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用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及重点题型突破10种重点题型建模_第1页
安徽专用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及重点题型突破10种重点题型建模_第2页
安徽专用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及重点题型突破10种重点题型建模_第3页
安徽专用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及重点题型突破10种重点题型建模_第4页
安徽专用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及重点题型突破10种重点题型建模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分专题二10种重点题型建模专题二10种重点题型建模模板1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应用题型特征:高考常以一道选择题来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规律以及电子转移数目等知识,其中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对题干给出的反应进行判断是命题重点。考查形式:多为计算型选择题满分策略:理解概念抓实质,解题应用靠特征。解题过程中,应从分析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这一特征入手,具体方法是“找变价、判类型、分升降、定其他”。关于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必须看准题目要求,正确运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规律,采用分析比较法解决。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一般采用电子守恒法,即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用关系式可表示为n(

2、氧化剂)x变价原子个数x化合价变化值=n(还原剂)x变价原子个数x化合价变化值。掌握好以下四点是解答氧化还原反应问题的基本要求:(1)理清两条主线:“还一失一升一氧一氧”;“氧一得一降一还一还”。即:还原剂一失去电子一化合价升高一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一得到氧化产物;氧化剂一得到电子一化合价降低一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一得到还原产物。(2)抓住两个相等: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相等;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与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相等。(3)理解三个同时:氧化剂与还原剂同时存在;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同时发生;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同时生成。(4)做到三个会:会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会配

3、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会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典例1】白磷放入热的CuSO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P+CuSO+HaO>C4P+HPO+hbSO,则160gCuSO4所氧化的磷的质量为()。A.4.81gB.5.60gC.6.20gD.8.14g思维导入:在多种氧化剂存在的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不是由一种氧化剂氧化的。本题已知一种氧化剂的质量,求由这种氧化剂所氧化的还原剂的质量,即只求CuSO氧化磷的质量,不求磷自身氧化的质量。而欲求CuSO氧化磷的质量,无须配平化学方程式,只须找出CuSO和被其氧化的磷的关系式即可,其依据是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得失电子总数相等(电子守恒规律)。解析本

4、题可有两种解法:解法一化合价升降配平法写出如下关系式,并根据题给反应标出Cu元素化合价的降低及P元素化合价的升高:+2t+10T+5CuSO4P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则,得出CuSO和P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5和1。计算出160gCuSO4所氧化的磷的质量5CuSOP80031160gm(P)故800:160g=31:n(P),解得,m(P)=6.20g。解法二得失电子守恒法设被160gCuSO4所氧化的P的质量为x,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关系列等式:n(氧化剂)x变价原子个数x化合价变化值=n(还原剂)x变价原子个数x化合价变化31gmolX(50),解得x=6.20g。值,即:160g60m

5、°i-x(2T)=答案C我来建模I步骤1:认真审题,读懂题意,明确题目要求。,步骤2:根据题目已知反应或条件,在给出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中,标注化合价升降情况,确定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对于没有给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要依据已知条件尽量写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并配平;对于计算类问题可找出关系式或利用电子得失守恒法列式求解。步骤3:针对各选项逐一分析,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正确解答。【应用1】(2012广东六校联考)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正确的是()。KC1Q+6HC1(浓)=KCl+3Cl2f+3HaO;1:62A1+2NaO

6、HF2H2O=2NaA1N3H4;3:1入tWj温_.SiO2+3C=SiC+2COT;1:23NO+HO=2HNONQ2:1A.B.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结合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原理可知,反应中比例为1:5,反应容易产生误解,其反应实质为:2A1+2NaOH6H2O=2NaA1O+3H2T+4HQ比仞”为3:1,反应中比例为1:2。答案B模板2离子共存题型特征:离子共存类试题近几年出现的较难题型主要是附加条件型,常设置“无色透明”“放出气体”等一些附加条件,在解决这一类题目时,首先要弄懂题干中的隐藏条件,解题时要逐个条件考虑,避免遗漏。考查形式:判断型选择题满分策

7、略:正确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的前提是掌握好各种类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还要熟练掌握在酸、碱中离子的共存情况,以及对一些附加条件的识别能力,如附加条件要出现:在常温下c(H+)水107mo1L-或c(H+)水107mo1L一,此时溶液可能为酸性,也可能为碱性,若出现无色透明溶液要排除常见的带颜色的离子:Mn。(紫红色)、Fe3+(黄色)、Fe2+(浅绿色)、Cij+(蓝色)。另外还需注意氧化还原反应及水解相互促进反应引起的离子不共存情况。【典例2】()。C1、NG、Na*k+、Na+、SO、Fe3+常温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使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中:、KwC.cTB.0.5mo1-L1的Na

