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单元追根寻源教材内容: 1.吃穿住话古今(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过程与方法1了解和欣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2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图册和再现历史的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走进远古时代吃穿住行是生活最基本的需要,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考察吧。小组交流自己收集的缘故的故事,全班交流师: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他们生活中会有哪些苦难和危险生:汇报自己的资料。小结: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条件的考验中,严寒酷暑,暴雨雷鸣,毒蛇猛兽。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的祖先在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不断地摸索,开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二告别饮血
3、茹毛的生活查字典“饮血茹毛“是什么意思?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谋取食物和社会方面与最初给人类有哪些变化?1自己阅读熟食的故事,从吃生食-吃熟食2出示教材,图片,刀耕水种,人拉犁,牛拉犁。让学生观察人们的耕作是怎样一步步进步的?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把一些植物培养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思考:这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3出示小资料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的生存与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第二课时古人的歌谣1 出示课前收集的农谚。(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调查表天气的农谚 节气的农谚 自然的农谚 其他 2 学生说说这些农谚,告诉了我们什
4、么(自然现象和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3农历有二十四节气,我们在日历中找一找它们的名称。再设想一下,这些节气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中华食文化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什么?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中国人不仅学会了种植和养殖,还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食文化,今天我们来谈谈中国的食文化P31P32。1. 你们了解了什么?(出土的石器、面团变面条、饺子的做法、屈原的故事、筷子的使用)除了书上的介绍,你还知道什么?(从习惯、讲究、礼仪等方面引导)2. 全班齐读奇妙的筷子,读后最大的体会是什么?你们还能举出反映出祖先聪明的例子吗?3. 古代与现代食文化有哪些联系呢?(以
5、饺子为例教学P85)4. 刚才有的同学说喜欢肯得基、牛排,那它们属于西餐。对,每个民族和国家,由于生活的环境和历史文化存在着差异,所以在食文化上也不相同,我们比较一下,中、西两餐各有什么特点?P33除书上的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5. 小结:这两课我们了解远古时代的生活状态,以食这一话题,感受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及对现代的影响,除了食文化,还可以从哪些地方再次感受这些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2. 吃穿住话古今(二)第一课时:从服饰话古今本课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服饰与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关系,由此体会人类的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过程与方法学习用联系、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情感与价值
6、观体会人类的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课时划分:二课时二、教学流程:活动一:引入学习(一)服饰与气候的关系。1、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两张照片。请大家看看,认识照片上的人吗?你们能否看出,这两张像片各是什么季节照的?2、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板书: 服饰)3、同学们根据老师穿的服饰,准确地判断出了冬季和夏季,由此可以知道服饰与什么有关? (板书:季节气候)(二)服饰与职业的关系。1、请大家看大屏幕的图像,说一说他们是从事什么工作的?2、你们是根据什么断定的?3、由此看来,服饰还与什么有关? (板书:职业)(三)刚才我们知道了服饰与季节气候、职业有关,那么服饰还和什么有关呢? 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
