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断面计算例题_第1页
横断面计算例题_第2页
横断面计算例题_第3页
横断面计算例题_第4页
横断面计算例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道路勘测设计 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横断面计算举例高松道路勘测设计 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 1)最大超高坡度(极限最小半径时)最大超高坡度(极限最小半径时) 由平曲线半径计算公式可得 当0时,在产生滑移的极限状态u= 时 故受横向滑移限制 icyyRVic1272公公 路路 等等 级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三、四级公路二、三、四级公路一一 般般 地地 区区 (%)8 或或 108积雪冰冻地区积雪冰冻地区(%)6弯道超高与加宽计算1.有关超高坡度有关超高坡度道路勘测设计 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 2)最小超高坡度)最小超高坡度 各级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坡度值最小超高坡度值应与该公路直线部分

2、的正常路拱横坡度一致。 3)超高坡度的确定(任意半径时)超高坡度的确定(任意半径时) 各圆曲线半径所设置的超高坡度值超高坡度值应根据设计速度、圆曲线半径、公路条件、设计速度、圆曲线半径、公路条件、自然条件自然条件等经计算确定。 RVic1272弯道超高与加宽设计 1.有关超高坡度有关超高坡度设计速度设计速度(km/h)(km/h)超高超高(%)(%)12012010010080806060最大超高(最大超高(% %)最大超高(最大超高(% %)最大超高(最大超高(% %)最大超高(最大超高(% %)10108 86 610108 86 610108 86 610108 86 64 4 超超 高

3、高(% %)2 25000(7550)29505500(7550)2860 5500(7550)27304000(5250)21804000(5250)21504000(5250)20002500(3350) 14602500(3350)14102500(3350) 13601500(1900) 9001500(1900) 8701500(1900)8001500(1900)6103 329502080286019902730184021801520215014802000132014601020141096013608909006208705908005006102704 420801590

4、1990150018401340152011601480110013209201020770 9607108906006204705904305003202701505 51590128015001190134097011609201100860920630770610710550600400470360430320320200 6 6128010701190980970710920760860690630440610500550420400270360290320240200135 7 71070910980790 760640690530 500410420320 290240240170

5、 8 8910790790650 640540530400 410340320250 240190170125 9 9790680 540450 340280 190150 1010680570 450360 280220 150115 圆曲线半径和超高值圆曲线半径和超高值圆曲线半径和超高值圆曲线半径和超高值设计速度设计速度 (km/h)(km/h)超高超高(%)(%)404030302020最大超高最大超高最大超高最大超高最大超高最大超高8%8%6%6%4%4%2%2%8%8%6%6%4%4%2%2%8%8%6%6%4%4%2%2% 超超 高高 (%)(%)2 2600600( (800)8

6、00)470470600600( (800)800)410410600600( (800)800)330330600600( (800)800) 7575350350( (450)450) 250250350350( (450)450) 230230350350( (450)450) 150150350350( (450)450)4040150150( (200)200)140140150150( (200)200)110110150150( (200)200)7070150150( (200)200)20203 3470470310310410410250250330330130130 25

7、02501701702302301401401501506060 1401409090110110707070703030 4 43103102202202502501501501301307070 170170120120140140808060603535 909070707070404030301515 5 52202201601601501509090 120120909080805050 7070505040403030 6 616016012012090906060 9090606050503535 5050404030301515 7 71201208080 60604040 4

8、0403030 8 880805555 40403030 30301515 9 注:注: 括号值为路拱大于括号值为路拱大于2%时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道路勘测设计 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对于有硬路肩的公路的超高 此时,应考虑硬路肩随行车道超高过渡的需要此时,应考虑硬路肩随行车道超高过渡的需要。:a)曲线路段内、外侧硬路肩横坡的横坡值及其方向:当曲)曲线路段内、外侧硬路肩横坡的横坡值及其方向:当曲线超高小于或等于线超高小于或等于5%时,其横坡值和方向应与相邻车道相时,其横坡值和方向应与相邻车道相同;当曲线超高大于同;当曲线超高大于5%时,其横坡值应不大于时,其横坡值应不大于5%,且方

