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断句--自---2014--演示文稿_第1页
新--用--断句--自---2014--演示文稿_第2页
新--用--断句--自---2014--演示文稿_第3页
新--用--断句--自---2014--演示文稿_第4页
新--用--断句--自---2014--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以前,有一位青年,常希望找个漂亮妻子。某天,他以前,有一位青年,常希望找个漂亮妻子。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样貌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样貌“漆黑头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青年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青年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美人,非常高兴。拜堂之日,青年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美人,非常高兴。拜堂之日,青年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帐。媒人说媒人算帐。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就告诉你这女子的我没有说谎,早就告诉你这女子的情况了啊情况了啊!”!” 你说,问题出在那里呢?你说,问题出在那里呢? 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

2、正 【青年【青年】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 【媒人【媒人】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 韩愈曾在韩愈曾在师说师说中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彼童子之师,授之书习其句读者。书习其句读者。” 习其习其句读句读就是教学生如何断句。就是教学生如何断句。标点在中国是近代才引进的,古书里是没有标点符号标点在中国是近代才引进的,古书里是没有标点符号的。那时,读书人阅读一本新书时,就用笔把它一句的。那时,读书人阅读一本新书时,就用笔把它一句句点断句点断( (大抵都是用一个圆圈大抵都是用一个圆圈) ),或者用毛笔的笔套,或者

3、用毛笔的笔套,蘸上朱砂印泥,逐句盖上。在一句话的末了用蘸上朱砂印泥,逐句盖上。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断开,叫“句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断开,叫“读读”(dudu)。要读书,首先就要识字,)。要读书,首先就要识字,断句。古人之所以断句。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重视断句,是因为,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意。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

4、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文言文断句作为检查学生阅读文言文能文言文断句作为检查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几年高考呈上升态势。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几年高考呈上升态势。20042004年高考,仅北京卷考查了断句题;年高考,仅北京卷考查了断句题;20132013年,全国年,全国1818套高考试卷中,套高考试卷中,9 9套都涉及到了套都涉及到了断句知识点的考查。断句知识点的考查。2013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断句

5、地地区区北京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分分值值563333334形形式式划线划线划线选择划线选择选择划线划线注:参考全国注:参考全国16套高考试卷套高考试卷1 1、从高考形势看、从高考形势看:广东从广东从20062006到到20112011年连续年连续6 6年考查这一考点,仅年考查这一考点,仅20122012年停顿一年,年停顿一年,20132013年年又恢复。又恢复。2 2、从文言学习角度看:、从文言学习角度看:为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为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需要练习断句。新课标的文言诵读强调熟读成需要练习断句。新课标的文言诵读强调熟读成诵,心口相应。这对培养文言语感有积极的导诵,心口相应。

6、这对培养文言语感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向作用。3 3、从学生学习情况看:、从学生学习情况看: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较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较差,缺乏文言文的语感。差,缺乏文言文的语感。 1. 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正确断句。本方法,正确断句。 2.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学会总结归纳通过练习文言断句,学会总结归纳断句的断句的方法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的能力。 3.3.培养探索精神,养成勤于思考的习培养探索精神,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摸索文言断句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摸索文言断句的的规律规律。 断句

7、断句“四步路四步路” 1.1.通读通读 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此时切勿动手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此时切勿动手标点,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标点,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至理解。 2.2.首层首层 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3.细层细层 依据一定的规律,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依据一定的规律,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

8、加上恰当的标点。点。 4.4.检查检查 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给以推断。文给以推断。“曰曰” “” “云云” ” “白白” “ “语语”“”“道道” ” “谓谓” “ “对对”文言文中常用的对话标志词:文言文中常用的对话标志词: 夫、夫、惟、盖、凡、岂、敢、惟、盖、凡、岂、敢、窃、敬、请、窃、敬、请、也、矣、乎、哉、与(欤)、邪也、矣、乎、哉、与(欤)、邪(耶)、(耶)、耳(尔)、耳(尔)、焉、焉、 嗟夫、呜呼、噫嘻、悲夫嗟夫、呜呼、噫嘻、悲夫苟、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若夫、且

9、夫、乃夫、于是、至于、至若、若夫、且夫、乃夫、于是、至于、至若、若、故、是故、然而、然则若、故、是故、然而、然则 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1.1.发语词、表敬副词发语词、表敬副词。用于用于句首句首,其,其前前可断。可断。2.2.语气词语气词,多用,多用于于句末句末,其,其后后可可断。断。3.3.感叹词感叹词,独立成句,独立成句,前后前后都可断。都可断。4.4.复句中复句中关联词关联词,其其前前可断。可断。5.5.时间词时间词,其,其前前可断。可断。 句首虚词句首虚词-“-“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

10、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嗟夫、嗟乎、呜呼等,前等,前后都可断句;后都可断句; 句末虚词句末虚词 -“-“也、矣、欤、哉、耶、乎、焉、兮、耳、而已也、矣、欤、哉、耶、乎、焉、兮、耳、而已”等等后面可断句;后面可断句; 句中虚词句中虚词-以、于、为、而、则以、于、为、而、则 句首关联词句首关联词-如如苟苟”“”“纵纵”“”“是故是故”“”“于是于是”“”“向向使使”“”“然而然而”“”“无论无论”“”“至若至若”“”“是以是以”“”“继而继而”“”“纵使纵使”“”“然则然则”等前面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大多可以断句;

