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实验报告6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_第1页
物化实验报告6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_第2页
物化实验报告6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_第3页
物化实验报告6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实验目的:1)掌握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2)通过对不同浓度乙醇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加深对表面张力、表面自由能、表面张力和吸附量关系的理解。二、实验原理: 1.吉布斯吸附等温式: = -(c/RT)/(d/dc) (1) 式中,为溶液在表层的吸附量;为表面张力;c为吸附达到平衡时溶液在介质中的浓度。 朗格谬尔(Langmuir)公式: =Kc/(1Kc) (2)为饱和吸附量,即表面被吸附物铺满一层分子时的。 c/ =(1Kc)/K = c/1/K (3)以c/对c作图,则图中该直线斜率为1/。由所得的代入Am=1/L可求被吸附分子的截面积(L为阿伏伽德罗常数)。2.本实验用

2、气泡最大压力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其仪器装置如图: 1) 恒温套管;2)毛细管(r在0.150.2mm);3)U型压力计(内装水);4)分液漏斗;5)吸滤瓶;6)连接橡皮管。2) 将待测表面张力的液体装于表面张力仪中,使毛细管的端面与液面相切,液面即沿毛细管上升,打开抽气瓶的活塞缓缓抽气,毛细管内的液面上受到一个比A瓶中液面上大的压力,当此压力差附加压力(p=p大气-p系统)在毛细管端面上产生的作用力稍大于毛细管液体的表面张力时,气泡就从毛细管口脱出,此附加压力与表面张力成正比,与气泡的曲率半径成反比,其关系式为: p=2/R (4) 式中,p为附加压力;为表面张力;R为气泡的曲率半径。如果毛

3、细管半径很小,则形成的气泡基本上是球形的。当气泡开始形成时,表面几乎是平的,这时曲率半径最大;随着气泡的形成,曲率半径逐渐变小,直到形成半球形,这时的曲率半径R和毛细管的半径r相等,曲率半径最小值,根据上式这时附加压力达最大值。气泡进一步长大,R变大,附加压力则变小,直到气泡逸出。根据上式,R=r时的最大附加压力为:p最大 = 2/r (5)实际测量时,使毛细管端刚与液面接触,则可忽略气泡鼓起所需克服的静压力,这样就可以直接用上式进行计算。 当将其它参数合并为常数K时,则上式变为: =Kp最大 (6)式中仪器常数K可用已知表面张力的标准物质测得。三、仪器药品:1.仪器:最大泡压法表面张力仪1套

4、,洗耳球1个,移液管(50ml和10ml)各一支,烧杯(500mL) 2. 药品:正丁醇(分析纯),蒸馏水四、实验步骤: 1、仪器的准备与检漏将表面张力仪容器和毛细管先用洗液洗净,再顺次用自来水和蒸馏水漂洗,烘干后按图5-9接好,检查是否漏气。2、仪器常数的测定对体系抽气,调节抽气速度,使气泡由毛细管尖端成单泡逸出,且每个气泡形成的时间为1020s(数显微压差测量仪为510s)。若形成的时间太短,则吸附平衡就来不及在气泡表面建立起来,测得的表面张力也不能反映该浓度之真正的表面张力值。当气泡刚脱离管端的一瞬间,压力计中液位差达到最大值,记录压力计两边最高和最低度数,连续三次,取平均值。再由手册查

5、出实验温度时水的表面张力,求得仪器常数K。3、表面张力随溶液浓度变化的测定在上述体系中,按浓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测定预先配好的正丁醇溶液的值,每次置换溶液前都先用溶液润洗2次,再按2方法测定。五、数据处理: 室温:28.7 大气压力:99.94KPa 恒温槽温度:30.82 水:71.18 mN.m-1浓度 mol/dm-3P最大1P最大2P最大3P平均 mN/m*106mol.m-2c/×10-7 m-1水620622625622.371.180.02602605598601.768.831.451.380.04563567567565.764.722.661.500.065405

6、40538539.361.703.631.650.08498497497497.356.894.361.830.10485484485484.755.454.852.060.1247147046947053.775.112.350.16434439436436.349.914.903.270.2041441541641547.483.745.350.2439940039839945.641.6214.8 表一数据记录1、计算仪器常数K: = Kp K =水/p最大,水= 71.18/622.3= 0.1144 mm 由K计算各个浓度下的正丁醇溶液的值2、计算d/dc值: 由图一得到曲线方程:y

7、 = 0.071 0.198x +0.377x2 dy/dx = -0.198+ 0.754x即 d/dc = -0.198 + 0.754c根据公式: = -(c/RT)*(d/dc) 可求得不同浓度下的和c/,记录在表一中3、绘制-c ,c/-c等温线*106mol.m-2 C( mol/dm-3)图二(-c等温线)c/×10-7 m-1C( mol/m-3)图三c/-c等温线从图中得出斜率1/ =4.7*105 所以=2.13*10-6 mol·m-2所以Am=1/(L)=1/(2.13*10-6*6.02*1023)=7.80*10-19 m2六结果与讨论:1、如果毛细管尖端插入液下,会造成压力不只是液体表面的张力,还有插入部分液体的压力。2、实验过程时速度控制比较难,气泡总是一连串冒出的,很难控制每分钟形成气泡510个,导致读数会有所误差;因为最大压力差才是表面张力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气泡出去太快会使压力差变小。3、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毛细管都是同一个,虽然每次换溶液时都润洗两次了,但还是不能润洗干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