9、向,且方向相同。相同。b)硬路肩硬路肩的横坡应随邻近车道的横坡一同过渡,其过渡段的横坡应随邻近车道的横坡一同过渡,其过渡段的的纵向渐变率应控制在小于纵向渐变率应控制在小于l/150至大于至大于1/330之间之间。c)位于直线路段或曲线路段内侧的土路肩,当车道或硬路)位于直线路段或曲线路段内侧的土路肩,当车道或硬路肩的横坡值大于或等于肩的横坡值大于或等于3%时,土路肩横坡应与车道或硬路时,土路肩横坡应与车道或硬路肩横坡值相同;小于肩横坡值相同;小于3%时,土路肩的横坡应比车道或硬路时,土路肩的横坡应比车道或硬路肩的横坡值大肩的横坡值大1%或或2%。 位于曲线路段外侧的土路肩横坡,应采用位于曲线路

10、段外侧的土路肩横坡,应采用3%或或4%的的反向横坡值。反向横坡值。道路勘测设计 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ZHHY 绕内边缘旋转绕内边缘旋转 外绕中至ig 、全绕内至ic 双坡阶段双坡阶段全超高阶段全超高阶段旋转阶段旋转阶段弯道超高与加宽计算 2.2.超高过渡方式超高过渡方式无中间带无中间带 道路勘测设计 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ZHHY 绕中线旋转绕中线旋转 外绕中至ig 、全绕中至ic双坡阶段双坡阶段全超高阶段全超高阶段旋转阶段旋转阶段弯道超高与加宽计算 2.2.超高过渡方式超高过渡方式无中间带无中间带 道路勘测设计 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弯道超高与加宽计算 2.2.超高过渡方式超高过渡方式有中间带有中间带

11、 道路勘测设计 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超高缓和段超高缓和段 从直线段的双向横坡渐变到圆曲线路段具有超高单向横坡的过渡段称为-超高缓和段超高缓和段。 Lc设于圆曲线的两端。 为了行车舒适行车舒适和利于排水利于排水,对超高缓和段长度必须加以规定。 )(2b /边中PibPiiPiBLCgCC弯道超高与加宽设计 3.3.有关超高缓和段有关超高缓和段 双车道公路的超高缓和段长度双车道公路的超高缓和段长度LC道路勘测设计 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 注意:注意: 超高缓和段长度应采用超高缓和段长度应采用5的倍数,并不小于的倍数,并不小于10m; 当线形设计须采用较长的回旋曲线时,横坡度由当线形设计须采用较长的回旋曲

12、线时,横坡度由2%(或(或1.5%)过渡到)过渡到0%路段的超高渐变率不得小路段的超高渐变率不得小于于1/330。 超高的过渡应在回旋线全长范围内进行,但当超超高的过渡应在回旋线全长范围内进行,但当超高渐变率过小时高渐变率过小时(为保证排水、超高渐变率不得小于为保证排水、超高渐变率不得小于1/330),而只设在该回旋线的某一区段范围之内。,而只设在该回旋线的某一区段范围之内。 超高渐变段起点超高渐变段起点(或终点或终点)处的曲率半径应等于或处的曲率半径应等于或大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大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超高渐变段终点超高渐变段终点(或起点或起点)处的曲率半径对应的超处的曲率半径对应的超高

13、值应与圆曲线半径对应的超高值相等;高值应与圆曲线半径对应的超高值相等; 弯道超高与加宽设计 3.3.有关超高缓和段有关超高缓和段 道路勘测设计 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弯道超高与加宽设计 4.4.有关超高值的计算有关超高值的计算 超高值超高值就是指设置超高后路中线、路面边缘及路就是指设置超高后路中线、路面边缘及路肩边缘等计算点与路基设计高程的高差。肩边缘等计算点与路基设计高程的高差。 一般高等级公路的路基设计表,一般高等级公路的路基设计表, 如下所示:如下所示:W1,W2,W3分别表示行车道、硬路肩、土路肩宽度;分别表示行车道、硬路肩、土路肩宽度;A1,A2,A3分别表示行车道边缘、硬路肩边缘和土路

