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荷塘月色朱自清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语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结束了传记文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 我们了解到了一些历史伟 人的人生阅历, 也从他们的身上感悟到了一些人生道理。 接下来, 我们要学习另外一种新的 文体散文。同学们翻开课本 61 61 页,请同学们认真的阅读本单元的单元导语。看看散文究 竟是一种怎样的文体。 ( 1 1 分钟) 看完单元导语同学们有没有人能够说一说散文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文体呢? 明确: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是一种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行文自 由、结构灵活;内容非常广泛;语言生动优美。 依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我们还可以将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
2、和议论散文。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散文这片自由的天地,领略散文的魅力。 (二)作者简介、背景介绍 师,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荷塘月色 ,作者是朱自清先 生。说到朱自清大家对他一定不陌生,大家说说你知道的、你了解的朱自清。 (大家说的都 很好) 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学家、学 者、民主战士。他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格调清新,情景交融,以独特的风格享誉文坛。我 们初中学过他的散文背影 、春。 了解了本文的作者,在学习文章之前,老师要跟同学们说说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 荷塘月色写于 19271927 年,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
3、罩着中国大地,此时在清 华大学教书的作者也因此处于苦闷彷徨之中。 一个夏夜, 作者为了散心,排解苦闷,去观赏 清华园中月下的荷塘,写下了本文。 (三)段落梳理 师,了解了作者以及本文的创作背景, 接下来我们将正式进入文章的学习, 领略朱自清笔下 的荷塘月色。 首先, 请同学在文章每一段的开头标上序号。 下面, 我们一起欣赏 荷塘月色 的录音。在听的过程中, 老师给同学们提出两个要求:第一个是, 请同学们明确一些生字词 的读音, 第二就是要求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这样分的理由, 听 完录音后请同学回答。 听完录音, 同学们有没有遇到不懂或模糊的生字词呢?如果有, 请同学们
4、课后一定要去查字 典弄懂生字词的读音,并将它记住。老师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大家都能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好了,回到听录音前老师提出的那个问题, 谁来说一说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为什 么?(尽可能让同学充分发言) 刚才几位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分法和依据, 下面同学们一起来看看老师又是怎样分段的呢? 第一部分,(1 1 )点名心境,交代缘由 第二部分,( 2 2、 3 3)小径漫步,抒发感受 第三部分,( 4 4、 5 5、 6 6)荷塘月色,景语情语 第四部分,( 7 7 1010)江南采莲,向往憧憬 (四)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师,通过对文章的梳理,我们对荷塘月色有了大致的了解。下面我们将进行课文
5、第一部 分的讲解。 请同学们看文章的第一部分, 也就是第一自然段, 听老师范读这一段。 在听的过 程中大家找出点名心境的句子。 明确: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没错这句话确实可以点明作者心境。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说明作者 的不宁静不是刚刚才有的,它持续了几天,可见作者的郁闷由来已久,且难以释怀。 其实,这句话还是本文的文眼,那么什么是文眼呢? 文眼, 是一篇文章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 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 它是作者写作的切入 点,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础。 好了。同学们回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文中是怎样表现作者的不宁静呢? 作者写了月亮升高了说明已经是晚上了,妻儿也都睡觉了,但
6、,作者却睡不着,想起荷塘, 可见他心里的不宁静。所以,才有最后的一句“我悄悄地” 。 所以说这一段作者主要是点明了心境,交代了夜游荷塘的原因。全段创造出了孤寂的氛围, 一开头就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了,淡淡的哀愁。 (五)接着来我们来看看文章的第二部分,即文章的 2 2、3 3 自然段。首先,请同学们阅读文 章的第二自然段。思考文中第二句的“寂寞”一词用得怎样? 寂寞,一词极妙,既写出了夏夜荷塘的寂寞,又确切地表达了作者的心境。作者不说自 己内心的寂寞,而是说路寂寞,这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我们继续看这一段,看看这一段有几个叠词,这些叠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呢? 这淡淡的景色传达出作者内心淡淡的哀愁,达到
