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3马说作家作品课文译文知识点梳理系列练习题背景马说写于贞元H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之间。当时韩愈初登仕途,不 得志。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 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 而阍人辞焉”。尽管如此,韩愈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 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 再加上朝中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视,郁郁不得志。这是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
2、题的 观点.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 愤懑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 鳌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为唐宋八大家之 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散文在继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有 “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文选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作者是唐朝的文学家,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 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学过的诗歌早春呈水部
3、张十八员外。解释括号前的字: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 i )()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死于槽(cdo)相(1 1 )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shi )()或()尽()粟(sfi) 一石(d()。食(s 1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i )()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 f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 m)(),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 )不以()其道(),食(si)()之不能尽()其材(
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 )无马邪(y 6) ?其()真不知马也。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相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
5、;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 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注释伯乐:春秋时期秦穆公时人,本名孙阳,擅长相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祇:只是。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的才能。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骈(pi3)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槽(cdo)柄(l i ):喂牲口用的食器。帆马棚、马厩。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马被称道。以,按照,介词。称,称颂,称道。马之千里者:马(当中)能行千里的。之,助词。此句“马”和“千里者”是复指关系。一食(sh f )吃一次食物。或:有时。尽粟(s
6、d) 石(dm):吃尽一石粟。尽,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石,十斗为一石,一石约为 120斤。食(s i )通“饲”,喂养。以下除“食不饱”的“食”念 sh 1 ,其余的“食”都念si。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走千里。是:这,指示代词。能:才能。才美不外见(xi cn):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见,同“现”,表露。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犹,尚且。欲:想要,要。等:相当。不可得:不可能。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策之不以其道:策:鞭打。之,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用(对待)它的办法。尽其材:发挥它的全部才能。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鸣之:(马)嘶
7、鸣。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执策:拿着马鞭。策,赶马的鞭子,名词。临之:临视着马。临,从高处往下看。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其:难道,表示推测。邪(ye)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其:其实。知:懂得。知识点梳理1 .通假字: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2 .词类活用(实词 虚词)只辱于奴隶人之手:辱,形容词作动词,辱没。一食或尽粟一石:尽,形容词作动词, 吃完。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鞭打,驱使。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 数量
8、词作动词,行千里。食之不能尽其材: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3 . 一词多义之:虽有千里之能助词,的;马之千里者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代千里马;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音节助词,无实义。通“饲”,喂养动词,鞭打,驱使。按照。能力。食:食不饱 吃;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策之不以其道以:不以千里称也拿、把;策之不以其道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够;虽有千里之能其:策之不以其道,它的,代词;其真无马耶?表反问语气,难道;其真不知马也!恐怕4 .特殊句式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千里”是中心词“马”的后置定语。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状语后置,“于”相当于“在
9、”,“于奴隶人之手”是介词结构的后置。)5 .重点字词意义故虽有名马:即使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屈辱,埋没。骈死于槽柄之间:两马并驾,并列(4) 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养才美不外见 通“现”,显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一样;等同策之不以(按照)其道:鞭打、驱使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10)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11)执策而临之:到(它) 跟前其(难道)真无马邪:通“耶”,吗其真不知马也!恐怕 6.重点句子翻译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译: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鸣叫,却不懂它的意愿。其真无马邪
10、?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精读导析1 .文章主题表达了自己愤慨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情。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和作用。2 .写作特点(写作结构写作写法)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千 里马”指 人才;“伯乐”指发现人才的人;“食马者”愚妄浅薄的统治者。3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按原文填空。1、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
11、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柄之间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其真不知马也。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6、运用排比句式表达作者对“食马者”强烈愤慨之情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 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7、本文的主旨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8、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9、诵读古文,与先贤对话,和智者交流,能让我们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韩愈马说中 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环境对人才的
12、决定作用。10、面对不公平的待遇,表现作者愤世嫉俗心情的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赏析马说是一篇说理文,似寓言而实非寓言,用比喻说理却并未把所持的论点正面说 穿,没有把个人意见强加给读者。通过形象思维来描述千里马的遭遇,提出事实,省却了 讲大道理的笔墨,作者利用了古汉语中虚词(语助词、感叹词和连接词),体现出一唱三叹的滋味和意境。伯乐的典故几次被韩愈引用(见韩愈所作的为人求荐书及送温处土 赴河阳序),可见韩愈命运的坎坷。马说的第一句是大前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个命题不合逻辑。因为存在决定意识,伯乐善相马的知识和经验,必须从社会上(或说自然界)存在着大量的千里 马身上取得,然后逐
13、渐总结出来的。 所以有人认为韩愈这句话是本末倒置,是唯心主义的。从唯物主义原则来看,这句话是错误的。韩愈把它作为语言,却是发人深省的警句,是名 言。因为世上有伯乐这种知识和本领的人太少。于是作者在下文正面点明主旨,把千里马 的无限委屈倾诉出来。正由于“伯乐不常有”,不少的千里马不仅找不到一个好的牧马人,而是“祇辱于奴隶人之手”,受无知小人的腌气。这些宝马死于槽相之间,其遭遇不幸、结 局悲惨。没有把这些马当做千里马,千里马的死也是毫无所谓的了。“不以千里称也”,包含着这样的意思:连同情它们的人都没有,更谈不上对千里马的死表示遗憾、惋惜和悔恨 痛心了。从文章表面看,作者说得透彻,却有很多辛酸痛楚还
