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初三化学(上)《化学研究些什么》知识点梳理及例题解析_第1页
2018-2019学年初三化学(上)《化学研究些什么》知识点梳理及例题解析_第2页
2018-2019学年初三化学(上)《化学研究些什么》知识点梳理及例题解析_第3页
2018-2019学年初三化学(上)《化学研究些什么》知识点梳理及例题解析_第4页
2018-2019学年初三化学(上)《化学研究些什么》知识点梳理及例题解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学研究些什么【学习目的】1.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判断。2.掌握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记住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3.认识纯洁物、混合物的概念,并能从物质的组成上区分纯洁物和混合物。【要点梳理】要点一、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1.探究物质变化的几个实验:实验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水的沸腾液态的水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遇玻璃片又凝结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无大理石的研碎块状的大理石块状固体被粉碎成粉末状粉末状的大理石无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响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参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出现蓝色沉淀蓝色的氢氧化铜沉

2、淀等有氢氧化铜沉淀等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响块状石灰石石灰石外表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溶解;烧杯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二氧化碳气体等有二氧化碳气体等【实验结论】:实验、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实验、的共同特征是变化中生成了新物质。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概念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特征变化中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如发光、发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变化中是物质的外观、状态等发生了改变联络一定伴随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发生化学变化实例实验和、燃烧、腐烂、发酵、金属生锈、火药爆炸等实验和、凝固、挥

3、发、升华等本质区别判断根据变化时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要点诠释】1.化学变化的根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2.化学变化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但一定要注意现象只是帮助判断,而不是根本根据。如电灯泡通电时发光、放热,但无新物质生成,所以不是化学变化。3.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自行车胎爆炸为物理变化,而炸药爆炸为化学变化。要点二、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确定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如眼看、温度计测等通过化学变化可知实例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挥发性、延展性等可

4、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复原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等【要点诠释】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2.有时易将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混淆,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详细表现。由此可知:化学变化是一个正在或已经发生的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化学性质那么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汽油易燃烧是化学性质可燃性;汽油燃烧是化学变化。化学性质的语言描绘是在化学变化的根底上加一些表现才能的字眼,如“可以、“容易、“能、“会等。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处,物质的用处反映物质的性质。如铝、铜等金属具有

5、导电性,可以作导线;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要点三、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1实验原理: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将集气瓶内氧气消耗掉,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2实验装置:3实验步骤:1将仪器连接好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在集气瓶底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做上记号。3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4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5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6红磷燃烧停顿,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翻开弹簧夹。4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2翻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约

6、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5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要点诠释】1可燃物必须选用燃烧后生成物为固体的物质。不能选用木炭、硫等,因为木炭、硫燃烧产生的是气体物质,且与所耗氧气体积一样,使瓶内外气压相等,水不会倒吸入瓶中。2红磷必须过量,燃烧时才能使容器内氧气消耗完。3红磷燃烧停顿后,要等集气瓶内温度降至室温,方可翻开弹簧夹。4该实验还能得到的结论:氮气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具有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和难溶于水的性质。5实验后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的原因:1红磷的量缺乏那么不能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完全反响掉,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不到原瓶内空气体积的1/5,导致测得空气中氧气的

7、体积分数偏小。2装置漏气当集气瓶内氧气耗尽时,瓶内压强减小,瓶外空气会进入集气瓶内,导致进入水的体积减小,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3装置未冷却到室温就翻开弹簧夹温度较高气体压强较大,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小,引起测定结果偏低。6测定结果大于21%的原因:1点燃红磷前未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红磷燃烧放热会使部分空气由导管逸出,烧杯水中冒气泡;最后造成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大于1/5。2将点燃的燃烧匙伸入瓶内太慢放出的热将瓶内的部分空气赶出瓶外;冷却后翻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水的体积大于1/5。要点四、空气的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分别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5和1/5。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如下表:气体氮

8、气N2氧气O2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等二氧化碳CO2其他气体和杂质占空气总体积的比例78%21%0.94%0.03%0.03%【要点诠释】1.空气中各气体的含量是体积分数,不是质量分数。2.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主要用处是用作保护气、合成氮肥等。3.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主要用处是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医疗、潜水、气焊、炼钢、宇航等都需要用到氧气。4.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一般情况下不与其他物质反响。通常作保护气、制成多种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氦

