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_第1页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_第2页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_第3页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_第4页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记叙文阅读必备常识及答题技巧记叙文阅读必备常识及答题技巧 1 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 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 概括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 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 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7 记叙线

2、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 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9 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 10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

3、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 例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 、 “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夏之绝句) 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 附: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 (1)、朴实无华 (2)、写得

4、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3)、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 (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 (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8)、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淡而隽永 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4)、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5)、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8)、

5、说理深刻,内容厚重(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 (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 11写作手法(表现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以至达到形象生动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烘托(正

6、面、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 (11)、托物言志、 (12)、借物抒情、 (13)、联想、想象 12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

7、物人格化,达到形象生动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3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答题套路: “X 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是要

8、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14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15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对上文(或全文

9、):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4)、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5)、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6)、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16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7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 点睛的作用。 19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

10、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又细分为 : (1)肖像描写 (2)外貌描写 (3)神态描写 (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 (6)心理描写 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突出、深化

11、主题。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21.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22散文种类? (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23.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24小说三要素? 人物、环境、情节 25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

12、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6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7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28、文 眼: 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29、给文段拟题:()、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个字左右。 30、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或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

13、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31、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必须用第一人称;、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32、文段中事例的概括:()、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33、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1)划分段落、层次: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可按时间或空间转换、事件的发生经过、内容的、表达方式变换或感情的变化逻辑关系(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来划分;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其中小说还可以按情节的四个环节来划分

14、(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2)学会概括段意、层意。概括段意、层意可采用下列方法:抓文段的中心句。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用概括法。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总之要求:完整、简洁、明确。 34、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35、记叙文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

15、,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 。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注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作用:可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36、记叙文的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

16、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37、记叙文中议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叙”主体,“议”是附属成分,不可本末倒置;“议”是“叙”的自然发生,并不是强加上去的。“议”宜短不宜长,点到为止,不可以“议”代“叙”。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8、记叙文中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 间接抒情是指

17、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39、记叙文中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40、记叙文中的过渡及照应。 (1)过渡:过渡是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要求:恰当、巧妙,能够使文章连贯、布局慎密、转承自然。 过渡时一般用词语、句子、段来过渡。作用:过渡能在段与段、层次与层次之间起到纽带作用或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组织成篇的作用。 (2)照应:照应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两个方面

18、。交代是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提示一下;照应是对前面提示的内容的回答。照应可以分为:开头(起段)与题目的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即文章前后照应,或称:相互照应)、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迭式照应。 41、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一般是往前找; ()、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43、 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

19、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44、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根据生活、学习

20、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答题套路: 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符合文题要求,所谈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2)、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

21、撑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3)、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 45、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一、记叙文阅读技法(21种题型)1、文学常识及文体知识:文学知识:作家及其称号、代表作、国籍、文章出处文体知识:(1)体裁:小说、散文、童话、寓言、神话等(2)记叙文六要素、小说三要素、散文、戏剧特点等2、字词:题型:(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解释词语含义(或结合语

22、境说说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词语的表达作用及效果。答题技巧:(1)注意形近字,多音多义字,易错音,易错字。例:su(琐)碎(2)解释词语含义:解词一般应先解释词语的本意,再答语境中含义,要联系文章中心内容及语境,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A、学会基本解词方法词语互释、词素解凑,望文生义等。(例:目不暇接眼睛看不过来。应接不暇人或事情太多,应付接待不过来。良莠不齐好人坏人都有。)B、联系语境、人物形象、文章中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还可以考虑修辞因素)。(3)词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A、从修辞切入。(运用了修辞手法)B、从句式切入。(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例:07年陕西中考题:“浇花”11小题

23、:“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她在看花的时候,眼里漾着笑。(2)待她跑过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答:(1)神态描写,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愉悦之情。(2)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杜鹃盛开时的美丽娇艳,映衬人物愉悦心情。)提示:分析词语表达效果要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要注意修辞的妙用。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主要情节) 答题技巧:(1) 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文章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一段难忘的生活经历。(2) 要素归纳法。

