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起重机械安全规程_第1页
水利水电起重机械安全规程_第2页
水利水电起重机械安全规程_第3页
水利水电起重机械安全规程_第4页
水利水电起重机械安全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UDCSL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P SL425-2008 水利水电起重机械安全规程Safety rules of lifting appliances for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2008-07-07发布 2008-10-07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发布目 次前言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整机2 4 金属结构5 5 机构及零部件8 6 安全保护装置14 7 电气系统16 8 安装、拆卸与维修20 9 试验检验20 10 使用与管理.21 附录 A(规范性附录)塔式及门座起重机新铺设轨道容许极限偏差.

2、24 附录 B(资料性附录)起重机金属结构焊缝等级分类25 附录 C(规范性附录)钢丝绳报废断丝数26 前 言为了适应水利水电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需要规范水利水电起重机械在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检验、报废与管理等方面的安全技术要求,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附录A、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综合事业局。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综合事业局。 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杭州江河机电装备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建国、

3、黄福钱、薛渊、张煜明、王新民、王书中、朱建均、章好民。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肖克勤。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曹阳。 1 范围1.1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水利水电起重机械(以下简称“起重机” )在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检验、报废及管理等方面的安全技术要求。 1.2 本标准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永久性或建设用的塔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缆索起重机、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及升船机。各种启闭机、拦污栅前的清污机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流动式起重机及浮式起重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

4、容)或修订版均不适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7 六角头铰制孔用螺栓 GB/T 1231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 GB 2585 铁路用每米 3850 公斤钢轨技术条件 GB/T 3098.1 紧固件机械性能 螺栓、螺钉和螺柱 GB/T 3323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 GB/T 3811 起重机设计规范 GB 5082 起重吊运指挥信号 GB 5144 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 GB/T 5905 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 GB/T 5972 起重机

5、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 GB/T 5973 钢丝绳用楔形接头 GB/T 5975 钢丝绳用压板 GB/T 5976 钢丝绳夹 GB 6067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T 6402 钢锻件超声波检验方法 GB 6946 钢丝绳铝合金压制接头 GB 7950 臂架型起重机 起重力矩限制器 通用技术条件 GB 8918 重要用途钢丝绳 GB/T 9462-1999 塔式起重机技术条件 GB/T 10051.1 起重吊钩 机械性能、起重量、应力及材料 GB/T 10051.2 起重吊钩 直柄吊钩技术条件 GB/T 10051.3 起重吊钩 直柄吊钩使用检查 GB/T 10051.4 起重吊钩 直柄

6、单钩毛胚件 GB/T 10051.5 起重吊钩 直柄吊钩 GB/T 10183 桥式和门式起重机制造及轨道安装公差 GB/T 11279 电子元器件环境试验使用导则 GB/T 11345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 GB 12602 起重机械超载保护装置安全技术规范 GB/T 13752 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 GB/T 14405 通用桥式起重机 GB/T 14406 通用门式起重机 GB 15052 起重机械危险部位与标志 GB/T 15969 可编程序控制器 GB/T 17909.1 起重机起重机操作手册 第 1 部分:总则 GB/T 18453.1 起重机维护手册 第 1 部分

7、:总则 GB/T 19418 钢的弧焊接头 缺陷质量分级指南 GB/T 20118 一般用途钢丝绳 GB/T 20119 平衡用扁钢丝绳 GB 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78 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DL/T 454 水利电力建设用起重机检验规程 DL/T 946 水利电力建设用起重机 JB 4730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JB/T 6128 水电站门式起重机 JGJ 82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 SL/T 241 水利水电建设用起重机技术条件 YB/T 5055 起重机钢轨 3 整机3.1

8、 一般规定 起重机的强度、刚性、稳定性、结构件材料的抗脆性破坏的要求、结构件在腐蚀性工作环境下的最小尺寸、抗倾覆稳定性及防风抗滑安全性能等,应满足 GB/T 3811、GB/T 13752 的规定。 起重机制造商所提供的产品应在其资质的核准范围内;起重机制造商应对所提供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技术性能负责。 起重机制造商应按照 GB/T 3811、GB 6067 的规定向用户提供起重机的使用维护说明文件。起重机操作手册应符合 GB/T 17909.1 的规定,起重机维护手册应符合 GB/T 18453.1 的规定。起重机的使用维护说明文件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起重机的起重性能参数(起重量、工作幅度

9、、起升高度、运行范围、回转角度、最大轮压)以及各机构工作速度等主要技术参数; b)根据起重机金属结构的低温承载性能、机械润滑及机构的使用环境温度范围等有关因素,清楚地说明起重机工作环境温度,利用等级、载荷状态、工作级别,各种工况所允许的风速或风压,供电电压(含允许波动范围)以及工作地点海拔限制等要求; c)安全防护装置的调整方法、调整参数、调整周期及误差指标; d)平衡重及压重的数量、规格、安装位置、安装(含固定)方法及步骤; e)起重机安装及拆卸的吊装方法、安全作业步骤、平衡措施、有关检查项目及检查方法;起重机塔身加节或降节过程中的安全作业步骤、平衡措施、有关检查项目及检查方法; f)所用钢

