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常见的酸碱、酸碱之间的反应综合复习、常见的酸1 .为研究盐酸的化学性质,小明进行如下实验。其中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2 .在氧化铁金属锌氢氧化铜氯化铜溶液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稀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且精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A.B.3.室温下,将稀盐酸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放热),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C.D.(滴有酚Mt),用温度汁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中和反应()A.从A到C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B.从A到C过程中,反应放出的热量由少变多再变少C. C处溶液的溶质一定含有HCl和NaClD. B点溶液颜色刚好从红色变无色4 .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不具酸
2、性的氯气液化为油状液体叫液氯,氯气溶于水得到的水溶液叫氯水,其中含有H+、C等离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氯气溶于水叫发生了化学变化B.液氯与氯水一样都具有酸性C.往氯水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会有气泡生成"D.往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5 .下列关于稀硫酸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酸的通性的是()A.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B.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C.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D.与氯化钢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卜列变化不能6 .从微观构成方面来看,稀盐酸、稀硫酸中因为含有相同的某种微粒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体现不同酸溶液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是()A.稀盐酸能与碳酸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IIB.稀盐
3、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C.稀硫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D.稀硫酸能与氯化钢反应7 .盐酸是一种重要的酸,下列关于盐酸的性质、用途及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稀盐酸能与锌、铁、铜等许多金属反应卜B.稀盐酸常用于去除金属锈蚀及水垢C.浓盐酸瓶盖打开时可观察到冒白烟现象rD.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盐酸8 .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的标签上的部分内容,阅读后填空:砥艘化学纳(CP)乩名:琉酸化学式工也沁相对分子域量:电度工双方3足量分数,居外(1)写出稀释该硫酸的正确操作方法(2)欲配制92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要这种硫酸毫升。9 .扑克是生活中用来休闲的
4、娱乐项目之一,聪明的小华发明了一种扑克新玩法-化学扑克”。化学扑克”的玩法是:上家出牌,如果下家牌中的物质能与上家的发生反应,即可出牌,按此规则,出完牌的为赢家。下图表示的是某局牌的最后一轮。桌面上是一张图甲的盐酸”牌,ABCD四位玩家手中都剩下一张牌(如图)。二氧化覆co:定氧化情Q(0H):秣麻霰桐CuSO;BCD(1)如果本局每一位玩家的牌都能出掉,则四位玩家的出牌顺序为:(填标号)甲(2)如果本局只有一位玩家的牌出不掉,他们的出牌顺序为:(填标号)甲一(1)稀盐酸(HCl)和稀硫酸(H2SO4)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在电离时都产生了(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为鉴别
5、它们,小柯设计了如图四种方案(每种方案的两支试管中事先分别加入等量的上述两种酸),其中可行的方案有(填字母)。11 .利用以下装置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1)实验I中,在点滴板的a、b穴中滴入酸溶液后,溶液变红的是(填"截"b)'。(2)实验n中,为了验证石灰石中含有碳酸根离子试剂X是。(3)实验出中,在仪器、中均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仪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2 .盐酸是氯化氢(HCl)气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HCl是极易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图1为HCl气体溶于水的微观示意图。HCl气体也可溶于甲苯(一种有机溶剂),得氯化氢的甲苯溶液。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氯化氢与盐
6、酸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探究过程。【提出问题】氯化氢气体与盐酸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查阅资料】氯化氢气体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在盐酸中存在氢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氯化氢的甲苯溶液中氯化氢以分子的形式存在。盐酸与氯化氢的甲苯溶液的微观示意图2所示。【分析猜想】氯化氢与盐酸的化学性质不一致,进行以上猜想的理由是:。【实验准备】为探究氯化氢与盐酸的化学性质,根据实验方案准备时发现缺少氯化氢的甲苯溶液。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向老师求助,老师用图3所示装置和有关试剂为兴趣小组制取了氯化氢的甲苯溶液。晴晴同学在协助老师制氯化氢的甲苯溶液时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浓盐酸加到浓硫酸中能产生大量的氯化氢气