7、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接着我们来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在看之前,同学们结合课后练习的第一题,回答问题。 另一个世界,指超脱了困苦的自由而美好的世界,是一个宁静、超然、没有纷争、没有 压制、 没有痛苦的世界。 此时的 “我”是指借眼前幽雅淡静景色的欣赏暂时摆脱了哀愁而感 到淡淡喜悦的我。平常的 “我” 是指被哀愁困扰的我。此时的作者与平时的作者相比是超然 的,没有世俗的烦恼,没有痛苦和不快乐,只有安宁平和的心境, 是一个摆脱了现实困扰的 “自由人”。 这句话流露出了作者希望借对眼前幽雅淡静景色的欣赏来摆脱心中苦闷的情感。 接着我们看看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 同学们说说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它在文中有怎
8、样的作用 呢? 妙处,是针对现实生活中许多令作者不能摆脱的苦闷而言的。受用,一词准确地写出了 作者得到这快难得的乐土的心情。 作者的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由上文的不宁静 (淡淡的哀愁) 变为淡淡的喜悦。 通过上面的分析, 我们可以知道这一段是抒情部分, 抒发作者在另一个世界倾诉独处月下的 感受。这两个自然段结合在一起便是写了小径漫步,抒发感受。 (六)如有时间课堂完成,无则课后完成 文章的第三部分是整篇文章的重点部分, 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下面,我们先来朗读这一部 分的内容,感受一下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 同学们回去以后继续朗读这一部分的内容, 每个同学至少读两遍,并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 说理由
9、。 第二课时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荷塘月色的第一、第二个部分。大家来回忆一下,文章的第一、第 二部分讲了什么内容。(同学自由发言,老师补充)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荷塘月色第三部分的内容, 领路一下朱自清笔下的 荷塘月色。在学习这一部分之前, 老师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 我们知道本文的题目是荷塘月 色,那么作者主要描绘的是荷塘还是月色呢?(引导同学思考,设下悬念) (一)月下的荷塘 好了。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文章的第三分。请一位同学朗读曲曲折折这一段,其 他同学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话。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一句是比喻句,本体是“叶子
10、” ,喻体是“亭亭的 舞女的裙”,舞女的裙与叶子自然舒展的形态相似。亭亭一词与高呼应修饰舞女。 “层层的叶子中间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这一句用了拟人、博喻的修辞手法。分号前的句 子是拟人,分号后的句子是三个比喻句连用构成的博喻。 “袅娜”形容花轻柔优美, “羞涩” 极言荷花含苞待放的难为情之状, 这两个词写出了荷花妩媚多姿。 “如明珠”写荷花之洁净; “如星星”写荷花之明亮; “如美人”写荷花之娇美。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的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以歌声写花香,用了什么 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通感,即用一种感觉描写另一种感觉, 从而增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形象感。 运用了通感的修
11、 辞手法。本来缕缕清香是靠嗅觉来感知的, 作者却把它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一下子 转化到了听觉的感受上来。这种通感是新奇真切的,这两者在断断续续、若有若无、捉摸不 定等特点上极为相似,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一自然段作者描绘了一副怎样的图景: r静态:a a 荷叶丿 朮并痛、密密、M 袅娜、羞涩 月下的荷塘 数量;缕缕 矣型:清 态态彩情 动形色M!1 荷番 声音;脉脉 色夥;不能见颔色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了解到了朱自清笔下的月下荷塘。 同学们集体朗诵这一自然段, 领路 一下月下荷塘之美。 (二)荷塘上的月色 欣赏了月下荷塘的美景, 我们接着看下一段。
12、请一位同学朗读这一自然段, 其他同学找出自 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泻”字表明月上中天,月光自上而下,动感和立体感强。 “浮”字写出了青雾似动而静、似静而动的轻柔含蓄之美。 “洗”字写出了荷叶的洁白纯净之感。 “笼”字描摹出花、叶在青雾中的朦胧含蓄之美。 “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 ,景色晦涩暗淡,紧扣淡淡的哀愁。 “稀疏的倩影” “画在荷叶上”,景色优美,紧扣淡淡的喜悦。 “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这句写法上有何特点? 这一句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月色本来依靠视觉感知, 作者却用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这一 听觉感受来描写,巧妙的表现了视觉与听觉的沟通与转移