10、丝绳的型式、规格、长度及其更换方法; g)高强度螺栓所需的预紧力或预紧力矩及检查周期、检查要点; h)液压系统更换液压油及清理过滤器的周期,液压油规格等; i)整体的润滑示意图表、润滑周期、润滑油规格(含冬夏季推荐用油)及加注方法等。 3.2 气候环境条件 起重机的使用维护说明文件如果没有明确的规定,则其工作环境的气候环境条件应满足: a)工作环境温度为-20+40; b)露天工作的起重机所允许的最大风压或风速应满足表 1 规定; 表 1 露天工作的起重机所允许的最大风压或最大风速 起重机的用途及使用区域工作状态非工作状态风压(N/m2)风速(m/s)风压(N/m2)风速(m/s)一般用途的起

11、重机内陆15015.650028.3沿海25020.260031.0起吊水闸或水库溢洪道工作门或事故门的专用起重机内陆40025.580035.8沿海60031.3120043.8注 1:本表中的风速为空旷地区离地 10m 高的阵风风速,即 3s 时距的平均瞬时风速。工作状态的阵风风速,其取值为 10min 时距平均风速的 1.5 倍;非工作状态的阵风风速,其取值为 10min 时距平均风速的 1.4 倍。 2:在非工作状态风载下,起重机应采取抗风防滑措施;当风载超过本表规定时,起重机应采取锚固抗风措施。c)周围空气温度在+40时,其相对湿度不超过 50%,在较低温度下相对湿度可以提高(例如在

12、+20时提高为 90%) ,但应预防因温度变化可能偶然发生的凝露。周围空气温度在不超过+25时,其相对湿度允许短时高达 100%。 起重机移地安装使用,当安装使用地点的海拔超过 1000m 时,应根据当地气象资料提供的环境温度对起重机的起重能力、各电动机容量及电气设备作出校核修正,并由起重机制造商负责确认。3.3 场地、基础及轨道 起重机场地基础应平整、 稳定、 可靠。 安装起重机的地面或支撑基础应符合 GB/T 3811、 GB 6067的有关规定。 场地基础与其连接的起重机各部件(包括缆风绳)应连接可靠,同时场地基础及缆风绳应满足承受最不利载荷组合的要求。 起重机运行轨道应符合 YB/T

13、5055,GB 2585 的规定,轨道基础埋件应牢固可靠;轨道基础应根据起重机使用维护说明文件提出的最大轮压承载要求进行专门的基础设计和施工。 桥式、门式起重机运行轨道的铺设极限偏差应符合 GB/T 10183 的要求;塔式、门座起重机运行轨道的容许极限偏差应符合附录 A 的规定。3.4 安装拆卸作业 起重机在安装及拆卸、爬升及顶升状态下,所允许的在空旷地区离地 10m 高度处阵风风速最大不得超过 13m/s。当有特殊要求时,按用户与制造商的协议执行。 起重机在架设、拆卸、放倒或者大件搬运时,应保证其稳定性及强度。 大型吊装部件应计算出重心位置,确定吊点位置、外型尺寸及质量等吊装参数,并根据需

14、要设置连接装置(如吊耳、销轴、铰座等) ,保证被吊部件在吊装过程中各种状态下的稳定性。 起重机在爬升或顶升作业时应保证机械及液压系统的安全可靠。爬升或顶升部分上升或下降时,应设置防脱装置。爬升或顶升作业的升降速度,中小型起重机不应大于 0.8m/min,大型起重机不应大于 0.3 m/min。 3.5 平衡重及压重 起重机平衡重及压重应保证重心位置稳定,平衡重的称量误差及重心位置误差所引起的平衡力矩综合误差不应大于±1%。 在工作或非工作状态时,均应保证平衡重及压重在其固定位置上不松动、不脱落,平衡重块或压重块之间不得互相撞击。平衡重块或压重块在使用过程中若有缺损,应及时修补复原。

15、当使用散粒物料作平衡重或压重时应使用平衡重箱或压重箱,箱体应防水、防止泄漏,并保证平衡重或压重的重量准确、重心位置稳定。 3.6 标识 在机身底部或侧部易于观察的位置应固定起重机标牌或标记;在起重机司机室内易于观察的位置也应设有常用操作数据的标牌或显示屏。 起重机的标牌或显示屏应符合 GB/T 3811、GB 6067 的有关规定,并应至少包括各起重装置的额定起重量、额定起重量随幅度变化的曲线或表格、主要性能参数等内容。 起重机应遵照 GB 15052 的规定在明显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起重机司机室内应设有“特种设备使用许可”及其有效期限的标识。 4 金属结构4.1 金属材料 制造起重机的金

16、属材料应符合 GB/T 3811 的有关规定。 室外工作的起重机,当其工作环境温度低于-20时,制造承载结构的金属材料应增加-20冲击韧性检验并保证合格。 制造承载结构的钢板,当碳素结构钢厚度大于 38mm 或者低合金结构钢厚度大于 32mm 时,应作超声波探伤检验; 必要时应增加厚度方向取样拉伸和冲击韧性的试验检验; 尤其在厚度方向受力时,应采用厚度方向性能钢板。 4.2 焊接 起重机金属结构的焊缝连接应符合 GB/T 3811 的有关规定,选择合理的焊缝坡口和焊缝接头构造型式。 起重机金属结构的焊缝在设计时,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性、焊缝形式、工作环境及应力状态等情况,划分一级焊缝、二

