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1 概述概述2.2 平面圆曲线半径、超高及加宽平面圆曲线半径、超高及加宽2.3 缓和段缓和段2.4 行车视距行车视距2.5 平面线形设计平面线形设计2.6 平面设计成果平面设计成果第第2章章 路线平面设计路线平面设计.22.1 2.1 概述概述 分解分解 组合组合 平面平面 公路立体线形公路立体线形 纵断面纵断面 横断面横断面.31 1、路线的相关概念、路线的相关概念 道路道路:一条三维空间的实体,是由路基、:一条三维空间的实体,是由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等组成的空间带路面、桥梁、涵洞、隧道等组成的空间带状构造物。状构造物。 路线路线: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
2、线形线形:道路中心线的立体形状。:道路中心线的立体形状。 路线设计路线设计:确定路线空间位置和各部分几:确定路线空间位置和各部分几何尺寸。何尺寸。.4平面平面是指道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5.6(1 1)汽车行驶轨迹)汽车行驶轨迹2 2、汽车行驶轨迹与道路平面线形、汽车行驶轨迹与道路平面线形.7.8 行驶中的汽车其重心的轨迹在几何性质上有以下特征: 轨迹是连续的、圆滑的,任一点不出现错头和破折。.9 曲率是连续的,任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值直线圆直线直线圆直线: 不满足第二、三条性不满足第二、三条性质,但满足第一条要求,质,但满足第一条要求,满足了车辆的直行和转满足了车辆的直行和转向要求,可作
3、为低等级向要求,可作为低等级山区道路采用。山区道路采用。.10 曲率变化是连续的,任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变化率值。直缓圆缓直直缓圆缓直: 为满足第二条要求,在直线与圆曲线为满足第二条要求,在直线与圆曲线间引入了一条曲率逐渐变化的间引入了一条曲率逐渐变化的“缓和曲缓和曲线线”,使整条线形符合汽车行驶轨迹特,使整条线形符合汽车行驶轨迹特性的第一条和二条,保持了线形的曲率性的第一条和二条,保持了线形的曲率连续。它不满足第三条要求,不是最理连续。它不满足第三条要求,不是最理想的,但与汽车行驶轨迹接近,国内外想的,但与汽车行驶轨迹接近,国内外普遍采用。普遍采用。.11(2)(2)平面线形要素平面线形要素
4、平面线形三要素:平面线形三要素: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是根据汽车行驶的力学性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是根据汽车行驶的力学性质和行驶轨迹要求,合理地确定各线形要素的几质和行驶轨迹要求,合理地确定各线形要素的几何参数,保持线形的连续性和均衡性,避免采用何参数,保持线形的连续性和均衡性,避免采用长直线,并注意使线形与地形、地物、环境和景长直线,并注意使线形与地形、地物、环境和景观等协调。对于车速较高的道路,线形设计还应观等协调。对于车速较高的道路,线形设计还应考虑汽车行驶美学及驾驶员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考虑汽车行驶美学及驾驶员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122.1 概
5、述概述2.2 平面圆曲线半径、超高及加宽平面圆曲线半径、超高及加宽2.3 缓和段缓和段2.4 行车视距行车视距2.5 平面线形设计平面线形设计2.6 平面设计成果平面设计成果第第2章章 路线平面设计路线平面设计.131、圆曲线的特点 测试简单;适应地形变化,适用范围广而灵活;较大半径圆曲线线形美观、顺适、行车舒适;汽车行驶在圆曲线上比在直线上多占用宽度;圆曲线半径较小时,视距条件差。.14.15圆曲线几何元素为:圆曲线几何元素为:TRtg2LR180ER(sec1)2J2TL切线长:曲线长:外距:切曲差(校正值):.16XY(一)计算公式与因素(一)计算公式与因素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力的平衡式