7、体?答:。【进行实验】用盐酸和氯化氢的甲苯溶液进行对比实验。实验内容&|解释与氧化铜作用盐酸:化学方程式:(略)氯化氢的甲苯溶液:没有明显现象氯化氢在甲苯中没后解离出氢离子与碳酸钙粉末作用盐酸:粉末消失,产生气泡化学方程式:(略)氯化氢的甲苯溶液:没有明显现象氯化氢在甲苯中没后解离出氢离子【得出结论】盐酸与氯化氢气体的化学性质不一致。13 .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据此回答。(1)稀盐酸(HCl)和稀硫酸(H2SO4)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在电离时都产生了(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为鉴别它们,小柯设计了如图四种方案(每种方案的两支试管中事先分别加入等量的
8、上述两种酸),其中可行的方案有14 .将一定质量的浓盐酸盛于烧杯中,敞口放置在实验室安全之处。(1)浓盐酸的质量和放置天数关系的曲线正确的是(填甲”或乙”J(2)随着放置天数的增加,浓盐酸的质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3)把浓盐酸稀释后可用于去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主要成分为FG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15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2)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元素,推测出一种生成物是水;(3)另一种生成的氧化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猜想I:该气体是CO2;猜想n:该气体是;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图的装置.清皮体气
9、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I(填成立"或不成立”);若猜想n成立,则:实验时装置B的作用是;实验时装置C中的现象是;实验时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存在明显的缺陷,处理方法是;(5)【拓展延伸】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不会选择的物质是A.苏打水rB.肥皂水C.食醋D.氨水16.某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一所示的三个实验,试回答:(1)下列稀盐酸的化学性质与图一实验相关的是(可多选)。呈酸性,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能与碱反应能与某些盐反应能与金属金属氧化物反应能与活泼金属反应(2)若
10、B试管中两物质没有恰好完全反应,试写出试管内可能所含的溶质是(填化学式);(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B、C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如图二所示),测得沉淀或气体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之间的关系如图三,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时,提出以下猜想:甲:NaCl乙:NaCl、CaCl2丙:NaCl、CaCl2、HCl丁:NaCl、Na2CO3戊:NaCl、Na2CO3、CaCl2你认为哪些猜想一定不正确,理由是什么?。二、常见的碱17.下列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浓盐酸浓硫酸烧碱纯碱生石灰食盐A.B.C.IlD.18 .为研
11、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王新兴同学设计的下列方案不可行的是(A.C.N&O1ICOj19 .纯碱是最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被称为标志之一。下列物质不能与纯碱反应的是A.稀硫酸nB.铁B.D.NaOH建发Ci<oh>i化工之母”,其产量和消费量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hC.石灰水hD.氯化钙20 .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用途或解释符合科学的是()A.浓硫酸、生石灰可用作干燥剂,均是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B.氢氧化钠、碳酸钠的水溶液都呈碱性,是因为它们在水中都能电离出C.盐酸、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由于它们都具有氢元素OHD.熟石灰、硫酸铜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这
12、利用了碱能和某些盐发生反应的化学性质21 .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气体X,胶头滴管中盛有液体一段时间后可见小气球a膨胀鼓起。下表Y,若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滴入广口瓶中,中的各组物质不会出现上述现象的是振荡,XYACOCa(OH)2溶液BCO2NaOH溶液CHClCa(OH)2溶液DSO2NaOH溶液YA.AB.BC.CD.D22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在Ca(OH)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B,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IIC,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D.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
13、有蓝色沉淀生成23 .在制作叶脉书签活动中,将洗干净的叶片放在约10%的氯氧化钠溶减中煮沸6-10分钟,当叶肉呈黄色后取出叶片,用水将叶片上的碱液冲洗干净。然后轻轻刷去叶肉,漂洗干净,再晾干压平即可。(1)氢氧化钠具有,利用此性质来制作叶脉书签。(2)用一瓶久置的10%的氢氧化钠溶液制作叶脉书签,未能达到实验目的。实验不成功的原因可能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4 .小科同学在复习Ca(OH)2化学性质时,归纳出了Ca(OH)2与其它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图中“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CNijCOj/CMOH%HCI(1)若X是与其它三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且该物质中各元素的含量
14、相等,则X可以是(2)根据如图所示的物质间关系,请写出能制取少量烧碱的一个化学方程式:25.在学习碱的性质内容时,小明做了如下实验:(1)写出烧杯甲出现的现象(2)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写出A试剂的化学式26.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请结合小明同学对碱的四点化学性质的归纳图完成下列问题(箭头上方的物质是指与碱反应的物质)。某些非金一氧化物盐和水十二性质2性质3盐和水,指示削变色缶性质1新柱和新碱(1)请帮小明补充完整性质3箭头上方的反应物质是(填酸”或碱“盐”)。(2)碱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填化学符号)。27.科学兴趣小组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先