14、没有吐露,看似奔放,实则 内涵丰富。作者刻画“食马者”与千里马之间的矛盾,两相对照,既写出千里马的抑郁不平,也 写出不识真才者的愚昧专横。千里马在无人给它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时,有时欲一展所长 却有力无处使,最后到了无力可使的程度,连一匹普通马也比不上,实现不了日行千里的 功能,因此待遇也就比不上一匹“常马”。受辱和屈死也就不足为奇,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了。由于食马者的原因,千里马不能恪尽职守,还会受到责难和惩罚,往往被痛打一顿在 待遇上也就越加糟糕(食之不能尽其材)。表面看“食马者”不是伯乐,不懂马语,却蕴涵着怀才不遇的人面对那些愚昧专横的统治者就是申诉也无用这一层意思。文章写到这里,作者还觉得
15、不够,又接着用“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从“人”的方面再做深入一层的刻画。使文章生动深刻,也表现出作者的愤激。作者并没有立即谴责这种不 识马的“人”,反而让他面对着千里马不懂装懂,还说“天下无马”。意思是说,这样的“人”在主观动机方面还是不错的,他并非不想选拔人才,并非没有求贤用贤之心,无奈贤人贤才太“少” 了。明明是“人”的主观上出了问题,却把这种局面的形成推给客观条件的不 如意、不理想。眼前就是一匹千里马,食马者却对着千里马发出了 “天下无马”的慨叹, 认为这不过是一匹连常马也不如的马。这是作者的讽刺。文章写至此处,作者立即点明主 题,用呜呼!其真无马邪(ye) ?其真不知马也!结束,把“无马
16、”和“不知马”这一矛 盾形成一个高潮。这是韩愈凝聚浓缩手法的结果。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论点.第二部分(第2段),写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3段),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痛斥,归纳中心.马说随堂练习题1、解释下列括号前字的含义。祗() 骈()死 是()马也 策()之 食()马者不以其道() 执策() 而临()之 或()尽粟一石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8分食之不能尽其材通 含义: ; 通 含义: 才美不外见通 含义:其真无马邪 通 含义:3、翻译下面的句子。18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相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
17、,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下列句中斜体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B.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屋舍俨然5、下面句中斜体词的意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环而攻之而不胜 D6、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无马。B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D故虽有名马 虽千里不敢易也D.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策之不以其道)(2 分).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2分).其真无马邪
18、?其真不知马也。.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7、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理解正确的项是()(2分)A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证明它们的存在有先有后。B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作用。C.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没有千里马也就没有伯乐,说明他们彼此依存。D.虽然世上有伯乐,但不如千里马多,说明伯乐难得。8、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人才比作“ ,而以伯乐喻指 ,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8分)二简答题(24分)1、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第2段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第3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起什么作用
19、?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你认为“千里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4、作者把千里马不能千里归罪于食马者,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5、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发挥作用最需要的是什么?6、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 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7.根据选文,说说千里马被辱没的原因。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8、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马说同步练习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2分)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0、()骈死于槽杨之间()()而伯乐不常有()2、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4分)才美不外见 通 含义: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 含义: ; 通 含义: 其真无马邪通含义:3、 .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 .归纳文章第2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2分)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分)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 3、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2分)4.第3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
21、些?起什么作用?(三)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1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食马者不知其2 .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无马。B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1分能千里而食也)(2 分).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4.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将人才比作“ ,而以伯乐喻指 ,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2分)5、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击统治者的错误行为。但作者没有正面阐明该怎么做。参照最后节,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3分) 阅
22、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释义。 4分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 食之不能尽其材。()2 .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理解正确的项是()(2分)A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证明它们的存在有先有后。B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作用。C.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没有千里马也就没有伯乐,说明他们彼此依存。D.虽然世上有伯乐,但不如千里马多,说明伯乐难得。3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安求其能千里也?4.根据选文,说说千里马被辱没的原因。(2分)(五)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1 .本文作者是, 2 .下列
23、句中斜体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代文学家。(2分)(2 分)B. 故虽有名马 虽千里不敢易也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屋舍俨然D.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策之不以其道4 .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5 .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或:食:2、翻译下面的句子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分)3、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2分)4、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安求其能千里也食之不能尽其材2、解释下面斜体加粗词的意思。(4分)是马也()食马者()策之不以其道()一食或尽粟一石()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 .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环而攻之而不胜D .祗辱于奴隶人 之手 学而时习之4、马说托物寓意,抨击当时“食马者”“不识马”的错误行为。但韩愈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你认为他主张怎么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法语口语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园林自荐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玻璃生产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网络教育面试真题及答案
- 邮政储汇业务员中级试题及答案
-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及答案
- 离婚协议书起草及财产分割执行指导合同
- 私立小学体育艺术特长教师长期培养聘用协议
- 离婚协议书范本:婚姻财产分割与共同债务处理协议
- 离婚协议无房产分割执行与争议解决全程服务
- 2025年度反洗钱阶段考试培训试考试题库(含答案)
- 收割芦苇施工方案
- 辽宁省沈阳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 2025年食品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民宿入住免责协议书范本
- 岭南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 管廊运维招聘题库及答案
- 江西省2025年高考物理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广东卷物理高考试卷(原卷+答案)
- 2025年河南省人民法院聘用书记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