6、计算曲线半径: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力的平衡式计算曲线半径:2、圆曲线半径GsinFcosX)igRvG(GigRGvGiFXh2h2hh2iR127V.17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力的平衡式计算曲线半径: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力的平衡式计算曲线半径:)(1272hiVR式中:式中:V计算行车速度,(计算行车速度,(km/h);); 横向力系数;横向力系数; ih超高横坡度;超高横坡度; i1路面横坡度。路面横坡度。当设超高时当设超高时 :)(12712iVR 不设超高时不设超高时 : .18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规定:各级公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圆曲线。在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应与计算行车速度相适应,并尽可能
7、选用较大的圆曲线半径,以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19各级公路圆曲线的最小半径:a.极限最小半径 是路线设计中的极限值,在特殊困难条件下不得以采用的,一般不轻易采用。b.一般最小半径 是指能够满足旅客舒适感和工程量要求时所采取的半径。c.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是指即使在双向横坡的弯道上行驶也能安全、经济、舒适的通过时所采用的半径。.20表表1-2-1 各级公路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各级公路的圆曲线最小半径设计速度设计速度(km/h)(km/h)12012010010080806060404030302020一般值一般值(m)(m)100010007007004004002002001001006565303
8、0极限值极限值(m)(m)650650400400250250125125606030301515不设超高最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小半径(m)(m)路拱路拱2.0%2.0%55005500400040002500250015001500600600350350150150路拱路拱2.0%2.0%75007500525052503350335019001900800800450450200200.21(1)公路线形设计时应根据沿线地形等情况,尽量选用较大半径。在不得已情况下方可使用极限最小半径;(2)当地形条件许可时,应尽量采用大于一般最小半径的值;(3)有条件时,最好采用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4)选
9、用曲线半径时,应注意前后线形的协调,不应突然采用小半径曲线;(5)长直线或线形较好路段,不能采用极限最小半径。(6)从地形条件好的区段进入地形条件较差区段时,线形技术指标应逐渐过渡,防止突变。最小半径指标的应用最小半径指标的应用.22圆曲线最大半径圆曲线最大半径 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与地形等条件相适应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大半径。 但半径大到一定程度时,其几何性质和行车条件与直线无太大区别,容易给驾驶人员造成判断上的错误反而带来不良后果,同时也无谓增加计算和测量上的麻烦。 规范规定圆曲线的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m。.233、圆曲线的超高 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当圆曲线半径小于规
10、定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将弯道外侧车道抬高构成内低外高的单向坡圆曲线的超高。.24 作用:利用汽车重力指向内侧的横向分力,用以克服离心力,减少横向力,从而保证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及乘客的舒适性。 超高横坡度的大小与公路等级、圆曲线半径及公路所处环境、自然条件、路面类型、车辆组成等因素有关。最小超高横坡度须大于其直线路段的路拱横坡度。.25)(1272hiVR横向力系数横向力系数 (1)危及行车安全)危及行车安全 为保证汽车用普通轮胎在最不利路面状况下能不产为保证汽车用普通轮胎在最不利路面状况下能不产生横向滑移,生横向滑移, 应小于应小于0.2。 h (2)增加驾驶操纵的困难)增加驾驶操纵的困难 要
