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基本知识点_第1页
微观经济学基本知识点_第2页
微观经济学基本知识点_第3页
微观经济学基本知识点_第4页
微观经济学基本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微观经济学第一章 绪论一、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的配量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之中,以使人类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自从莱昂内尔.罗宾斯于1936年对经济学下了上述定义以来,这个定义就一直在英美等国教科书中占统治地位。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自从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发表之后,西方经济学界对经济学的研究便分为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使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

2、单个经济主体而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其主要着眼于对经济总量的研究。二、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经济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前者假设人总以利已作为其行为的基本动力,具体而言是指人们要么在给定的经济代价下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要么是寻求给定经济利益下所付出的经济代价的最小值。"完全信息"假设指经济行为主体对相关经济馆况具备完全的信息,在古典价格分析中往往隐含这点假设,但我们可以看到,在后而的相关章节中这一假设条件被极大地放松了。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是描述经济现象&q

3、uot;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在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规范分析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这种方法通常要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四、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在经济分析中,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均衡状态:各个经济决策主体(如消费者、厂商等等)所做出的决策正好相容,并且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不会愿意再调整自己的决策,从而不再改变其经济行为。均衡分析包括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在均衡状态下当事人的决策的最优化是通过边

4、际分析来实现的e所谓边际,指的是一个微小的增量带来的变化,即高等数学中微分的含义。五、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在经济分析中,按照是否考虑时间因素,均衡分析分为: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桥。所谓静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经济变量处于均衡状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但并不论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即完全不考虑时间因素。比较酷态分析就是分析已知条件变化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经济变量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动态分析是指考虑时间因素对所有均衡状态向新的均衡状态变动过程的分析。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需求与需求法则1.个人需求个人需求指一个人在某一特定期

5、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条件下,其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各种数量。个人对于某种商品产生需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个人具有购买意愿,(2)个人具有支付能力。没有支付能力的购买意愿只是自然需要而不构成需求。可以用下列函数表达式来表示需求: Qdf(P,Pc,Ps,I,T,Pe,A)式中P-商品本身的价格;Pc-互补性商品的价格;Ps-替代性商品的价格; I-个人收人水平; T-个人嗜好;Pe一个人对未来价格的预期。通常,在经济学中个人需求可有如下三种表示形式:需求表,需求曲线,需求函数。2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Pc,Ps,I,T,Pe,A),当商品自

6、身的价格发生变化时,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这里持指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各点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指在商品自身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比如Pc,Ps,I,T,Pe,A)中的任一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也就是说,需求的变化是同一价格下需求量的变化,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 3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指在某一特定市场和某一特定时期内,所有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将购买某种两品的数量。市场需求是由个人需求水平相加而成的o4需求法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种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上升(或下降),会导致对该商品至至务的需求量的减少(或增加);也就是说,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与其需求量成反比。这便是造成需

7、求曲线斜率为负的原因。大多数的一般商品都会满足上述需求法则,但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商品都会满足需求法则,例如:吉芬商品,如马铃苔;炫耀性物品,如钻石。二、需求弹性1需求的价格弹性(1)需求的价格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用来测度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性程度。(2)需求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需求弧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面点之间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Ed=-Qd/P*P/Q。点弹性表示的是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Ed=-dQ/dP*P/Q(3)需求弹性的种类 若Edo,则称为该物品的需求为完全无弹性。若0< Ed <l,则称

8、该物品的需求为相当缺乏弹性。如多数生活必需品。若Ed1, 则称该物品的需求为单元弹性。此时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幅度与价格的相对变化幅度相等。若l< Ed <无穷,则称该物品的需求为相当富有弹性。大多数是奢侈品的需求。若Ed 无穷,则称该物品的需求为完全有弹性。2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指在某特定时间内,某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消费者收入变化的百分比之比,它用来测度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变动反应的敏感性程度。假定某商品的需求量Q是消费者收入水平M的函数,即Q=F(M) 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用来测度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性程度。需求的收