17、级焊缝、三级焊缝三个质量控制等级。 焊缝质量等级的划分可参照 GB 50017-2003 第 条的规定,也可参照附录 B 的规定。 焊条、焊丝、焊剂和保护气体等焊接材料应与被焊接件的材质相适应。制造厂应对首次采用的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减小或消除焊接内应力的工艺措施等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并根据评定报告确定焊接及时效工艺。 在焊接厚度大于 38mm 的碳素结构钢或者厚度大于 32mm 的低合金结构钢时,应焊前预热、焊后保温或后热,并采取减小或消除焊接内应力的工艺措施。 焊接工作应严格按照工艺规程施焊,焊接工人应持有与从事焊接工作范围相应的有效合格证,焊接设备应完好。一级、二级焊缝附近应打上

18、焊工代号钢印。 焊缝质量 .1 一级焊缝缺陷限值的控制按 GB/T 19418 规定的 B 级(严格);二级焊缝缺陷限值的控制按GB/T 19418 规定的 C 级(中等) ;三级焊缝缺陷限值的控制按 GB/T 19418 规定的 D 级(一般)。.2 焊缝外观质量检查 a)所有焊缝应作外观质量检查,可采用目测观察方法,也可使用放大镜、焊缝量规及钢尺等辅助工具。对于高强钢或淬硬倾向较大的钢种及结构重要部位,应采用表面渗透或者磁粉探伤方法,并根据 JB 4730 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查。 b)焊缝的焊脚尺寸应符合 GB/T 3811、GB/T 19418 的有关规定。 c)焊缝表面的弧坑裂纹、焊瘤、

19、气孔、夹渣、未焊透、电弧擦伤、咬边、错边、下塌、未焊满下垂、根部收缩缩沟或角焊缝装配不良、凸度过大等外观缺陷,应符合 GB/T 19418 的有关规定。.3 焊缝内部缺陷探伤设计要求全熔透的一级、二级焊缝应在焊接完成 24h 后进行内部缺陷探伤。焊缝内部缺陷探伤的检验项目、数量、方法及质量要求见表 2。 表 2 焊缝探伤及质量要求 级别检验项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一级焊缝超声波探伤100%检验应符合 GB 11345 规定, 检验等级按 GB 11345 的 B 级;有疑义时采用射线探伤方法复验。射线探伤抽查焊缝 2%且每条焊缝至少有一张底片。检验应符合 GB 3323 规定;当缺陷超过相应限值时

20、,应加倍抽查;如仍不合格应 100%检查同类焊缝。二级焊缝超声波探伤钢板厚度大于25mm的焊缝抽检长度 50%; 其余焊缝抽检长度 30%。检验应符合 GB 11345 规定, 检验等级按 GB 11345 的 B 级,有疑义时采用射线探伤方法复验;如不合格,采用超声波探伤方法 100%检查同类焊缝。注 1:焊缝内部缺陷探伤的质量评级按 GB/T 19418 的有关规定。 2:钢板厚度小于 8mm 的全熔透焊缝可参照 JB 4730 进行超声波探伤方法检验。如果超声波探伤方法不适用(如薄壁小管径的管桁架相贯线焊缝) ,可采用磁粉或渗透探伤方法进行检验,必要时采用射线探伤方法检验。 4.3 紧固

21、件连接 高强度螺栓连接 .1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选用符合 GB/T 1231 质量要求的产品。.2 不同生产厂商、批号的高强度螺栓、螺母及垫圈不应混用。.3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必须通过工具施拧达到设计的预紧力或预紧力矩。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施拧方法、施拧顺序和初拧、终拧扭矩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行业规范 JGJ 82 的规定。高强度螺栓的扭矩扳手(或其它专用工具)在使用前应确认标定准确。 .4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摩擦面应保持干燥、整洁,保证摩擦面达到设计要求。首次制造安装的起重机,应按照 GB 50205-2001 附录 B 的规定进行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试验,现场处理的构件摩擦面应

22、单独进行抗滑移系数试验,其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5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在终拧完成 1h 后、48h 内应进行终拧扭矩检查,检查数量及检查方法应符合 GB 50205-2001 中 、6.3.3 及附录 B 的规定或本设备有关技术文件的要求。.6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后,螺栓丝扣外露应为 23 扣,其中允许有不超过 10%的螺栓丝扣外露 1 扣或 4 扣。 .7 高强度螺栓应自由穿入螺栓孔。高强度螺栓孔不应采用气割扩孔,扩孔数量、扩孔工艺应征得设计同意确认;扩孔后的孔径不应超过 1.2d(d 为螺栓直径)。.8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螺栓、螺母及垫圈,如存在变形或损伤的,均不应使用。 铰制孔螺栓连接

23、.1 铰制孔螺栓连接副应选用符合 GB/T 27 质量要求的产品。.2 铰制孔螺栓(M30 以下)的杆部直径应大于螺纹外径 1mm,并保证光杆在受剪支承面上。.3 铰制孔螺栓连接副的螺栓杆径与螺孔配合公差宜为 H11/h9,穿孔率应达到 99%以上。4.4 司机室 司机室一般应符合 GB/T 3811、GB 6067 的有关规定。 司机室应设在安全的位置,并应配置防止坠落的双重固定装置。司机室不能悬挂在起重臂上;在正常工作情况下,起重机的活动部件均不应撞击司机室;塔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及门式起重机回转吊,其司机室应能与起重机回转机构一起回转。 司机室应保证司机的视野开阔和足够的净空间,司机室内

