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6月光曲随堂练习姓名:1.规范书写生字(注意书写要规范、漂亮)2.给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传说(zhucnchud)弹琴(dmtcn)朝着(chdozhod)3.根据句子的意思写词语。(1)很熟练。(2)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3)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形容水清澈的样子。4.根据27自然段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词语的填空(联系课文内容,说说选择的理由。)懂事善良懂音乐意志坚强万分感动一分感动十分感动(1)当贝多芬走近茅屋,听到兄妹俩谈话后,他觉得妹妹是个(的人,此时他的内心有了()。(2)当贝多芬走进茅屋,看到妹妹是个盲姑娘时,他觉得此时的妹妹是个()的人,此
2、时他的内心有了();(3)当贝多芬弹了一首曲子,听到盲姑娘激动的话时,他觉得盲姑娘是个()的人,此时他的内心是()课题25月光曲备课教师教学内容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冋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读后,我们也仿佛进入了乐曲描述的如梦似幻的美妙境界,对乐曲产生了无限向往,冋时对贝多芬产生了深深的敬仰和爱戴之情。一是让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文字中,受到美的熏陶,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二是体会作者在叙事中进行恰当的联想,使文章的表达更加充实、感情更深刻。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
3、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冋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4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学难点在创作过程中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贝多芬的资料2、教师准备月光曲、教学ppt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地学习课文,与文本进行交流
4、。通过朗读来了解音乐中蕴含的意境,并通过读、写结合,让学生知道贝多芬与兄妹俩的认识过程,和贝多芬在认识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一次备课二次备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设计意图:通过对音乐的初步感知,让学生开始走进这首乐曲。在导入课题时,对贝多芬进行简单介绍,以此让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者,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2、学习课文的2-7自然段,了解贝多芬与兄妹俩的认识过程,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冋情和爱。3、体会音乐的魅力。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两首音乐曲子,第一首
5、命运交响曲谈感受:知道是谁创作的吗?有什么感受。再听第二首曲子月光曲,这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创作另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板书月光曲(出示课题:月光曲)2、我们就来学习的第26课,课题就是月光曲。(板书课题)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贝多芬谱写这首钢琴曲的故事,齐读课题。引出贝多芬。3、课件出示贝多芬的图像,学生介绍贝多芬。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谁对贝多芬做简单简介,你知道贝多芬的什么?7(学生说)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28岁时听力开始减弱,晚年失聪,只能通过书写
6、跟人交谈。他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如广为流传的四大交响乐是英雄命运田园合唱。过渡:这既是课题,又是曲名。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习课文,还要感受月光曲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下面冋学们将带着以下提示自学课文:二、自学课文,梳理课文主要内容。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1)自学生字,理解词语。(2)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3)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2反馈读自学情况,检查生字的读音。出示词语:谱写幽静蜡烛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1)随机正音:入场券、纯熟、微波粼粼、恬静等。(2)给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传说(zhuMchu印)弹琴(d(3nt
