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乐歌》教案_第1页
《学堂乐歌》教案_第2页
《学堂乐歌》教案_第3页
《学堂乐歌》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堂乐歌教案【课型】综合课【教学重点】听与唱的结合,师生互动交流,感受和体验歌曲的情感,认识和理解歌曲的内容,进而懂得学堂乐歌的艺术价值及社会价值。【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候、组织课堂二、导入新课师:1.(请学生唱歌)今天上课,我特别想欣赏你们唱的歌曲,谁能满足我这个愿望?2. 这是你们现在追逐的音乐,你们想听听我在校园时代唱的歌吗?让我们荡起双桨:校园最流行歌曲,旋律优美,虽经年累月,仍传唱不衰。少年先锋队队歌:从戴上红领巾到走出校门,伴随我们最久的歌声。童年:对学校生活的写实。校园歌曲最重要的两点社会性:一是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二是它们都针对不同的学龄:小学生的欢快、可爱,中学生的积极、健康

2、,大学生的成熟和对从前温暖的回忆等等。三、“学堂乐歌”师:同学们知道校园歌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吗?20世纪初(1902年)。一开始并不叫“校园歌曲”而叫做“学堂开始并不叫“校园歌曲”而叫做“学堂乐歌”。首先,我们来听听学堂乐歌的代表作之一:体操-兵操。是不是挺像儿歌?它在跟小孩子们说什么呢。(强身健体去当兵卫国)这是“学堂乐歌”代表人物之一一一沈心工先生的其一代表作。他的另一首作品黄河和李叔同先生的作品祖国歌写于同一年代1905年左右。(听音乐黄河听祖国歌)A.“学堂乐歌”在意义上和内涵上、体裁上都和校园歌曲是相似的,“学堂乐歌”除了向学生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外,都反映了时代性爱国,要求“富

3、国强兵”“抵御外辱”,同时反映了不同阶段学生的性格,而且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唯一有一点不同的,就是“学堂乐歌”在曲调方面,可以堪称“拿来主义”的典型。早期的“学堂乐歌”,基本上以选曲填词为主。也就是说,曲调是现成的、别人的;而歌词才是自己的。这点与我国古代词人按固定曲牌反复填词颇为相似。B.代表人物:李叔同(18801942)、沈心工(18701947)。沈心工和李叔同都是“学堂乐歌”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中李叔同有一首曲子,大家一定觉得非常熟悉一一填词的优秀作品送别。送别1913年英国音乐家奥特威在中国时作曲,李叔同作词,表现了送别亲友时凄凉、哀伤的景与情。C.欣赏送别并学唱。你们所接触的曲子已经不再局限于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们通过电视网络学到了很多流行歌曲;而创作校园歌曲的人也发现校园歌曲的商业性远不如流行歌曲。这种种的原因使得校园歌曲越来越少,流传性也越来越窄。同学们,我们是不是可以为校园歌曲做些什么?一一可以创作一些学堂乐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