24、部尺寸应满足:长度不小于 0.8m,宽度不小于 0.8m,高度不小于 2.0m。 司机室的门窗应布置合理,所有的门窗玻璃应都能安全擦净。司机室门窗玻璃应使用钢化玻璃或夹层玻璃。司机室的落地窗应设有高度不低于 1m 的护栏,司机室地板装有玻璃的部位也应设有护栏。露天工作的起重机,其司机室正面玻璃应设有雨刷器。 司机室应设有舒适可调的座椅、门锁、灭火器、电铃或报警器,必要时还应设有通信设备。 司机室应通风、保暖和防雨;内壁应采用防火材料;司机室地板应铺设绝缘防滑垫。在工作期间,司机室内的工作温度宜保持在 15 30之间。 在起重机正常工作时,司机室内噪声不应超过 85dB(A)。 司机室应具有良好

25、的抗震、隔振、防振措施。在正常的工作状况下,通过座椅传递给司机的水平振动加速度应低于 0.25g。 4.5 梯子、栏杆及护圈 梯子、栏杆及护圈的设置应符合 GB/T 3811、GB 6067 的有关规定。 在与水平面夹角 65º以上不宜设置斜梯,特殊情况下斜梯与水平面夹角最大可达 75º。斜梯外侧应设置栏杆;水平仰角 75º以上的直立梯,高度 2m 以上应设直径 0.6m0.8m 的安全圈。梯子高度大于 10m 时,每间隔 10m 应至少设一个休息平台。 梯级的间距应保持一致宜为 0.23m0.30m,阶梯踏板及踏杆应有防滑功能。 栏杆的高度应不低于 1m,并应设

26、有间距不大于 0.5m 的横杆;底部应设置高度不小于 0.1m 的踢脚板。 相邻安全圈之间应用不少于 3 根的垂直板条均匀分布连接。当用 3 根垂直板条连接时,相邻两圈的间距应不大于 0.9m;当用 5 根垂直板条连接时,相邻两圈的间距应不大于 1.5m。 栏杆或安全圈的强度和刚度要求应符合 GB/T 3811 的有关规定。因空中润滑或维修,在起重机臂架上设的栏杆应能悬挂安全带挂钩,并应能承受 4.5kN 载荷而不破坏。4.6 平台、走道 在操作、润滑及维修处应设置平台、走道。 离地面 2m 以上的平台和走道应用金属材料制作,并有防滑功能。在使用栅格、孔板等非连续平面的材料时,孔或间隙的大小不

27、应使直径 20mm 的球体通过;在任何情况下,单个孔或间隙的面积应小于 400mm2。 平台和走道宽度不应小于 0.5m,局部有妨碍处最小宽度可降至 0.4m。 在平台和走道上操作人员可能停留的每一部位都应能承受以下载荷而不产生塑性变形:a)2kN 力通过直径为 125mm 圆盘施加在平台表面的任何位置;b)4.5kN/m2的均布载荷。 平台和走道的边缘应设置高度不低于 0.1m 的踢脚板。 离地面 2m 以上的平台和走道的外侧应设置防护栏杆。 当平台或走道上空有相对移动构件或物体时,其净空高度不应小于 1.8m。4.7 金属结构的防腐蚀 起重机金属结构的防腐蚀处理和涂敷应符合 SL/T 24

28、1、DL/T 946、JB/T 6128 及 GB/T 14405、GB/T 14406 的有关规定。应重视高强螺栓等连接件及连接部位的防腐蚀处理。 水利工程永久性起重机,其金属结构的漆膜厚度不宜低于 200µm。 起重机露天金属结构部分,其闭合截面的结构件内部应作气密措施。室内金属结构内部(气密构件除外)至少涂两层防锈底漆,难以涂敷施工的应作气密措施。 防腐涂层的剥落应及时发现并作出分析,在排除结构(含焊缝)损伤后,进行正确的修补。4.8 金属结构件的报废 主要受力构件在下列情况下都应报废: a)主要受力构件失去整体稳定性时不应修复,应报废; b)主要受力构件产生塑性变形,如不能修

29、复,应报废; c)主要受力构件的承载能力降低至原设计承载能力的 82%时,如不能修复,应报废; d)主要受力构件的断面腐蚀达原厚度 10%时,如不能修复,应报废。 主要受力构件产生裂纹时,应根据受力情况和裂纹情况采取阻止裂纹继续扩展的措施,并采取加强或改变应力分布的措施,或者停止使用。 主要受力构件连接结构的报废:a)主要受力构件的焊缝出现严重龟裂时,如不能修复,应报废;b)高强度螺栓连接,如发现高强度螺栓的拧紧力矩不能达到设计规定的拧紧力矩应视为失效,并更换螺栓副;如发现摩擦面滑移也视为失效,应修复摩擦面的抗滑移性能或者报废。c) 桥式起重机主端梁之间、 门式起重机横梁与支腿之间及主要构件之