9、入弧弹性的计算公式:EM=-Q/M*M/Q。需求的收入点弹性的计算公式:EM=dQ/Dm*m/Q(1)若EM > l,表示商品消费量增加的百分率超过收入增加的百分率,此种产品属于"奢侈品"(2)若0<EM <l,表示莱商品消费量增加的百分率低于收入增加的百分率,此种产品属于"必需品"。(3)若EM < o,表示收入增加时消费量反而减少,此种产品属于"劣等品",黑白电视机即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 需求的交叉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指在某特定时间内,某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另一种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化的百分比之比,它用来测

10、度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对于另一种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性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需求的交叉价格弧弹性:Exy=Qx/py*Py/Qx需求的交叉价格点弹性:ExydQx/dQy*Py/Px交叉弹性系数的性质如下:(1)当Exy >0时x与y两种产品问有替代关系。例如,大米与面粉,米价的上升会引起面粉消费量的增加。(2)当Exy<o时,x与y两种产品问有互补关系。例如,汽车与汽油,汽油价格的上升升将引起汽车消费星的减少。(3)当Exy0时,X与Y两种产品间无关系。例如,鸡蛋与灯泡即是两种无关的产品,鸡蛋价格的变化对灯泡的消费量无影响。 三、供给与供给法则1、个人供给个人供给是指在某

11、特定期问(或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对某商品在各种价格下,其所愿提供且能够提供的各种数星。若以函数关系可表示如下: QsF(P,Pf,Px,Pe ,T,A )式中 Pf-要素的价格; Px-相关商品的价格; Pe-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T-技术水平。同样,在经济学中供给可有如下三种表达形式:供给表、供给曲线和供给函数。2供给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Pf,Px,Pe ,T,A)不变情况下,当价格发生变动时,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这里特指的是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各点的变动;而供给的变动指的是在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其他条件(Pf,Px,Pe ,T,A)发生改变而导致

12、整条供给曲线的移动。3供给法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同方向变化,及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这就是所谓的供给法则。4市场供给市场供给是指一种物品在同一时间及同一市场区域内各个经济单位供给的水平相加之和。四、供给价格弹性1供给弹性的含义供给价格弹性指某商品供给量变化的百分率与其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被用来测定该商品供给量变动对于该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动反应的敏感性程度。 2供给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弧弹性 : Es=-Q/P*P/Q。 点弹性: Es=-dQ/dP*P/Q3供给弹性系数的大小-供给弹性的分类若Eso,则称该物品的供给为完全无弹性,如稀有的古董及珍

13、品。若o<Es<l,则称该物品的供给为相当缺乏锑性,多数农产品的供给均缺乏弹性。若Es=1,则称该产品的供给有单位弹性。若1<Es<无穷,则称该产品的供给为相当富有弹性,多数工业产品的供给均富有弹性。若Es无穷,则称该物品的供给为完全有弹性。 五、均衡价格市场均衡就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量拾好等于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供给与需求的交叉点就是市场的均衡点,它表示供给与需求两种力量在市场的特定时间内处于均等的状态。均衡价格就是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六、供求理论的应用1农业生产规律的动态分析-蛛网理论(1)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收敛型蛛网供给弹性小于需

14、求弹性,意味着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小于对需求量的影响。这时价格波动对产量的影响越来越小,价格与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弱,最后自发地趋于均衡。这种情况形成一个向内收敛的蛛网,称为收敛型蛛网。 (2)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发散型蛛网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意味着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要大于对需求量的影响。这时,价格与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强,越来越远离均衡点,这种蛛网波动称为发散型蛛网。(3)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封闭型蛛网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意味着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和对需求量的影响是一样的。这时,价格和产量的波动幅度相同,既不趋向均衡点,又不远商均衡点,价格与产量始终保持相同的波动程度,这种蛛网波动称