24、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找出文中的记叙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就是文章主要内容。如最后一课一文的要素:时间是普法战争期间,地点是法国阿尔萨斯省一个乡村学校,人物是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事件是韩麦尔先生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堂法语课。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普法战争期间,法国阿尔萨斯省一个乡村学校里,小弗朗士在韩麦尔先生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上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3) 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4) 问题回答法。这种方法就是自己设计几个问题,循着问题总结全文内容。例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情?起因是什么?结

25、果怎样?总结:人物+事件+结果4、考察文章线索。(1)以题目为线索。例:背影、皇帝的新装、羚羊木雕。 (2)以实物为线索。例:记一辆纺车(以“一辆纺车”为线索)、唐家寺的雨伞(以“雨伞”为线索)小桔灯、枣核。 (一般为文中反复出现的事物) (3)以人物为线索。例1:孔乙己中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例2:07年江西省中考题“看山老爹”。明线:老爹一天的活动 暗线:老爹对山林的爱 (4)以感情为线索。例:阿长与山海经中以“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荔枝蜜中以“我对小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藤野先生中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为暗线。(5)以时间地点的转换为线索。5、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答题

26、技巧:记叙文常用的层次划分方法有以下几种。按时空转移划分。 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按时空转移分两部分内容。按人物出场情况划分。 例:藤野先生(1)遇藤野前(在东京)(2)在仙台与藤野相识相处 (3)别后怀念藤野先生。按事件的发展变化划分。例:范进中举(1)中举前(2)中举后。按画面变化划分。例:济南的冬天第一幅画面面:阳光下济南的全景;第二幅图画:雪后秀美的山景;第三幅图画:济南冬天的水。按作者感情变化划分。 例:我的叔叔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见于勒)躲于勒按逻辑关系划分(总分总式、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6、考察主旨(中心思想):两种题型: (1)归纳主旨。(2)谈感悟及收获。答题技巧:

27、(1)归纳主旨:A要抓住中心人物与核心事件以及作者的感情倾向。B抓住文结尾处的议论抒情句。C掌握公式:中心思想=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的写作目的(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下面是各类文章表达中心思想的一般句式:a、本文记叙了表达了(赞颂了)精神(品质)(批判了)。写人、记事类b、本文描写了抒发了(表达了)思想感情。写景、状物类c、本文通过故事,说明(告诉)了道理。寓言、童话类(2)谈感悟及收获:先把握好中心,然后将其升华或深化,或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结合现实谈一谈重要性、必要性等等7、分析人物思想性格。 答题技巧:(1)抓住主要事件,主人公做了哪些事,这些事件表现主人公怎样的思想品质。(2)从原

28、文中找出关键词语。(例1:藤野先生,文中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四件事。(1)修改讲义(2)纠正解剖图(3)关心解剖实验(4)询问中国女人裹脚情况,这四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求实等思想品质。)8、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考点:(1)运用了什么手法?(2)有什么作用?(或这些描写用意是什么?)(3)塑造某一人物形象的作用。答题技法:(1)塑造人物手法包括:语言、动作、神态、肖像、心理(正面、侧面、细节)。(2)作用:这些手法都是为刻画人物服务的,塑造了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品质,/为下文情节作铺垫等。/突出主题,表达(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反衬社会的

29、 总结:为人物形象服务,为情节服务,为主题服务。(例1:范进中举“胡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地,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愿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动作描写,表现了胡屠户爱财如命,虚伪。)(例2:07年沈阳“只是一个普通人”第4小题“选文第9段划线句子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答:外貌描写。突出天气的寒冷,为下文年轻人将鞋袜脱给老妇人作铺垫。)(例3:我的叔叔于勒塑造若瑟夫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是什么?反衬菲利普夫妇的冷酷自私,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9、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及其作用。文章重点句子一般有以下几种:A.用做文章标题的句子 B.有深层含义的句子(通常与中心有关)C运用了

