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_第1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教学内容石灰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上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2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 、能通过朗读来展示自己的独特感悟教学重难点借助提供的背景资料,体会诗人清白忠烈的情感和品质教学准备制作PPT课件,搜集相关背景资料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复习回顾古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颗璀璨的明珠,相信经过六年的学习生活,同学们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吧,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组织学生自由背诵(23人)2 、导入唐代大诗

2、人孟郊曾写过一首让无数游子为之动容的诗句,同学们还能记得吗?指名背诵: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评价:声情并茂,感人至深啊!题目中的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这种形式的诗歌板书:石灰吟二、初读感知1 、读通全诗诗人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请同学们打开书到100页,自由读一读这首诗歌(12分钟)2 、在朗读中强化生字的识写指名朗读,结合学生的朗读学习焚的读音和写法课后描红,仿写,师适时示范,并讲解3 、理解诗意结合提供的阅读参考资料,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出示读书参考资料】(见投影)同位之间交流集体交流,指名说适时给予帮助或是提示4 、再

3、读,加深感知结合你对诗句的理解,再来读一读这首诗(23人)三、深读品味唐朝诗人白居易曾说,歌咏言,诗言志那么于谦写这首诗,是想表达什么样的志向呢?下面,请同学们了解一下于谦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视频投影背景资料】1449年,蒙古族瓦剌部落入侵中原,发生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瓦剌部落挟持英宗皇帝一直打到北京城外,明王朝危在旦息而打败瓦剌的最好办法就是再立新皇帝,让瓦剌手中的英宗皇帝失去作用,以粉碎瓦剌部落拿英宗皇帝作为要挟的阴谋可是,没有一个大臣敢提出来,因为,这样做是谋逆之罪,虽然有可能打败瓦剌但是,万一英宗皇帝获救后重登帝位,就会有谋逆之嫌,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杀身之祸于是,许多大臣都主张向瓦拉投

4、降,把都城南迁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也完全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当他看到,即使粉骨碎身,也要在人间留下洁白干净的石灰时,于谦感触很深1、从诗句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变化呢?(全不怕)2、此时,于谦会怎么想呢?(组织学生交流)3 、他又会做出怎样的决定呢?(组织学生交流)于谦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略加思索便吟出了这首石灰吟,他是怎样吟诵的呢?指名朗诵于谦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视频出示】于是,他在朝堂上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主张他和太后一起拥立英宗的弟弟为新皇帝,并亲自率领京城军民奋力杀退瓦剌,救万民于水火但英宗获救不久,就密谋发动了夺门之变,重登帝位随后,于谦便遭到奸臣陷害,以谋逆之罪将于

5、谦打入死牢此时,如果你是于谦,你会怎么想呢?你会为当初的决定而后悔吗?(组织学生交流)在狱中,于谦想到奸臣当道,想到自己所做的一切,他问心无愧,他想到了石灰吟,便在在狱中仰天长叹(指名朗读)当于谦被压往断头台的时候,面对一个个泪流满面前来为他送行的京城百姓,他有千言万语想对他们诉说,最后,他把千言万语都浓缩到了石灰吟上,于是,他手扶铁镣,仰天慷慨悲歌(指名朗读)在笔者看来,石灰吟中的吟字,既是对于谦的赞美,同时也是在为于谦的悲壮牺牲而感到惋惜此时,我们会这样来读500多年过去了,后人阅读石灰吟,感觉这不仅仅是诗人对石灰的赞美,也是于谦本人一生的写照,人们会这样来赞颂诗人于谦(配乐)(指名朗读)

6、四、拓展同学们,关于于谦的奇闻轶事,在史书上多有记载,我这里有一些材料是关于两袖清风的故事请大家读一读于谦的入京诗,对照诗词欣赏来进一步走进于谦伟大的精神世界【视频出示】入京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金纳银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此诗写成后远近传诵,成为一时佳话五、小结延伸相信同学们一定能从中感受到于谦的清白忠烈最后再给大家留一个超级

7、问题,于谦真的什么都不怕吗?从石灰吟和入京这两首诗的某个角度来看,我们也可以认为于谦他也怕,那么,他究竟怕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课后思考这节课就到这里,同学们再见!教学思考一、导在学生学习经验的生长处关于导入这个环节,笔者的设想是这样的:为了了解学生近一段时期以来古诗文积累情况,同时,也想通过这样一个场合,给同学们创造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古诗文背诵积累的热情最终目的还是想通过古诗文的朗诵引出游子吟这首诗想通过这首诗把学生的思维带到他们曾经的学习记忆里通过对游子吟题目的理解来尝试说说石灰吟的意思,这一过程里学生通过学习经验的回忆和运用,进一步对吟这一诗歌形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8、接着顺势引出作者为何要吟诵、赞美石灰这一教学核心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古诗朗诵展示这一方式的确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几名学生的动情朗诵也的确感染了上课的学生和听课的教师,课堂气氛被激活了总之,这一环节,不但唤醒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也为下一环节的顺利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教在疑问处学生学习古诗的首要困难就是诗词和诗句的理解对于这一问题,直接告诉学生是不行的,但是不去讲只让学生猜也是不行的笔者的思考是,与其让学生去查字典,去翻阅工具书,还不如直接就把学生在理解时可能会遇到的那几个难于理解的词语的意思直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借助对这几个词语的意思的理解去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这样的学习过程不

9、但减少了无谓的时间浪费,也同样能拉动学生的思维在实际教学时,学生很快就能把诗句的意思理解了,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预设的效果也就达到了歌咏言,诗言志至于作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写这首诗的?他又想通过这首诗表达自己的一种什么样的远大志向,学生就很难理解了为此,笔者适时引出土木之变后的明王朝岌岌可危的局势,以及于谦在北京保卫战之后遭到的不公正待遇从而使学生明白,作者在国家、百姓利益与个人利益面前所面临的两难选择,所表现出来的对国家和人民的赤胆忠诚从而也就不难理解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真正内涵所在了因而,向学生提供词语注释和相关的时代背景资料是教学时必须做的,否则学生就很难顺利实现有效

10、地学习和理解三、教学目标夯在实处1、把读书落在实处从课前导入里的朗诵到教学石灰吟过程中的自由朗读、创设的四种情境朗诵以及记忆背诵和朗诵欣赏入京等多种朗读形式和机会,让学生充分地感知中华古诗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2、读写结合(1)注重生字焚的规范书写和指导(2)不但让学生当堂会读会背诵石灰吟,还让学生当堂默写该诗这不是随意加深教学难度,而是当前古诗文教学特别是中高年级古诗文教学的必需因为,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经常是会背诵不会默写,就是写了也是错字连连因而,在课堂上抽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尝试默写是很有必要的在近一年的尝试中,学生并没感到有压力,相反,由于他们在一些测试和比赛中正确地书写出来了,让他们品尝到了默写的甜头,从而更加调动了学生默写的积极性现在只要学习古诗和要求背诵的课文和段落,学生就会主动地去默写,这已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四、拓展在主题的核心处关于于谦的清白忠烈,只凭石灰吟一首诗还是不够的,于是,笔者在学生理解了该诗的基础上,适时引出于谦写的入京一诗,并提供理解该诗的参考资料学生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不光知道了两袖清风的来历,更进一步感受到了于谦的正直清廉从学生朗读时的表情可以看出,这一教学环节的预设还是很有必要的五、结束于思维的延伸处有人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