敲击不同的节奏,让学生跟着鼓点在空间行走,老师鼓点停止,学生也停止走动。再次走动起来,变换节奏,学生要尽快反应跟上鼓点。还可以在这个训练中加入全身关节的扭动,让学生尽量的活动的各个关节打开,再加入一些口令

34、,如:膝盖碰膝盖,肩碰肩等,还可以加入“几人一组”“变成形象”等有趣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关键是动作要和鼓声准确地相合。此外,还要迅速反应鼓声的变化。3、 声势训练把捻指、拍手、拍腿、跺脚分别对应四部合唱里的女高、男高、女低、男低四个声部。拍手1、 问答式的模仿 教师先示范一个节奏,儿童接着模仿,像是在对话。开始时先用拍手,慢慢地加进去捻指、拍腿、跺脚。每次排奏要在一个稳定的节拍内,让儿童体会一个框架,即稳定的节拍一般从四拍子开始,儿童容易节奏的是一拍,即“”的节奏,注意一拍的休止符在实际的奏和听中是很自然的,一点也不难,带有一拍休止符的节奏型不但可以克服节奏的呆板,丰富节奏感,也可起到调节学

35、生心理紧张的作用,半拍“”即跑的节奏慢慢可以加入进来,但八分休止符不要同步进来,因为难度要大得多。教师 0 0 0 0 0 学生 0 0 0 0 0 教师 0 0 0 0 0 0 0 学生 00 0 0 0 0 0 教师 0 0 0 0 0 学生 0 0 0 0 0 教师 0 0 0 0 0 学生 0 0 0 0 0 教师 0 0 0 0 学生 0 0 0 0 教师 0 0 0 0 0 学生 0 0 0 0 0 教师0 0 学生 0 0 课后作业学生分组创造新多种节奏短句,熟记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下节课回课。形成性检测编 号检 测 内 容 检 测 结 果1各种声势2单声部多种节奏3单声部

36、到多声部过度教学反思、总结 课程名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8学科音乐授课班级13学前7、8、9班授课时数二课时授课教师郑静授课内容动作在音乐教学中3使用教材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教学目标(实训目标)课程标准:1、从体验入手,完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要求2、认识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3、初步达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践要求 4、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培养学生愉快的心态知识目标:了解奥尔夫动作造型的作用及意义。熟悉并运用声势做活动。能力目标:学会把音乐或音响用动作表现出来。情感目标:1.对音乐的感受,通过身体的动作表现出来。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2.发挥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主动参与活动,提高自信心

37、,引导学生在奥尔夫教学法的训练中注意渗透情感的表达,感受学习奥尔夫教学法的愉悦心情。教材分析(实训内容分析):本节课属于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项目的教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对世界儿童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场所了深远的影响。它主要是训练音乐中的节奏感。授课对象为二年级就业班,学生初次学习音乐中的节奏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通过口传身教讲解、示范、让学生多观察、练习和实践达到课程标准。实训准备与步骤实训准备15、 教学资料:视频、音频资料准备16、 教具准备:电视、影碟机、U盘等。实训要点步骤1、教师示范2、要点讲解 3、学生学习4、分组学习 5、实践 规范要求:奥尔夫的动作训练时全身性大肌肉的训练,

38、动作要求尽量要大,所以对场地的要求尽量大,要有足够大的活动空间。动作先从人类最原始原本的走跑开始,通过动作进行节奏训练。音乐知识声势训练的四种基本形式:跺脚、拍手、拍腿、捻指。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实践教学重点和难点项 目内 容解 决 措 施教学重点声势形式与方法单声部练习,加入多种形式教学难点对于没有节奏感的同学来说,节奏感的训练是难点。采用模仿、练习、再由单声部练熟再练多声部的形式进行。教学步骤一、回课学生分组表演上节课课后作业,教师指点。2、 节奏接龙、卡农等训练利用声势进行接龙教学又有效益的方法第一种接龙方法-“接尾”:即老师拍四拍,学生重复后两拍,再即兴拍两拍,教师继续拍下