30、修辞方法的句子 D.过渡句E.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句题型:(1)解释文中重点句子的深层含义。基本技法:A.抓主干的同时,注意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因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着句子的内涵;B.抓关键词语,如强有力的动词,富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以及一些特殊的副词;C.根据句子运用修辞方法的特征、功能,分析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D.根据语境揣摩句子含义。E抓住中心来理解句意,因为任何一个重要句子都与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F结合社会背景来理解句意,因为社会背景与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有密切关系;G.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比如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和意义的作用。H.注意句子在文中的位置。

31、这主要指那些在文中起总领下文、收束上文、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例:06年云南你遗失了感动吗?第段中划线句子“倘若,青春的回忆只剩下书本和试卷,那将多么乏味”的含义是什么?答案:假如青年时代的回忆里仅仅只有苦读和考试等情景,而没有被别人感动和感动别人的珍贵记忆,人生也是不够完美的。)题型:(2)重点句子在文中的作用。A结构上的作用:开头常引领下文。中间部分:承上启下、总结上文;结尾:呼应开头、照应前文,总结全文。B内容上作用:开头常设悬念、埋伏笔、作铺垫、点题;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待背景;结尾议论抒情句常画龙点睛,深化中心。例:05年河北省中考题“白苍鹭”24题:文章第13段(即最后一段)在全文

32、中起什么作用?含蓄的揭示文章主旨,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10、考察题目含义或作用:解题思路: 题目的含义:(1)指出修辞(常用修辞:象征、双关,比喻,拟人),抓住特征,说明作用。(2)联系中心,需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分析。(3)挖掘表层、深层含义 题目的作用通常有:(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阿长与山海经);(2)充当文章线索(背影);(3)充当文眼;揭示文章中心(突出主题)(爱莲说)白杨礼赞);(4)新颖、设悬念、引发读者的注意和阅读兴趣等。(变色龙)。(5)引发读者思考。(你遗失感动了吗?)(6)作者思想感情的触发点(荔枝蜜背影);例1:(河南六个馒头)文章为什么要以“六个馒头”为题目?答案

33、:以极平常的馒头为题目,引起读者的兴趣 六个馒头是本文的线索(故事围绕这六个馒头展开)。六个馒头凝聚了同学之间丰厚的友谊,使文章主题得以表现。例2:(重庆长在岩石上的小花)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的作用。答案:形象点明了文章的主旨(2分如果不写“形象”扣1分) 暗喻了在逆境中顽强奋斗的人(或者“黄春草”)(1分)例3:掌心化雪读完全文,谈谈你对题目“掌心化雪”的含义的理解。答案: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温暖的手,用火热的心帮助别人走出困境,融化冰冷的现实。(答题思路:抓住“掌心”与“雪”的比喻义。联系中心。)11、环境描写的作用。(1)写人记事类文章中环境描写及作用: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与

34、社会环境两种。A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以孔乙己为例,开篇关于咸亨酒店格局及人物的介绍便属于社会环境描写,它揭示了当时社会等级森严,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势利,为主人公的出场做了铺垫。B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心情;交代事件发生背景,暗示社会环境;为后文情节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所;烘托人物形象,交代人物身份、性格;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力。(2)托物言志类文章中景物描写作用:a、用景物衬托所歌咏的对象的特征,为后文作铺垫。b、揭示环境的象征意义。(例:“会飞的蒲公英” 21小题:“文章第一段写“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

35、”有什么作用?衬托蒲公英白色小花淡雅。)12、记叙顺序及作用。记叙文的叙述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等。顺叙,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是最基本的叙述方法。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如背影一文。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例:羚羊木雕中在爸爸妈妈逼迫自己向万芳同学要回“羚羊木雕”时,插入了自己与万芳同学的相处,写出了两人之间的友情。)补叙:对全文情节进行必要的补

36、充。(如小桔灯中结尾补充小姑娘父亲的情况属于补叙。)考察要点:倒叙作用、插叙作用。答题技法:(1)倒叙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吸引读者。(例:驿路梨花)(2)插叙对情节起补充作用、使文章情节更完整;衬托;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例: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13、修辞及作用: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例:春“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春花的绚烂多彩)拟人:赋予以人的情态(把人格化了),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把写活了。例:春“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赋予小草以人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表现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反问:起警策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省。设问:自问自答,引起人们注