11、求要求0.3。 (3)增加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增加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 的存在使车辆的燃油消耗和轮胎磨损增加。横向力系的存在使车辆的燃油消耗和轮胎磨损增加。横向力系数数 为为0.2时,其燃料消耗时,其燃料消耗 与轮胎磨损与轮胎磨损 分别比分别比0时多时多20和近和近3倍。倍。.26(4 4)行旅不舒适)行旅不舒适 当当超过一定数值时,驾驶者在曲线行驶中驾驶紧超过一定数值时,驾驶者在曲线行驶中驾驶紧张,乘客感到不舒适。张,乘客感到不舒适。 0.10.10.150.15间,舒适性可间,舒适性可以接受。以接受。 综上所述对行车的安全、经济与舒适方面的要求,综上所述对行车的安全、经济与舒适方面的要求,最
12、大横向力系数采用:最大横向力系数采用:设计速度设计速度1201008060403020横向力系数横向力系数0.10.120.130.150.150.160.17.27最大超高最大超高 (1 1)要考虑车辆组成)要考虑车辆组成 在混合交通的道路上,要同时顾及快、慢车,在混合交通的道路上,要同时顾及快、慢车,快车超高宜大,慢车超高宜小。快车超高宜大,慢车超高宜小。 (2 2)要考虑气候因素)要考虑气候因素 慢车及停在弯道上的车辆在不利季节情况要能慢车及停在弯道上的车辆在不利季节情况要能避免沿路面最大合成坡度下滑。避免沿路面最大合成坡度下滑。 (一年中气候恶劣(一年中气候恶劣季节路面的横向摩阻系数)
13、季节路面的横向摩阻系数) (3 3)要考虑驾驶者和乘客以心理上的安全感)要考虑驾驶者和乘客以心理上的安全感 对重山区、城市附近、交叉口以及有相当数量对重山区、城市附近、交叉口以及有相当数量非机动车行驶的道路,最大超高还要比一般道路小非机动车行驶的道路,最大超高还要比一般道路小些。些。 .284、平曲线加宽 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各车轮的轨迹半径不等,其中后轴内侧的车轮的行驶轨迹半径最小,前轴外侧车轮的行驶轨迹半径最大,因而需要比直线上更大的宽度;另外前轴中心的轨迹有一定的摆动偏移,这种在曲线上拓宽路面的形式平曲线的加宽。.29加宽的有关规定与要求:(1)规范规定,当R250m时,应设置加宽(2)
14、高速、一二级公路及设计速度为40km/h的三级公路采用3类加宽值;对不经常通行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公路,可采用2类加宽值;死机公路和设计速度30km/h的三级公路可采用1类加宽值。(3)加宽是指路面加宽,路面加宽时路基一般也同时加宽(4)圆曲线的加宽应设置在圆曲线的内侧(5)分道行驶的公路,当圆曲线半径较小时,其内侧的加宽值应大于外侧车道的加宽值。.302.1 概述概述2.2 平面圆曲线半径、超高及加宽平面圆曲线半径、超高及加宽2.3 缓和段缓和段2.4 行车视距行车视距2.5 平面线形设计平面线形设计2.6 平面设计成果平面设计成果第第2章章 路线平面设计路线平面设计.311 1、缓和曲线、缓
15、和曲线 缓和曲线是道路平面线形三要素之一。缓和曲线是道路平面线形三要素之一。 缓和曲线:缓和曲线:设置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设置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续变化的曲线。 规范规范规定:规定:除四级公路外的其它各级公路都除四级公路外的其它各级公路都应设置缓和曲线,另外,当圆曲线半径大于应设置缓和曲线,另外,当圆曲线半径大于“不设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超高的最小半径”时可省略缓和曲线。时可省略缓和曲线。.32线形缓和。使线形圆滑,增加线形美观,有良好视觉效果。行车缓和。便于驾驶员操作方向盘。完成超
16、高和加宽的过渡,利于平稳行车。消除离心力的突变,提高舒适性。(1)缓和曲线的作用.33u可行性好:它的线形应符合行驶轨迹,它的几何特征应满足汽车轨迹的三条几何特征。u缓和性好:是指缓和曲线要有一定长度,如太短,驾驶员操作紧张,旅客不舒适,线形不协调。u计算方便,公式简单;便于在设计、施工中使用。(2)缓和曲线的基本要求.34u回旋线回旋线u三次抛物线三次抛物线u 双纽线双纽线u n次抛物线次抛物线u 正弦形曲线正弦形曲线 我国我国标准标准推荐的缓和曲线是推荐的缓和曲线是回旋线回旋线。(3)缓和曲线的采用形式回旋线回旋线是曲率随着曲线长度成比例变化的曲线是曲率随着曲线长度成比例变化的曲线 .35
