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卡泊芬净卡泊芬净血液科血液科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药物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药物三峡大学三峡大学2血液科真菌感染特点血液科真菌感染特点 骨髓抑制重,粒细胞极度缺乏;骨髓抑制重,粒细胞极度缺乏; 免疫功能极度低下;免疫功能极度低下; 感染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高、死亡率高; 临床诊断率低、实验室诊断率低;临床诊断率低、实验室诊断率低; 易合并多重感染;易合并多重感染; 病情恶化快;病情恶化快; 严重的贫血、血小板低下加速病情进严重的贫血、血小板低下加速病情进展展3血液病患者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血液病患者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 (高高) )危险人群危险人群 急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MDS/MDS亚型亚型急性髓
2、性白血病急性髓性白血病( (复发复发) )高危高危ALLALL 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HSCT)清髓和非清髓清髓和非清髓( (包括低强度预处理包括低强度预处理) ) 慢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CMLCML急变期急变期晚期晚期CLL(CLL(单克隆抗体治疗单克隆抗体治疗) ) 淋巴瘤和骨髓瘤:多次复发淋巴瘤和骨髓瘤:多次复发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4 诊断手段:诊断手段:特异性特异性/敏感性敏感性 治疗药物:治疗药物:毒副作用毒副作用/价格价格Dr. Ben de Pauw深部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的存在的问深部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的存在的问题题5血液血液/ /肿瘤疾病侵袭
3、性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原则肿瘤疾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原则真菌定植真菌定植 (无疾病)无疾病)发热、抗生发热、抗生素治疗无效素治疗无效确诊治疗确诊治疗微生物微生物/组组织学确诊织学确诊经验性治疗经验性治疗抢先治疗抢先治疗预防治疗预防治疗HRCT/GMHRCT/GM6Kaplan-Meier曲线显示,经验性治疗(虚线)与抢先治疗(实线)对所有397例患者组(A)和321例一线治疗AML的患者组(B)的90天死亡率的影响。A组和B组的P都0.002。如图A显示,经验性治疗90天的总生存率要明显高于抢先治疗。图B显示,在侵袭性真菌病发病率较高的接受一线诱导化疗的急性髓性白血病亚组中证实,抢先治
4、疗的总生存率显著较低。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比抢先治疗的总生存率要高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比抢先治疗的总生存率要高Pagano L, et al. Haematologica. 2011 Sep;96(9):1366-1370.789 移植类型用药方案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氟康唑 400 mg iv/po qd 伊曲康唑200mg iv qd+200mg po混悬液 bid,需监测伊曲康唑血药浓度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或急性白血病氟康唑 50400 mg iv/po qd伊曲康唑 po混悬液2.5mg/kg bid两性霉素B脂质体低剂量两性霉素B 干细胞移植后GVHD免疫抑制治疗或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诱