15、为封闭型蛛网。 2价格督制政策分析(1)支持价格支持价格,又称为最低限价,指政府为了扶植菜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支持价格总是高于市场决定的均衡价格。(2)限制价格限制价格也是政府管制物价的措施之一。它是指政府为了防止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限制价格总是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由于商品短缺,政府为了维持这种限制价格,往往采取配给制,限定消费者购买的数量,但这时市场上往往会出现抢购、黑市交易、投机现象。 第三章 效用论一、基数效用论1效用效用指消费者在购买或消费商品时得到的心理满足程度。效用完全是一种主观的心理评价,它和入的欲望联系在一起。2基数效用和序数

16、效用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是可以衡量和加总的,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是不可以度量的而且度量也是没意义的,效用只能排序。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基数效用论者的两个基本概念就是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总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如总效用函数为TU=F(Q),则相应的边际效用函数为:MUTUQ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音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消费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在于:第一,从人

17、的生理和心理角度看,随着相同商品的连续增加,人们从每一单位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是递减的。第二,一种商品往往有几种用途,消费者总是将前一单位商品用在较重要的用途上,将后一单位的商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4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人约束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在基数效用论者那里,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在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且都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这一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 ZpiXi=I i1,2,3?,n (1)MuiPi (2)其中,I为消费者的收入,Pi、Xi和Mui分别为第i种

18、商品的价格、消费量和边际效用,为货币的边际效用。(1)为限制条件,(2)为在限制条件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将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起来就可以说明消费者的均衡;只有既定的预算线与一组无差异曲线簇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才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均衡点。即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是MRS12P1/P2,这个式子表示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5需求曲线的推导基数效用论者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建立在规律上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基础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消费者愿意为商品支付的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价格就高,相反就越低。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商品的消费量的

19、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则消费者为购买这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就随着递减。又由于消费者为了达到效用最大,就必须使它的商品购买量符合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即:MU/P,假设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则需求曲线可以通过边际效用曲线得到。如图3-l所示:在图(a)中,横坐标为某商品的消费量,纵坐标为商品的边际效用。固(b)中横坐标为商品的需求量,纵坐标为价格。在A点消费量为Ql,边际效用为MUl,则相对应在图(b)中得到A点,在A点,需求量为Ql,商品的价格为PIMU1,按照此办法可以根据边际效用曲线得到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它表示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的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的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20、二、序数效用论 1消费者偏好的假设用""表示消费者认为商品组合X至少与商品组合Y同样好,则偏好有如下的假设:(1)完全性,对于任何两个商品组合X和Y,要么有XY,要么有XY,或者两者都成立。即消费者总是可以在两个商品组合中做出明确的选择。 (2)传递性。任意的三个商品组合X、Y和Z,若XY,且YZ,则XZ(3)局部非饱和性。两个商品组合的区别仅在于其中一种商品的数量不同,则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含有商品数量较多的那个商品组合,2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无差异曲线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相对应的效用函数为:U=F(X1,X2),其中Xl和X

21、2分别是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无差异曲线的特点:(1)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并且凸向原点。这是由商品的边际替代串递减规律所决定的。(2)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商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3)在同一坐标乎面,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3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1)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1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以MRS代表商品的边际替代率,X1和X2分别是商品1和商品2的变化量。则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的公式为:MRS12=X2X1。 当商品数量的变化趋于无穷小时,则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公式

22、为:MRS12=dX2/dX1根据这个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可以知道: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2)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由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表示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所以商品的边际替代串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凸向原点。不过对于完全替代商品来说相应的无差异曲线为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对完全互补的商品来说,相应的无差异曲线呈直角形状。 4预算线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

23、购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以I表示消费的收入,P1,P2分别为商品的1和商品2的价格,X1,X2分别为两商品的数量,则预算线方程为:IP1X1P2X2,它表示消费的全部收入I等于消费购买商品1和购买商品2的支出之和。5消费者均衡将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起来就可以说明消费者的均衡;只有既定的预算线与一组无差异曲线簇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才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均衡点。即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是MRS12P1/P2,这个式子表示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串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 6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联系如果假定商品的效用可以用基数来衡量,则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12可以表示为两商