7、印)朝着(chaozh®)指导书写:波光粼粼的粼(3)选择5个词语,创设情境,串成一段话(3分钟)3、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厂|三、学习27自然段,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1、快速读27自然段。打开课文,快速读27自然段,读完后想一想,这个练习该怎么做。(课件出示)指名汇报(板书:走近走进弹曲)2、说话:(课件出示)用上“先接着然后”,再加上上面的3个词语,来说说贝多芬是怎样认识兄妹俩。学生自己试说指名汇报3、再仔细读读27小节,读完后,4人小组合作完成练习:(课件出示练习:)根据27自然段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词语的填空。(联系课文内容,说说选择的理由。)懂事、善良懂音乐意志坚强万分
8、感动一分感动十分感动当贝多芬走近茅屋,听到兄妹俩谈话后,他觉得妹妹是个(懂事、善良)的人,此时他的内心有了(一分触动);找出重点句一一妹妹只是随便说说罢了吗?一一指名分角色读读相应句子。当贝多芬走进茅屋,看到妹妹是个盲姑娘时,他觉得此时的妹妹是个(意志坚强)的人,此时他的内心有了(十分感动);当贝多芬弹了一首曲子,听到盲姑娘激动的话时,他觉得盲姑娘是个(懂音乐)的人,此时他的内心是(万分激动)。(1)、小组交流练习。(2)、全班交流反馈,指导理解相应的句子和词语。设计意图:虽为第三学段,但字词教学仍不可偏废,特别是一些多音字的发音尤为重要,在这里通过课文的朗读,及时纠正一些字音仍有必要。在自学
9、中,通过初读感知,对整篇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为研读课文做好准备。作为一个盲姑娘,她在弹琴时,会碰到哪些困难?是呀,家里穷,眼睛又瞎了,J可她并没有被生活吓倒,靠着自已的耳朵,自己的手,依然练琴,可见,她是多么喜欢弹琴,多么地热爱生活,真是个意志坚强的姑娘。对于盲姑娘的话4、小结:贝多芬走近茅屋,听到兄妹俩谈话后,他的心里有了一分感动;而当看到妹妹是个盲姑娘时,他的内心十分感动;弹完一首曲子,听到盲姑娘激动的话语时,他的内心真是万分感动。过渡:此时此刻,他就借着窗外的月光,即兴弹起了第二首曲子。这首曲子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再来学习。四、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词语。2、课后查找关于
10、贝多芬的其他资料。板书:月光曲第二课时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导言: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月光曲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首著名的钢琴奏鸣曲。那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板书课题:月光曲)(齐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了解一下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吧!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很重视对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可以浅显地告诉学生:读懂你的信息资料,试着用你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还可以谈谈你的想法。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学会加工和表达自己的信息资料了。二、理清层次,概括内容1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2 课文为什么用“传说
11、”呢?(传说是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不一定确有其事,但从这传说故事中我们能感受到音乐豕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的思想感情。)3讨论分清层次,学会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全文共分两大部分,请你默读课文,将课文分成两个部分,并写出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要交代了著名的钢琴曲一一月光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详细记述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整个过程。设计意图:能否正确归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考查学生是否读懂文章,评价其阅读理解水平咼低的标志。这篇课文不仅要教会学生理清文章内容的层次,还要让学生能够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也为下面归纳月光曲的创作经过作铺
12、垫。三、深入学文,体会情感过渡:贝多芬一共弹了几首曲子呢?(两首)(一)学习贝多芬弹奏的第一首曲子。进行朗读指导,体会盲姑娘是个懂音乐的人。你理解地很好,能不能用读来告诉大家,盲姑娘懂音乐,会听音乐。1. 这个传说,一开始就给我们描写了一个非常美的画面。同学们想一想,在这幅画上除了一轮明月、莱茵河、小路,还有在小路上散步的贝多芬外,根据故事的发展,画面上还应该有什么?2. 这儿离热闹的地方比较远,又给人美的感觉,这样的环境就叫“幽静”。我们就可以说“这儿多么幽静啊”,这小路就可以说“幽静的小路”。设计意图: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会学生正确地理解词义,这就需要教师创造
