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题解读及课文剖析_第1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题解读及课文剖析_第2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题解读及课文剖析_第3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题解读及课文剖析_第4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题解读及课文剖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题解读本文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范例,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作者作品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鲁定公时一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还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以至于今。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

2、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背景纵览纵观孔子的一生,应该说积极救世是其思想的主导方面。他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他的主张在各国都行不通,他被“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史记孔子世家),却“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但由于到处碰壁,有时也流露出消极

3、情绪,特别是他晚年回鲁国后恬退避世的思想很突出。本课中所记之事当在孔子晚年,因为四弟子中公西华最年幼,比孔子小42岁(据刘宝楠论语正义),孔子去鲁适卫时56岁,(据史记孔子世家)时公西华年仅14岁,大概不可能随孔子出国;又,公西华是鲁国人(据辞海),也不可能在孔子周游列国时投师孔子,所以公西华成为孔子弟子当在孔子返鲁后,即65岁以后。字词梳理1 .字音铿尔(keng)小相(ximg)比及(bi)哂(sh的)2 .辨义(1)通假字鼓瑟希,铿尔(“希”通“稀”,稀疏)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表示反问的语气词)(2)一词多义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如其礼乐

4、,以俟君子(至于)如宗庙之事,如会同(或者)沛公起如厕(到去)侃侃如也(形容词后缀,表状态,的样子)居则日:“不吾知也北山愚公者,年且九经山阳之旧居(住所居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后来居上(处于)二者必居其一(占)囤积居奇(积蓄)(闲居,指平时在家十,面山而居(居住)(留,停留)时日)不以规矩,不能成方、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圆(方形)(计算面积的单位,纵(礼仪),一狼洞其中(正,才横各一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给予)一夫子喟然叹日:“吾与点也”(赞成)遂与外人隔绝(和)唯求则非邦也与(语气词)(3)古今异义词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古义:会,诸

5、侯相见;同,诸侯共同相见天子。今义: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僮。(古义:两千五百人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泛指军队。今义:军队的编制单位,无泛指义。)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古义:指少年,不到20岁的男子。今义:指男孩子。)(4)词类活用异乎三子者之撰,。(动词用作名词。才能,指为政才能。)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小事,指做小相;大,大事,指治国为政。)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礼服。此处用作动词,穿着礼服。章甫:古代用布做的礼帽,此处用作动词,戴着礼帽。)浴乎沂,风.乎舞零。(名词用作动词,吹风,乘凉。)鼓瑟希,铿尔。(名

6、词用作动词,弹奏。)3.词义曾皙:名点,字子皙,曾参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公西华:即公西赤,孔子的学生。毋吾以也:不要认为我比你们年长,你们在我面前不好开口说话。居: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率尔:轻率、直率。师旅:师,师旅泛指军队。两千五百人为师;旅,五百人为旅。饥瑾:饥,饥瑾即饥荒。谷子不熟叫饥。瑾,菜不熟叫瑾。比及:等到。方:正道。知方:懂得道义。哂:微笑。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方圆。如,或者。俟:等待。宗庙之事:指祭礼的事情。如会同:或者诸侯相会见。会,诸侯相会。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端章莆:端,玄端,古代礼服的名称。章甫,古代礼帽的名称。小相:祭祀和诸侯会盟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

7、分卿、大大、士三级,小相是最低一级。莫:同“暮”,傍晚。冠者:指成年人。浴乎沂:在沂水中沐浴。沂,水名,在山东曲阜县南。风乎舞零:风,迎风而吹。舞零,祭天求雨的地方,有坛有树木。喟:叹息。课文剖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侍(孔子)坐着。(子路:孔子弟子,姓仲名由。曾皙:孔子弟子,名点。冉有:孔子弟子,姓冉名求,字子由。公西华:孔子弟子,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侍坐:陪侍长者闲坐。)子日:“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但)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日居则日: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闲居时常说:(别人)不了

8、解我呀。如果现在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打算做什么事情呢?”(以吾一日长乎尔,以,介词,因为。一日,一两天。乎,于。尔,你们。毋吾以也:即“毋以吾也”,不要认为我这样(就不说了)。以,认为。居: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则:就,常常。不吾知,即“不知吾”,否定句中宾语前置。或:有的人。何以:以何,用什么,做什么。以:用,做。)第一部分(第1段),孔子问志。孔子向学生问志,但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孔子一出场,就给人以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印象,可见孔子确实是一位高明的老师。子路率尔而对日:“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子路

9、急忙轻率地说:“如果是一个有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之间加之师旅,因之以饥僮;由而且又加上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那么,让我仲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去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我就可以使军队勇武,而且使百姓都懂得为人的道理。:轻率急忙的样子。尔,助词,表示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后,相当于“然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车辆。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称一乘。摄:夹,迫近。力口:加到上。师旅:古代军队建制,两千五百人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这里指侵略的军队。因之:继之。因:接着。饥瑾(Ji

10、n):泛指荒年。瑾:蔬菜不熟。比(bi)及:等到。比、及:在这里都是“到”的意思。有勇:(人人)都有勇气,意思是把军队整顿好,可以抵御侵略。知“求,尔何如?”(孔子问:)“冉求,你有什么打算?知道为人的道理。方:正道,指是非准则。夫子哂之。夫子:老师,指孔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子。哂(Sh的):笑。7可如:如何,“打算怎么F做”。译为“怎么样”。对日:“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冉求)回答道:“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我冉求去治理它,等到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之后,我就能让百姓富足。至于那些礼乐教化的事,就只有等待有才能有德行的人去做了。厂方