13、。 我们来看看作者在这一段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静静地泻 厂直接勇彳隔了树艇 I光与影和谐 塘上的月色 y (叶子柯花:仿佛 . 又像 . 青專;澤 ,阀接马 云:淡淡的 灌木;落下黒影 I櫥柳;晋弯的、稀疏的倩影 集体朗诵本自然段。 (三)荷塘四周 师,上面两个自然段作者分别写了月下的荷塘、 塘上的月色,那接下来这一部分的最后一个 自然段作者又写了什么内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请一位同学朗读这一自然段, 其他同学 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荷塘的四面,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在总写树的过程中着重写了杨柳的丰姿, 这是点 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透露出了一
14、种孤寂与失落之感。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 受?谈谈你的理解? 蝉声与蛙声的热闹惊扰了荷塘的宁静和作者内心的超然境界。 短暂的独处之后,作者还要回 到令人憋闷的现实中来。 这是自由的独处境界和不自由的现实人生之间的矛盾, 这种惆怅和 失落感,正是作者内心渴望宁静的一种情绪流露。 集体朗诵这一自然段。 学完了第三部分的内容,我们回到前面的疑问,荷塘月色,作者重点是写荷塘还是月色。其 实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荷塘和月色两者都是作者描绘的中心。月下的荷塘,荷塘上的 月色,清雅朦胧的景色极好地体现了作者心中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四)要求同学们课后反复朗读这一部分的内容,背诵这三个自然段。 第三
15、课时 (一)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荷塘月色的第三部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的最后一个部 分。请同学们阅读这一部分,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 1) 作者为什么“突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 一方面,采莲的场景与眼前情景相契合,更重要的是,既然现实美景无法平息颇不宁静的心 绪,作者就只能再到六朝时采莲的热闹场景中去寻求解脱。 2 2) 引西洲曲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作者对眼前的寂寞, 毫无生机的环境的不满,表现内心的不平静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3 3)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紧扣主旨,表现了作者身处现实烦扰中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在结构上起转接过渡 的作用。 4
16、 4) 有人认为结尾看似平淡实独具匠心,你如何看? 的确如此。结尾写回到家里,结构上照应开头的带上们外出、 妻拍儿睡。内容上由对自由美 好生活的向往,回到无法超脱的现实,更能表现作者的哀愁,突出中心。 (二)写作特点 师,同学们,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章用词精当,语言清丽,富有表现力和感 染力。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1 1) 用词生动准确 “泻”字在加上“静静地”作修饰语,就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的倾泻,但又绝无 声响的幽静。 “脉脉”是指默默地用眼神来表情达意,这里用来写流水,流水便好像也有情义 文中还使用了许多叠词, 不但传神地描摹出了眼前之景, 同时
17、也增添了一种音韵美。如 “蓊 选山 路灯光 埠声 I蛙声 量态色瘵量 远远近近、 重重围住、 阴阴的 隐隐药约、 一两点 高高低低 漏着 只有大意 没精打采的 空隙 蓊郁郁” “曲曲折折” “田田” “亭亭” “脉脉” “静静” “薄薄”等等。 2 2) 比喻贴切形象 文中运用了大量新鲜贴切的比喻。如把“荷叶”比喻为“亭亭的舞女的群” ,把“荷花”比 喻为“一粒粒的明珠” “碧天里的星星” 。 3 3)通感手法的运用 本文最突出的是作者对修辞手法通感的巧妙运用。通感就是用一种感觉来描写另一种感 觉,从而增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形象感。 比如作者将对缕缕清香的嗅觉, 写成对渺茫的歌声 的听觉。 将参差的斑驳的黑影的视觉, 写成对和谐的旋律的听觉。 这些通感手法的恰当运用, 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 4 4)情景交融的手法 作者借荷塘月色月色下的荷塘、 荷塘上的月色的美景来抒写自己内心的颇不宁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户外地质勘探知识培训课件
- 公司卷烟卷接设备操作工新员工考核试卷及答案
- 公司瓦屋面工标准化作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施工质量保证与跟踪审核方案
- 公司风力发电机检修工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公司绿化造园工职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公司桩工机械维修工作业现场管理考核试卷及答案
- 户内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施工项目的技术支持与服务方案
- 建设工程成本控制与优化方案
- 2025年秋招:人力资源专员笔试题库及答案
- 人教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有理数》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经历是流经裙边的水
- 物流运输托运单模板
- 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一览表
- GB/T 5287-2002特大垫圈C级
- GB/T 19355.1-2016锌覆盖层钢铁结构防腐蚀的指南和建议第1部分:设计与防腐蚀的基本原则
- 彩妆专业知识教案课件
- 毛概-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的课件
- 中医学病因病机共53张课件
- 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