8、A1Q溶液中:=0.1mo1L1的溶液中:Na+、KHCO、NGD.澄清透明溶液中:不、Cif+、NaC1思维导入:本题是考查离子共存的常见题型,看清题目要求和把握离子共存的附加条件是解题的关键。解析选项A中,附加条件说明溶液呈酸性,而在酸性溶液中和NQ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B中,Fe3+和A1O2发生水解相互促进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C中附加条件说明溶液呈强碱性,HCO不能大量存在。选项D中附加条件是“澄清透明溶液”,“澄清透明”是溶液的特征,不能把“澄清透明溶液”误认为是“无色溶液”。答案D我来建模I步骤1: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是“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共存”;是“可

9、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步骤2:挖掘隐含条件,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有无颜色或其他限制条件。步骤3:根据离子共存知识,离子之间不能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络合反应等。【应用2】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无色透明的溶液:Cs2+、H+、Cl>Fe2+B.能与金属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NG、Cl,Fe3+C.K/c(H+)=0.1molL1的溶液:Na+、K+>CO、NGD.由水电离出的c(H+)=1.0X10T2molLT的溶液:Na+、ClT、HCO、NG解析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A中Fe"有颜色。B中能与Al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为强酸

10、性溶液或强碱性溶液,在强酸性溶液中NG会氧化金属铝不能生成H;在强碱性溶液中,Fe"与O口不能大量共存。C中,由Xc(H+)c(OH)得c(OH)=K/c(H+)=0.1molL1,因此溶液为强碱性溶液,该选项中的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可大量共存。D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X1012mol-L1,则溶液的pH为2或12,为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而HCO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存在,此外ClT在强碱性溶液中也不能大量存在,同时,Cu2+与HCO发生水解相互促进反应也不能大量共存。答案C模板3热化学方程式中相关概念、理解与判断题型特征:能源问题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化学键、化学能

11、与热能一直是高考考查的热点。本部分考查的重点主要为化学键与物质的结构及性质的关系,化学键的改变与能量变化大小的定性、定量判定,反应热的理解,烂变大小的计算,反应热符号的判断,物质具有能量的高低与物质稳定性的关系,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盖斯定律的应用等。从命题特点上看,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常常融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往往涉及燃烧热的概念以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图像问题,较好地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和化学用语的运用能力。近几年该类题目还时常以高科技、社会热点为背景,以新物质为载体,并且与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等联系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且考查角度新颖,形式灵活。考查

12、形式:综合型选择题满分策略: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类试题计算是关键,其解答顺序为根据热化学方程式找到物质的量与热量的关系,而后列式解答。要解答好本部分试题,还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两点:(1)熟记反应热、燃烧热的概念,通过比较,明确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能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进行相关计算。(2)认识热化学方程式与一般化学方程式的不同,清楚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理解盖斯定律的含义,把握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的关键一一合理设计反应途径,正确加减热化学方程式。【典例3】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已知:2H2(g)+Q(g)=2H2O(g)AH=-483

13、.6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1241.8kJ-mol1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A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已知NaOH(aq)+HCl(aq)=NaCl(aq)+HO(l)AH=-57.4kJ-mol1,则含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D.已知2c(s)+2Q(g)=2CQ(g)AH,2c(s)+Q(g)=2CO(g)AH,则AH>AH2思维导入:1.对燃烧热判断的两个关键:“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和“生成稳定的氧化物”。2.对中和热判断的两个关键:“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和“反应中不生成沉淀和弱电解质”。3.对反应

14、热AH的大小比较要注意AH的符号(AH的正负号)。解析选项A,根据燃烧热的定义知水的稳定态应为液态,错误;选项B,AH>0,说明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错误;选项C,20.0gNaOFH勺物质的量为0.5mol,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为0.5molX57.4kJ-mol1=28.7kJ,正确;选项D,因等量C(碳)完全燃烧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比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多,AH又为负值,故AHi<AH2,错误。答案CI我来建模II1 .有关中和热定义判断。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l)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中和反应的实质是4和OH反

15、应生成HQ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如生成沉淀或弱电解质),则其反应热不等于中和热。对于强酸和强碱的反应,其中和热基本上是相等的,都约为57.3kJ-mol1o对于强酸与弱碱或弱酸与强碱的反应,中和热一般低于57.3kJmol-。因为弱电解质的电离属于吸热反应。2 .有关燃烧热定义判断。在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燃烧热是以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时,一般以燃烧物前化学计量数为1的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燃烧产物必须是稳定的氧化物,例如C-CO(g),HRH2O(l)等。3