5、导化疗 泊沙康唑200mg口服 tid2007 ECIL(欧洲白血病感染会议)指南推荐意见 预防性用药10侵袭性念珠菌病治疗首选备选备注疑似念珠菌病(经验性抗真菌治疗)非粒缺患者氟康唑首日负荷剂量800mg/日(12mg/kg),继而400mg/日(6mg/kg);或棘白菌素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3-5mg/kg/日;或两性霉素B 0.5-1mg/kg/日棘白菌素适应于中重度至重度和/或曾使用过三唑类药物患者。疗程尚未确定,但若培养和/或血清学检测显示阴性时则停药粒缺患者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3-5mg/kg/日;卡泊芬净首日70mg,随后换为50mg/日;或伏立康唑400mg(6mg/kg) b
6、id,治疗2次后换为200mg(3mg/kg) bid氟康唑首日负荷剂量800mg/日(12mg/kg),继而400mg/日(6mg/kg);或伊曲康唑200mg(3mg/kg) bid多数粒缺患者抗生素治疗4天后仍持续发热者需要经验性抗真菌治疗IDSA(2009年)念珠菌病治疗指南推荐意见 疑似念珠菌病11临床上,临床上,90%侵袭性真菌感染由念珠菌和曲霉菌引起,特别是近年来非侵袭性真菌感染由念珠菌和曲霉菌引起,特别是近年来非白色念珠菌比例呈上升趋势。白色念珠菌比例呈上升趋势。卡泊芬净对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珠菌具有良好的抗真菌活性。对其它念珠菌,如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等的最低抑菌浓
7、度(MIC)也多数在1mg/L以下,作用明显优于吡咯类抗真菌药和氟胞嘧啶,与两性霉素B相似。卡泊芬净对烟曲霉、黄曲霉、土曲霉和黑曲霉等曲霉属也具有良好的抗真菌活性。对顶孢霉属、拟青霉属等的作用优于两性霉素对顶孢霉属、拟青霉属等的作用优于两性霉素B。对组织胞浆菌和卡氏肺孢菌也有一定作用。陈轶坚陈轶坚,等等.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4;4(5):313-16.卡泊芬净广谱的抗真菌活性卡泊芬净广谱的抗真菌活性12病例1 患者,男,61岁于今年1月29日无明显诱因出现牙龈出血,伴有牙龈肿痛,伴有头昏、乏力,活动后气促、呼吸困难,伴有间断咳嗽、咳痰,无畏寒、发热,无鼻衄、皮肤青紫,
8、无黑便、血尿,无骨痛、肌肉痛等,于2月6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门诊查血常规提示三系减少,白细胞 1.03109/L,血红蛋白 84 g/L,血小板 11109/L,后住院治疗,行骨髓细胞学示:早幼粒细胞占90%,考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给予维A酸诱导分化治疗 13 PML/RAR融合基因阳性; 骨髓细胞学及免疫分型示:AML-M3; 染色体示:46,XY,t(15;17)(q22;q12)15/46,XY5。 胸片示:心影增大,主动脉迂曲,双肺未见实质性病变 14 2月16日双肺CT示:1、双下肺感染,建议治疗后复查。2、双肺多发纤维增殖灶。3、支气管炎。4、右侧胸膜轻度肥厚粘连。 于2.
9、17-2.23予美罗培南 0.5 q8h,去甲万古霉素 0.4 q12h;2.19-2.28 氟康唑 0.2 bid。1516 2月24日双肺CT示:较前片(2012-02-16),双肺感染病灶较前略增多。1、考虑双肺感染,建议治疗后复查。2、考虑双肺多发纤维增殖灶。3、支气管炎。4、右侧胸膜轻度肥厚粘连。 于2.24-3.4 两性霉素B,从5mg逐渐加量至25mg/日;3.1-3.4 环丙沙星0.4 qd;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损害,遂停药。1718 3月5日双肺CT示:较前片,双肺感染病灶明显吸收。1.双肺感染,吸收好转。2.双肺增殖灶。3.支气管炎。4.右侧胸膜轻度增厚。 3.5-3.12 斯
10、皮仁诺 0.2 q12h 2天,随后0.2 qd;3.6-3.15 头孢吡肟 0.2 q12h;3.9-3.12 去甲万古霉素 0.4 q12h; 1920 3月12日双肺CT示:较前片,肺内病灶与前大致相仿。1.双肺感染,病灶与前大致相仿。2.双肺增殖灶。3.支气管炎。4.双侧胸腔积液伴右侧胸膜轻度增厚。 于3.13-3.26 卡泊芬净 首剂70mg qd,随后50mg qd。 口服伊曲康唑维持213月30日双肺CT示:病灶明显吸收 22病例2 患者男45岁于2011年5月因体检发现血肌酐升高(221.2umol/L),骨髓细胞学检查示异常浆细胞25%,血清免疫球蛋白固定电泳示IgA+型,I