30、间连接并承受剪切的连接螺栓,如没有承剪保护措施,有剪断螺栓危险时,应停止使用或报废。 d)销轴连接,如发现销轴孔受到挤压、剪切而产生裂纹或损伤变形,应视为销轴连接失效,并采取改善结构受力的措施;如发现销轴受到挤压、剪切等损伤变形,则应更换销轴。 5 机构及零部件5.1 一般要求 机构及零部件的安全技术要求应符合 GB/T 3811、GB 6067 的有关规定。 在正常工作或维修时,机构及零部件的运动对人体可能造成危险的,应设有防护装置。 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起重机上的零件掉落造成危险。可拆卸的零件如盖、箱体及外壳等应与支座牢固连接,防止掉落。 5.2 钢丝绳 钢丝绳的选择应符合 GB/T 38

31、11、GB/T 13752 的规定。 起重机械的国产钢丝绳应符合 GB 8918、GB/T 20118、GB/T 20119 的规定;其中工作机构用的国产钢丝绳应符合 GB 8918 的规定。 钢丝绳必须有产品检验合格证。 钢丝绳不允许接长使用。钢丝绳被压产生永久变形或打结变形后,不允许使用。 钢丝绳端部的固定和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a)用钢丝绳夹固接时,绳夹质量、绳夹的数量配置及拧紧要求均应符合 GB/T 5976 的有关规定,固接强度不应小于钢丝绳破断拉力 85%; b)用编结固接时,编结长度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 15 倍,且不小于 300mm,固接强度不应小于钢丝绳破断拉力的 75%;

32、c)用楔形接头固接时,楔与楔套应符合 GB/T 5973 的规定,固接强度不应小于钢丝绳破断拉力的75%; d)用锥形套浇铸法固接时,固接强度应达到钢丝绳的破断拉力; e)用铝合金压制接头固接时,固接的工艺方法应符合 GB 6946 的有关规定,固接强度应达到钢丝绳破断拉力的 90%; f)用压板固接时,压板符合 GB/T 5975 中的规定,固接强度应达到钢丝绳的破断拉力。 当同一载荷由多根钢丝绳支承时,应设有各根钢丝绳受力的均衡装置。 当起升高度大于 40m,宜采用不旋转、无松散倾向的钢丝绳;如采用其它钢丝绳时,应有防止吊具旋转的措施。 新更换的钢丝绳应满足原设计要求;新装或更换钢丝绳时,

33、从卷轴或钢丝绳卷上抽出钢丝绳应注意防止钢丝绳打环、扭结、弯折或粘上杂物;截取钢丝绳应在截取两端处用细钢丝扎结牢固,防止切断后绳股松散。 钢丝绳的安装、维护保养、检验应符合 GB/T 5972 的规定。 当钢丝绳断丝数达到本标准附录 C 规定的钢丝绳报废断丝数时,应报废。 5.3 吊钩 吊钩的机械性能、材料应满足 GB 10051.1 的有关规定。 吊钩的技术要求应符合 GB 10051.2 的有关规定。 吊钩上应设防止脱钩的机械装置。 有水下作业要求的吊钩装置的下滑轮应有防水保护措施。 吊钩的使用检查应符合 GB 10051.3 的有关规定。 吊钩上的缺陷禁止焊补。吊钩的制造应满足 GB 10

34、051.4 及 GB 10051.5 的有关规定。 吊钩的零部件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报废: a)板钩心轴磨损量达其直径的 5%,应报废心轴; b)板钩衬套磨损达原尺寸 50%时,应更换衬套。 吊钩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报废: a)裂纹; b)扭转变形超过 10°; c)危险断面及吊钩颈部有塑性变形; d)危险断面磨损面达原尺寸的 10%; e)开口度比原尺寸增加 15%; f)吊钩螺纹被腐蚀。 5.4 卷筒及滑轮 卷筒及滑轮的公称直径与钢丝绳直径的比值应符合 GB/T 3811 的有关规定。 钢丝绳绕进或绕出卷筒、滑轮的允许偏斜角应符合 GB/T 3811 的有关规定。 卷筒上钢丝绳尾

35、端的固定装置,应有防松或自紧的性能。对卷筒上钢丝绳尾端的固定情况,应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钢丝绳在放出最大工作长度后,卷筒上缠绕的钢丝绳,除固定尾绳的圈数外,应保留至少 2 整圈安全圈(塔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及缆索起重机应保留至少 3 整圈安全圈) 。当吊钩处于工作位置最高点时,卷筒上宜留有至少 1 整圈的空绳槽。 多层缠绕卷筒两侧边缘的高度应超过钢丝绳缠绕的最外层,超过的高度值应不小于钢丝绳直径的 2.0 倍。 筒体内无贯通支承轴结构的卷筒,用于起升机构和变幅机构时,筒体应采用钢材制造。 卷筒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报废: a)裂纹; b)壁厚磨损达原壁厚的 20%; c)绳槽的磨损量达钢丝绳直

