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公开课导学案_0_第1页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公开课导学案_0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风骨随行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短歌行蒿里行部编人教版语文八上课后古诗词诵读主题阅读学习教案目标知识与能力1. 明确诵读和阅读学习的不同;2. 通过念诵、朗诵、品诵、背诵,理解三首诗的主题;3. 在诵读基础上综述建安风骨特点,曹操人物形象,初步总结乐府诗“行”的特点。过程与方法1. 通过扶放结合,逐渐使学生掌握诵读诗词的规律;2. 通过批注和综述仿写,提升品诵质量,加深主题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多种形式诵读,感受曹操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和他慷慨苍凉的风骨气度;2.提升学生诗词鉴赏素养,提高学生对乐府诗和建安文学的阅读兴趣。教学重点通过多层次诵读,通过三首乐府诗整合综述和要点批注,使学生能够明确

2、曹操诗歌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主题,感知曹操乐观豁达、慷慨沉郁的气度,感受建安文学关注现实,豪迈悲怆的艺术风格。教学难点1. 根据批注解读,把握诵读语气语调,运用重音和停连传情达意。2. 诵读感知基础上,进行主题、作者形象和创作风格综述,概括文体特点。课型1+2主题阅读学习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师1. 收集整理曹操与建安文学的关系资料,建安风骨的历史沿革资料,乐府诗中相和歌辞的发展规律资料,三首诗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评价资料。根据以上资料确立诵读主题并设计导学案。2. 完成教学设计并制作教学课件。学生1. 根据导学案注释和提示资料,完成主题批注任务;2. 熟读成诵,标注停连和重音。导入板块一:诵

3、读课题,提取信息1. 诵读和阅读有何不冋?以诵组词,明确本文学习的四个步骤:1.念诵;2.朗诵;3.品诵;4.背诵。2. 风骨和随行该如何理解?简说曹操的文学地位。3. 教师解释“原创设计”,不是复制抄袭。鼓励学生关注原创。小结:阅读问题,提取信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板块二:全程扶助,实践四诵一、教师氾读龟虽寿,学生念诵。二、配上拍节,集体配乐合诵。三、依据导学案,反义词主题批注,举例品诵。根据批注把握语气,指导重音和停连。品诵切入问题:曹操的养怡之福是什么?积极进取的大格局,奋斗不止的大境界。四、指名配乐背诵。五、教师总结:1. 内容上:曹操的生命格局,让他成

4、为一位文化巨人,引用余秋雨中国文脉对曹操的评论。2. 方法上:念诵,粗通诗意;朗诵,以声传情;品诵,加深理解;背诵,厚积薄发。六、过渡语:曹操北定乌桓,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如今就可集中全力向南进军,一统天下的理想近在眼前。要想实现这个宏伟的理想,没有人才是不行的。如何感召天下贤才,如何礼贤1.根据老师的范读和指导,自觉调整朗诵的语速和语调,自觉标注和批注。下士,曹操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我们一起学习短歌行。板块三:半扶半放,练诵深读一、浏览注释和背景提示,标注重音和停连,进行念诵自主练习。二、品诵切入问题:“义士指的是谁?理由是什么?”交流批注,品诵“三心”。教师注意指导语调的起伏,层次的停连。三

5、、师生配乐合诵。四、小组配乐背诵展示。教师总结:为什么余秋雨先生说只这两首诗就可以让曹操成为第一流文学豕?过渡语:时势造英雄,现实是曹操抒发理想的舞台,是曹操形成世界观的基础,现实到底如何呢?有一首诗被明代文学评论家钟惺视为“汉末实录,史诗品格”的作品,它就是一一蒿里行。请冋学们根据我们以上的四步诵读法自学一下这首诗。板块四:放手自主,预备综述一、浏览注释和背景提示,标注停连和重音,配乐自主练习朗诵。二、展示朗诵成果,品诵自圆其说,注重指导点拨。三、师生合作,配乐迭诵展示。四、师生交流总结:1. 这首诗和其它两首诗的关系是什么?(教师小结:基础,行动,沉思。)2. 一词概括三首诗的风格。(教师

6、小结:沉郁苍凉,雄浑豪迈。)3. 一词概括曹操形象。(教师小结:文如其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4. 三首诗都是乐府诗行这种体裁,你看行有何特点?5. 学生试着解读主题风骨随行。2. 品诵用品诵做基础。注意交流中的引用和举例论证,加强自圆其说能力。3. 自主练习诵读,实践四步诵读法,对于总结,适当摘记。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课堂练习板块五:综述展示,主题提升1. 根据交流总结,完成仿写综述。2. 展示综述成果,进行个别指导。3. 交流综述,互评互荐。4. 教师小结:曹操对于乐府诗的大胆改革创新,开创了建女文学的新局面,使中国文学出现了又一个繁荣时期。建议同学们课后诵读一下曹植和曹丕,以及建安七

7、子的诗,每个人的诗摘录一首,做好批注,我们下节课交流。4.完成仿写综述,采用诵读方式展示写作成果。课堂小结1. 盘点四诵;2. 齐诵龟虽寿。课后作业1. 摘录批注曹植和曹丕,以及建安七子的诗,每个人的诗摘录一首,在读书笔记上做好批注。2. 运用四诵,读观沧海土不同冬十月。风骨随行苍凉,豪迈自由灵活曹操的贡献1. 优点:采用主题阅读学习“1+2”的课型,由扶到放,师生合作,诵读贯穿,配合批注,既加强了诵读感知,又加深了对文本的理性思考;既切实的诵读积累,又扎实建构能力。课堂的高度、深度、宽度,在语文实践中,在推进整合中做到适度、合度、规度。不再是刻板记诵,不再是肤浅说教,感知活生生的人,感受活生生的文。2. 不足:教师要加强文献意识,引述要准确精当。设计活动,要突出文学性、文艺心,使文学课堂真正回归文学教学反思本质。关注问题和答案之间的思维长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