16、.有关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不能通过看一个反应是否需要加热来判断其是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因为需加热的反应不一定都是吸热反应,如物质的燃烧一般需要加热来引发反应的进行,但属于放热反应,只有需持续加热的反应才是吸热反应,而只是通过加热来引起反应,反应开始后则无须加热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4 .有关利用盖斯定律的计算,合理设计反应途径,正确加减热化学方程式及其AH求得未知热化学方程式及AH。【应用3】(2012江西四市联考)根据表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金刚石石墨外观无色,透明固体灰黑,不透明固体熔点?燃烧热/(kJmol1)395.4393.51A.表木石墨燃烧热的热化学万程式为C

17、(石墨,s)+2C2(g)=CO(g)AH=393.5kJ-mol1likjincl-1金刚石u石墨0反应过程8 .由表中信息知C(石墨,s)=C(金刚石,s)AH=+1.9kJ-mol1C.由表中信息可得如图所示的图像D.由表中信息可推知相同条件下金刚石的熔点高于石墨的解析根据燃烧热的定义知C(石墨,s)+Q(g)=CQ(g)AH=-393.5kJmol:C(金刚石,s)+Q(g)=CQ(g)AH=-395.4kJmol1,选项A错误;由石墨和金刚石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知选项B正确;选项C中图像是错误的,1.9kJmol-表示金刚石和石墨之间的能量差,而不是金刚石转化为石墨的反应过程中中间

18、产物与石墨的能量差;等物质的量的石墨比金刚石的能量低,能量越低越稳定,因此石墨中碳碳键的键能应大于金刚石中碳碳键的键能,所以石墨的熔点应高于金刚石的,选项D错误。答案B模板4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分析题型特征:化学图像就是将反应过程中某些量(反应速率、浓度等)的变化以曲线、直线的形式表示出来的图像。从形式上分为单线图像题和多线图像题。解答时关键在于读懂图像传达的信息,从平衡移动原理入手,将图像变化和平衡移动原理相结合分析问题。考查形式:辨析型选择题满分策略:1.无论是反应速率图像还是平衡图像,都要清楚纵、横坐标的含义,都要与化学原理相联系,特别是与平衡移动原理相联系。2 .三步分析法:一看

19、反应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二看v(正)、v(逆)的相对大小;三看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3 .四要素分析法:看曲线的起点;看曲线的变化趋势;看曲线的转折点;看曲线的终点°4.先拐先平:在化学平衡的转化率一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这表示反应体系的温度高或压强大。【典例4】对于可逆反应Nb(g)+3H(£)2ML(g)AH<0,下列研究目的和示意图相符的是方程式一理论”三者联系起来进行解答,即要求能够正确识别图像的纵横坐标和曲线走势所表达的意义,并与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化学平衡的相关理论相联系才能正确解答。解析“先拐先平数值大”,根据达到平衡时间的长短判断反应速率大

20、小,根据转化率的改变及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选项A,图中pi下反应先达到平衡状态,即pi>R,与题目中相矛盾,A错误;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2的转化率降低,与选项B中的图像矛盾,B错误;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与选项D中图像矛盾,D错误;向平衡体系中加入Na,v'(正)增大,v'(逆)瞬时不变,v'(正)>v'(逆),平衡正移,C正确。答案CI我来建模'步骤1:识图。一是注意纵、横坐标的含义。二是弄清“起点”、“拐点”、“终点”的含义。三是理解曲线的变化。步骤2:究原。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和

21、图像信息,提取“起点”、“拐点”、“终点”的纵、横坐标数据,结合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写出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步骤3:整合。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图像,准确理解题意,弄清图像题中与曲线或直线变化的有关量的关系,根据图像中给定的量变关系,在识图、究原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图像信息与反应原理结合起来,提取相关数据,找准切入点,进行推理、判断。【应用4】(2012试题调研,考前押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N&SQ+211cl+SJ+SOT+HO在加热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加热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若在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

22、Nb+3h22N1L达到平衡后再充入适量NH,由于压强增大,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在合成氨反应中,其他条件相同时,在有催化剂时(a)和无催化剂时(b)的速率一时间图像可用图一表示D.若在恒压容器中发生反应:2SQ2s02+Q,达到平衡后再充入适量He,其速率一时间图像可用图二表示解析选项A中混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概念,A错误;要注意选项B中向恒容容器中充入NH,NH的浓度增大,N2、H2的浓度不变,因此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错误;选项C中在有催化剂时(a)反应应先达到化学平衡且反应速率大,而图中只体现了先达到平衡,未能体现反应速率大,C错误;在恒压状态下充入稀有气体,容器的体