39、去,再换一个学生接拍,并即兴拍两拍。可以轮流传下去。这种方法不仅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听辨能力,听觉记忆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即兴创作能力,但这种练习需要一定的节奏练习基础。第二种接龙方法-“接头”:即老师拍四拍,要求学生重复头两拍,然后再继续即兴后两拍,老师则一直四拍一组拍下去,每一组换一个人接头不可能轮流传下去,每次开头必须是新的。由于头二拍后还有两拍,等于干预了一下,看学生能否记住头两拍节奏。特别是老师采用临时说“接头”或:“接尾”的方法,难度一下子就去了。课例四拍子在节奏训练中培养学生稳定的拍律感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一些学生由于不重视这方面的练习,甚至学音乐许多年后仍然拍子不稳,忽

40、快忽慢,唱(奏)越来越快,或拖拍子。教师出示四张四分音符 教师按44拍点着卡片带领学生口念“ta ta ta ta”,并在第一拍拍手。连续反复,形成节拍拍感练习中,有时抽点第四张(成三拍子),有时再加上。无论哪种节拍均在第一拍拍手边念边加其他声势:均为,可用拍腿、跺脚等方式。引进卡片,念titi,教师不时把盖在任意一拍上,采用各种组合法,但拍律不变,形成一种固定音型,这种不断有规律地重复及节奏变异就是节奏感。四张卡片在视觉上是四拍子,给学生深刻印象,从这种卡片的定式与其中节奏的变化之中,不但训练了节奏感(拍律、节奏型),也是读谱教学的入门。再引入0卡片两手向外翻点一下。以后还可以根据需要引入,

41、等几种节奏型。全班分四组,每组念一拍,一种声势,还可以将声势换成打击乐器。反复练习把握匀速感觉。我们会发现在这种训练中,大家一齐拍四拍,常常会越拍越赶,但分四组各拍其中一拍的节奏,反而不易赶,其道理是,自己参加四拍由于紧张等原因,会越拍越赶,其道理是由于自己参加拍四拍由于紧张等原因,会越拍越赶,但空三拍,动作减少,心理比较放松,精神更高度集中,是一种内心节奏感训练,而是它已是“多声”部训练-最简单的!互相的配合需要更专职的听与拍,在教学中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将两组节奏卡分别摆放,全班分两组,教师仍是不是换卡片,两组也可以分成四声部。也可以选择一个节奏句(四至八小节的),进行卡农(轮拍)练习,间隔

42、从四拍到两拍至一拍轮拍,声部从两个到四个、八个,为使声部清晰,各声部必须用不同声势或打击乐。也可用摆小凳子的方法:两排16只幼儿园用的小凳子,每凳一拍,由学生任意安排,教师(或学生)不时放倒或搬起小凳子以变换节奏(同时不超过三个空拍)。然后再加上四只凳子分两组(二声部)练习。也可以放四把凳子,每把凳子一拍,找四位同学,坐下表示一拍,站起来表示空拍,全班同学按四人的坐与站拍或休止,若再增加两人,可出现十六分音符,这些同学的组合变化,给拍节奏的同学带来无穷乐趣(注意节拍的流畅,变化拍子必须有提前量)这种仅有四至八拍的“节奏基石”最重要的是训练拍律匀速(即节奏稳定),学生在不变(速度、拍律)中形成有

43、变化,反复变来变去就是一个四拍子的节拍与节奏练习,看似简单却是变化无穷,这时原本性音乐教育的特点。课后作业学生分组创造新多种节奏短句,熟记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下节课回课。形成性检测编 号检 测 内 容 检 测 结 果1各种声势2单声部多种节奏3单声部到多声部过度教学反思、总结 课程名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9学科音乐授课班级13学前7、8、9班授课时数二课时授课教师郑静授课内容动作在音乐教学中4使用教材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教学目标(实训目标)课程标准:1、从体验入手,完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要求2、认识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3、初步达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践要求 4、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培养学生愉

44、快的心态知识目标:了解奥尔夫动作造型的作用及意义。熟悉并运用声势做活动。能力目标:学会把音乐或音响用动作表现出来。情感目标:1.对音乐的感受,通过身体的动作表现出来。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2.发挥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主动参与活动,提高自信心,引导学生在奥尔夫教学法的训练中注意渗透情感的表达,感受学习奥尔夫教学法的愉悦心情。教材分析(实训内容分析):本节课属于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项目的教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对世界儿童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场所了深远的影响。它主要是训练音乐中的节奏感。授课对象为二年级就业班,学生初次学习音乐中的节奏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通过口传身教讲解、示范、让