24、品的边际效用MUl和MU2之比。由于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量所带来的效用的增加量和相应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所带来的效用的减少量必定是相等的。即有关于消费者的均衡条件可以改写为:MRS12MU1/MU2P1/P2 或者MU1/P1=MU2/P2=其中为货币的边际效用。于是,上式与基数效用论者关于消费者的均持条件是相同。我们可以看出,虽两种理论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假设条件不同,所采取的方法也不相同,但是,两者有各自分析所得出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的本质是相同的。7收入消费曲线(1)收入消费曲线的定义收入消费曲线ICC是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

25、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持量的轨迹。(2)思格尔曲线 由消费者的收入一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思格尔曲线。思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下对某商品的需求量。8消费者需求曲线(1)价格消费曲线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相切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PCC曲线为商品1的价格一消费曲线。(2)需求曲线由消费者的价格一消费曲线可以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见教材图,PCC的每一点都是一个均衡点,都存在着价格与需求量的一一对应点,都存在着价格与需求量的一一对应关系,把每一个价格及其对应的需求量

26、绘制到(b)图上,。就得到消费者需求曲线D,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它表示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 9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1)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引起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是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收入效应是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替代效应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而收入效应则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了变化。 (2)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需求曲线形状的影响 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

27、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从而使得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这样使得其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作为一种特殊的低档商品,言芬商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人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但是其收入效应的作用大于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这样使得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三、市场需

28、求曲线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不同的价格下,市场中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因而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不仅仅依赖于每一个消费者的需求函数,还取决于该市场中所有消费者的数量。假设某商品的市场中有n个消费者,他们都具有不同的个人需求函数Qdi=fi(P),il、2,n,则该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 QdZfi(P)F(P)所以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是每一价格水平上的该商品的所有个人需求量的总和。从而将市场上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就可得到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由于消费者需求曲线一般向右下方倾斜,所以市场需求曲线一般也向右下方倾斜。同时在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表示消费者在相

29、应的价格水平上选择获得最大的满足程度的需求量,因而在市场需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在相应的价格水平上,可以给全体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市场需求量。第四章 生产论一、生产函数1生产函数的基本概念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中所佳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简单的生产函数可表示为: QF(K,L)在分折上,生产函数分为长期与短期两种:短期:指生产函数中至少有一个生产要素(一般为资本K)无法调整(或变动)的期间。因此生产函数为:QF(K,L)F(L)(资本固定)。长期:指所有生产要素皆可变动的期间。这时的生产函数可表示为QF(K,L)2

30、常见的生产函数(1)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该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为:Q=ALK,式中Q代表产量,L和K分别代表劳动和资本,A,为三个参数,且o<,<10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的参数,的经济含义是:当+l时,。,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为劳动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为资本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另外,如果+1,则生产为规模报酬不变的;如果+<1,则生产为规模报酬递减。如果+>1,则生产为规模报酬递增。(2)里昂惕夫生产函效里昂惕夫生产函数又称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指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里昂惕夫生产函数的

31、一般形式为:Qmin(L/U,KV)。 其中,Q表示产量,L和K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U和V分别为固定的劳动和资本的生产技术系数,它们分别表示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固定的劳动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该生产函数的意义是:产量9取决于L/U,KV这两个比值中较小的那个,即使其中的一个比例数值较大,那也不会提高产量,因为在这里,Q的生产被假定必须按照L和K之间的固定比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不能变动时,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再多,也不能增加产量。图见教材。二、短期生产函数 1总产量是指短期内在某种特定生产规模下,利用一定数量的某种生产要素(如劳动)所生产产品的全部数量,其表达式为:TPL=f(L)2

32、平均产量是指总产量除以要素投入量之商,即平均每一单位可变要素的产量,其计算公式APL=TP/L。3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产量。边际产量的计算公为:MPL=TP/L 或 MPL=dTP/dL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的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5生产的三个阶段及生产的合理区域见教材图,以AP曲线的最高点为界及以MP=0为界,将要素投人