11、:方圆。如:或者。足民:使民富足。足,使富足。如:至于。其:那些。礼乐:按泰伯篇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里指礼乐教化。俟(S1)等待。LJ"赤,尔何C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孔子问:)“公西华,你有什么打算?”(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胜任,但是愿意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习,这方面的事情。关于诸侯祭祀祖先的事,或者是诸侯会盟、共同朝见天子的大典,端,章甫,愿为小相焉。”(我愿)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司仪。”T非曰:不敢说。能:胜任。之:指代胜任的职位。焉:代词,代后面愿意学习的事情。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会:诸侯相见。同:诸侯共

12、同朝见天子。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这里用作动词,穿礼服。章甫:古代礼帽,用布制。这里用作动词,戴礼帽。小相(xieng)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孔子又问:)“曾点,你有什么打算?”弹瑟的声音渐渐稀少,铿的一声结束,曾皙放下站起,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志向不同。”短鼓:弹。瑟:古乐器,25弦。希:同“稀”,稀疏。铿(keng)尔:铿的一声。指停:瑟声。舍:放下。作:起,这里指直起身来。古人席地而坐,臀部压在脚跟上,,直起身来,表示尊敬

13、。异乎:异于,不同于。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I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也不过是各人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7可伤:何妨,意、那有什么妨害。/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曾点说:“暮春时节,穿上春天的夹衣,约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小孩,一起到沂水沂,风乎舞零,咏而归。”洗洗澡,在.舞零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莫春者:暮春,阴历三月。莫,通“暮”。者,语气助词。春服:指夹衣或单衫。成:定,这里指穿上了春天的衣服。冠(guen)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不到20岁的人。沂(yf)水名,在现在山东

14、曲阜南。风:动词,吹风,乘凉。舞零(yu)台名,是鲁国求雨的坛,在现在曲阜东南。求雨的时候,常由巫在坛上作舞以求神。咏:唱歌。关于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孔子输帐耕厚:然:咽赞幽耐勺蝌顽息声;然,助词与(y口):赞成,同意。也:叹词。,第二.部分(第212段),各个弟子讲述自己的志向。可分四个层次:第1层(第23段):写子路述说.己志。子路不假思索,“率尔”应对,可见其直率鲁莽的性格。困难当头,却能迎难而上,临危而治,可见其勇、其能。但其语气自负而有傲气。其性格可见一斑。孔子见子路不谦让,所以笑他。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第2层(第45段),写冉有述志。冉有态度谦恭,出语不亢不卑,坦

15、言自己力能足民,但要教民礼乐,却力所不及。第3层(,第67段),写公西华述志。他很重视礼治,年龄虽小,态度却很谦恭。两个“愿”字,一个“小”字,极表谦恭。语气虽委婉,但其志仍在治国平天下一一礼乐教化。子路、冉有、公西华志向相同从政。第4层(第812段),写曾皙述志。孔子对他予以表扬。“舍”、作”表现曾皙回答师长问话时的恭敬态度,见其温文有礼之态。曾皙不从正面作答,见其沉着多思。孔子再作启发,可谓循循善诱。曾皙的回答形象生动,充满诗情画意,正是施行礼乐教化的形象写照。这与儒家倡导的礼仪之邦的治国理想契合,孔子由衷赞叹。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那三个人出去了,曾皙留在后面。

16、曾皙问(孔子):“那三位说得怎么样?”三子者出:那三个人(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者:助词兼指示词,有那几个人、的意思。后:走在后面,后走。夫(fu)指示代词,这,那。何如:即“如何”,怎么样。: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孔子说:“不过是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罢了!”曰:“为国以礼,孔子说:“治理国家要用礼仪,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曰:“夫子何哂由也?”曾皙问:“老师您为什么笑子路呢?”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可是)他说话一点不谦让,因此笑他。难道冉有说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怎见得方圆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里,或五六十里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呢?难道公西华说的就不是国

17、家大事吗?祭礼宗庙、会同,非诸侯而彳BI?赤也为之诸侯会盟、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为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孰能为之大?”目,那么谁又能做大事呢?国以礼:即“以礼为国”,状语后置。让:谦让。是故:因此。唯:句首语气词,无义。邦:国家,这里指国家政治,国家大事。与:通“欤”,表示反问的语气词。安见:怎见得。为之小:做诸侯的小相。之:指诸侯。小:小事,指做小相。之、小,都是动词“为”的宾语。为之大,结构和“为之小”一样。大:大事,指治国为政。批评子路。肯定冉有、公西华的志向、才能和语态。两处皆以反诘语气表明,十分有力。子路其言不让(哂)冉有谦逊(满意)公西华谦逊、能力(满意)第

18、三部分(第1316段),孔子讲评各个弟子的志向。结构巧解孔子问志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弟子述志孔子评志写作特色1 .紧扣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来记述,五个人的发言都合乎各自的个性、身份、志趣、教养,显得深刻而生动。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本文中,可看出他们师生关系十分融洽、非常平等。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对每个人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即使在日常交谈中,也引导学生立志,关心国家政事,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当四个学生述志后,他高屋建领地将他们的发言上升到“礼治”,将他们要做的事上升到与治国有关的高度,很有指导意义。2 .全篇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思路清晰,极有层次,不枝不蔓,文意明晰,表现力较强。3 .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孔子师生间的对话,将人物的心情语态,精神气质,都传神地表现出来,写得简练含蓄,生动感人。知识链接古汉语词类活用(一)1 .名词作动词如:史记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指目:用手指,用眼睛看。“目是名词用作动词。)战国策:“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衣冠:穿着衣,戴着冠)2 .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