23、积增大,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同等程度地减小,反应速率均减小,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即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D正确。答案D模板5电化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题型特征:原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是电化学理论的主要内容,该理论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体现和具体运用。电化学理论考查的内容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根据原电池、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判断金属活泼性问题;原电池、电解池的电极判断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根据电解时电极的变化判断电极材料或电解质种类;新型电池的电极反应及应用;有关电解产物的判断与计算;原电池、电解池中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变化。近年来,电化学知识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与生产、生活及

24、新科技等问题相联系的考查尤为突出,在知识点上侧重于以新型电池特别是燃料电池为背景考查原电池的相关知识;以电解原理的最新应用为背景考查电解池的相关知识;两池的应用,如考查金属的防腐蚀、电解饱和食盐水和电解冶炼金属等。考查形式:选择题、填空题满分策略:根据原电池或电解池工作原理,准确判断电极,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这是解答电化学问题的核心。分析问题的思路:找电源(或现象J定两极写电极反应式写总反应式。即首先看题给条件中有无电源,无电源的是原电池,有电源的是电解池,有时会将两池串联,其中电极的活泼性差别较大的是原电池,另一个就是电解池,然后依据原电池或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对于可充电电池

25、,可能会给出总反应式,要能写出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再针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进一步解答。【典例5】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A、B为常见金属,它们的硫酸盐可溶于水。当K闭合时,阴离子交换膜处的S(T从右向左移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lCh擀袖A.溶3中c(A")减小B. B的电极反应:B-2e=EC. 丫电极上有H2产生,发生还原反应D.反应初期,X电极周围出现白色胶状沉淀,不久沉淀溶解思维导入:原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池内部阴离子从正极移向负极;电解池的电极中接电源正极的是阳极,接电源负极的是阴极,电解池内部阳离子移向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阴离子移向阳极

26、发生氧化反应。解析根据scT的移动方向这一重要特征准确判断电解池和原电池的电极,以此为依据分析反应过程,得出正确结论。选项A,当K闭合时,阴离子交换膜处的SCT从右向左移动,说明A为原电池的负极,该极的金属A失去电子:A-21=K,溶液中C(A2+)增加;选项B,由题意知B为原电池的正极,此反应不可能发生;选项D,X电极为阴极,Y电极为阳极。电解初期,AlCl3溶液中的H2O电离出的hT在X电极获得电子生成同时生成OH:2HzO+2e=HT+2OHT,产生的OH与Al"结合生成Al(OH)3白色胶状沉淀。随着电解的进行,当Al3+全部转化为Al(OH)3后,电解产生的OH将溶解Al(

27、OH)3沉淀。答案D我来建模|步骤1:仔细审题,由题意判断题目所给的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步骤2:写电极反应式。(1)如果是原电池,依据原电池原理写电极反应式。活泼金属作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石墨)作正极。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阳离子放电顺序为Ag+>Fe3+>ClT>4>Pb2+>Sn2+>Fe2+>Zn2+o燃料电池中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如甲烷、甲醇等)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氧化性气体(O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2)如果是电解池,阴极电极反应式按阴极上阳离子放电顺序书写,阴极上阳离子放电顺序为Ag+&g

28、t;Fe3+>ClT>h+>Pb2+>Sn2+>Fe2+>Zn2+o而阳极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还要看阳极的电极材料是惰性电极(Pt、Au、石墨)还是活性电极(活泼性在Ag之前的金属)。若是惰性电极,则溶液中的阴离子在阳极放电,阴离子放电顺序为S2>I>Br>C>OH>含氧酸根;若是活性电极,则阳极金属本身失电子,其失电子顺序为Mg>Al>Zn>Fe>Sn>Pb>Cu>Hg>Ag(注意电解时Fe-2e=Fe)o依据上述规则写出电极反应式。步骤3:针对各选项的具体问题进行正确解答。【应用5

29、】由日本茨城大学研制的一种新型的质子交换膜二甲醛燃料电池,该电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电池总反应式为CHOCH+3Q=2CU3H2。,电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极为电池的负极B.电池工作日电流由b极沿导线经灯泡到a极C.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4HI+Q+4e=2HOD.电池工作时,1mol二甲醛被氧化时有6mol电子发生转移解析由电池总反应式可知,二甲醛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反应物,氧气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反应物,所以a为负极,b为正极;工作时,电子由a极沿导线经灯泡到b极,电流则由b极沿导线经灯泡到a极。负极反应式为CHOCH-12e+3H2O=2Cn+12HI+正极反应式为4

30、H+Q+4e-=2HO电池工作时,1mol二甲醛被氧化的同时有12mol电子发生转移。答案D模板6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题型特征:离子浓度关系的判断型选择题是近几年高考的重要题型,主要借助盐类水解和弱酸及其弱酸根的电离知识,从多元弱酸溶液,多元弱酸的盐溶液,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混合溶液中不同离子浓度的比较等方面考查学生对弱电解质电离和盐类水解两大平衡的综合应用能力。考查形式:正误判断型选择题满分策略: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题目主要借助两个理论(电离理论、水解理论),三个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通过以下思维过程完成题目解答。-班棉液"的斑战侦大其他阈子的希近根据也寓程度比粒S