9、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氙用于医疗麻醉。要点五、纯洁物和混合物物质纯洁物混合物概念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洁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称为混合物区别由同种物质组成,即一样的分子、原子或离子,具有固定的组成可以用化学式表示,如氧气用O2表示有固定的性质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各种物质彼此间不反响,没有固定的组成不能用化学式表示无固定性质如熔、沸点等,各自保持原物质的性质举例氧气、氮气、二氧化碳、蒸馏水、氢氧化钙等空气、盐水、糖水、矿泉水、铝合金、酱油等联络【要点诠释】混合物是由纯洁物混合而成的物质。【典型例题】类型一、考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以下过程仅包含物理变化的是A矿石粉碎 B钢铁生锈

10、 C食物变质 D葡萄酿酒【思路点拨】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答案】A【解析】A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食物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总结升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根据: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以下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鲜奶制酸奶 B黄豆酿酱油 C糯米酿甜酒 D水果榨果汁【思路点拨】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11、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题中信息进展分析判断即可。【答案】D【解析】鲜奶制成酸奶、黄豆酿成酱油、糯米酿成甜酒都生成了新物质,都是化学变化;水果榨成果汁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总结升华】化学变化是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举一反三:【变式】李林同学在不同季节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春天花朵掰成花瓣 B夏天粮食酿成美酒C秋天水果榨成果汁 D冬天冰砖凿成冰雕【答案】B【解析】A花朵掰成花瓣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粮食酿造白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水果榨成果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

12、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冰砖凿成冰雕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类型二、考察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以下物质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金属铜能导电 C纯洁的氮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D铁丝能在纯氧中剧烈燃烧【思路点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复原性等;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答案】D【解析】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描绘的是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B金属铜能导电,描绘的是导电性,不需要

13、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C纯洁的氮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描绘的是颜色、状态、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D铁丝能在纯氧中剧烈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反响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总结升华】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举一反三:【变式】汽车行驶过程中,在汽缸内发生反响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气体。通常情况下,一氧化氮气体密度比空气的略大,难溶于水; 一氧化氮有毒,易与氧气反响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问: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有: ,化学性质有 。【答案】密度比空气略大、难溶于

14、水、气态 一氧化氮有毒、易与氧气反响生成二氧化氮气体类型三、考察空气的组成4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大约是A21% B31% C50% D78%【思路点拨】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展分析判断即可。【答案】D 【解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总结升华】此题考察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根底上应用。举一反三:【变式】以下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9%,氧气20%,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

15、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B空气的成分按质量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C空气中各气体成分及其含量一定是固定不变的D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答案】D【解析】空气的成分应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各成分及其含量不同地区也可能不同。类型四、考察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5为了测定空气的成分,按右图所示装置做实验:1将燃烧匙中过量的红磷点燃后放入集气瓶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2反响停顿,待集气瓶冷却后翻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会 ,约到达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 为止。3此实验说明 。4镁+氧气氧化镁固体镁+氮气氮化镁固体根据上述反响

16、推论,能否用镁代替红磷测定空气成分呢?【思路点拨】可从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原理以及相关实验的操作、现象、本卷须知等分析解答。【答案】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2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 1/53空气中含有氧气,大约占空气总体积1/54不能【解析】2过量的红磷燃烧,将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消耗掉,使瓶内压强减小;冷却后翻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被倒吸入集气瓶内,所进水的体积和消耗掉氧气的体积相等。 4镁燃烧时不仅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响,还可与氮气反响,生成的两种物质也为固体,无法准确测出空气中氧气或氮气的实际含量。【总结升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主要是利用了可燃物燃烧消耗了氧气,使密闭容器中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内。举一反三:【变式】如下图,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左右滑动的活塞的玻璃容器里放入白磷足量,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右端的管口跟空气连通。将玻璃容器固定在盛有80热水恒温的烧杯上,进展实验白磷被加热到40 时即能着火燃烧。试答复:1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 ,活塞先向右挪动白磷燃烧放热使气体膨胀,燃烧停顿冷却后再向左挪动,最终停在刻度 处。2由此实验可以得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