36、径的 25%,不能修复时。 滑轮轮槽应光洁平滑,不得有损伤钢丝绳的缺陷。 滑轮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报废: a)有裂纹或轮缘破损; b)金属制造滑轮的轮槽不均匀磨损达 3mm 时; c)金属制造滑轮的轮槽壁厚磨损达原壁厚的 20%时; d)金属制造的滑轮,因磨损使轮槽底部直径减少量达钢丝绳直径的 50%时; e)其他损害钢丝绳的缺陷。 5.5 制动器与制动轮 起重机的起升、变幅、运行、回转机构都必须安装制动器。起升机构、变幅机构的制动器,必须是常闭式的。大起重量的起升机构应增加一套安全制动器。 各机构制动器的选择应符合 GB/T 3811 和 GB/T 13752 的有关规定。 制动器的安全系数

37、必须符合 GB/T 3811、GB 6067 的有关规定。 制动器必须有符合操作频度的热容量。 制动器对制动带摩擦垫片的磨损应有补偿能力。制动带摩擦垫片与制动轮的实际接触面积,不应小于理论接触面积的 70%。 正常使用的起重机,每班都应对制动器进行检查。 制动器架各铰接点因磨损造成松弛,导致无效行程超过制动驱动装置工作行程的 10%时,应对各铰接点进行修复。 控制制动器的操纵部位,如踏板,操纵手柄等,应有防滑性能。 制动器零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予报废、更换或修整: a)裂纹; b)制动带或制动瓦块摩擦垫片厚度磨损达原厚度的 50%; c)弹簧出现塑性变形; d)铰接小轴或轴孔直径磨损达原直

38、径的 5%。 制动轮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报废: a)裂纹; b)起升、变幅机构的制动轮,轮缘厚度磨损达原厚度的 40%; c)其他机构的制动轮,轮缘厚度磨损达原厚度的 50%; d)轮面凹凸不平达 1.5mm 时,如能修理,在修复后轮缘厚度应符合本条中 b、c 项的要求。 5.6 齿轮与减速器 减速器或者开式齿轮出现轮齿断裂、齿面点蚀、齿面胶合、齿面塑性变形、齿面不均匀磨损等轮齿损坏情况,应立即停止运行并采取措施解决。 减速器运行应无异常噪声。在减速器以不低于工作转速作无负荷转动时,在壳体剖分面等高线上,距减速器前、后、左、右各 1m 处测得噪声不得大于 85dB(A)。如减速器噪声异常,应

39、立即停止运行并采取措施排除异常。 开式齿轮或减速器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予以报废: a)齿轮有裂纹和断齿; b)齿面点蚀损坏达啮合面 30%或深度达原齿厚的 10%时; c)减速器壳体严重变形、裂纹、且无修复价值时,应报废壳体; d)齿厚的磨损量达表 3 所列数值时,应报废齿轮。 表 3 传动齿轮齿厚的允许磨损量 传动齿轮齿厚磨损量达原齿厚的百分比第一级啮合其它级啮合闭式起升机构和非平衡变幅机构10%20%其它机构15%25%开式齿轮传动30%5.7 轴 起重机所用的心轴(包括销轴) 、转轴、传动轴不应有裂纹,不应焊补后使用。 起重机所用的轴类零部件,应分别按照 GB/T 6402 采用超声波探

40、伤方法作内部缺陷检验、按照JB 4730 采用渗透或磁粉探伤方法作表面缺陷检验。 起重机所用的轴类零部件,应采用避免应力集中的构造设计。 起重机的销轴连接应有防止松动、脱落的措施。 5.8 联轴器 齿轮联轴器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报废: a)裂纹; b)断齿; c)齿厚的磨损量达表 4 所列数值时。 表 4 联轴器齿轮齿厚的允许磨损量 用 途齿厚的磨损量达原齿厚的百分比起升机构和非平衡变幅机构15%其它机构20%5.9 车轮 车轮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报废: a)裂纹; b)轮缘厚度磨损量达原厚度的 50%时; c)轮缘厚度弯曲变形达原厚度的 20%时; d)车轮踏面厚度磨损量达原厚度的 15

41、%; e)当运行速度低于 50m/min 时,圆度偏差 1mm;当运行速度高于 50m/min 时,圆度偏差 0.5mm。 5.10 专用辅助机具 闸门抓梁 .1 抓梁应设有定位装置,保证在起吊金属闸门、拦污栅等特殊重物时准确就位。 .2 抓梁应设有带锁紧功能的穿轴装置及承重销轴,挂钩应有防脱钩装置,避免在起吊时脱钩。 .3 抓梁在起升或下降过程中应保证吊点受力平衡及抓梁物理水平。抓梁在制作完毕后宜进行静平衡试验。抓梁在调平时,两吊点的水平偏斜应不大于抓梁长度的 1/1000,且不得超过 10mm。.4 高扬程或者起吊点在水面以下 20m 起吊重物的抓梁,宜配备抓梁平衡监测仪。 .5 自动抓梁

42、采用电缆卷筒供电时,电缆与抓梁应升降同步。 .6 自动抓梁要求在水下运行的电气或液压系统应有可靠的耐水压密封,水下电气或液压系统均应在投入运行前进行水压试验和电气绝缘检测。 .7 抓梁应作为起重机部件,按 GB/T 5905 要求进行 1.25 倍额定载荷静态负荷试验。 起重平衡梁 .1 起重平衡梁所抬吊的大型重物,应置于梁的中部,保证负荷均匀地分配至两端的起吊点。.2 起重平衡梁两端应设置起吊活动铰或起吊销轴。参与抬吊的起重吊钩或动滑轮组应与平衡梁起吊点联接可靠,且能灵活转动;保证起吊力线与重力方向一致。 .3 起吊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的起重平衡梁,其中部宜设置回转轴承和活动铰,保证起吊物安装