1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规定:各级公路的缓和曲线长度应大于等于表列值。各级公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各级公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公路等级高速公路一二三四地形平原微丘直丘山岭平原山岭平原山岭平原山岭平原山岭Lsmin(m)1008570508550703550253520(3)设计标准.362 2、超高缓和段、超高缓和段.37无中央分隔带公路 内边轴旋转;中轴旋转;外边轴旋转有中央分隔带公路 绕中央分隔带两侧边缘分别旋转;绕中央分隔带中心旋转;绕各自的行车道中心旋转(1)超高缓和段的过渡形式.38.39(2)超高缓和段的构成 超高缓和段 一般取缓和段作为超高过渡段。超高的过渡方式 a.无中央分隔带 内边轴旋转,
18、即先逐渐地将外侧车道抬高,(绕行车道中心线),当抬高到与内侧车道相同横坡时,再一同绕内边轴旋转到超高横坡度为止,适用于新建道路。中轴旋转,适宜于改建道路。外边轴旋转,用于特殊设计,强调路容美观。(内侧不变).40b.有中央分隔带绕中央分隔带中心线,用于中间带宽4.5m。绕中央分隔带两侧边缘,用于各种宽度中间带。绕中央分隔带两侧路面中心线,用于车道数大于4条。c.对于分离式路 按两条路单独考虑超高的设置。.41.42.43.442.1 概述概述2.2 平面圆曲线半径、超高及加宽平面圆曲线半径、超高及加宽2.3 缓和段缓和段2.4 行车视距行车视距2.5 平面线形设计平面线形设计2.6 平面设计成
19、果平面设计成果第第2章章 路线平面设计路线平面设计.45 为保证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看到前方一定举距离内的公路路面,以便及时发现障碍物或对向来车,使汽车在一定的车速下及时制动或绕过,这段时间内汽车沿路面行驶的最短距离行车视距2.4 行车视距行车视距.461、停车视距 汽车行驶时,驾驶员自看到前方障碍物起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车止所需要的最短行车距离停车视距 停车视距由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安全距离组成。.472、超车视距 快车超越前面慢车后再回到原来车道所需要的最短距离超车视距 超车视距的全程分为四个阶段: 加速行驶阶段 超车汽车在对向车道上行驶的距离 超车汽车从开始加速到超车完成对向汽车的行驶距
20、离 超车完成,超车汽车与对向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483、会车视距 两辆对向行驶的汽车在同一车道上相遇及时制动并停车所必须的安全距离会车视距 会车视距由双方驾驶员的反应距离、双方汽车的制动距离和安全距离组成。.494、错车视距 在没有明确划分车道线的双车道公路上,两对向行驶的汽车之相遇,发现后即采取措施安全错车所需要的最短距离。.505、存在视距问题的情况 (1)平面上:平曲线(暗弯),平面交叉处 (2)纵断面:凸竖曲线,凹曲线(下穿立体交叉).516、各级公路对视距的要求 (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 (2)二三四级公路的视距应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其长度不应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 (3
21、)二三四级公路还应在适当间隔内设置满足超车视距“一般值”的超车路段。.52(1)清除视距包络曲线与视点轨迹线间的全部障碍物。 适用:连续障碍物的清除,如路堑边坡等7、保证行车视距的工程措施:清除障碍物:.53 二、三、四级公路,在工程特殊困难,或受其它条件限制路段,若保证2倍停车视距不可能,则必须满足停车视距,同时必须采用严格的分道行驶措施。如设分道线、分隔带、分隔桩;或设成两条分离的单车道。 (2)清除距离视点轨迹线小于最大横净距的障碍物。 适用:分散障碍物,如独立建筑物等 。分道行驶:.542.1 概述概述2.2 平面圆曲线半径、超高及加宽平面圆曲线半径、超高及加宽2.3 缓和段缓和段2.
