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和练习_第1页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和练习_第2页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和练习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v1.0可编辑可修改谏太宗十思疏魏征一课文翻译臣闻求木之长 者,必固其 根本;欲 流之远者,必浚 其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高大, 一定要使它的根基固定;希望使河水流得远,一定得疏通它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 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的源头;要想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恩德道义。水的源头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长远,树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根没有扎牢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恩德道义不深厚却想国家安定,我虽然愚笨, 但还知道这不可,而况于明 哲乎!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对于深明事理的君王呢! 君王掌握帝王的重权,据天地间重要地位,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斯亦伐根 以求木想着处在安定的环境中要考虑可能发生的危险,戒奢侈行节俭, 这也如同砍去树根来要求树茂,塞源而欲流长也。木长得茂盛,堵塞水的源头而希望水流得很远一样啊。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 ,克终者盖 寡。所有的帝王, 秉承上天大的旨意, 开头做得好的人确实很多,但能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岂取之易守之难 乎盖在殷 忧必竭诚以待下,难道说夺取天下容易而守住天下困难吗这大概是因为在深重忧患时必定竭尽诚意地对待老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百姓, 已经达到目的以后,就放纵自己感情看不起别人。对人竭尽诚意那么吴国和越国也能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结成一个整体; 看不起别人,

3、那么亲骨肉也会成为毫不相干的陌生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督他们,用威严愤怒威吓他们,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慈,表11v1.0可编辑可修改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面上恭顺却不会从心里服从。怨恨不在于有多大,可怕的是民众的力量;人民能拥戴皇帝,覆舟,所宜深慎。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诚能见可欲,则 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如果真能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知足来警戒自己;计划营造宫殿时,就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要想到适可而止, 来使百姓安宁; 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就想到谦虚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惧满溢

4、,则 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养;怕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之所以博大,是因为居于百川之下;喜欢打猎,就要想到以三驱以为度;忧懈 怠,则 思慎 始而敬终;虑壅蔽 ,则一年三次作为限制;害怕政务松懈怠慢,就要想到自始至终励精图治;怕耳目堵塞蒙蔽,就思虚心以纳下 ;惧谗邪,则思 正 身以黜想到要虚心来采纳群臣的意见;怕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就应想到端正自身来排斥恶;恩所加,则思 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奸恶小人;将恩泽施加于人,就想到不要因为自己的偏爱而错赏;将惩罚施加于人,就要想无因怒 而滥刑。总此 十思,宏兹九德,简能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律。总结这“十思”,可以使九种美好品德发扬

5、光大,选拔有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 则智者尽其谋,勇才能的人并任用他们,选择好的建议加以采纳,那么,聪明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智谋,勇敢者竭 其力,仁者播 其惠,信者效 其忠 ;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力量,仁慈的人就会散播他们的恩惠,诚信的人就会贡献他们的忠心;文 武 并用,垂 拱而治 。何必文臣武将一齐得到重用, 皇上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就能治理好天下。 为什么非要自己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22v1.0可编辑可修改劳神苦思,代管百官的工作呢二课文下注释的重点词1臣闻求木 之长 者(树木)(生长)2必固 其根本 (使稳固(扎实) )(树根)3欲流之远 者(使流得远)4必浚 其泉源 (疏通,深挖)

6、 (水的源头)5根不固 而求木之长(稳固,扎实)6臣虽下 愚(智力低下)7人君当 神器之重(主持,掌握)8居域中之大 (重要地位)9塞源而欲流长 也(远)10承天景 命(大)11善始者实繁 (多)12克 终者盖寡 (能够)(大概)(少)13盖在殷 忧必竭诚以待下(深)14则纵情以傲物 (看不起别人)15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路人)16虽董 之以严刑(监督)17振 之以威怒(通“震” ,威吓)18诚 能见可欲(如果,果真)19将 有作(打算,计划) (兴建宫殿)20则思谦冲 以自牧 (虚)(养) 21惧满溢 (指骄傲自满,听不进别人意见)22 则思江海下 百川(居与之下)23乐 盘游(以为乐)24