43、面与重力方向垂直,又能自由回转。 .4 起重平衡梁的活动铰、起吊销轴均应进行无损探伤检查。 .5 起重平衡梁应作为起重机部件,按 GB/T 5905 要求进行 1.25 倍额定载荷静态负荷试验。 负荷试验液压加载装置 .1 额定起重量 3200kN 或 2×1600kN 以上的起重机负荷试验可以使用液压加载装置。.2 负荷试验液压加载装置应与预先埋设的地锚可靠连接。 .3 负荷试验液压加载装置应设置相应的负荷限制装置,以确保在负荷试验过程中起重机及地锚的安全;负荷限制装置应具备校准功能和超载报警功能,负荷限制装置的精度应不低于±1%。5.11 液压系统 液压系统应有防止过载

44、和液压冲击的安全装置。安全溢流阀的调定压力不应大于系统额定工作压力的 110%,系统的额定工作压力不应大于液压泵的额定压力。 液压系统中,应有防止被吊重或臂架驱动而使液压马达超速的措施或装置。 液压缸、液压马达应具有可靠的平衡阀或液压锁,平衡阀或液压锁与液压缸、液压马达之间不应采用软管连接。 液压系统应按设计要求用油,按说明书要求定期换油,并应有良好的过滤器或者其它防止油污染的装置。 液压系统连续工作时,液压油的温升不应超过 40。 5.12 润滑 除具有自润滑功能的轴承外,其他轴承均应有润滑装置,能方便地进行润滑保养。 起重机应有整体的润滑示意图表,表明润滑部位、周期、油(脂)的牌号。使用中

45、应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定期润滑。 润滑点应有标志。润滑点的位置应便于作业者安全接近。 润滑管路应保持通畅。 5.13 地锚 地锚的埋设,应根据现场岩土地质(或者混泥土基础)的情况和地锚的受力情况,设计专门的地锚承载结构和埋设施工工艺,确保埋设牢固可靠。 埋设在岩土中的地锚,地锚坑在引出线露出地面的位置,其周围 2m 区域内不应有沟洞、地下管道和地下电缆等。 地锚引出线露出地面的位置以及地下部分,应作防腐处理。 地锚的埋设应平整、不积水。 5.14 缆风绳 缆风绳应采用卸扣等可靠的方式与起重机金属结构连接;缆风绳与地锚的连接应牢固可靠。 缆风绳应布置合理、受力均衡,保持预紧力的平衡,且一般不能

46、少于 4 个方向受力。 缆风绳的拆卸过程中应保持力的平衡,注意拆卸顺序。 缆风绳在跨越公路、铁路、高压电线时,应有支承措施。 缆风绳接近地面部分应有明显的警示标志。 6 安全防护装置6.1 一般规定 各种起重机应按 GB 6067 的相应规定装设安全防护装置。 各种安全防护装置在使用中应按照使用维护说明文件及时检查、维护,确保正常工作,若有异常应停止使用、立即修理或更换。 6.2 起重量限制器 起重机应安装起重量限制器。如设有起重量显示装置,其数值显示装置的综合误差不应大于实际值的±5%。 当实际起重量超过 95%额定起重量时,起重量限制器宜发出警示性报警信号。 当实际起重量在 10

47、0%110%的额定起重量之间时, 起重量限制器起作用, 此时应自动切断上升方向的动力源并报警,但应允许物品作下降运动。 6.3 起重力矩限制器 臂架式起重机应安装起重力矩限制器。如设有起重力矩显示装置,其数值显示装置的综合误差不应大于实际值的±5%。 当实际起重量超过实际幅度所对应的起重量额定值的95%时, 起重力矩限制器宜发出报警信号。 当实际起重量超过实际幅度所对应的的额定值并小于 110%的额定值之间时,起重力矩限制器起作用,此时应自动切断不安全方向(上升、幅度增大、臂架外伸或这些动作的组合)的动力源,但应允许机构作安全方向的运动。 6.4 极限位置限制器 上行极限位置限制器,

48、应保证当吊具起升到极限位置时,自动切断起升的动力源。对液压起升机构,宜同时给出禁止性报警信号。 下降极限位置限制器,应保证当吊具下降到下极限位置时,能自动切断下降的动力源,以保证钢丝绳在卷筒上的缠绕不少于设计所规定的圈数。 大、小车运行极限位置限制器装置,轨道运行的起重机,应保证运行机构在其运行的极限位置时,自动切断前进的动力源并停止运行。 6.5 幅度限位器及幅度指示器 臂架式起重机应设置幅度指示器,用来指示起重吊具所在的幅度。 对动臂变幅的起重机,应设置最大、最小幅度限位开关,以及当最小幅度限位开关失灵时阻止臂架后倾的装置;对小车变幅的起重机,应设置小车行程限位开关、撞头及缓冲器。 6.6