31、I-的正度星火'比较同一离子整戏的大小看不同溶液中其他离干时读离子的修轮-相H不反庖捺合运用三中守恒关系同时考虑矶离别水解一相也:反应生成酸,被中虑电离【典例6】(2012江南十校联考)下列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含有nH、Cl、J、OH的溶液中,离子浓度一定是C(Cl)>C(Nh4)>C(OH)>C(H+)B. pH=6的醋酸与醋酸钠的混合溶液中:c(Na+)>c(CRCOO)-1、-1*一一、一一C.将0.2mol-LCH3COOH#披和0.1mol-LNaOH溶椒等体积混合,则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2c(OH)+C(CH3COO)=2c(H+)+

32、C(CH3COOH)_2D.pH=8的NaHCO中:c(Na)>c(HCO)>c(CQ)>c(H2CO)解析通过电荷守恒可知:C(Cl)+C(OH)=C(NH4)+C(H+),由于C(Cl)>C(NH4),所以C(H+)>c(OHI),人项错误;pH=6,即c(H+)>c(OHI),结合电荷守恒可知c(Na+)<c(CH3COO),B项错误;0.2mol-L1CH3COO解液和0.1molL一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浓度均为0.05molI-的CHCOOK口CHCOONa勺混合溶液,电荷守恒式为c(OH)+c(CHCOO)=C(H+)+c(Na+)

33、,物料守恒式为2c(Na*)=c(CHsCOO)+c(CH3COOH)两者合并得到2c(OH)+c(CH3COO)=2c(H+)+c(CH3COOH)C项正确;pH=8的NaHCO5§M中,HCO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因此CO一的浓度小于H2CO的浓度,D项错误。答案C我来建模|步骤1:首先确定电解质溶液中的成分:无化学反应的直接判断;有化学反应的要根据反应原理及反应物的量确定生成物,进而确定溶液成分。步骤2:看比较大小还是寻找相等关系,然后,根据不同情况进一步确定离子浓度的大小。【应用6】下列溶液中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向10mL0.10molLT的CHC

34、OO皤液中力口入等物质的量的NaOH,溶?中:c(Na+)=C(CH3COO)>C(OH)=C(H+)B.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CO溶液与NaHCO溶液混合:3c(Na+)=2c(CO2)+2c(HCO3)+2c(H2CO)C.将0.2mol-L1的某一元酸HA溶液和0.1molL一的NaOH§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大于7,则反应后的溶液中:2c(OHI)+c(A)=2c(H+)+c(HA)D.pH=3的二元弱酸HR溶液与pH=11的NaOH§液混合后,混合液的pH等于7,则反应后的混合液中:2c(R2)+C(HR)>c(Na+)解析A项反应后的溶

35、液中溶质为醋酸钠,因醋酸根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故溶液中离子浓度:c(Na+)>c(CHsCOO)>c(OH)>c(H+);由物料守恒可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CO溶液与NaHC的液混合:2c(Na+)=3c(CCT)+3c(HCO)+3c(H2CO);C项,由物料守恒可得2c(Na*)=c(A-)+c(HA),利用电荷守恒得c(Na+)+c(H+)=c(A)+c(OH),由此可得混合液中存在2c(OH)+C(A)=2c(H+)+C(HA);利用电荷守恒可知D项混合液中:2c(R*)+C(HR)+c(OH)=c(H+)+c(Na+),再利用混合液pH=7可知溶液中c

36、(OH)=c(H+),故应有2c(R2)+c(HR)=c(Na+)。答案C模板7元素推断及晶体结构与性质题题型特征: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题的考点主要集中在原子、分子、晶体内部的结构和电子排布规则上,将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杂化理论与晶体类型结合起来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考查内容主要涉及核外电子排布式、电子排布图、电离能和电负性、b键和兀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化学键数目的计算、通过各种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电子对互斥理论、配合物理论)推测分子的空间构型、轨道杂化方式(sp、sp2、sp3)的判断、等电子体原理、常见晶体的构型、金属晶体的堆积模型、晶胞中粒子数目的计算,也

37、可能与化学实验、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相联系,如在新情境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试题中所设计的几个问题常常是相互独立的,但所考查的内容却是上述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考查形式:n卷选修综合填空题满分策略:对于原子结构,要重点掌握构造原理,能够应用构造原理熟练写出136号元素原子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答题时要看清题目要求是书写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还是书写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或外围电子)的电子排布式。对于分子结构,能应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分子的空间构型,例如常见的无机分子结构有直线形分子(如CO)、平面三角形分子(如BR)、V形分子(如HkO)、三角锥形分子(如NH)等。在解题时,要能将常见的分子构