33、量L的范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o,L2),此时,MPL>APL,即APL呈递增的阶段。第二阶段:(L2,L3), 此时, APL>MPL>0,即APL呈呈递减的阶段。第三阶段:(L3,无穷), 此时,MPL<0,即TPL呈减的阶段。对于厂商来说,为了达到经济效率,应把生产推进在第二阶段。三、长期生产函数1长期生产函数的基本概念 在长期内,所有的生产要素投入量都是可变的,多种可变生产要素的长期生产函数可写为:Q=f(X1,X2Xn)其中,Q代表产量,Xi(i1,2,n)代表第i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该生产函数表示:长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由。种可变生产要素

34、投入量的一定组合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 假定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可变生产要素,则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长期生产函数可以写为:Q=f(L,K)其中,Q表示产量,L表示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K表示可变要素资本的投入量。2等产量曲线及其特征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以Q表示既定的产量水平,则与等产量曲线相对应的生产函数为:Q=f(L,K)与无差异曲线相似,等产量曲线与坐标原点的距离的大小表示产量水平的高低;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同一平面坐标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会相交。等产量曲线是

35、凸向原点的。(见教材图)3边际技术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1)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把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以MRTS表示边际技术替代率,K和L分别表示资本投入的变化量和劳动投入的变化量,劳动L对资本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公式为: MRTSLK=-K/L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对于任意一条结定的等产量曲线来说,当用劳动投入去替代资本投入时,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前提下,由增加劳动投入量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和由减少资本量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减少量必定是相等的,即必有:L*MPLK*M

36、PK 所以,MRTSLK=-K/L=MPL/MPK, 该式表示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这一现象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由于等产量曲线是以两要素的相互替代来维持一个面定不变的产量水平,所以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又由于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产量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递减。所以,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使得向右下方倾斜的等产量曲线必然凸向原点。 四、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1等成本线等成本线是指在一给定的时期,在现行市场

37、价格上,厂商花费同样的总成本所能够购买的两种要素使用量的所有可能的组合。等成本线可写成:w?L十r?KC2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要素的最佳组合是指以最小的成本生产最大产量的要素组合。在现实的生产经营决策中,要素的最优组合,又具体表现为这样两种情况:一是在成本既定条件下,产量最大的要素组合,二是在产量既定条件下,成本最低的要素组合。为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应同时考虑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把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合在一个图上,等成本线必与无数条等产量线中的一条相切,这一切点表示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即在既定的产量下实现成本最小或在既定的成本下达到产量最大。实现最优组合的条件为:MPL/w=MPK/r3扩展线

38、扩展线是指在生产要素价格不变条件下,与不同总成本文出相对应的最优要素投入组合点的轨迹。扩展线表示:在生产要素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生产的成本或产量发生变化时,厂商必然会沿着扩展线来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从而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或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扩展线是厂商在长期的扩张或收缩生产时所必须遵循的路线,企业如何在生产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选择最佳要素投入组合,以便达到既定的产量扩张(或收缩)的目的,是与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体现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上)密切相关的。五、规模报酬规模报酬递增是指所有投入要素如增加倍,则产生增加会大于倍。即f(L, K

39、)=nQ,n>规模报酬固定是指所有投入要素如增加倍,则产出办会增加倍。即f(L, K)= Q规模报酬递减是指所有投入要素如增加倍,则产出会少于倍。即f(L, K)=nQ,n<六、长期生产的经济区域见教材图,横轴表示劳动L的投入量,纵轴表示资本K的投入量。有一组等产量曲线,这些等产量曲线不仅有斜率为负的部分,也有为正的部分。当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为负值时,表明两种生产要素可以相互替代,一种生产要素减少,另一种生产要素增加。图中OE和0F线之间的区域属于这种情况。当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为正值时,表明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必须同时增加才能维持总产量不变。这就是说其中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已达到饱和,

