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章制度59217_第1页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章制度59217_第2页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章制度59217_第3页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章制度59217_第4页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章制度59217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K1+478K1+568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生物安全管理制度1 .实验室要求1.1 专用实验室,门上有明显的生物实验安全标志,充足的操作空间,实验室应划分清 洁区和污染区。1.2 实验室台面材料应耐酸、耐碱,易清洁消毒,不渗漏液体。1.3 实验室有移动的紫外线灯用于空气消毒。1.4 备有消毒品,消毒器材和设备。1.5 有感应的流水装置,备有洗眼器、眼罩,足够的一次性手套、口罩。1.6 清洁区(间)备有存放个人衣服、用品的设施。1.7 购置免排放高压蒸汽消毒炉进行医疗废物的消毒。1.8 实验室备有空调设备,室温保持在2025。2 .生物安全行为规范2.1 进入实验室前要摘除首饰,修剪指甲,以免

2、刺破手套。长发应束在脑后,禁 止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不得佩戴有可能被卷入机器或可随人传染性物质的饰 物。2.2 在实验室里工作时,要始终穿着实验服,实验室外禁止穿防护(白大衣)。 大白衣应定期清洗、更换,清洗时应使用具有杀菌消毒的洗液或其他相应方法。2.3 操作感染性物质、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须在通风橱中进行,并佩戴相关的安 全防护用品,如安全镜、面罩或护目镜。皮肤受损时应以防水敷料覆盖。1页脚内容K1+478K1+S68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2.4 当有必要保护眼睛和面部以防实验对象喷溅、或紫外线辐射时,必须要配戴 护目镜,面罩(带护目镜的面罩)或其它防护用品。2.5 实验室工作区不允许吃

3、、喝、化妆和操作隐形眼镜,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内 的任何地方贮存人用食品及饮料。2.6 实验室防护服不应和日常服饰放在同一柜子。个人物品、服装和化妆品不应 放在有规定禁放的和可能发生污染的区域。2.7 不得涉及呼吸道传播疾病样品室,要佩戴符合要求的防护口罩。3 .操作准则3.1 所有样本、培养物均可能有传染性,操作时均应带手套。在认为手套已被污 染时应脱掉手套,马上洗净双手,再换一双新手套。3.2 当实验过程可能涉及到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有传染性的材料或被感染的 动物时,必须要戴上合适的手套,脱手套后必须洗手。在实际或可能接触了血液、 体液或其他污染材料后,即使戴有手套也应立即洗手。33不得用

4、戴手套的手触摸自己的眼、鼻子或其他暴露的黏膜或皮肤。不得带手套离开实验室或在实验室来回走动O3.4 严格禁止用嘴操作实验器材,包括吸液、吹酒精灯等。实验材料禁止放入嘴 里。禁止舔标签。3.5 尽量用塑料制品代替玻璃制品,不使用破裂或有缺口的玻璃器具。破损的玻 璃不能直接用手直接操作,必须用机械方法清除,如刷子、夹子、锻子等。破裂的 玻璃器具和比例碎片应丢弃在有专门标记的、单独的,不易刺破的容器里。3.6 所有的实验步骤都应尽可能使气溶胶或气雾的形成控制在最小程度。任何使 形成气溶胶的危险性上升的操作都必须在生物安全柜里进行。有害气溶胶不得直接 排放。3.7 应尽可能减少使用利器和尽量使用替代品

5、。包括针头、玻璃、一次性手术刀 在内的利器,应在使用后立即放在耐扎容器中。尖利物容器应在内容物达到三分之 二前置换。3.8 所有溅出事件、意外事故和明显或潜在的暴露于感染性材料,都必须向实验 室负责人报告。此类事故的书面材料应存档。3.9 所有弃置的实验室生物样本、培养物和被污染的废弃物应被假定有传染性, 在从实验室中取走之前,应以安全方式处理和处置,使其达到生物学安全。3.10 实验室应保持整洁、干净,当潜在的危险物溅出或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所有 操作台面、离心机、加样枪、试管架必须擦拭、消毒。3.11 每日工作完毕,最后一个离开实验室的人员需关好水、电、门、窗。4 .监督与检查4.1 涉及病

6、原体的科室负责人要经常对各项实验的生物安全性进行检查和监督。3页脚内容K1+478K1+568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4.2 各实验项目主管人员要定期对所开展的实验工作进行监督与检查,及时发现 并报告安全隐患事件。二.常见实验室废弃品处理实验室废弃品按物理类型而言可分为固体废弃品、液体废弃品,就危害类型而验 分为化学毒性废品和病原性废品,由于废弃物品具有潜在的致病性、伤害性,如不 妥善处理会造成很大的人身危害、环境污染和社会危害。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品名 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的医疗废物分类 目录有关规定的要求,对实验室废弃物进行分类,主要包括感染性废弃物、损伤 性废弃物

7、、化学性和放射性废弃物等。分类特征常见废弃物名称处理程序感染 性废弃 物携带病原 微生物具 有引发感 染性疾病 传播危险 的废弃物包括被感染性实验 材料等污染的物品与 器材,如手套、口罩 与白大衣、试管、平 皿、吸管等实验器材 以及废弃的感染性实 验标本、培养基等。放入盛有适宜消毒液 的不易碎裂的容器中浸 泡。注意消毒剂的种类、 浓度及浸泡时间,浸泡 后放入合适的容器内进 行高压灭菌或焚烧处理损伤 性废弃 物能刺伤 或割伤人 体的锐器 等废弃物包括采血针、注射 器、解剖刀、剪刀及 破碎玻璃等高压灭菌或焚烧处 理,盛放锐器的一次性 容器不易刺破,不宜将 容器装得过满(小于四 分之三),如感染性废 弃物进行高压灭菌及焚 烧处理化学 性、放 射性废具毒性、 腐蚀性、易 燃易爆的包括强酸、强碱等 有毒有害的化学性废 弃物一级放射性废弃强酸强碱等化学性物 品须经中和消除腐蚀行 后方可废弃,其他物品弃物化学性废 弃物及放 射性废弃 物物等。经稀释对环境与人体无 毒后可废弃。含有毒、 有害化学物品的实验材 料在使用后应置于带明 显危险标志的容器内送 至指定地点统一处理。三.支持文件L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3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改变9489-2004)4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