38、型根据电子排布的相似点,迁移到新的物质中,主要采用迁移类比法分析。能够应用分子极性的规律判断分子的极性,能应用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等知识解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掌握几种典型晶体结构的空间模型,常见的晶体有离子晶体(NaCl型和CsCl型)、分子晶体(如干冰)、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金属晶体及过渡型晶体(如石墨),在解题时,既要能分析其晶体结构,又要能将常见的晶体结构迁移到新的物质中。【典例7】已知X、Y和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48。X的一种1:1型氢化物分子中既含有b键又含有兀键。Z是金属元素,Z的单质和化合物有广泛的用途。已知Z的核电荷数小于28,且次外层有2个未成对电

39、子。工业上利用ZQ和碳酸钢在熔融状态下制取化合物M(M可看成是一种含氧酸盐)。M有显著的“压电性能”,应用于超声波的发生装置。经X射线分析,M晶体的最小重复单位为正方体(如图所示),边长为4.03X1010m,顶点位置被Z4+所占,体心位置被Ba2+所占,所有棱心位置被oT所占。(1)Y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Z4+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2)X的1:1型氢化物分子构型为,X在该氢化物中以方式杂化。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熔点应该(填“高于”或“低于”)X氢化物的熔点。(3)制备M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在M晶体中,Z4+的氧配位数为。思维导入:错误!解析本题考查元素推断、电子排布式的书写、分子构型、元素性质的

40、判断及晶胞中粒子的计算等。由X的一种1:1型氢化物分子中既含有(T键又含有兀键,可知该氢化物分子中既含有单键又含有碳碳三键,则X应是碳,该氢化物是乙快,分子中碳原子采用sp杂化。次外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24s2或3d84s2,又由于Z的核电荷数小于28,则只有3d24s2符合题意,Z是钛,根据X、Y和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48,可得Y的核电荷数等于20,位于第四周期HA族。答案(1)第四周期nA族1s22s22p63s23p6(2)直线形sp高于(3)TiO2+BaCO=BaTiO3+CGT6|我疣建模"J步骤1:依据题目给出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结构信

41、息、性质信息或图示信息推测元素种类。步骤2:按题目要求书写元素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或轨道表示式,指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分区。步骤3:利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分子的空间构型,指出原子轨道的杂化方式,分子中共价键类型的判断,各种晶体类型的判断及熔沸点大小比较等,或利用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等解释物质性质。步骤4:依据题目信息计算晶体结构中化学键数目、粒子半径、密度,或判断金属晶体堆积方式等。步骤5:针对题目设计的其他问题进行正确作答。【应用7】(2012南京学情调研)氮元素可形成卤化物、氮化物、叠氮化物及配合物等许多化合物。NF3的沸点为129C,则其分子为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其

42、晶体类型为。(2)叠氮酸(N3H)是一种弱酸,可部分电离出4和NT。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离子有(各举1例)。叠氮化物、氧化物都能与Fe2+、Cu及Co"等形成配合物,如:Fe(CN)64、Co(N3)(NH3)5SO4。铁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CZ中C原子的杂化类型是;CO(N3)(NH3)5SO4中C(T的配位数为。NaN与KN的结构类似,则NaN的晶格能(填或"v”)KN3的晶格能。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等电子体、配合物等。(1)NF3分子中N原子有1对孤对电子,分子构型为三角锥形,因此为极性分子,其沸点较低,为分子晶体。(2)与M互为等电子体的分

43、子有Nb。CO、CS、BeCl2等,离子有SCN、OCN、CNO等。CN中C与N形成三键,C原子为sp杂化。Co(N3)(NH3"SO4中配位体为NT、NH,配位数为6。Na卡的半径比的半径小,因此NaN的晶格能大于KN的晶格能。答案(1)极性分子晶体(2)N2QSCN(或CO、CS、BeCLOCN、CNO等)1s22s22p63s23p63d64s2或Ar3d64s2sp杂化6模板8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题型特征:有机合成与推断题是高考中的重头戏,题目一般将教材中的有机经典反应和信息相结合,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有机推断主要是以填空题为主,常将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整合在一起考查