40、再继续使用这种要素时,其边际产量反而为负值,这时不得不靠增加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来加以弥补,才能维持总产量不变。图中OE线和OF线之间的区域属于这种情况。我们称OE和OF线为脊线。脊线表明生产要宏替代的有效范围,实际上,合乎理性的厂商不会在脊线以外的区域从事生产,厂商可以在两条脊线之间的区域内从事生产,任意变动其投入要素的组合。因此这一区域称为生产的经济区域;脊线OE和OF就是生产的经济区域和不经济区域的分界线。脊线OF上的每一点的要素组合,都表示生产某一既定产量水平所必需使用的最小劳动投入量和可能使用的最大资本投入量;脊线OE上每一点的要家组合,都表示生产某一既定产量水平所必需使用的最小资本投

41、入量和可能使用的最大劳动投入量。第五章 成本论一、成本的概念1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将一定的资源用于某项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该项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第一,资源是稀缺的;第二,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第三,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 2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在经济学里,一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包含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是指厂商为生产一定商品而在要素市场上购买生产要素所支付的实际费用。如给工人支付的工资,为购买原材料所支付的货币,向银行支付的利息。

42、它们可以从企业的会计账簿上得到反映。隐性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自身所拥有的那些生产要素的价值总额。如企业所有者自身的薪金,生产中使用自己所拥有的厂房、机器等。在经济学中考察生产成本时,应将隐性成本包含在内。对于许多小规模工商企业而言,隐性成本所占的比重相当高。例如,自己投入劳动的工资,投人资金的利息,自己的用于经营的房屋的租金等。我国农民在进行生产决策安排的时候通常都没有计算自己投入劳动的工资,如果考虑农民进行生产的隐性成本,就容易理解民工潮的兴起了。对于许多大企业而言,最主要的隐性成本是投入资金的利息。如果汁算这部分隐性成本也就容易理解国企改革的迫切性了。3利润利润指企业的总收益与总成

43、本之间的差额,这个利润也被称为超额利润。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企业家才能的报酬的支付。正常利润是隐成本的一部分,超额利润中不包括正常利润。则当企业的超额利润为零时,即当总成本等于总收益的时候,企业也获得正常利润。二、短期成本理论1短期成本的分类假设企业仅使用劳动L和资本K两种生产要素,在短期内,假定资本投人量不变,则厂商可以根据产量来确定可变要素劳动的数量。这样在劳动工资W和资本价格r一定的情况下,短期总成本为:STC(Q)w*L(Q)+r*K 总不变成本TFC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总可变成本TVC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所付出的总

44、成本。总成本TC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全部生产要奉所付出的总成本。它是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之和,即STCTFC+TVC平均不变成本AF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AV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A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它等于平均不变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之和。 边际成本MC是厂商在短期内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时所增加的成本根据相应的有: TFCr?K ;TVCw?L(Q) AFCTFCQr?KQAVCTVCQw?L(Q)Q ACSTCQAFC十AVC MCdStcdQw*dLdQ2短期

45、成本曲线的形状及其关系(1)各短期成本曲线的形状(图见教材)不变成本TFC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它表示在短期内无论产量如何变化,总不变成本是固定的。可变成本TVC曲线是一条由原点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在一定的产量水平上,总可变成本TVC存在着一个拐点(c点)。在拐点之前,TVC曲线的斜率是递减的,在拐点之后,TVC曲线的斜率是递增的。这一特征来源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总成本TC曲线是一条由水平的TFC曲线与纵铀的交点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在每一个产量点上,不仅TC曲线的斜率和TVC曲线的斜率相等,而且,TC曲线和TVC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都等于固定的总不变成本TFC。平均不变成本AFC曲线是一

46、条向两轴渐近的双曲线,它表示平均不变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平均可变成本AVC曲线、平均总成本AC曲线和边际成本MC曲线都呈U形,即它们都表现出随产量的增加而先降后升的特征。他们的这一特征也来源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连续增加,它所带来的边际产量先是递增的,达到最大值后再递减。从成本的角度来看,当产量由零开始不断增加时,起初由于可变要索投入量相对于不变要素投人星是较少的,增加可变要素的投人量会提高生产率,这样边际成本是递减的。但当可变要素投人量增加到最佳的比例以后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量,生产效率会降低,这样边际成本是递增的。

