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端网络的等效概念_第1页
二端网络的等效概念_第2页
二端网络的等效概念_第3页
二端网络的等效概念_第4页
二端网络的等效概念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端网络的等效概念具有两个端钮的部分电路,就称为二端网络,如图2.1 所示。如果电路的结构、元件参数完全不同的两个二端网络具有相同的电压、电流关系即相同的伏安关系时,则这两个二端网络称为等效网络。等效网络在电路中可以相互代换。内部有独立电源( 电压源的电压或电流源的电流不受外电路控制而独立存在的电源叫独立电源) 的二端网络,称为有源二端网络;内部没有独立电源的二端网络, 称为无源二端网络。无源二端网络可用一个电阻元件与之等效。这个电阻元件的电阻值称为该网络的等效电阻或输入电阻,也称为总电阻,用Ri 表示。二、电源的等效变换任何一个实际电源本身都具有内阻,因而实际电源的电路模型由理想电源元件与其

2、内阻组合而成。理想电源元件有电压源和电流源,因此, 实际电源的电路模型也相应的有电压源模型和电流源模型,如图1.29所示。在图 1.29(a)电路中,由式(1.16) 可知:U U S IRi式中, U S为电压源的电压。在图1.29(b) 电路中,由式(1.17) 可知:1I IS 1'U Ri'整理后得:U I S Ri' IRi'由此可见,实际电压源和实际电流源若要等效互换,其伏安特性方程必相同,即电路参数必须满足条件:RiRi'; U S ISRi'(1.18)当一个实际的电压源要等效变换成实际的电流源时,电流源的电流等于电压源的电压与其

3、内阻的比值(I SU S' ),电流源的内阻等于电压源的( Ri'Ri ) ;当一个实际的电流源要等效变换成实际的电压源时,电压源的电压等于电流源的电流与其内阻的乘积(U S I S Ri'),电压源的内阻等于电流源的内阻( RiRi ) 。在进行等效互换时,必须重视电压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即两者的参考方向要求一致,也就是说电压源的正极对应着电流源电流的流出端。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的等效互换只能保证其外部电路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相同,对其内部电路,并无等效而言。通俗地讲,当电路中某一部分用其等效电路替代后,未被替代部分的电压、电流应保持不变。应用电源等效转换分析电路时

4、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电源等效转换是电路等效变换的一种方法。这种等效是对电源输出电流 I 、 端电压 U 的等效。( 2)有内阻Ri 的实际电源,它的电压源模型与电流源模型之间可以互换等效;理想的电压源与理想的电流源之间不便互换。( 3)电源等效互换的方法可以推广运用,如果理想电压源与外接电阻串联, 可把外接电阻看其作内阻,则可转换为电流源形式;如果理想电流源与外接电阻并联,可把外接电阻看作其内阻,则可转换为电压源形式。例 5.1 将下图电路进行等效变换。(c)图b(d)图b解题思路 :解题前先要看清电路的连接形式,因为并联电路电压相等,要看电压源;而串联电路的电流相等,对于串联电路则要看

5、电流源。对于并联电路则在图(a)电路中,因为R和 uS相并联,uuSuR;在图(b)电路中,因为iS和 uS 相并联,uuSuiS;a, b两点间的端电压相等,所以对外a, b两点间的端电压相等,所以对外在图 (c)电路中,因为iS;在图(d )电路中,因为iS和uS相串联,a, b两点间流过同一电流,所以对外iS和uS相串联,a, b两点间流过同一电流,所以对外例 5.2 已知 US1 4V, IS2 2A, R21.2 ,试化简图1.30(a) 电路。解题思路 :在图 1.30(a)中, 先把电流源IS2与电阻R2的并联变换为电压源US2与电阻R2的串联(注意:电压源的正极对应着电流源电流

6、的流出端),如图1.30(b) , 其中U S2R2I S212 2 24V在图 1.30(b) 中, 再将电压源US2与电压源US1的串联变换为电压源US, 如图1.30(c),其中:US US2 US1 24 4 28V( 若 US1和 US2方向不同则相减)。例5.3 将下图电路等效化简为电压源和电阻的串联组合。解题思路 :在第一条支路上2 电阻和 2V 电压源相串联,应用等效变换公式I S U S' 和 Ri'Ri 将其等效变换成1A 电流源 ( 电压源的正极对应着电流源SRi'i i电流的流出端) 与 2 电阻的并联组合;在第二条支路上1 电阻和 3A电流源相

7、串联,等效结果如图(b) 所示。在 (b) 中, 三路电流源相并联,其中 3 A电流方向向下,则有 I S 1 3 5 3A,进一步等效为图(c)所示。在图 (c)中, 2 电阻和 3A电流源相并联,再应用等效变换公式USISRi'和Ri Ri',将其等效为图(d)所示简化形式。方向和电压 源的极性注意电流 源电流的a1A电流源2 1A5A3A 进行合并 b5.4 电路如图1.31所示,已知US1 10V, IS1 15A, IS25A, R 30 ,R2 20 ,求电流I 。:在图 1.31(a)中,电压源US1与电流源I S1并联,可等效为该电压源US1;电流IS2与电阻R