7、则思慎始而敬 终(谨慎)25虑壅蔽 (指耳目被堵塞、蒙蔽)26惧谗邪 (指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27则思正 身以黜 恶(使正) (排斥)28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不恰当地奖赏)29宏兹 九德(使光大) (此)30简 能而任之(选拔)三知识点( 一)古今异义 臣闻求木 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树木)(根)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大) 慎始而敬终 ( 谨慎) 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虚 ) 简能而任之 ( 选择 ) 克终者盖寡 ( 能够)(大概 ) 虽董 之以严刑 ( 监督、管 ) 诚能见可欲 ( 果真 )33v1.0可编辑可修改( 二)一词多义善:择善 而从之 ( 好的人或事,名词)善始者实繁

8、( 做得好,动词)则:诚能见可欲,则 思知足以自戒( 就,连词 )则智者尽其谋( 那么,连词 )虽:臣虽 下愚,知其不可( 虽然,连词 )虽董之以严刑( 即使,连词 )长:臣闻求木之长 者 ( 成长、生长,动词)塞源而欲流长也 ( 远,形容词 )下:则思江海下百川 ( 居于下游,动词)必竭诚以待下 ( 下面的群臣,名词)臣虽下 愚(智力低下)诚:诚 能见可欲( 如果,果真,连词)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诚心,诚意,名词)以:纵情以 傲物 ( 不译,连词 )戒奢以 俭 ( 用,介词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 不译,连词 )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 来,连词 )虽董之以 严刑 ( 用,介词 )振之以 威怒

9、 ( 用,介词 )则思知足以自戒 ( 来,连词 )则思知止以安人 ( 来,连词 )则思谦冲以自牧 ( 来,连词 )能:诚能 见可欲 ( 能够,副词 )简能而任之 ( 有能力的人,名词)44v1.0可编辑可修改( 三) 通假字 振之以威怒 ( 通“震” ,威吓 ) 恩所加,则思无 因喜以谬赏 ( 通“勿”,不要 )( 四) 词类活用1 形容词用作名词 人君当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 ( 重权 ) (重要地位 ) 简能 而任之,择善 而从之 ( 有才能的人 ) (好的意见 ) 则思正身以黜恶 (邪恶小人 ) 居安 思危 ( 安定的环境 ) 慎谗邪 ( 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2 形容词用作动词

10、既得志,则纵情以傲 物 ( 看不起 )3 动词用作名词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 想要的东西 ) 将有作 ,则思知止以安人 ( 指兴建宫室之类的事情 )4 使动用法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 其根本(使稳固,扎实) 则思正 身以黜恶 ( 使端正 ) 宏兹九德 ( 使发扬光大 )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 人 ( 使安宁 )( 五)句式1。倒装句(1) 宾语前置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戒自,警戒自己 )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牧自,意译为“对自己加强道德修养”。牧,养 )55v1.0可编辑可修改 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三驱,以打猎三次作为限度)(2) 介词结构后置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11、以严刑督责他们,用威严恐吓他们) 戒奢以俭(用节约来消除奢侈 )2省略句 ( 下列各句中的括号表示省略了的成分) ( )诚能见可欲(省主语“君王” ) 盖 ()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省主语“君王” ) 而况于()明哲乎(省宾语“君王” ) (a)载舟 (b)覆舟, (c) 所宜深慎(a、 b 省主语“水” ;c 省“君王” ) (a)虑壅蔽, (b) 则思虚心以纳下(a省主语“君王” ; b 省宾语“视听” )四文化文学常识疏古代的一种文体,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魏征字玄成,唐初政治家。谏太宗十思疏练习卷(一)一课文下注释的重点词1臣闻求木 之长 者()()2必固 其根本 ()()3欲流

12、之远 者()4必浚 其泉源 ()()66v1.0可编辑可修改5根不固 而求木之长(7人君当 神器之重(9塞源而欲流长也(11善始者实繁()13盖在殷 忧必竭诚以待下(15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7振 之以威怒(19将 有作()(21惧满溢 (23乐 盘游()25虑壅蔽 (27则思正 身以黜 恶(29宏兹 九德()(二知识点)6臣虽下 愚()8居域中之大()10承天景 命()12克 终者盖寡 ()()()14则纵情以傲物 ()16虽董 之以严刑()18诚 能见可欲()20则思谦冲 以自牧 ()()22 则思江海下百川()24则思慎始而敬终() 26惧谗邪 ()() 28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30简