47、这说明短期生产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之间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边际报酬的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减阶段,边际报酬的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与边际报酬的极大值相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极小值.(2)短期成本曲线相互之间的关系I线,它表示平均不变成本随产量的利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所决定的毗曲线的u形特征可以得到短期成本曲线的一些关系:TC曲线、TVC曲线和MC曲线之间的关系。由于MC=dTC/dQ ,又由于每一产量点上的TC曲线和TVC曲线的斜率是相等的,所以每一产量点上的MC值就是相应的TC曲线和TVC曲线的斜率。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当MC曲线逐渐地由下降变为上升时,相应地,TC曲线和

48、TVC曲线的斜率也由递减变为递增。当MC曲线在A点达极小值时,TC曲线和TVC曲线相应地各自存在一个接点B和C。AC曲线、AVC曲线和MC曲线之间的关系。先分析AC曲线和MC曲线之间的关系。u形的AC曲线与u形的MC曲线相交于AC曲线的最低点D。在AC曲线的下降阶段,即在D点以前,MC曲线在AC曲线的下方,在AC曲线的上升阶段,即在D点以后,MC覆曲线在AC曲线的上方。之所以有这个特征其原因在于:对于任何两个相应的边际量和平均量而言,只要边际量小于平均量,边际量就把平均量拉下,只要边际量大于平均量,边际量就把平均量拉上,所以当边际量等于平均量时,平均量必然达到其本身的极值点。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

49、就是:不管是下降还是上升,MC曲线的变动都快于AC曲线的变动。这是因为对于产量变化的反应来说,边际成本MC要比平均成本AC敏感得多,因此不管是减少还是增加,MC曲线的变动都快于AC曲线的变动。再分析AVC曲线和MC曲线的关系。u形AVC曲线与u形的MC覆曲线相交于AVC曲线的最低点F。在AVC曲线的下降阶段,即在F点以前,MC曲线在AVC曲线之下,在AVC曲线的上升阶段,即在F点以后,MC曲线在AVC曲线之上。而且,不管是下降还是上升,MC曲线的变动都快于AVC曲线的变动。解释的原因同前而的分析相似。比较AC曲线和MC曲线的交点D(AC曲线的最低点)与AVC曲线和MC曲线的交点F(AVC曲线的

50、最低点)可以发现,前者的出现慢于后者,并且前者的位置高于后者。这是因为:在平均总成本中不仅包括平均可变成本还包括平均不变成本,由于平均不变成本是递减的,所以使得AC曲线的最低点D的出现既慢于、又高于AVC曲线的最低点F。三、长期成本理论1长期总成本曲线 厂商在长期内对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调整意味着对企业的生产规模的调整。即从长期看,厂商总是可以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长期总成本LTC是指厂商在长期中在各种产量水平上通过改变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长期总成本函数表示为LTCLTC(Q)长期总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在这条包络线上,在连续变化的每一个产量

51、水平上都存在着LTC曲线和一条STC曲线的相切点,该STC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就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优生产规模,该切点所对应的总成本就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低总成本。因而LTC曲线表示长期内厂商在每一产量水平上由最优生产规模所能带来的最小生产成本。长期总成本LTC曲线是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长期总成本LTC曲线的斜率是先递减,经拐点之后,又变为递增,图见教材所示。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长期平均成本LAC表示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函数表示为:LAC(Q)=LTC(Q)/Q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在这条包络线上,在连续变化的每一个产量水平,都存在LAC

52、曲线和一条SAC曲线的相切点,该SAC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就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优生产规模,该切线所对应的平均成本就是相应的最低平均成本。LAC曲线表示厂商在长期内在每一产量水平上可以实现的最小的平均成本。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先降后升的u形,这种形状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相似的。但是这两者形成U形的原因并不相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的原因是短期生产函数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但在长期内所有生产要素投入量都可变的情况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不对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产生影响。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u形特征主要是由长期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所决定。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