13、一定的语言环境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就如理解“幽静”这个词语,不要将它的理解定格于词典上的解释,而是将其和所在的句、段的理解有机融合在一起,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深入理解“幽静”一词在文中的确切含义。这样既教学生确切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深入领会了课文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解词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一举多得。3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他听到从一所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你们想当贝多芬听到这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而且在这僻静的小镇上,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说话训练:贝多芬听到了,他想4贝多芬正是这样想的。所以他走近茅屋,后来还走进了茅屋。(1) 贝多芬为什么要走进茅屋呢?(他听到了一个姑娘
14、和一个男的的对话后,他走进了茅屋。)(2) 现在让我们跟着贝多芬来到茅屋的窗口,便听到了两个人的对话。男女生分角色朗读。指导:“那有多好啊”的“多”表示程度。(3) 谁能根据说话的内容,加上适当的提示语,想象他们说话的神情、语气。说话练习:一个男的()地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地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指名两人说。5“随便说说”是什么意思?指的是哪句话?(1) 这个盲姑娘是真的这样随便说说的吗?如果不是,那她为什么又说“随便说说”呢?这说明了什么?(2) 小结:“随便说说”说明了这个十六七岁的盲姑娘对哥哥的体谅和理解,对自己说的那句话感到
15、不安和后悔。这说明盲姑娘是多么懂事、多么体贴人啊!6贝多芬进了屋,看到了什么情景使他同情、感动,哪些词语说明茅屋里的姑娘和男的确实太穷了?自己说说看,把这些词语画下来,再练习朗读。(一支、微弱、正在、旧、失明。)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为什么那钢琴声是断断续续的,原来弹琴的是个盲姑娘。7下面是贝多芬和他们的对话。这次老师不指导,你们能不能读好呢?指名分角色朗读第5、6自然段的对话。设计意图: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不仅是学生识记、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鉴赏水平的重要途径。重视朗读,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这里的几个环节设置都是
16、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体会贝多芬内心的善良。(二)学习贝多芬弹奏的第二首曲子。1贝多芬看到盲姑娘听到他的曲子是这样的兴奋,这样的喜悦,贝多芬心里是怎么想的?2于是,贝多芬又给她弹了一曲,这首曲子就是月光曲。这首曲子是贝多芬早已谱写好的,还是趁着兴致弹出来的?从哪句话里可以看出来?(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3冋学们想一想,当时是在怎样的环境下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著名的乐曲的呢?(一阵风把蜡烛吹火了按起了琴键。)4师:我们来想象一下课文描绘的情境。蜡烛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美。为了描写这个环境,
17、课文中用了什么词?(清幽)随机理解“清幽”的意思。5现在就请你们朗读一下,把眼睛闭起来想一想,月光怎么清幽,茅屋里是什么情景?屋子里人物的形象怎么样?然后请你们描绘一下这幅图。(出示图片,学生自由发言)6月光是这样的清幽,但是盲姑娘却看不见。可贝多芬的琴声却给穷兄妹带来了无限的联想。那么他们听着听着,眼前出现了几幅画面?(三幅画面)(1)第一幅画面:月亮升起来了。看,月亮升起来了。月亮在哪儿?海面怎样?(随机理解“微波粼粼、洒遍”的意思。)你们想这时的贝多芬在怎样弹琴?(贝多芬可能是轻轻地按着琴键,节奏也比较慢。)(2)第二幅画面:月亮越升越高。贝多芬继续弹着,月亮也越升越高了。皮鞋匠静静地听
18、着,他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微云”是怎么样的云?这时贝多芬的琴声,一定比开始时怎么样?(3)第三幅画面:忽然海面上刮起大风,卷起巨浪。皮鞋匠听着听着,觉得海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这情景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波涛汹涌)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有没有月光?从哪儿可以看出来?想一想皮鞋匠听了琴声,仿佛觉得大海卷起了巨浪,贝多芬在怎样弹琴,琴声怎样?(贝多芬越弹越激动,身子也可能摇摆起来,节奏也越来越快。)7小结:贝多芬的琴声把皮鞋匠带到了海边。这儿,有平静的大海,有波涛汹涌的大海;有柔和的美,也有壮阔的美。但无论是平静的大海,还有波涛汹涌的大海,都有月光照耀。这是多么美好、光明的景象,又是多么宽阔、自由的天地呀!&皮鞋匠所联想到的,那盲姑娘有没有想到和看到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像看到了向往的那个光明美好的情景。这一点还表现在哪儿?(恬静的脸上。)这波涛汹涌的大海,盲姑娘以前有没有看到过?(出示句子: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谁能读好这一句?(这里运用重复,强调看到的景象,是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谁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