13、 能而任之()( 一)古今异义 臣闻求木 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 凡百元首, 承天景 命 () 慎始而敬终() 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简能而任之 () 克终者盖寡()() 虽董 之以严刑 () 诚能见可欲 ()( 二)一词多义善: 择善 而从之 ()善 始者实繁 ()则: 诚能见可欲,则 思知足以自戒 ()则 智者尽其谋 ()虽: 臣虽 下愚,知其不可()虽 董之以严刑 ()长: 臣闻求木之长 者 ()塞源而欲流长 也 ()下: 则思江海下 百川 ()必竭诚以待下()77v1.0可编辑可修改 臣虽下 愚()诚: 诚能见可欲 ()竭诚 则吴越为一体 ()以: 纵情以 傲物 () 戒

14、奢以俭 () 斯亦伐根以 求木茂 () 在殷忧必竭诚以 待下 () 虽董之以 严刑 () 振之以威怒 () 则思知足以 自戒 () 则思知止以 安人 () 则思谦冲以 自牧 ()能:诚能 见可欲 ()简能 而任之 ()( 三) 通假字 振之以威怒 () 恩所加,则思无 因喜以谬赏 ()( 四) 词类活用1形容词用作名词 人君当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 ()() 简能 而任之,择善 而从之()() 则思正身以黜恶 () 居安思危 ()慎谗邪()2形容词用作动词既得志,则纵情以傲 物 ()3动词用作名词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 将有作 ,则思知止以安人()4使动用法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

15、其根本() 则思正 身以黜恶 ()88v1.0可编辑可修改 宏兹九德()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 人 ()( 五 ) 句式(翻译下列句子)1。倒装句(1) 宾语前置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则思三驱以为度(2) 介词结构后置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戒奢以俭2省略句 ( 下列各句中的括号表示省略了的成分) 诚能见可欲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而况于明哲乎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四文化文学常识1疏:2谏太宗十思疏一文的作者是朝代的,字,著名的家。99v1.0可编辑可修改谏太宗十思疏练习卷(二)一阅读下文,完成练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

16、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 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手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 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

17、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 宏兹九德, 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 则智者尽其谋, 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1谏太宗十思疏是一篇奏疏,奏疏是封建时代臣下写给皇上的一种文书。 本文的作者是唐朝代的魏征,字玄成。在历史上以直言敢谏而著称。2解释下列带点词必固 其根本(使稳固(扎实)臣虽下 愚(智力低下)人君当神器之重(主持,掌握)承天景命(大)盖在殷 忧必竭诚以待下(深)虽董 之以严刑(监督)诚 能见可欲(如果,果真)则思谦冲以自牧(虚)101

18、0v1.0可编辑可修改则思正 身以黜恶(使正)简 能而任之(选拔)3下列各句说法不对的是( C )A 之、之、之的用法都是结构助词,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 “人君当神器之重”中“神器”是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C 文中加点的“长”都读“ chang ”。D “下愚”是指最愚昧无知,谦词。4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 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阐明的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D 第一段用两个比喻,先从正面喻证治国必积德,再从反面说明德不厚国不可长治久安。C 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道理。D 第二段指出了历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人民

19、的力量5下面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例句: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A。根不固而求木之长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余固笑而不信也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6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D )A。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景:大B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克:能够C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殷:深D虽董之以严刑董:正7 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A 。居安思危处在安乐的环境里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B 载舟覆舟指能托起船,也能打翻船。后来用来比喻注意民心向背的重要。C 垂拱而治不亲自去管理朝政,垂衣拱手就能把国家治理好。多用于赞美古代帝王无为而治。1111v1.0可编辑可修改

20、D 文武并用文臣武将一起被选用。8 下列各加点实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C )A闻:臣闻求木之长者B。实: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不求闻 达于诸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C当:人君当神器之重D。振:董之以严刑,振 之以威怒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振长策而御宇内9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A盖:克终者盖寡B。而: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者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终苟免而 不怀仁C之:岂取之 易,守之难乎D。以: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臣闻求木之 长者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0翻译下列句子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君王掌握帝王的重权,据天地间重要地位。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所有帝王, 秉

21、承上天大的旨意,开头做得好的人确实很多,但能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对人竭尽诚意那么吴国和越国也能结成一个整体;看不起别人, 那么亲骨肉也会成为毫不相干的陌生人。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慈,面上恭顺却不会从心里服从。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怨恨不在于有多大,可怕的是民众的力量;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11请说说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212v1.0可编辑可修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12根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 。第一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手法