22、4 行车视距行车视距2.5 平面线形设计平面线形设计2.6 平面设计成果平面设计成果第第2章章 路线平面设计路线平面设计.551、直线、直线 优点优点u两点之间距离最短。两点之间距离最短。u具有短捷、直达的印象。具有短捷、直达的印象。u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驾驶操作简易。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驾驶操作简易。u测设简单方便(用简单的就可以精确量测设简单方便(用简单的就可以精确量 距、放样等)。距、放样等)。u在直线上设构造物更具经济性。在直线上设构造物更具经济性。 (1)直线的特点直线的特点.56 缺点:u直线单一无变化,与地形及线形自身难以协调。u过长的直线在交通量不大且景观缺乏变化时,易
23、使驾驶人员感到单调、疲倦。 u在直线纵坡路段,易错误估计车间距离、行车速度及上坡坡度。u易对长直线估计得过短或产生急躁情绪,超速行驶。.57(2)直线的运用直线的运用宜采用直线线形的路段:1)路线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山间的开阔谷地;2)市镇及其近郊,或规划方正的农耕区等以直线条为主的地区;3)长大桥梁、隧道等构造物路段; 4)路线交叉点及其前后;5)双车道公路提供较好的超车路段。.58(1 1)在直线上纵坡不宜过大,因长直线再加下陡坡更易导)在直线上纵坡不宜过大,因长直线再加下陡坡更易导致高速度。致高速度。(2 2)长直线与大半径凹竖曲线组合为宜,这样可以使生硬)长直线与大半径凹竖曲
24、线组合为宜,这样可以使生硬呆板的直线得到一些缓和。呆板的直线得到一些缓和。(3)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应注意的问题)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应注意的问题.59(3)采用长直线应注意的问题采用长直线应注意的问题3)道路两侧过于空旷时,宜采取植不同树种或设置一定建筑物、雕塑、广告牌等措施,以改善单调的景观。4)长直线或长下坡尽头的平曲线,除曲线半径、超高、视距等必须符合规定外,还必须采取设置标志、增加路面抗滑能力等安全措施。5)对较高设计车速(60km/h)的公路,直线长度宜在70s左右时间的行程距离。.60(4)最长直线限制最长直线限制 标准规定:直线的最大与最小长度应有所限制。一条公路的直线与曲
25、线的长度设计应合理。 德国规定直线的最大长度(以米计)为20V(计算行车速度,km/h)(适于高速公路V100km/h)。 公路线形首先考虑的不是在平面线形上尽量多采用直线,或者是必须由连续的曲线所构成,而是必须采用与自然地形相协调的线形。 合理利用地形和避免采用长直线。.61 当直线长度大于1km时,可采用下列技术措施予以弥补:u纵坡不应过大,一般应小于3%。u同大半径凹型竖曲线结合为宜。u两侧地形过于空旷时,宜采取栽植不同树种或设置 一定建筑物等措施。u长直线或长下坡尽头的平曲线,应对路面超高、停 车视距等进行检验,必要时须采用设置标志、增加 路面抗滑能力等安全措施。.62(5)最短直线限
26、制最短直线限制 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以kmh计)的6倍为宜(6V).63(5)最短直线限制最短直线限制 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以kmh计)的6倍为宜(6V) 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以kmh计)的2倍为宜(2V).642、圆曲线的运用、圆曲线的运用n一般采用极限半径的48倍n一般不宜大于10000mn各级公路均应设置平曲线n整个平面线形应是连续、均衡的曲线线形n应于纵断面线形协调,必须避免小半径平曲线与竖曲线相重合.653、缓和曲线的运用、缓和曲线的运用p要求(1)回旋线在线形设计中应作为主要线形要素加以运用(
27、2)回旋线参数应满足 R/3 A R(3)A的取值与R有关回旋线回旋线是曲率随着曲线长度成比例变化的曲线。是曲率随着曲线长度成比例变化的曲线。基本公式:基本公式:2AlrA回旋线参数,表示回旋线曲率变化的缓急程度。回旋线参数,表示回旋线曲率变化的缓急程度。A为长度量纲为长度量纲21Alrk.66p要求(1)回旋线在线形设计中应作为主要线形要素加以运用(2)回旋线参数应满足 R/3 A R(3)A的取值与R有关: 当R接近100m时,取A等于R; 当R小于100m时,则取A等于或大于R; 在圆曲线较大时,可选择A在R/3左右; 如R超过了3000m,可取A小于R/3。2AlrA回旋线参数,表示回
28、旋线曲率变化的缓急程度。回旋线参数,表示回旋线曲率变化的缓急程度。A为长度量纲为长度量纲21Alrk.67p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 1 1)旅客感觉舒适)旅客感觉舒适 2 2)超高渐变率适中)超高渐变率适中 3 3)行驶时间不过短)行驶时间不过短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100857060403020.68p 缓和曲线的省略 (1)在直线与圆曲线间,当圆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 (2)半径不同的同向圆曲线 1)半径不同的同向圆曲线间,当小圆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直线与圆曲线间和大圆与小圆间均不设缓和曲线; 2)小