15、变浑浊,后逐渐澄清。(1)为探究饱和石灰水浑浊后变澄清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活动:【查阅文献】碳酸钙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提出假设】假设1:挥发出的HCl使浑浊变澄清:假设2:过量的CO2使浑浊变澄清。【设计实验】为除去CO2中的HCl,小科在图1中甲、乙装置之间增加图2装置,装置甲应该连导管(填"破“b);图2中存放的试剂合理是。A.浓硫酸B.NaOH溶液C.饱和W2CO3溶液D.饱和NaHCO3溶液(2)【实验现象】饱和石灰水浑浊后,继续通入足量CO2,沉淀部分溶解但并未完全澄清。【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不能使浑浊全部变澄清。小组同学又在老师指导下,用pH
16、传感器测得图1烧杯中溶液的pH,并画出pH值随通入气体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3)。AB段pH值几乎不变的原因可能是_;D点处溶液的溶质有。28 .炎热的夏天,碳酸饮料有助于解渴消暑。某同学为了测定某品牌碳酸饮料中CO2的含量,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将250mL瓶装碳酸饮料放在冰箱中冷冻一段时间(未结冰):将饮料从冰箱内取出,迅速加入质量分数为505NaOH溶液5mL;倒转饮料和轻轻振荡,然后放置恢复至室温,作待测液:按如图连接实验装置。取100mL待测液置于装置B的锥形瓶中,关闭开关K,打开液漏斗的活塞,向锥形瓶中注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关闭活塞;打开开关K,向装置中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将C
17、装置中的物质过滤,洗涤,烘干称量质量为0.394g。演司现/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完成下列问题;(1)装置A中用NaOH溶液不用澄清石灰水的原因是,装置D的目的是?(2)步骤中若是洗涤不干净会使结果偏:(3)若实验中各种溶液的密度都视为1g/mL,根据题中提供的数据计算此品牌碳酸饮料中CO2的含量为g/L(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可忽略不计)29 .某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在探究碱的性质时发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可溶性碱都能使酚血:试液变红。他们想进一步探究:不溶性的氢氧化镁是否也能使酚酷试液变红。为此,他们将适量的氢氧化镁加入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搅拌,然后向浑浊的液体中滴加酚酗:试液,发现酚酬:试液变红
18、,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又消失了。四位同学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分别对上述酚酬:试液变红、红色又消失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小明:可能是个偶然现象。小东:可能是浑浊液体中的固体氢氧化镁使酚酗:试液变红,氢氧化镁沉降后溶液就变无色了。小花:可能是酚酬:试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也可能是氢氧化镁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小红:可能是在热水中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大,溶液中OH-离子较多,使酚酬:试液变红;过一会儿温度降低,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OH-离子变少,酚酬:试液又变无色。(1)对小明猜想是个偶然现象”,四位同学都认为可以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排除偶然现象。他们的方法是:。(2)小花认为
19、小东的猜想不正确,她从碱使酚酬:试液变色的原因上给予了否定,小花的理由是(3)四位同学讨论后认为要验证小花的猜想,还需做如下实验,你知道其实验的目的吗?实验步骤设计目的将氢氧化镁加入到热水中搅拌,滴入酚酗:试液,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4)对小红的猜想,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多种实验方案进行证明,其中一种如下表。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相应结果或结论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镁和相同质量的热水振荡,各滴加数滴酚酬:试液。一支保持温度(变,另一支自然冷却。保持温度不变的红色不消失,自然冷却的红色消失。30.学校某兴趣小组做了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的实验,小明为测定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成分及含量,想
20、烧杯中分5次共加入2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记录如下:加入NaOH溶洒的思量克40.080.0120.0160.0200.0生成沉淀的度量克0.02457359-8198(1)分析实验过程,第一次加入40.0克NaOH,为什么没有生成沉淀?。(2)分析实验过程,如果加入90克NaOH,溶液中的溶质是。(3)原来混合液中氯化铜的质量为多少克?(写出具体计算过程)(4)若小明在称量沉淀前,没有将沉淀上吸附的溶质清洗掉就直接干燥,则会造成就计算氯化铜的含量。B.偏低C.不变三、酸碱之间的反应31.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A.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
21、数相等pH=7,贝U()B.混合溶液中钠离子与氯离子个数相等D.混合前后阳离子总数不变32.室温时,在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中,测得溶液的的是()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情况如图。下列说法错误C.混合前后水分子总数不变砾141:10gfl4口;山】5天:商大潮1体投mi.A.所得溶液的pH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是不均匀的B.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C.当滴入溶液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D.当滴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所得溶液能使酚血:试液变红色3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