22、,并作简要分析。其作用是什么第一段运用比喻(类比)和对比论证手法。用“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来比喻(类比)“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两个比喻又有两种反面的表述和反面表述,这是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其作用是提出中心论点的观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2) 。第二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阐述了怎样的观点作者是从哪个角度分析论证这一观点的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方法,阐述了“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等观点。是从取守天下的不同心态上进行论证的。13本文中包含了许多成语,找出原句并写出成语。“居安思危”

23、;“载舟覆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垂拱而治”14 (1) 魏征“十思”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哪五个方面生活上戒奢侈,提倡俭节;待人上戒骄躁,提倡谦虚;处事上戒放纵,提倡谨慎;用人上戒偏信,提倡正身;执法上戒偏颇,提倡明辨。(2) “十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3) “十思”的意义是什么“十思”是“积其德义”,“戒奢以俭”的具体方法,这样做可以人尽其才,国家安宁,君王“垂拱而治” 。1313v1.0可编辑可修改谏太宗十思疏练习卷(二)一阅读下文,完成练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

24、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 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手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 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

25、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 宏兹九德, 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 则智者尽其谋, 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1谏太宗十思疏是一篇奏疏,奏疏是的一种文书。本文的作者是朝代的,字。在历史上以称。2解释下列带点词必固 其根本()臣虽下 愚()人君当神器之重()承天景命()盖在殷 忧必竭诚以待下()虽董 之以严刑()诚 能见可欲()则思谦冲以自牧()则思正 身以黜恶()简 能而任之()3下列各句说法不对的是()A 之、之、之的用法都是结构助词,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414v1.0可编辑可

26、修改B “人君当神器之重”中“神器”是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C 文中加点的“长”都读“ chang ”。D “下愚”是指最愚昧无知,谦词。4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阐明的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D 第一段用两个比喻,先从正面喻证治国必积德,再从反面说明德不厚国不可长治久安。C 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道理。D 第二段指出了历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人民的力量5下面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A。根不固而求木之长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余固笑而不信也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6

27、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景:大)B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克:能够)C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殷:深)D 虽董之以严刑(董:正)7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居安思危处在安乐的环境里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B 载舟覆舟指能托起船,也能打翻船。后来用来比喻注意民心向背的重要。C 垂拱而治不亲自去管理朝政,垂衣拱手就能把国家治理好。多用于赞美古代帝王无为而治。D 文武并用文臣武将一起被选用。8 下列各加点实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闻:臣闻求木之长者B。实: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不求闻 达于诸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C当:人君当神器之重D。振:董之以

28、严刑,振 之以威怒1515v1.0可编辑可修改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振长策而御宇内9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盖:克终者盖寡B。而: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者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终苟免而 不怀仁C之:岂取之 易,守之难乎D。以: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臣闻求木之 长者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0翻译下列句子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11请说说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2根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 。第一段主要运用了哪两论证手法,并作简要分析。其作用是什么(2

29、) 。第二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阐述了怎样的观点作者是从哪个角度分析论证这一观点的1616v1.0可编辑可修改13本文中包含了许多成语,找出原句并写出成语。(找出两个)14( 1)全文内容是围绕着“”这一字展开的。(1) 魏征“十思”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哪五个方面(2) “十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3) “十思”的意义是什么一名言佳句1 臣闻求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2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3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4 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二文化文学常识疏疏通事理,分类陈述的意思。后作为一种文体,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30、魏征580 643,字玄成,唐初政治家、历史家。少年时家贫,发奋读书,曾一度做道士,后来随李密参加反抗隋朝的斗争。公元 618 年,又随李密投唐, 成了太子李建成的谋士。后建成失败被杀,魏征为唐太宗收录重用,历任尚书右丞等。魏征在历史上以敢于直谏著称。他辅佐唐太宗十七年,先后陈事二百余次,所言多被采纳,对促成唐初贞观之治起了重要作用。唐太宗在隋末争夺天下的战争中转战南北,艰苦创业,但是随着国家的安定与繁荣,他也滋长了骄傲情绪,不断追求珍宝异物,大规模兴建宫殿花园。 魏征在贞观十一年(637) 连续四次上疏, 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来提醒唐大宗,谏1717v1.0可编辑可修改太宗十思疏是其中的第二