29、圆半径大于表中所列临界曲线半径,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大圆与小圆间不设缓和曲线: 小圆曲线按规定设置相当于最小缓和曲线长的回旋线时,其大圆与小圆的内移值之差不超过0.10m。 设计速度80km/h时,大圆半径(R1)与小圆半径(R2)之比小于1.5。 设计速度80km/h时,大圆半径(R1)与小圆半径(R2)之比小于2。.694、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 (1 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原则:原则:与地形相适应,宜直则直,宜曲则曲,不片与地形相适应,宜直则直,宜曲则曲,不片面追求直
30、曲。面追求直曲。 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选用与合理组合取决于地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选用与合理组合取决于地形地物等具体条件,片面强调路线要以直线为主或以曲形地物等具体条件,片面强调路线要以直线为主或以曲线为主,或人为规定二者的比例都是错误的。线为主,或人为规定二者的比例都是错误的。.70 在宽阔的平原微丘区,路线应直捷顺畅。在宽阔的平原微丘区,路线应直捷顺畅。.71在起伏的山岭和丘陵地区,线形以曲线为主。在起伏的山岭和丘陵地区,线形以曲线为主。 .72 在没有任何障碍物的戈壁、草原等开阔地区,应以在没有任何障碍物的戈壁、草原等开阔地区,应以直线为主。直线为主。.73 (2 2)保持平面线形
31、的均衡与连贯。)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 为使一条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尽量以均匀速度行驶,为使一条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尽量以均匀速度行驶,平面线形各要素应保持连续而均衡,必须避免线形平面线形各要素应保持连续而均衡,必须避免线形的突变。的突变。 长直线的尽头避免接小半径曲线长直线的尽头避免接小半径曲线 长直线上汽车行驶速度较高,如果突然遇到小半长直线上汽车行驶速度较高,如果突然遇到小半径曲线,易产生减速不及造成的事故。径曲线,易产生减速不及造成的事故。 事故形态:事故形态:车辆侧翻到曲线外侧路基或与对向车车辆侧翻到曲线外侧路基或与对向车辆相撞或碰撞路侧护栏。辆相撞或碰撞路侧护栏。.74 要求:要求:长
32、直线的尽头避免接小半径曲线,特别长直线的尽头避免接小半径曲线,特别避免长直线下坡尽头接小半径平曲线。若由于地形避免长直线下坡尽头接小半径平曲线。若由于地形所限小半径曲线难免时,中间应插入中等曲率的过所限小半径曲线难免时,中间应插入中等曲率的过渡性曲线,并使纵坡不要过大。渡性曲线,并使纵坡不要过大。.75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u 同一等级道路上大、小指标间的均衡过渡同一等级道路上大、小指标间的均衡过渡l长直线与小半径曲线之间。长直线与小半径曲线之间。l相邻的大小半径曲线之间。相邻的大小半径曲线之间。u同一条道路上采用不同计算行车速度设计的路段之间的同一条道路上采用不同计算行车速
33、度设计的路段之间的过渡。过渡。 在标准变更的相互衔接处前、后一定长度范围内主要在标准变更的相互衔接处前、后一定长度范围内主要技术指标应逐渐过渡,避免产生突变,设计速度高的一端技术指标应逐渐过渡,避免产生突变,设计速度高的一端应采用较低的平、纵技术指标,反之则应采用较高的平、应采用较低的平、纵技术指标,反之则应采用较高的平、纵技术指标,以使平、纵线形技术指标较为均衡。纵技术指标,以使平、纵线形技术指标较为均衡。 .76(3 3)回头曲线的设置。)回头曲线的设置。 回头曲线是在山区越岭线的特别困难地段,以延长展线方回头曲线是在山区越岭线的特别困难地段,以延长展线方式克服高差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曲线类型
34、。式克服高差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曲线类型。回头曲线一般是由一个主曲线、回头曲线一般是由一个主曲线、两个辅助曲线和主、辅曲线所夹两个辅助曲线和主、辅曲线所夹的直线段组合而成的复杂曲线。的直线段组合而成的复杂曲线。.77 (4 4)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 平曲线的最小长度平曲线的最小长度 平曲线一般由前后缓和曲线和中间圆曲线共三段曲线组成,平曲线一般由前后缓和曲线和中间圆曲线共三段曲线组成,每段曲线至少需要每段曲线至少需要3s的时间。的时间。 基本型曲线:基本型曲线:9s行程行程 凸型曲线:凸型曲线:6s的行程的行程 平曲线最小长度不得小于下表规定。平曲线最小长度不得小于下表规定。