2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的体机IHIA.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OHB.c点所示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C.b点表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D.a、b、c所示的溶液中都含有Na+、Cl-34.下列关子实验中操作一现象一结论”的整述正确的是()A,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B.某溶液用pH试纸测试,试纸变蓝色(pH约为10),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滚C.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钢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D.稀盐酸与氯氧化钠反应后滴加无色酚酬:做试液不变色,可以断定两者恰好完全反应35 .向盛有20g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
23、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下列是关于溶液总质量或溶液pH随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图(Q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其中正确的是()A.B.C.10必段的班曲餐D.36 .某实验小组将Ba(OH)2溶液逐滴滴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溶质质同A.a点溶液为酸性B.b点恰好完全反应C.c点溶液的溶质为硫酸D.b、c两点沉淀质量相等37 .某同学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用稀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的过程见下图。下图所加试剂依次是()匚红色溶液A.稀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稀盐酸B.稀盐酸、石蕊试液、稀氢氧化钠溶液C.稀氢氧
24、化钠溶液、酚儆试液、稀盐酸"D.稀盐酸、酚儆试液、稀氢氧化钠溶液38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生石灰的质量gA.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B.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的高镒酸钾固体C.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D.在一定量的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A.AB.BC.CD.D39 .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向反应结束时的溶液中滴入酚酗:溶液,溶液不变色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C.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11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0H结合生成水40 .某小组想探究盐酸、氢氧化
25、钙的化学性质,取8支试管分别用A-H编号后,做了如下实验:(1)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2)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滴加一会后有气泡冒出,则该滤液中的溶质是。41 .向NaOH溶液中滴入HCl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下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1)表布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2)下列物质中只有一种能与KOH溶液发生上述类似反应,应是(填序号)。HNO3CuSO4CaCl242 .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老师给大家变了一个魔术一一使水”变色的杯子。操作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老师揭秘: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种无色液体,无色的水”
26、是事先用两种无色溶液混合而成。请回答卜列问题:(1)空”杯内涂抹的物质可能是溶液。(2)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3)最终溶液为无色,能否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43 .现有白纸、溶质量分数为(A)10%的NaOH溶液(B)5%H2SO4溶液(C)5%的紫色石蕊试液.试设计«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现在白纸上用玻璃棒蘸取(填序号,下同)画出花,再蘸画出叶,将白纸挂上墙,用向纸上一喷即可.实验的化学原理是44 .学习酸碱反应时,很多同学对其产生探究兴趣.(1)甲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酸
27、碱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推理不合理,理由是.(2)乙同学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氢氧化钠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由图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填放热"或吸热")反应,B点表示的含义是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pH逐渐.B到C的过程中,烧杯内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填离子符号).(3)丙同学将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他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请你分析变质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 丁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