45、学生多观察、练习和实践达到课程标准。实训准备与步骤实训准备17、 教学资料:视频、音频资料准备18、 教具准备:电视、影碟机、U盘等。实训要点步骤1、教师示范2、要点讲解 3、学生学习4、分组学习 5、实践 规范要求:奥尔夫的动作训练时全身性大肌肉的训练,动作要求尽量要大,所以对场地的要求尽量大,要有足够大的活动空间。动作先从人类最原始原本的走跑开始,通过动作进行节奏训练。音乐知识44拍强弱规律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实践教学重点和难点项 目内 容解 决 措 施教学重点声势形式与方法单声部练习,加入多种形式教学难点对于没有节奏感的同学来说,节奏感的训练是难点。采用模仿、练习、再由单声部

46、练熟再练多声部的形式进行。教学步骤一、回课学生分组表演上节课课后作业,教师指点。2、 用技能技巧训练44拍全班一起跟教师拍手,先一拍拍一下:。然后分两组,一组拍四个,一组拍两个二分音符,然后再增加一个全音符(四拍拍一下),分三组。长音可拍一下手后,合掌向前点一或三拍。这时让学生仔细听全班拍的声音是什么特点强弱次强弱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可以交换小组拍不同的声部为了更好体验44拍的歌曲或乐曲(要选曲子中无渐快渐慢的),如土耳其进行曲、运动员进行曲,大家跟着乐曲一起拍,可增加一组拍棒铃,还可以用打击乐奏四个声部,这中间也可以去掉某个声部,直至减少到一个声部,又逐渐增加。一首乐曲拍下来,学生对44拍有了

47、更深的体验和把握还可以再放两段音乐,一个是34拍(换种情绪),一段是44拍,让他们听辨。3、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44拍的印象不会仅停留在概念上,而是真正感觉到学习。奥尔夫音乐教育特别强调音乐的教学必须直接诉诸于感性。他的着眼点不在于理性地传授与知识技能,而是在于自然地直接地诉诸于感性,发展幻想与体验的力量,这正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十六格节奏训练拍手顺序a-b 甲组 乙组教师出示这十六格图,只需要告诉学生按什么顺序拍手即可以开始训练,一个一拍(空格为休止),教师点格带领训练。还可以分两个声部从两个对角或四角对角开始。同时不妨请学生上来当“指挥”,点格带领大家练习。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将格内小点变成

48、一拍的各种节奏型。如,等等。这种练习仍是对四拍子的节奏及拍律进行训练,但对学生的反应能力,特别是走向对思维方式的多向进行,也是很好的训练方式,学生对于各种走向可能性探索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锻炼。用声势为歌曲伴奏去果园(见PPT)课后作业学生分组创造新的声势谱为歌曲伴奏。下节课回课。形成性检测编 号检 测 内 容 检 测 结 果1各种声势2单声部多种节奏3单声部到多声部过度教学反思、总结 课程名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10学科音乐授课班级13学前7、8、9班授课时数二课时授课教师郑静授课内容动作在音乐教学中5使用教材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教学目标(实训目标)课程标准:1、从体验入手,完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49、的要求2、认识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3、初步达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践要求 4、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培养学生愉快的心态知识目标:了解奥尔夫动作造型的作用及意义。熟悉并运用声势做活动。能力目标:学会把音乐或音响用动作表现出来。情感目标:1.对音乐的感受,通过身体的动作表现出来。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2.发挥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主动参与活动,提高自信心,引导学生在奥尔夫教学法的训练中注意渗透情感的表达,感受学习奥尔夫教学法的愉悦心情。教材分析(实训内容分析):本节课属于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项目的教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对世界儿童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场所了深远的影响。它主要是训练音乐中的节奏感。授课对象为二年级就业班,学生初次学习音乐中的节奏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通过口传身教讲解、示范、让学生多观察、练习和实践达到课程标准。实训准备与步骤实训准备19、 教学资料:视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