35、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一般值(m)600500400300200150100最小值(m)200170140100705040.78 小偏角的平曲线长度:小偏角的平曲线长度: 小偏角曲线的问题小偏角曲线的问题:设置了较大的半径也容易把曲设置了较大的半径也容易把曲线长看成比实际的要短,造成急转弯的错觉。线长看成比实际的要短,造成急转弯的错觉。.79小偏角曲线要求的平曲线长度小偏角曲线要求的平曲线长度 7属于小偏角弯道属于小偏角弯道 。为保证小偏角曲线有足够的长度,。为保证小偏角曲线有足够的长度,采用采用 7的曲线外矢距的曲线外矢距E与与=7时曲线的时曲线的E相等时的曲
36、线长相等时的曲线长为最小平曲线长。为最小平曲线长。设计速度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平曲线最小长平曲线最小长度度(m)1400/ 1200/ 1000/ 700/ 500/ 350/ 250/ 表中的为公路转角值(度),当表中的为公路转角值(度),当2 2时,按时,按=2=2计。计。.80.81.82(1)基本型 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的线形。5、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83组合要求组合要求: 基本形设计时,为使线形协调,基本形设计时,为使线形协调,A值的选择最值的选择最好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以大致接近为宜好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
37、长度以大致接近为宜(但在许多情况下是无法做到的)。(但在许多情况下是无法做到的)。.84(2)S型 两个反向圆曲线用两段回旋线连接的组合。两个反向圆曲线用两段回旋线连接的组合。 2V21JD1JD2.85.86组合要求组合要求 S形相邻两个回旋线参数A1与A2宜相等。达不到时,A1与A2之比应小于2.0,有条件时以小于1.5为宜。当A2 200时, A1与A2之比应小于1.5。 S型的两个反向回旋线以径相连接为宜。当受地形或其它条件限制而不得不插入短直线或两圆曲线的回旋线相互重合时,其短直线的长度应符合下式规定: L(A1A2)/40 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也不宜过大,以R1/R21/2为宜( R1、 R2分别为大小圆半径, A1、A2分别为大小圆的缓和曲线参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疆理工学院《工程结构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中医养生与食疗》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2030年中国ftth行业竞争态势与市场未来预测研究报告
-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II》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综合语言技能训练(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至2031年中国竹纤维被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SX型X光胶片洗片机行业市场现状分析规划研究报告
- 甘肃省临泽县2024届中考数学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
-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门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数学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
- 2024-2025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 中国石油吉林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鉴定经管员操作试题
- 军事AI模型优化
- 第六章-主成分分析法
- 合同代签声明范本
- 2024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金属非金属矿山(中级)安全生产专业实务试卷及解答参考
- Unit 1 Science Fiction词汇学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四册
-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 解读
- 专题08 解析几何(解答题)-【好题汇编】五年(2020-2024)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
- 设计公司员工劳动合同模板2024年
- DB13-T 5821-2023 预拌流态固化土回填技术规程
- 诉前调解申请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