8、2的并联可等效变换为电压源US2与电阻R2的串联,电路变换如图1.31(b),其中:US2 IS2 R225 20 100V。在图 1.31(b)中,电压源US1与电压源U S2的串联可等效变换电压源U ,电路1.31(c) ,其中:US US2 US1 100 10 110V SS 2S1在图 1.31(c)中,根据欧姆定律求得:USRR211030 202.2A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阻元件依次相连,且中间无分支的连接方式叫串联,如2.3(a)所示。串联电路中流过每个电阻的电流都相等,即:I I1 I2 In;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即:U U1 U2 Un; 串联电路

9、两端的总电阻(等效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即:RiR1R2Rn 。2.3(b)是图 2.3(a)的等效网络,根据等效的概念,在图2.3(b) 中有:URi I 。串联电阻有“分压”作用。在两个电阻的串联电路中,若已知电路的总电压 U 和R1 、R2 的阻值时,则这两个电阻上的电压分配关系为:U1R1R1R2U2R2R1R2在电工测量仪表中,用串联电阻来扩大测量仪表的电压量程。例 5.5 一个额定值为5W、 100 的电阻,在使用时最高能加多少伏特电压?能允许通过多少安培的电流?2解题思路 : 本题中已知功率和电阻值,由功率公式P UI U U U 得RRU PR 5 100 22.5V;P

10、UI IR I I 2R得两个或两个以上电阻元件接在电路中相同的两点之间的连接方式叫电阻的R1050 0.225A。并联,如图2.5(a)所示。并联电路有以下特点:并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均相等,且等于电路两端的电压,即U U1 U2 Un;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电阻中的电流之和,即I I1 I2 In;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即1111Rn R1 R2Rn并联电阻有“分流”作用。在两个电阻的并联电路中,若只有R1、R2两个电阻并联,如图26 所示,可得等效电阻Ri 为:R1 R21 nR1R2当已知电路的总电流I 和R1 、R2 的阻值,则流过两个电阻上的电流分别为:

11、I URn IR2I11 IR1R1R1R2URnIR112 IR2R1R1R2在电工测量仪表中,用并联电阻来扩大测量仪表的电流量程。例 3.3 在图 2.6所示的电路中,已知 I 500mA, R1 5.1K , R2 310 , 求 I1,和 I2。解题思路 :根据分流公式得:R0.31I 12 I .500 28.65mAR1 R25.1 0.31R51I 21 I .500 471.35mA2R1 R 5.1 0.31例 3.4 求图 2.1 所示电路中6 电阻上的功率。解题思路 : 该题是一个既有串联电阻又有并联电阻的混合电路。首先, 利用电阻的串联、 并联关系简化电路,求出相关电流

12、。图 2.1中 4 和 6 电阻是并联关系,其并联等效电阻又和1.6 电阻是串联关系,依据电阻串、并联公式将图2.1 所示电路简化为图2.2所示的形式。用分流公式求电流i :16i10 8A16 4i 是图 2.1 中 1.6 电阻上的电流,这个电流又是4 和 6 电阻的总电流。再6 和 4 电阻上的分流,在6 电阻上的电流i1是:44i1i8 3.2A16464消耗在 6 电阻上的功率是:p 6i12 6 3.22 61.44W由串联和并联电阻组合而成的二端电阻网络称为电阻的混联网络,分析混联( 1)计算各串联电阻、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再计算总的等效电阻。( 2)由端口激励计算出端口响应。(

13、 3)根据串联电阻的分压关系、并联电阻的分流关系逐步计算各部分电压3.6 图 2.7所示的是一个利用滑线变阻器组成的简单分压器电路。电阻分压器a、 b 接到直流电压源上。固定端b与活动端c接到负载上。利用分压c 的滑动,可在负载电阻上输出0 U 的可变电压。已知直流理想U S 9V ,负载电阻RL 800 ,滑线变阻器的总电阻R 1000 ,c 的位置使R1 200 , R2 800 。求输出电压U 2 及滑线变阻器两段电阻中的电流I 1 和 I 2 ;若用内阻为RV1 1200 的电压表去测量此电压,求电压表的读数;若用内阻为RV2 3600 的电压表再测量此电压,求这时电压表的读数。解题思路 :(1) 在图 2.7(a)中,电阻R2与RL并联后再与R1串联。得总电阻为R总R1R2RLR2RL800 800200600800 800I1USR总60090.015A再由分流公式求得电流I 2为I2RLR2RL800I10.015 0.0075A1800 800U 2R2I 2 800 0.0075 6V(2)在图 2.7(b)中,电阻R2、RL与电压表内阻RV 1并联后再与R1串联,得总R总R1111200R2RLRV1111800 800 1200500UV1为U V1USR总111500115.79V1R2RLRV1800 800 3600(3) 在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