37、意与思考,引起下文。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排比:使句式工整,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反复:起强调作用。(海燕“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引用:引用一些名人名句,主要为了突出主题,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同时也能展示作者的读书功底与阅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07年河北“江南陶公柳” 20题:“文章第段引用古人吟咏“陶公柳”的诗句有什么作用?”答:印证“陶公柳”“武昌柳”的名称由来已久;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赞美了 (“武昌柳”)的风姿,表达了对陶公的怀念之情。14、常用写作手法及作用。(1)托物言志:在状物的基础上明确指出所喻之人,表现作者的生活情

38、趣、思想情感。如白杨礼赞、荔枝蜜爱莲说陋室铭)(2)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阿长与山海经)(3)烘托、衬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如爱莲说)(4)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人物性格),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如:范进中举变色龙)(5)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增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如:范进中举皇帝的新装(6)想象:(诗歌常用,具有创造性,如天上的街市中对天上街市的描绘)、(7)联想:(天上

39、的街市中由“街灯”到“明星”)(8)象征:(用具体事物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精神品质,如“小桔灯”象征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15、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考点: 记叙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总结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16、揣摸人物心理活动。答题要领:(1)用第一人称叙述。(2)结合语言环境。17、前后照应(伏笔)。考点:找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前后照应的句子有什么作用?答题技巧:从情节角度考虑前后照应。作用: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例:05年河北白苍鹭21小题:“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年

40、轻人的口哨声,这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两次口哨声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18、考查人称及作用。记叙文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有时也穿插第二人称)。第一人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第二人称与读者拉近距离,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写得从容自由,无所顾忌。19、相关拓展:(1)结合语境填写空缺的话;(2)续写结尾、补写、仿写句子等。答题要领:尊重原句修辞,句式保持一致。联系文章主旨;语言风格相近,与原文一气呵成。20、考察文章相关内容。例:邂逅霍金16霍金的“幸运”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3分)身处个人价值得到充分尊重的时代。身处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身处懂得个人价值和时

41、间可贵的剑桥。答题思路:代入检索提取加工21、开放性试题。题型:赏析型 比较型 评价型 感悟型 献策型 联系实际型等。(1)赏析型。答题思路:句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描绘了(记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例1:07年河北江南陶公柳22小题:“请你从语言方面对文章第段进行简要赏析。”答案: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早春陶公柳的景物特征,抒发了对陶公柳的喜爱之情,给人以美的享受。(2)献策型。河北2003年“聘任”27小题:“假如你周围也有这样的人,你会给他什么忠告?(3)评价型。例1:河北05年“白苍鹭”25小题 “你对文章中年轻人打鸟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说出理

42、由。记叙文阅读技巧 一.各种表达方式。 (1)记叙。弄清记叙的要素和线索是阅读记叙文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分清记叙的顺序与人称。(2)描写。描写是记叙文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用来表现人物、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突出中心;说明文中的描写是为了把事物说得更准确、更易懂、更形象。(3)说明。理清说明顺序,抓住特征,分清说明方法。(4)议论。分清议论的要素和议论的方式,分析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5)抒情。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要正确理解作者的情,就必须因人因事因物,从对人、事、物的叙述和描写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二.线索及作用文章线索的安排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以主题为线索。 2、以人物为线

43、索。 3、以事物为线索。 4、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5、以“情”为线索。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三.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四、怎样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特色?1、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2、分析文章的顺序与结构。记叙文常用

44、的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3、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烘托法、欲扬先抑法、象征手法、借物喻人、情景交融等。4、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记叙文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两种类型,一是朴实无华,二是优美生动。分析时应把握不同类型的语言特色,还要结合作者的感情和态度。可从下列语句中选择:朴实无华、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五、某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结构方面:总领全文、总结上文、为下文作铺垫、引起下文、承上启下、线索、照应前文。内容方面:点明中心、深化主题。(需结合具体内容来讲)第一段的作用: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