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1542种群数量的变化_第1页
学案1542种群数量的变化_第2页
学案1542种群数量的变化_第3页
学案1542种群数量的变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厦门六中2014-2015学年高二年(上)生物学案15 4-2种群数量的变化班级:_姓名:_座号:_小组:_教师评价_【自主学习】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数学模型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_的_形式。2研究方法或步骤:提出问题提出_根据实验数据,用_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或修正二、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含义:在_条件下的种群,以_为横坐标,以_为纵坐标画出的曲线图,曲线大致呈“J”型。2“J”型增长数学模型:(1)模型假设: A. 条件:在_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B. 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每年以_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_倍。(2)建立模型:t年以后种群的数量表达

2、式为:_各参数含义:N0表示_,Nt表示_,t表示_,表示_思考:自然界中“J”型增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原因是什么?_三、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含义: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_的曲线,称为“S”型曲线。2产生原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_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会_,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数量也会_,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_,死亡率_。当种群的死亡率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就稳定在一定的水平。3 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_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_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_值。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1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_、食物、_、传染病等;(2)人为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2数

3、量变化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_中,在不利条件下,种群的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3研究意义有害动物_、野生动物资源的_和利用,濒危动物的拯救和保护。五、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中:(1)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可以采用_的方法;(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为何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3)如果实验时发现血球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自我检测】1经调查,第一年某种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的条件下,每年的增长率=1.3保持不变,则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 1.3 N0B1.69 N0C2.3 N0D5.29 N02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生态

4、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关于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有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下列关于种群“J”型增长的叙述,错误的是()A数学方程式模型可表示为: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t(第二年的数量为第一年的倍)B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C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DK值是固定的3我国海关对入境的进口货物都进行严格检疫,严禁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进入境内,若有害生物一旦进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可能的结果是()某些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其天敌数量较多境内生物多样性可能受到威胁很快被淘汰ABCD4如图为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阴影部

5、分表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a为“J”型曲线,b为“S”型曲线阴影部分的个体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K值为环境容纳量ABCD5建立数学模型研究方法中包括以下步骤:提出合理的假设;检验和修正;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研究步骤的正确顺序为()ABCD6某沙滩原有黄泥螺约3000吨,现每年最多可新增300吨。为不影响可持续发展,每年的最大捕捞量应控制在3000吨B300吨C1500吨D150吨7如图甲是依据我国某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图乙是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图甲可知:1953年我国人口属于_型,可看出计划

6、生育政策初见成效是_年。(2)人口也可以当做一个种群来看待。但某校一个班的学生不能当做一个种群,请根据种群的概念,分析其原因_。(3)分析图乙,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ac的条件是_,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_。(4)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_(填图乙中的字母)点之前进行,而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_(填图乙中的字母)点。(5)一个新物种进入某一生态系统后,没有出现如图乙所示的种群数量变化,请根据你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一、1性质 数学。 2合理假设 适当的数学形式二、1理想 时间 种群数量2(1)食物和空间 一定的倍数 (2)N t=N0t 该种群的起始数量 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 时间 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思考:不会,因为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三、 1趋于稳定的增长2有限 加剧 增加 降低 升高4 不受破坏 最大数量 环境容纳量 K四、1(1)气候 天敌 2波动 下降 消亡。 3防治 保护五、 (1)抽样检测(2)混合均匀,使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密度均匀(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