14、肩边缘分别表示行车道边缘、硬路肩边缘和土路肩边缘较设计标高之高差。较设计标高之高差。道路勘测设计 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综合设计题已知某新建二级公路(山岭区、积雪冰冻地区)二级公路(山岭区、积雪冰冻地区)有一弯道,其半径R为200m,缓和曲线长度为60m,偏角左= 351524,JD的桩号K12+452.68,路拱横坡度为2%,土路肩横坡度为3%,考虑硬路肩一同参与超高过渡,外侧土路肩不超高。试求:(1)试确定超高缓和段长度和起止点的桩号,并验算可否在采用缓和曲线全长上进行超高过渡?(2)试求缓和段上超高横坡度为0%,2%,3%特征点的桩号和曲线内侧加宽值(按高次抛物线过渡)。(3)试求上述特征点

15、的超高值(即弯道内、外侧行车即弯道内、外侧行车道边缘、硬路肩边缘和土路肩边缘的超高值)道边缘、硬路肩边缘和土路肩边缘的超高值)。道路勘测设计 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可能用到的资料可能用到的资料表表1 各级公路设计速度各级公路设计速度公路等级公路等级二级公路二级公路设计速度设计速度 km/h 8060公路等级公路等级二级公路、三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设计速度(设计速度(km/h)8060路基宽度(路基宽度(m)一般值一般值12001000表表2 各级公路路基宽度各级公路路基宽度设计速度设计速度/(km/h)二、三、四级公路二、三、四级公路80604030右侧硬路肩宽度右侧硬路肩宽度/m一般值一般值

16、1.500.75土路肩宽度土路肩宽度/m一般值一般值0.750.750.750.50表表3 各级公路路肩宽度各级公路路肩宽度公路等级公路等级二、三、四级公路二、三、四级公路一般地区一般地区/(%)8积雪冰冻地区积雪冰冻地区/(%)6表表4 各级公路圆曲线最大超高横坡度各级公路圆曲线最大超高横坡度 表表5 超高渐变率超高渐变率 道路勘测设计 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1)新建二级公路)新建二级公路 山岭区,查表山岭区,查表1 可知:设计速度可知:设计速度V=60km/h2) 二级公路二级公路 设计速度设计速度60km/h 。 查表查表2,路基宽度,路基宽度B=10m 其中其中:行车道行车道23.5m,

17、查表查表3 ,硬路肩宽度,硬路肩宽度0.75m,土路肩宽度,土路肩宽度0.75m。 3)根据二级公路积雪冰冻区的条件,查表)根据二级公路积雪冰冻区的条件,查表4 知,知,最大超高横最大超高横坡度为坡度为6%。 由设计速度由设计速度V=60 km/h,圆曲线半径,圆曲线半径R=200m,最大超高,最大超高坡度坡度6%等条件,等条件, 查表查表 ,圆曲线上超高横坡度为圆曲线上超高横坡度为ic=5%。4)由设计速度)由设计速度V=60 km/h,超高按照绕内侧车道边缘旋转过,超高按照绕内侧车道边缘旋转过渡,查表渡,查表5,得,得超高渐变率为超高渐变率为1/125。5)由于硬路肩一同参与超高。)由于硬

18、路肩一同参与超高。 由 Ls60m。 3.5 20.75=7.75mB=5%cii 7.75 0.0548.4m1125CBiLp解:(解:(1)道路勘测设计 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 若取若取Lc=Ls,则,则 满足硬路肩的超高渐变率要求。满足硬路肩的超高渐变率要求。 综上,超高过渡段长度综上,超高过渡段长度Lc=60m,且可以在缓和曲线全,且可以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进行超高过渡。则超高过渡段起、终点桩号:长范围内进行超高过渡。则超高过渡段起、终点桩号: 由平曲线半径由平曲线半径R 转角转角 和和Ls计算该平曲线的要素计算该平曲线的要素: T=93.768m L=183.069m E=10.641m 起点:起点: ZH=JD-T=(K12+452.68)-93.768=(K12+358.912) 终点:终点: HY=ZH+Ls=(K12+358.912)+60=(K12+418.912)s7.75 0.05160154.84BipLp11330150 双坡阶段长度双坡阶段长度故超高横坡度为故超高横坡度为2%特征点的桩号为:特征点的桩号为: ZH+24=(K12+358.912)+24=(K12+382.912) 02%6024m5%gccixLi道路勘测设计 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超高横坡度为超高横坡度为0%特征点的桩号为:特征点的桩号为: ZH+12=(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