44、,并常与新信息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1)有机合成。有机合成主要是利用一些基本原料(如甲烷、乙烯、乙快、丙烯、丁二烯、苯、甲苯、苯酚、卤代烧、酯、淀粉等)限定合成线路或设计合成线路合成指定有机物,并与有机物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反应方程式书写等基础知识相结合进行考查。(2)有机推断。其主要命题切入点有由结构推性质:根据有机物的结构推断其可能与某种物质反应或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等;衍变推断:根据有机物官能团之间的衍变关系推断有机物的结构、反应条件或反应类型;实验现象(或典型用途)推断:根据有机反应现象推断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化学方程式、同分异构体数目等;信息推断:提供新信

45、息并结合燃烧规律、教材经典反应等推断有机物结构等。考查形式:n卷选修综合填空题满分策略:(1)有机合成题的解题思路:解题时,首先要正确判断合成的有机物属于哪一类有机物,带有何种官能团,然后结合所学过的知识或题给信息,寻找官能团的引入、转换、保护或消去的方法,尽快找出合成目标有机物的关键和突破点。基本方法有:正向合成法:其思维程序为原料一中间产物一产品逆向合成法:其思维程序为产品一中间产物一原料综合比较法:此法采用综合思维的方法,将正向或逆向推导出的几种合成途径进行比较,得出最佳合成路线。(2)有机推断题的解题思路:【典例81,3-综合而有机推断解题模式硼定有机物结构丁二烯可进行以下多步反应,得

46、到重要的氯丁橡胶和甲基环lt3-TZWA-c7hm0甲基环己烷从石油裂解中得到的己烷。试回答下列问题:资料:已知在极性溶剂中,澳与1,3-丁二烯(CHa=CH-CH=C2H主要发生1,4-加成反应,生成CHBrCH=CHGHr,在非极性溶剂中,如正己烷中,主要发生1,2-加成反应,生成CHBrCHBrCH=GH一CH=CH-CH=CH-CH=CH'>。实验证明,下列反应中反应物分子中的环外双键比环内双键更容易被氧化:(1)甲基环己烷中碳原子是否共平面?(填“是”或“否”),甲基环己烷的一氯代物有种(不考虑环己基的立体异构)。(2)上述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有(用序号回答),反应的条

47、件是(3)请设计合理方案,用1,3-丁二烯为主要原料制取氯丁橡胶(用反应流程图表示,并注明必要的反应条件)。例如:思维导入:谀比合成踹我推满分子结构,分析同分异构体、划断反施类型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有机推断与合成。(1)甲基环己烷分子中每个碳原子都成4个共价单键,呈四面体结构,因此甲基环己烷分子中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氯气与甲基环己烷反应时,既可以取代环己基上的氢原子,也可以取代侧链甲基上的氢原子,因此甲基环己烷的一氯代物共有5种。(2)合成甲基环己烷的过程中,反应1,3-丁二烯通过自身加成反应生成CIK)(VQA(、/),A通过反应(氧化反应)生成B(/),B通过反应加氢还原得CIKOHC(/),

48、C通过消去反应生成D('),D再通过加成反应生成目标产物甲基环己烷。由此可知题述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反应的条件应该是浓硫酸、加热。(3)合成过程可用逆向合成分析法,其过程如下:-ECH?C=(;EICH2+CH3=CCH=CH,一一I-ClC1CI1JJI011CIICIIICILCH=OlCIhCH;=CHCH=CHrIIHrHr答案(1)否5(2)浓硫酸、加热极性溶剂(3)C1U=CHCIl=ClkCH.CH=CHCH3"'.IIHrWIIOHOil11CI一定条件IIIClOil浓深喉A,CH±=C(Jl=Ch-定条件-fH2C=CHCH2iII我

49、来建模ICl步骤1:寻找有机物的分子式、结构简式等分子组成与结构的信息。步骤2:根据分子式或官能团推断有机物的类型和相关性质。步骤3:认真阅读题中所给的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步骤4:分析各步转化的化学反应及其反应类型。步骤5:根据题目要求正确作答。【应用8(2012南京四校联考,17)某快抑制剂(D)的合成路线如下:IWH理当溶型®BrCH2C=CH(HIOHABOCII.C三CHOCIhC三CHC1)(烘抑制剂)(1)化合物A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种峰。(2)化合物C中的含氧官能团有、(填名称)。(3)鉴别化合物B和C最适宜的试剂是。(4)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5)B的同

50、分异构体有很多种,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种。苯的衍生物含有竣基和羟基分子中无甲基(6)试以苯酚、氯乙酸钠(ClCHzCOONa)正丁醇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结合题中有关信息,请补充完整下列合成路线流程图。OH0H(:)CII2COOCH2CHjH2C:II?解析(1)化合物A的结构左右对称,故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图上有4种峰。(2)化合物C中的含氧官能团有酯基和醛键。(3)化合物B中含有酚羟基,化合物C中没有,故可以用氯化铁溶液鉴别,如果显紫色,表明是化合物B,无此现象的是化合物Co(4)A-B发生的是酯化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ZHU一、/、+H:0(5)B的同