28、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于是他想借助下列溶液来验证反应是否真的发生,你觉得不可行的是.A.无色酚Mt试液B.FeCl3C.BaCl2D.KNO3.45.某化学活动小组以酸碱盐的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1)同学们从农田里取回一份土壤样品,检测结果呈酸性,从经济和可行方面考虑要改良此土壤的酸性,应向农田里施加.(2)同学们用图1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I.为了验证反应,小红将石蕊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II.依据反应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III.为了验证反应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a.W2CO3b.HClc.FeCl3d.Ba(N
29、O3)2W.同学们想用图2表示反应的微观实质,请在A处补充画出反应后烧杯中的微观粒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类型.46.取200g一定质量分数的CuSO4溶液,先逐滴滴加100gBa(OH)2溶液至b点,后再逐滴滴加稀HCl溶液至过量,整个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HC1加入溶浦质量g(1)oa段溶液的导电性将逐渐(填蹭强”、减弱“、不变”);(2)至d点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有;(3)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通过计算确定m的值?9.8%的H2SO4溶液,47.向25g一定质量的Ba(OH)2溶液中先后滴加质量分数为8%的CuSO4和质量分数为绘制了
30、滴加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几证质里乜5.64bc4.66-CuSOq比右仪加入溶液质量g溶液溶港ml且;(1)a点对应溶液PH(选填法”、“二或之”)7。(2)取c点对应的溶液滴加NaOH溶液时观察到的现象是(3)通过计算确定m值。(4)原Ba(OH)2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48.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配制了100克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将其滴入盛有50克稀硫酸的烧杯中,以测定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其反应过程放热导致的温度变化如图I所示。(1)(2)aNiOH溥晨九为配制氢氧化钠溶液,除了烧杯、天平和玻璃棒仪器外,还需要图n中的反应进行
31、到P点时,溶液中的pH值仪器(填字母)。(3)49.同学们做甲、乙两个中和反应实验的探究,如图所示:甲CatOH):溥清口,工人8.1T-(1)甲实验恰好中和,则该溶液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经测定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请列式计算图I中a的数值为多少?(2)取乙反应后的溶液50.0g,滴加质量分数10.6%的Na2CO3溶液,如图丙,溶液pH的变化如图丁,中和反应后乙溶液中含HCl的质量为.g;(3)请计算该溶液中CaCl2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答案解析部分一、常见的酸1.【答案】A2.【答案】B3.【答案】B4.【答案】B5.【答案】D6.【答案】D7 .【答案】B8
32、 .【答案】(1)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2)109 .【答案】(1)CDBA(2)BDC(A)10 .【答案】(1)氢离子(H+)D11 .【答案】(1)a(2)澄清石灰水(3)红棕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逐渐变成黄色;Fe2O3+3H2SO4=Fe2(SO4)3+3H2O12 .【答案】它们的微观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浓硫酸吸水,使盐酸更浓,温度升高,氯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小,从而更容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呈蓝色13 .【答案】(1)氢离子(2)D14 .【答案】(1)乙(2)浓盐酸有挥发性(或HCl逸出使盐酸质量减少)(3)6HCl+F&
33、O3=2FeCl3+3H2O15 .【答案】(1)红色(2)氢,氧(3)CO;不成立;干燥气体;黑色粉末变红色;CO2+Ca(OH)2=CaCO3+H2O(4)在D的导管出口点燃一支酒精灯或气球收集(5)C16 .【答案】(1)(2)Ca(OH)2CaCl2或CaCl2HCl;(3)丙、戊,从图三可知,稀盐酸已经反应完了,不可能有HCl,故丙错;而Na2CO3、CaCl2两者不能共存,故戊也错二、常见的碱17 .【答案】D18.【答案】C19.【答案】B20.【答案】D21.【答案】A22.【答案】B23 .【答案】(1)腐蚀性(2)2NaOH+COLN2CO3+H2O24 .【答案】(1)SO(2)Na2CO3+Ca(OH)2=CaCO3J+2NaOH25 .【答案】(1)紫色石蕊试液变蓝(2)H2SO426 .【答案】(1)酸(2)OH-27 .【答案】(1)b;D(2)开始通入的气体是装置内的空气,不会使溶液的pH发生变化。;HCl、CaCl228 .【答案】(1)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所以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的含量少.吸收二氧化碳也少;避免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影响实验测定(2)大(3)0.8829 .【答案】(1)做重复实验(2)固体氢氧化镁中没有自由移动的OH-离子,不能使酚配试液变红(3)隔绝空气,证明红色消失与氧气和二氧化碳无关(4)红色消失与氢氧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小学庆祝第37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学生代表发言稿模版
- 区块链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及培训感悟
- 医疗科技提升电子健康记录准确率的关键
- 医疗大数据挖掘解锁未来健康之钥
- 供应链管理下的分销商策略分析
- 区块链安全框架在商业应用的挑战与应对
- 医疗大数据助力公共卫生科研发展
- 乡镇食堂供货合同范例
- 医疗领域制作的视觉美学
- 保安审计合同范例
- 2022年消毒技术规范
- 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书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公司4G四期规划基站(广州、清远、韶关分册)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健康照明技术研究
- 充电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
- DL-T 5850-202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 多层螺旋CT原理及临床应用
- 年产3.0万吨二甲醚装置分离精馏工段的设计
- 验房项目详细表格
- 小学二年级下册第19课-大象的耳朵教案(部编版)
- 三年级培智生活数学暑假作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