49、 风速仪 露天工作的起重机应装有显示瞬时风速的风速报警仪,当风力大于工作状态的计算风速设定值时,风速仪应发出报警信号。 风速仪应设置在起重机上部的迎风处。 6.7 夹轨器与锚定装置 对露天工作的轨道式起重机,应安装可靠的防风夹轨器或锚定装置,应能各自独立承受非工作状态下的最大风力而不被吹动。 夹轨器的防爬作用应由本身构件的重力的自锁条件或弹簧作用来实现;夹轨器动作时间应滞后于运行机构的制动时间,以消除起重机可能产生的剧烈颤动。 运行在弧形轨道上的起重机,夹轨器应采取防卡轨措施,使起重机能顺利通过轨道。 采用手工操作的夹轨器最大操作力不得大于 200N。 6.8 缆索起重机专用安全装置 平移式缆

50、索起重机必须设置主、副塔(车)的运行纠偏装置和偏斜报警装置。 同一运行平台上设置有两台及两台以上缆索起重机时,应设置两台缆索起重机之间的接近报警装置和防撞装置。 对于辐射式缆索起重机,在两台缆机主索之间应设置“最小夹角小车运行限位装置”,保证相邻两台缆机小车不发生碰撞。 在小车牵引机构上应设置小车位置显示和小车极限位置的指示保护装置,此装置的信号应参与自动控制,并应在司机室内显示小车位置的信号。若小车牵引机构靠摩擦牵引小车,还应采取小车位置指示校正措施。 承载索上应设置载重小车运行极限位置的限位开关。 缆索起重机卷筒装置上应设置防起升索复卷的安全装置。 缆索起重机上设有链条传动机构时,必须设置

51、断链保护及报警装置。 缆索起重机应设置大车运行时的声光报警装置。 6.9 其它安全防护装置 联锁保护装置 a)动臂的支持停止器与动臂变幅机构之间,应设联锁保护装置; b)进入桥式起重机和门式起重机的门和由司机室登上桥架的舱门口,应设联锁保护装置; c)司机室设在运动部分时,进入司机室的通道口,应设联锁保护装置; d)夹轨器和锚定装置应能与运行机构联锁; e)回转锁定装置应能与回转机构联锁。 导电滑线防护和检修吊笼 a)桥式起重机司机室位于大车滑线端时,通向起重机的梯子和走台与滑线间应设防护板; b)桥式起重机大车滑线端的端梁下,应设置防护板,防止吊具或钢丝绳与滑线意外接触; c)桥式起重机作多

52、层布置时,下层起重机的滑线应沿全长设置防护板; d)其他使用滑线的起重机,对易发生触电的部位应设防护装置; e)检修吊笼,用于高空中导电滑线的检修,其可靠性应不低于司机室; f)对于高塔架的缆索起重机应设置便于更换导向滑轮的检修设备;采用固定张开式承马的缆索起重机主、副塔(车)均应设置用于检修的检修小车。 钢丝绳防脱装置 滑轮、臂架式起重机的起升卷筒及动臂变幅卷筒均应设有钢丝绳防脱装置。 滑轮的钢丝绳防脱槽装置与滑轮最外缘的间隙不应超过钢丝绳直径的 20%。 防撞装置 两台相邻起重机或起重小车运行在同一轨道上时,应设置防撞装置。 在发生碰撞的任何情况下,起重机司机室内的减速度不应超过 5m/s

53、2。 缓冲器及端部止挡 在轨道上运行的起重机的运行机构、起重小车的运行机构及起重机的变幅机构等均应装设缓冲器或缓冲装置。缓冲器或缓冲装置可以安装在起重机上或轨道端部止挡装置上。 轨道端部止挡装置应牢固可靠,防止起重机脱轨。 螺杆和齿条等变幅驱动机构,应在变幅螺杆和变幅齿条的末端装设端部止挡防脱装置,以防止臂架在低位置发生坠落。 清轨装置和支承架 起重机运行机构应设置清轨装置。 钢制扫轨板距轨面不应大于 10mm,支承架距轨面不应大于 20mm;两者合为一体时,距轨面不应大于 10mm。木制清轨装置的方木应与轨道相接触。 防护罩和防雨罩 起重机上外露的、有伤人可能的运转零部件,如开式齿轮、联轴器

54、、传动轴、链轮、链条、传动带、皮带轮等,均应装设防护罩。 露天工作的起重机,其电气设备应装设防雨罩。 7 电气系统7.1 一般规定 电气设备应保证起重机的传动性能和控制性能准确可靠, 在紧急情况下能切断电源, 安全停车。在安装、使用、调整和维修中不应任意改变电路。 电气设备安装应牢固。需要防震的电器应有防震措施。 电气连接应接触良好,防止松脱,导线、线束应用卡子固定,以防摆动。 电气柜(配电箱)应有门锁,门内应有操作指示,门外应有警示标志。 在两处或两处以上分别操作的控制系统,应设有可靠的电气联锁装置。 司机应能在司机室内断开起重机内部动力部分总电源(照明除外) 。司机室内的紧急事故开关应易于操作。 7.2 控制操纵系统 控制操纵系统应符合 GB/T 3811 的有关规定。 控制操纵系统的设计和布置应避免发生误操作的可能性,并安装在有宽裕操作空间的方便位置,使起重机在正常使用情况下能安全可靠地运行。 所有操作手柄、按钮和踏板均应按人机工程控制原则的功能要求设置。 所有操作手柄、按钮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