11、gA定量为27.80g/L,AP为18.00g/L,Fish检测示p53位点扩增,阳性率为30%;1q21位点扩增,阳性率为30%。 7月2日、7月22日、 8月19日、9月10给予VD方案化疗,于10月2日出现左下肢皮肤剧烈疼痛,伴疱疹,双脚掌疼痛,查肌酐(CREA) 181.8 umol/L;免疫球蛋白正常;血2微球蛋白 6.25 ug/mL;尿2微球蛋白 0.44 ug/mL;血清蛋白电泳未见异常M蛋白。 11、12月检查均提示缓解(未见资料)。2012.1血免疫固定电泳:可见M带,为IgA+k型。 再以“多发性骨髓瘤IgA型”收入院。23 免疫球蛋白G(IgG): 7.43g/L 免疫
12、球蛋白A(IgA): 10.46g/L 补体C4(C4): 0.44g/L 免疫球蛋白M(IgM): 0.43g/L 尿酸(UA): 529.3umol/L尿素氮(BUN): 16.58mmol/L 肌酐(CREA): 385.7umol/L 球蛋白(GLO): 41.02g/L; 凝血功能示:凝血酶时间: 22.9秒; 血2微球蛋白: 10ug/mL;尿2微球蛋白: 10ug/mL 血常规示:白细胞: 6.35x109/L 血红蛋白: 110g/L 血小板: 311x109/L 中性粒细胞计数: 3.35x109/L 血沉: 56mm/h;24 化疗方案如下: 地塞米松 40mg 静滴 d1
13、-4; 沙利度胺 200mg 口服 维持; 阿霉素 18mg 静滴 d1-4; 顺铂 15mg 静滴,持续 d1-4; 环磷酰胺 720mg 静滴,持续 d1-4; 依托泊苷 70mg 静滴,持续 d1-425 3.3白细胞: 0.20 x109/L 血红蛋白: 69g/L 血小板: 46x109/L 中性粒细胞计数: 0.02x109/L;生化示:尿素氮(BUN): 25.20mmol/L C-反应蛋白(CRP): 21.76mg/L 肌酐(CREA): 444.9umol/L。 最高体温达39.1,伴咽痛不适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 抗感染药物(利奈唑胺及美罗培南液) 26
14、 3.9体温下降。白细胞: 0.26x109/L 血红蛋白: 68g/L 血小板: 14x109/L 胸部CT示:1.考虑双肺感染并双侧胸腔积液,双下肺膨胀不全。2.肝囊肿。 血培养示无细菌生长。痰霉菌(-)。痰抗酸杆菌(-) 273.93.143.2228 3.14白细胞: 5.13x109/L 血红蛋白: 68g/L 血小板: 94x109/L 中性粒细胞计数: 2.02x109/L。 复查胸腔B超示:右侧胸腔大量积液 (已定点)。左侧胸腔中-大量积液 (已定点) CT:双侧胸腔积液有所增多 3.15卡泊芬净 3.22较2012.3.12日片,双肺感染略有吸收,双侧胸腔积液稍增多 29病例
15、3患者男74岁,99年因乏力,双下肢肿痛、麻木,于上海长征医院就诊,诊断为巨球蛋白血症,经过多次化疗后于2000年行自体干细胞移植,移植后除脚背皮肤感染外无其他不良反应,后使用干扰素治疗至05年,停用干扰素后IgM再次升高。2010年4月、5月曾于我院行两疗程万珂,治疗期间出现四肢麻木、胸腔积液、腹泻便秘等不适,IgM稍下降但未至正常,遂自行服用中药,至24/8、24/9、24/10日于同济医院行化疗(美罗华 0.6,氟达拉宾 40mg,D1-D3,CTX400mg),23/11查白细胞1.0*109/L,Hb 87g/L,中粒 0.5*109/L,4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最高37.8,伴咳嗽,
16、咳白色粘痰,伴咽痛,自行服用“罗红霉素”,无明显缓解,伴间断气促,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无咯血,无胸痛,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以“巨球蛋白血症”收住我科。30 11.27白细胞 3.37109/L,红细胞 2.621012/L,血红蛋白 80 g/L,红细胞压积 25.4 %,血小板 4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66.2 %,中性粒细胞计数 2.23109/L,淋巴细胞计数 0.48109/L; 双肺CT:1、慢支并感染,双肺多发结节灶,建议复查排除肺内浸润31 12.4白细胞 1.5109/L,红细胞 2.781012/L,血红蛋白 84 g/L,血小板 65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 1.05109/L,淋巴细胞计数 0.26109/L, 12.11白细胞 2.79109/L,红细胞 2.661012/L,血红蛋白 81 g/L,血小板 52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 1.81109/L, 11.27-12.14体温每日峰值38.4-39.232 治疗:分别阿奇霉素0.5/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