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教案设计_第1页
《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教案设计_第2页
《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教案设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黄淮海平原的范围、组成和地势特点,理解黄淮海平原宏观上平坦,微观上起伏不平的地势特征。2了解黄淮海平原上的旱涝、盐碱、风沙危害,理解它们是在黄淮海平原地形、气候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共同作用下的产物。3了解黄淮海平原上中、低产田的分布及其限制性因素,理解中、低产田改造的意义。4.能够利用黄淮海等区域的农业低产区分布图和相关地理资料,说明低产田的分布特点和规律,从中分析低产田形成的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5.通过对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分布及治理意义的了解,提高对自然灾害、自然规律的了解,并对我国的土地国情有更正确的认识。从本平原的名称上就可以联想到

2、,这是由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河流的泥沙冲积而成。河流的堆积作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其中黄河是塑造黄淮海平原的主力。(出示投影)“黄淮海平原的地形组成图,或阅读地图册图(教师指图讲述)同学们讲得:很好!黄淮海平原是流水沉积作用的结果。大家仔细观察地图可以看出,宏观上看黄淮海平原是一个辽阔平坦的冲积平原,其结构组成上有三种状况:西部为缓斜平原,由黄河海河及其支流在山前冲积而成,主要分布在燕山和太行山麓,是一系列的冲积扇组成的缓斜平原:缓斜平原以东为冲积低平原,是黄淮海平原的主体局部,这里河流密度大,特别在历史时期,黄河曾北至天津,南至江苏北部,不断改道人海,从而形成了众多古自然堤,以后成为平原上起伏

3、和缓的岗地,在岗地之间形成浅平封闭的洼地;东部为滨海平原;分布于沿海地带地势很低。整个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海拔多不超过50米,沿海的滨海平原海拔只有4米左右。下面我们起来总结一下该平原的范围、成因及其地形特点。(板书)、辽阔的冲积平原(学生总结)范围:五省:二市成因:黄河、海河、淮河等河流沉积作用黄淮海平原西部一一缓斜平原(山麓洪积冲积扇平原)组成中部一冲积低平原(主体)东部一滨海平原(教师归纳)从整体上看,黄淮海平原是地势平坦的大平原,但从内部来看,平原上起伏和缓的岗地和浅平封闭的洼地交错分市,具有洼地多且面积大的特点。注意,这里的洼地是“浅平封闭,即低于周围地表,多呈封闭或半封闭状。这样的

4、地方就成为地表水、地下水会聚的场所,同时还成为地表盐分运移的归宿。(承转)了解了黄淮海平原的地形特点后,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里的气候情况。(出示投影图资料)山东禹城10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提出问题)根据资料能判断这里是什么气候类型吗?(学生答复)最冷月一月的平均气温低于o。是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大陆性气候。根据其年降水量超过400mm且集中七、八月,应是温带季风气候。(教师引导提问)对。我们从以上表格中还能获取信息吗?(学生讨论答复)大风天数较多的是2、4、5月份;1月和?月的平均温差达30.5:降水集中在夏季。(教师启发提问)这样一些信息反映了该地气候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思考答复,教师总结归纳

5、)这些信息说明,黄淮海平原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教师提问)黄淮海平原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会对这里的农业造成怎样的影响呢?(学生分小组讨论)黄淮海平原地区春季气温上升快,蒸发旺盛,而锋面雨带尚在我国的南方地区,这里降水很少,使华北地区的农作物生长春旱严重;这里的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使蓄洪、泄洪能力缺乏地一一洼地出现洪涝灾害;春季的干旱和大风,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开垦,出现沙荒地,从而使风沙严重;旺盛的蒸发,使排泄不畅的洼地盐分向地表积聚,人类不合理的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加剧了土地的次生盐碱化。(教师归纳总结)黄淮海平原的气候特点,成为这里形成旱涝、盐碱和风沙的最根本的自然

6、根底。再加上这里地势低平、起伏和缓、洼地众多的地形,使这里极易发生早涝、盐碱和风沙危害。干旱季节这里多风沙,岗地易旱,洼地盐分易在地表积聚形成盐碱地;雨季时,这里的洼地易涝多盐碱,滨海平原受海水浸渍,盐碱化更为严重。人类的些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对这三种自然灾害起到了加重的作用。(板书)二、严重的旱涝、盐碱、风沙危害自然原因气候春季多大风、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地形起伏和缓,岗洼相间人为原因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不合理的开垦;只用不养(教师归纳)三大灾害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如这里春季升温快降水少、蒸发旺盛,既是春旱的成因,又是春季多风沙的原因,还是形成盐碱化土地的因素。严重的旱涝、盐碱