31、封奏疏。唐太宗接到这篇奏章后,亲手写了诏书答复魏征,承认自己的过失,赞扬魏征的劝告,并将奏章放在案头上作为儆戒。内容分析魏征这篇谏疏是规劝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文章第一段即开宗明义,用树木、河流作比, 说明“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第二段分析 “取易守难”的道理,并从“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人手,得出守成之君“所宜深慎”的结论,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从文章结构上说,又为下文的“十思”作了铺垫。第三段提出“十思”的具体内容。所谓“十思”,归纳起来,即戒奢安民、思危反满、宽容仁慈、慎始善终、虚心纳言、拒邪黜奸、刑赏以法。这几个方面的确是守

32、成之君必具的治国要术。文章最后一段进一步提出君主应当“简能而任”、“择善而从” ,以“用人”作结,这与上面提出的“十思”紧密联系,能“十思”,必善用人;能用人,方能大治。文章一气呵成,极具条理。阅读指导一、本文有大量结构相同的句子( 即整句,指对偶句、排比句等) ,我们在释词时,可根据句子中同位的词探求它的词义。如: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当” 和“居”都是动词作谓语,分别解释为“担任”、“处在”;“重” 和“大” 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宾语,分别解释为 “重要的位置” 、“大政”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简”和“择”都是动词作谓语,解释均为“选择”;“能”和“善”,都是形容词用

33、作名词宾语,解释为“有才能的人”和“好的意见”)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始”和“终” 、“繁”和“寡”反义)臣闻求木之长者思国之安者( “求”和“思”近义,解释为“希望”、“想要”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望”、“求”、“思”近义,解释为“希望” 、“要求”、“求得” )1818v1.0可编辑可修改慎始而敬终( “慎”和“敬”同义,解释为“慎重”;“始”和“终”反义,分别解释为“开头”、“结尾” )二、本文有几个句子应当反复阅读,分析其结构思路和写作艺术,深入理解文意。1 开头第一段的两句: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

34、,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前一句从治国的角度, 运用排比、 对喻 ( 先写喻体, 后写本体 ) 的方法,分别阐明 “求木之长 ( 喻体 ) ”、“欲流之远 ( 喻体 ) ”、“思国之安 ( 本体 ) ”的条件是“固其根本 ( 喻体 ) ”、“浚其泉源 ( 喻体 ) ”,“积其德义 ( 本体 ) ”,一喻体一本体,前后紧扣,形象生动,极具说服力。像这样的句子,朗读起来极具节奏感。2 第三段的长句,是由二十个分句组成的长达一百五十四字的多重复句,理解这个句子应作语法分析。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35、;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侧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 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 宏兹九德,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要准确理解这个长句的内容,就必须弄清它的结构( 各分句问的关系) 。全句中表示分句间关系的关联词有两个:分句开头的“诚”和分句开头的“则”。“诚”是有假设意义的副词, “果真”的意思,它在内容上、结构上管分句一;“则”是连词,在这里连接的前项表假设,后项表推断,它相当于“那么”

36、,管分句。这样,“诚”和“则”配合,分句构成假设关系,它们之间结合较紧密,成为全句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分句和结合也较紧密,自成另一部分。因此可分为两大部分:和。和之间有一个分号是全句分为两大部分的标志。1919v1.0可编辑可修改先看分句, 上边已经分析了是假设关系,由假设分句一和推断分句组成。假设分句又可分为两部分:讲君主要做到“十思”,进一步讲还要做到“简能” 、“择善”,它们之间是递进关系。一又可分两部分:分讲“十思”;总说“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扩大这许多品德修养) ”。它们之间是分总关系,而分总关系属于承接关系。至这十个分句分讲“十思”,它们之间都是并列关系。和之间也是并列关系。和之间

37、是并列关系。推断分句一分别从“智者”、“勇者”、“仁者”、“信者”四个方面讲在上述情况下产生的结果,它们之间都是并列关系。再看分句和。这两个分句是说,如果文臣武将一起发挥作用,那么君主不用亲自处理政务就能治好天下。可见,它们之间也是假设关系。最后看与这两大部分之间的关系。要弄清这个关系,必先理清全句的逻辑结构。我们可以将句子内部的逻辑联系概括为一个省略了结论的“假言连锁推理”:如果君主做到“十思” ,并且“简能” “择善”,就能使“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如果“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为语言表达的整洁和整齐,作者把这四个分句概括为“文武并用”四个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