53、益得到提高,这叫规模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这叫规模不经济。一般来说,在企业的生产规模由小到大的扩张过程中,会先后出现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正是由于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作用,决定了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特征o3长期边际成本曲线长期边际成本LMC曲线里u形,它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其原因在于:根据边际量和平均量之间的关系,当LAC曲线处于下降段时,LMC曲线一定处于LAC曲线的下方,也就是说,此时LMC<LAC,LMC将LAC拉下;相反,当LAC曲线处于上升段时,LMC曲线一定位于LA

54、C曲线的上方,也就是说,此时LMC>LAC,LMC仍将LAC拉上。因为LAC曲线在规模内在经济和规模内在不经济的作用下呈先降后升的U型,这就使得LMC曲线也必然成先降后升的U型,并且两条曲线相交于LAC曲线的最低点。在每一个产量点上,都存在着一个LTC曲线与相应的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TC曲线的相切点,一个LAC曲线与相应的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的相切点,以及一个LMC曲线与相应的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MC曲线的相交点。这就是图中在QI的产量水平上,A、B、C三点处在同一条垂宣线上的原因。同样在其他各个产量点上都存在相同的情况。在LAC曲线的最低点(图见教材),LAC曲线与代表最优生产

55、规模的SAC曲线恰好相切于两者的最低点,LMC曲线与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MC曲线也恰好相交于这一点o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一、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1 市场类型的划分和特征四种市场类型比较市场类型 厂商数量 产品差别程度 对价格控制的程度 进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 接近的市场完全竞争 很多 完全无差别 没有 很容易 一些农产品市场垄断竞争 很多 有差别 有一些 比较容易 一些轻工产品、零售业寡头垄断 几个 有差别或者无差别 相当程度 比较困难 钢铁、汽车、石油完全垄断 唯一。 唯一的产品,并没有相近的替代品。 很大程度,但是经常受到管理。 很困难,几乎不可能。 公用事业,例如水、电。2完全竞争市场的条

56、件完全竞争,又称为纯粹竞争,是指不存在任何阻碍和干扰因素的市场的情况,也即没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需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2)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质的。(3)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o(4)信息是完全的。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的市场均衡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图见教材)图中的d曲线,它表示:完全竞争厂商只是市场价格的接收者,而且,在每一个既定的市场价格水平,单个厂商总是可以把他愿意提供的任何数望的商品卖出去,或者况,在一个厂商面对市场众多的消费者的情况下,在这个厂商

57、的眼里,市场上对其他商品的需求里是无限大的。 厂商的总收益是指厂商按照一定价格出售一定量产品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即TR(Q)PQ,式中的TR(Q)为总收益,P为既定的市场价格,Q为销售总量。平均收益指厂商在平均每一单位产品销售上所获得的收入。即AR(Q)TR(Q)Q。边际收益指厂商增加-单位产品销售时所获得的收入增量。即MR(Q)TR(Q)Q。(图见教材) 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具有两个特征:第一,完全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AR曲线、边际收益MR曲线和需求曲线d这三条线是重叠的,即有ARMRP。第二,完全竞争厂商的总收益TR曲线是一条由原点出发的呈上升趋势的直线。其斜率之所以不变是因为每一销售量上的边际收益是相应的总收益曲线的斜率,即MR=dTRdQ,而完全竞争厂商的边际收益是不变的,它始终等于既定的市场价格。三、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1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均衡条件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均衡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即:MR=MC。或者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厂商应该选择最优的产量,使得最后一单位产品所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与所付出的边际成本。图中的横轴代表产量Q,纵轴代表价格P。(见教材图)厂商经营活动中的生产成本状况用短期边际成本SMC曲线和短期平均成本SAC曲线来表示,厂商的销售收益状况用厂商所面临的水平形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