51、分异构体中符合题中条件的有:-OHoilCIICOOII,北7种答案(1)4(2)酯基醒键(3)FeCl3溶液(4)IJHHU催化剂(X)OII+CII1OHCOOCH;+llz()(5)7IKUHJClCELfOOi模板9无机工艺流程综合题题型特征:化学工艺流程题,就是将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生产阶段即生产流程用框图形式表示出来,并根据生产流程中有关的化学知识步步设问,形成与化工生产紧密联系的化工工艺试题。工艺流程题的结构分题头、题干和题尾三部分。题头一般是简单介绍该工艺生产的原材料和工艺生产的目的(包括副产品);题干部分主要用框图形式将原料到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表示出来;题尾主要是根据生产

52、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设制成一系列问题,构成一道完整的化学试题。考查形式:n卷综合填空题满分策略:要解决物质的制备、合成等实际的化学问题往往需要从成本角度(原料是否廉价易得)、环保角度(是否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现实角度等方面考虑,这类试题有很多都是以框图信息的形式给出,解答时要看框内框外,里外结合;边分析,边思考,易处着手;先局部,后全盘,逐步深入。而且还要看清问题,不能答非所问。要求用理论回答的试题应采用“四段论法”:本题改变了什么条件(或是什么条件)一根据什么理论一所以有什么变化一结论。【典例9】(2012合肥质检)高纯氧化铝可用于制高压钠灯的陶瓷管。实验室制取高纯氧化铝的流程如下:过氧

53、化氢/氨水硫酸铝溶液滤渣作是加入适量过氧化氢,用氨水调节溶液的检3经Fe2+是否除尽的实验操作是(1)“除杂”操pH约为8.0,以除去硫酸钱溶液中的少量Fe2+O(2)通常条件下KspFe(OH)3=4.0x10-38,除杂后溶液中c(Fe")约为。(3)配制硫酸铝溶液时,需用硫酸酸化,酸化的目的是。(4) “结晶”操作中,母液经蒸发浓缩至溶液表面刚出现薄层的结晶为止,冷却结晶,得到钱明矶(含结晶水)。母液不能蒸干的原因是。(5) “分离”操作名称是(填字母代号)。A.蒸储B.分液C.过滤(6)测定钱明矶组成的方法是:a.称取0.9060g俊明矶样品,高温灼烧,得Al2Q固体0.10

54、20g;b.称取0.4530g俊明矶样品,用适量蒸储水溶解,再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经陈化、过滤、灰化,得BaSO0.4659g。c.称取0.4530g俊明矶样品,加入足量的NaOH§液,加热,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碱石灰和浓硫酸,浓硫酸增重0.0170g。则钱明矶的化学式为。思维导入:在化学工艺流程题的解题过程中:根据流程图中的反应条件及所加物质确定物质变化。根据操作确定物质的成分。解析(2)根据(1)中除杂后溶液的pH约为8,即c(OHI)=10-6molL:再根据KpFe(OH)3=c(Fe3+)xc(OH)c(Fe3+)x(106)3=4.0x1038,解得c(Fe3+)

55、4.0x1020molL1。(6)由a:0.1020gAl,一一一0.1020g3一20.4659gSO为233gmol'2Q的物质的量为102gmol1=1X10mol,则04530g钱明矶中含有的Al"为1X10-3mol;由b:0.4530g俊明矶中含有的=2X103mol;由c:0.4530g俊明矶中含有的N)为萼170g1=1X103mol。综合17g-mol上述可知n(NH4):n(Al3+):n(SO4)=1:1:2,再根据质量守恒;0.4530g=1X10molx27gmol1+1x103molx18g-mol1+2X103molx96gmol1+m水),解得

56、,0.2160gm水)=0.2160g,则结晶水的物质的量为18gmol1=0.012mol,即钱明矶的化学式为NHAl(SO4)2T2HQ2上答案(1)取样,加适量H2Q溶液,振荡,滴加KSCNB液,若无明显现象,说明Fe已除尽(2)4.0X1020mol-L1(3)抑制Al3+水解.-33.,(4)减少可溶性杂质的析出及Al水解(5)C(6)NH4Al(SO4)212H2OI我来建模II步骤1: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生产的产品。步骤2:然后整体浏览一下流程,基本辨别出预处理、反应、提纯、分离等阶段。步骤3: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从几个方面了解流程:A反应物是什么,日发生了什么反应,C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获得产品而服务。步骤4:从问题中获取信息,帮助解题。【应用9(2012试题调研)碳酸钠是造纸、玻璃、纺织、制革等行业的重要原料。工业碳酸钠(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