11、 句首时间词句首时间词-如如“顷之顷之”“”“向之向之”“”“未几未几”“”“已而已而”“”“斯斯须须”“”“既而既而”“”“俄而俄而”等。等。虚词虚词-附注附注夫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乎? 嗟乎,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矣, 于其身也,于其身也,则则耻师焉;耻师焉;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判断句式:判断句式:“者,者,也也” ” ( (有些省略有些省略“者者”或或“也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为、乃、即、则乃、即、则”等等) )反问句式:反问句式:“不亦不亦乎乎”、“孰与

12、孰与乎乎”、“其其乎乎”、“安安哉哉”、“何何为为” ” 等。等。被动句式:被动句式:“为为所所”、“受受于于”、“见见于于”等。等。固定句式:固定句式:“如如何何”、 若若何何,谁,谁者者,得无,得无乎乎,无乃,无乃乎,况乎,况乎乎,与其,与其孰若孰若等。等。找出下列各句中的找出下列各句中的文言固定句式文言固定句式,并积累;在阅读,并积累;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积累。文言文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积累。 师师者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也 (是是) 有朋自远方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不亦乐乐乎乎 (不也(不也吗?)吗?) 若属皆且若属皆且为所为所虏虏 (被)(被) 如如此良夜此良夜

13、何何 (怎么样)(怎么样) 此非此非曹孟德之诗曹孟德之诗乎乎 (这不是(这不是吗?)吗?) 无乃无乃尔是过尔是过与与 (恐怕该(恐怕该吧)吧) 何以何以伐伐为为 (为什么要(为什么要呢?)呢?) 是是谁之过谁之过与与 (这是(这是呢?)呢?) 夫夫庸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乎 (哪里用得着(哪里用得着呢?)呢?) 览物之情,览物之情,得无得无异异乎乎 (该不会(该不会吧)吧) 与其与其从辟人之士从辟人之士也也,岂若岂若从辟世之士从辟世之士哉哉 ( (与其与其哪里比得上哪里比得上) 是是何异于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刺人而杀之 (与(与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不同)常见常见代词代词三种三种:人称

14、代词: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人,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中的“我我”,第一人称,第一人称代词。代词。尔、汝、女、若、乃、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陛下、足下等,等,代受话代受话人,第二人称代词,相人,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当于现代汉语的“你你”“”“您您”。疑问代词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代词,问人的有有“谁谁”“孰孰”“”“何何”;“何何”也问事。也问事。问事的还有问事的还有“奚奚”“”“胡胡“曷曷

15、”“恶恶”“安安”“”“焉焉”等。等。指示代词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指示代词有“此此”“是是”“斯斯”“兹兹”“”“夫夫”等,另等,另“之之”“其其”“”“彼彼”除作人称代词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外,还常作指示代词。示代词。断句方法总结断句方法总结有标志法有标志法无标志法无标志法1.对话对话2.虚词虚词3.句式句式4.结构结构6.修辞修辞7.文意文意5.语法语法“曰曰” “” “云云” “” “言言” “” “白白” “” “语语”“”“道道” ” “谓谓” “” “对对”(1 1)句首标志词:)句首标志词:发语词:夫、盖、凡、若夫、嗟夫、且夫;发语词:夫、盖、凡、若夫、嗟夫

16、、且夫;时间词: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有顷;时间词: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有顷;疑问词:何、谁、孰、安、胡、焉、奚;疑问词:何、谁、孰、安、胡、焉、奚;句首虚词:则、然则(然)、是故(故)、是以、得无、大抵、何句首虚词:则、然则(然)、是故(故)、是以、得无、大抵、何其。其。(2 2)句尾标志词)句尾标志词: :者、也、矣、哉、耶(邪)、而已、乎、焉、欤者、也、矣、哉、耶(邪)、而已、乎、焉、欤(与)。(与)。判断句式判断句式: :如:如:“者,者,也也” ” ( “( “为、乃、即、则为、乃、即、则”等等););反问句式反问句式: :如:如:“不亦不亦乎乎”、“孰与孰与乎乎”

17、、“其其乎乎”、“安安哉哉”、“何何为为” ” 等等; ;被动句式被动句式: :如:如:“为为所所”、“受受于于”、“见见于于”等等; ;固定句式固定句式: :如:如:“如如何何”、“况况乎乎”、“何何( (以以) )为为”等等. .依总分,定句读依总分,定句读查名(代),定句读查名(代),定句读顶真、排比、对偶顶真、排比、对偶了解背景、常识了解背景、常识人称代词: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 :吾、我、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 第第二人称二人称:尔、汝、女、若、乃、而、子、: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等,疑问代词:疑问代词:“谁谁”“”“孰孰”“”“何何”;“奚奚”“”“胡胡“曷曷”“”“恶恶”“”“安安”“”“焉焉”等。等。指示代词:指示代词:“此此”“”“是是”“”“斯斯”“”“兹兹”“”“夫夫”、“之之”“”“其其”“”“彼彼” 断句断句“四步路四步路” 1.1.通读通读 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此时切勿动手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此时切勿动手标点,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标点,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二至三遍,直,直至理解。至理解。 2.2.首层首层 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