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教案:明清君主专制【人民版】_第1页
复习教案:明清君主专制【人民版】_第2页
复习教案:明清君主专制【人民版】_第3页
复习教案:明清君主专制【人民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历史文献学黄丹丹2011111495一、课题: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二、课型:讲授新课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明代废行省,设三司;胡惟庸案;废丞相,权分六部;内阁的出现和发展;清初政治制度的简化,军机处的处置。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度的区别; 军机处的设置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 也加强了君主专制。探究中西君主制度演变的区别。(二 ) 、过程与方法主要是讲述,阅读有关史料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 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中国皇权的高度集中是古代社会的回光返照。 也带来了消极影响, 造成中国近代落

2、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四、教学重点 :五、教学难点 :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六、教法:讲授法七、教具:黑板八、课时:二课时九、教学内容及过程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上一节课我们讲了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变革,我们知道,元代在中央设立中书省, 上承天子下总百官, 行使宰相的权力, 在元代后期,宰相的权力过大,成为权臣。从元世祖去世到元顺帝即位, 40 多年间就更换了10 个皇帝,伴随着皇权的争夺,权臣之间的派系之争也很激烈。这就削弱了元朝统治集团的力量, 群臣倾轧,也使得政治上日益腐朽, 终于导致了元末红巾军的大起义,推翻了元朝

3、的统治。这其中朱元璋率领的起义军前后用了 35 年的时间完成全国的统一。今天我们开始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明:废丞相,设内阁(板书)朱元璋建立明朝伊始, 沿袭元朝制度, 在中央设立中书省, 凡国家大事必先“关白”丞相,然后再上奏。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总管一省的军、政、司法。朱元璋吸取前朝教训,有鉴于中书省的丞相和地方行省权力过大,决心加以改革。首先,从地方下手(历史纵横)其次,在中央 1377 年设通政使司主管奏章出纳和封驳,削夺中书省的“关白”之权。 1380 年,借胡惟庸案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下令不许再设立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

4、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首章“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明太祖皇明祖训序宰相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可发挥双重作用: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 决策机要;也可能因权力过重而威胁君权, 造成深刻的君相矛盾。朱元璋要废除中书省和丞相, 这实际上是集中央权力于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 1500 多年的丞相制度终于被废除了,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高峰。我们已经说了丞相有辅佐皇帝, 参与决策,分掌行政的积极作用, 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 其用意在于一劳永逸地解决君相矛盾。 但废相之后, 其积极作用也自然消失。这会造成什么后果?所有的国家大事都要由明太祖

5、一个人来处理,据统计,洪武十七年( 1384 年) 9 月 14 日至 21 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 1660 件,共 3391 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 207 件、411 事,以致 “星存而出,日入而休 ”仍无法处理好, 而且这些都是军国大事,不可以有任何一点疏忽的,他深感 “密勿论思不可无人 ”。于是设置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 但是这些大学士很少能参决政事,一切大事仍有明太祖亲自主持。(板书):时期名称职权特点明太祖时期设立殿阁大学士仅备皇帝顾问兼品秩较低,不参与协理章奏决策参与军国大事的地位逐渐上升,有明成祖时期设立内阁专门的衙署和属商讨官可以“票拟”

6、对奏地位变得更加重首辅权压群臣,六明宣宗以后部几乎变成内阁疏的处理意见要的下属机构了。我们来总结一下内阁的主要特点:1、非法定机构; 2、没有决策权; 3、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内阁不是事实上的宰相。我们在学习完内阁制度之后,再来比较一下宰相制度与内阁制度。(板书):宰相与内阁的比较宰相内阁权力来源宰相制度赋予皇帝个人信任职责一级决策者侍从咨询为主任免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对皇权影响制约皇权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由于君主专制得到强化,皇权失去了制约,以至于孝宗以下有名的“昏君”迭出,武宗好游猎,世宗佞道,神宗怠政,明朝政治从最高统治者开始败坏,接踵而

7、来的明末党争,宦官擅权,外族入侵以及天灾终于激起民变, 1644 年,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 崇祯自缢,明朝灭亡。 继之而来的是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人,他们乘明末天下大乱之机,建立清朝,入主中原。二、清:设立军机处 (板书)我们首先了解清朝在建立军机处之前中央中枢机构的演变:1、努尔哈赤令八旗旗主共治国事。2 、皇太极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军国大事; 设内阁、六部负责奏章票拟。3、康熙帝设南书房,选翰林院学士入值,参与机务,起草谕旨。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三足鼎立,相互制约。4、雍正帝设军机处,选亲信满汉官员任军机大臣,商议军国大事、跪受笔录传谕旨。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名存实亡(后被撤

8、销),内阁也名存实亡,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处为什么会设置军机处呢?雍正年间用兵西北, 以内阁在太和门外, 担心机密泄露为由, 于是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 三年后更名军机处, 军机处的最大特点可归结为简、速、密三字。 (板书)简就是机构人员十分简单, 不像内阁人员庞杂。 军机处全部办事人员至多不过三四十人。速就是办事效率高。 军机处一切由大臣、 章京办理,皇帝有旨得随时承办,而且必须当日事当日毕。又有“廷寄”制度,由军机处交兵部直接发出,采取日行三百里的“马上飞递” ,或注明行四、五、六百里,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加快了办事速度。密就是军机处地处内廷, 外界干扰少, 外官不得擅入, 皇帝召见军机大

9、臣时,连太监都不得在侧。最重要的是,在军机处中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 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 于是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极致。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军机处的职能特征(板书):1. 不是一个正式的权力机关。军机处里“无专官” ,其名称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军机处行走”。2. 人员可以随时被撤换。3. 地位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 。4. 跪受笔录,不能决策 , 完全听命于皇帝。 “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十、小结 :明:废宰相,设内阁皇权加强清: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从秦始皇正式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到明太祖废除丞相, 宰相制度在中国存在了一千多年,

10、军国大权最终还是集中到皇帝手中。 明朝虽然设置内阁, 但它的职责只是备顾问; 清朝建立了军机处, 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同时,封建制度正在走向衰落。 下一次课我们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作一个总结,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资料回放和学思之窗, 以及上次课我们讲的内容谈一谈历行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废除影响?提示:利有利于加强皇权,防止了权臣乱政。弊易造成皇权过分集中;也易造成太监乱政。十一、教学后记:这一课相对于前一课来说, 内容相对要少一点, 主要是围绕着两个机构: 内阁和军机处展开的。 由于这是新教材, 我们都是第一次接触到, 感觉教课的难度比较大,由其是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中外政治制

11、度, 课本在设置上跨度比较大, 内容高度浓缩, 比如说本课讲了两个朝代, 省去了很多的史实, 这就需要我们补充大量的史实。所以我在备课的时候就补充进去了一定的史实, 比如说朱元璋的残酷统治,明末诸帝的荒淫无道,以及清初诸帝的艰苦创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便于学生理解枯燥的政治制度。 在具体讲授过程中, 我用了表格, 把琐碎的知识条理化,便于学生记忆。 指导教师在听了我的讲课之后, 基本肯定了我的讲授方法,方式,同时也指出我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少,基本上是一个人在讲。我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因为我所教的这个班,是普通班,整体的成绩不是很好,如果讲的理论性很强不便于他们理解, 提出的问题难度不好把握, 问题过难学生不好回答,问题过易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于是,我的定位为通俗易懂, 讲座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