7、和风沙是黄淮海平原开展农业的三大障碍。因为这些灾害,使黄淮海平原尤其是滨海平原常受干旱、盐碱、洪涝灾害的影响,土地成为产量不高甚至不能进行农业生产的中、低产农田。大量中、低产田的存在,使黄淮海平原的主要农产品产量、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等,都与我国经济社会开展的要求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些相对经济落后的地区,往往就是农业生产条件差,受灾较重的涝洼地、盐碱地和风沙地。(承转)我们把质量不高、不能完全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只能获得中立或低产的土地称之为中、低产田。所谓高产田是指质量高、能够完全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可获得高产的土地。目前我国规定,以当地大面积近三年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为基准,高于基准20以上的为高

8、产田,低于基准20以下的为低产田,处于基准20以内的为中产田。黄淮海平原的各类土地分布情况如何呢?(板书)三、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出示投影)“黄淮海平原高、中、低产地区分布图(设疑置问,推向高潮)请学生与黄淮海平原的范围和地形图对照分析答复1黄淮海平原的中低产田主要分布在哪里?2这些中低产田的分布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没有关系?3各中低产田土地的限制性因素可能有哪些?4黄淮海平原地区有没有高产田,其分布在哪里?(学生讨论答复)略(教师提示)黄淮海平原的中、低产田主要集中在两大片地区:一是北部的河北沧州、衡水一带,这里是低平原地区以及渤海海滨地区;二是南部的阜阳、驻马店带,这里是淮河以北地区,河流

9、支流较多,排水不畅、低洼易涝。具体分布如下表:(投影)地域单元土地质量及作物产量缓斜平原土地质量较高,能够比较充分地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是高产田区冲积低平原、滨海平原土壤或土壤环境中存在着一些限制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是旱涝、盐碱等,是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板书)1中、低产田的分布2中、低产田的限制因素(读图理解)课本P62:图6.2“中、低产田的限制因素(举例)。教师提示:中、低产田的限制性因素如下表所示:限制性因素影响旱涝灌排条件很差的低洼地或山坡地,容易遭受涝灾或旱灾自然因素风沙风沙活动强烈的地区、土壤侵蚀和土壤沙化,导致土壤肥力降低瘠薄土壤肥力比较贫瘠的土壤类型限制农作

10、物产量提高人为因素只用不养只用不养地,植被破坏,土壤肥力日益下降不合理灌溉灌溉方法(大水漫灌)或灌溉系统不合理(只灌不排),使地下水位抬高,引起土壤盐渍化农业结构不尽合理土地利用方式单一(展示投影)“黄淮海平原土地利用结构扇状百分比图,“黄淮海平原土地限制性因素面积统计表(读图分析,启迪思考)从以上图表中可以看出:1本区宜开展农、林、牧的土地大约占平原土地总面积的多少?2该地区农业开展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有哪些?3为什么当地农业开展的着眼点是挖掘观有耕地的生产潜力?4靠开垦荒地来开展当地的农业生产是否可行?为什么?5根据图表资料分析可知,治理中低产田有着哪些意义?该题的讨论是开放式的,有些答案也可

11、以是多种多样的,只要学生答复得合理,教师都要予以积极肯定。答题要点如下:1.80(56.14+3.18+8.02+12.57)。而且,除农业用地外,其他用地的利用率都不高,尚有较大发潜力(即林荒地、牧荒地比例较高)。2干旱缺水、低洼易涝、盐碱化土地、风蚀、水蚀等。3由资料分析可知,黄淮海平原宜于农业、林业和牧业利用的土地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的80,宜农荒地仅占3.18,说明耕地的后备资源潜力不大,因此,提高作物产量的着眼点,应该是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提高单产。4不可行。因为黄淮海平原农业历史悠久,垦殖指数高,在农业用地中,可供开垦的宜农荒地只占3.18,耕地的后备潜力显然不大。因此提高农作物

12、产量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充分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上。5黄淮海平原80以上(36.27+30.15+17.16+10.59+5.47)的土地不同程度地具有一些较难克服的限制性因素,其中干旱缺水土地、低洼易涝地和盐碱化土地所占比重较大。对这些土地的整治是该地区开展农业、尤其是种植业的关键所在。只有对当地的中低产田进行“因地制宜地整治,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当地的光热水资源: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量,缓解当地人多地少的矛盾。提高土地单产,对农业现代化发和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板书)3。改造中低产田的意义课堂小结从以上讨论中可以得出,黄淮海平原地区宜农荒地较少,说明后备耕地缺乏,要提高产量必须着眼于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而现有耕地中大多数又是中、低产田,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