7、探究,我们知道了服饰与季节气候、职业身份、经济水平、制作技术等有关。接下来,我们用服饰与相关事物的联系,来了解当时社会的情况。活动二 服饰起源与人类文明进步1、下面,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远古。(出示两张图片,分别是赤身裸体和穿树叶的远古人。)2、请同学们看这两幅图,同是远古的人,有什么不同?(一张图片上的远古人没穿衣服,一张是穿了树叶的。)3、远古时期的人们从赤身裸体到懂得用树叶遮身,从这一过程中,你可以猜测出什么?小结:人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知道要穿衣服,大家赤身裸体地走来走去,认为是很自然的事,后来人们懂得了遮羞,他们开始用树叶来遮挡自己的身体,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进步。( 板书:人类进
8、步)4、(出示远古人用树叶遮身和穿兽皮的图片)师:从用树叶遮身发展到用兽皮做衣服,你还能猜测到什么呢?(树叶和兽皮相比,哪种的保暖性好?)小结:也就是从这一点,人们推测出,很多年前我们的地球,气候四季如春,既无严寒,又无酷暑。后来地球开始逐渐变冷,当严寒降临的时候,人们龟缩在洞穴里,生火取暖,要出洞去打猎、采集时,他们就用兽皮来御寒。5、(出示教材上第一副图)同学们看,这个古人在做什么?用什么来缝衣服?为什么是用的骨针?那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缝制衣服?小结:据考古发现,早在几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用骨针来缝合兽皮做衣服了,这可是人类服装史上的一大进步。当然,和我们现在相比,当时社会制作水平还是相
9、当低下。活动三: 服饰变化与社会发展一、出示教材上的麻和丝衣图1、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祖先们走出了用树叶兽皮为面料制作服饰的远古时代,后来,他们的服饰和面料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图)知道这是什么面料吗?(麻布)师:是呀,6000多年前,人们已经能把野生麻的杆撕开捻成线,织成麻布。4、那这件衣服是什么面料呢?(丝)5、5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会做丝衣了,这件丝衣是多少年前做的?小结:这件丝衣2000多年前的,丝衣的重量只有49克,不到一两,真是薄如蝉翼,轻若烟雾。6、同学们,一提到丝绸,中国人是相当的自豪!因为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种桑树,养蚕子,生产丝织品的国家
10、。你们知不知道古代有一条与丝绸有关的路?7、(出示古代丝绸之路图)丝绸之路东起长安,一直延伸到中东,你看了古代的丝绸之路途经了那么多的国家和地区之后,知道丝绸之路有什么作用吗?小结:古代的商人将中国的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带到了西域,换回许多西域的奇珍异宝,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走向了世界,促进了古代中国与西域各国的商业往来,也见证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昌盛。7、我们再来欣赏欣赏,用丝绸做的服饰。(放课件:各种各样的服饰)8、同学们,这些与远古的树叶兽皮做的服饰相比,又发生了什么变化?9、这些服饰的颜色绚丽,面料丰富,款式多样化。透过服饰的变化,我们能看到当时社会怎么样?(板书: 社会发展)二、出示黄道婆
11、的图片。1、同学们,前面谈到的树叶、兽皮、麻布这些面料是天然的。丝呢?这种面料靠的是人们养蚕而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二、三千年前,人们知道了种植棉花。(出示课件教材中的图)这幅图反映了宋代人织布制衣的生活。同学们,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讲一讲黄道婆的故事。2、谁能把黄道婆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3、黄道婆做出了什么贡献?小结:对,黄道婆是对中国纺织业做出了贡献的人,正因为黄道婆传播和改革了棉纺织机械和纺织技术,才促进了棉花种植的大面积推广和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人们才穿上了价廉物美的棉布。三、出示唐朝的武士服、百姓服、宰相服、皇帝服1、接下来,请看一看,猜一猜:这几套唐朝服饰分别是什么人穿的?(武士
12、、百姓的服饰换一下、宰相的服饰换官服、皇帝 )(你怎么认为是皇帝穿的?)2、同学们,你们看,皇帝穿龙袍,武士穿战袍,宰相穿官服等,我们从这些可以看出,那时候服饰与什么有关? (板书:身份) (如果已经板书,就要强调板书。) 3、小结:同学们,远古时候的树叶兽皮做的服饰是用来遮羞、暖体的,而现在这些服饰已经成为不同身份地位的标志。我们的服饰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我们的社会也在不断地发展。四、出示唐服和服。1、(出示唐服)这是我们唐朝的服饰。2、(出示和服)这是什么服饰?3、同学们感觉日本和服与唐朝服饰有相似的地方吗?中国和日本是不同的国家,两套服饰为什么那么相似?小结:和服受到唐朝服饰的影响,成了日
13、本的国服。唐代服饰不仅对日本,还对朝鲜、东南亚等一些国家产生了很大影响。到今天,东南亚等一些国家仍然把唐朝的服饰作为正式的礼服,可见影响之深远。五、 出示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1、同学们知道这套服饰的名称吗?2、在很多中国人还在穿长袍马褂时,西方国家的人们却普遍穿着这样的服装,我们称之为西装。后来,有人吸取了西装的优点,设计出了中山装,中山装出现后,很快受到我国许多男士的喜爱,并将它看作是中国的民族服装。3、透过服饰的相互影响,你知道了什么?请同桌的议一议。4、小结:透过服饰的相互影响,我们知道我国的服饰不但影响了国外,同时还受到外来服饰文化的影响。六、当代社会的发展与服饰的繁荣1、(出示课
14、件:牛仔服、T恤衫、喇叭裤、旗袍、唐装)问:我们再看一组图,这是我们当代人穿的一些服饰,请同学们说一说哪些是从我们祖先那里沿袭下来的,哪些是从外国学来的?2、当代服饰样式繁多,当代服饰又是用什么面料做的呢?同学们可以摸一摸,看一看自己穿的衣服,还可根据自己平时知道的说一说,现在的服饰用了一些什么面料做的?(丝绸、棉、麻、化纤、纳米、莱卡、腈纶)(你还知道哪些面料?)小结:我们现在服饰的面料可以说不计其数,不但有传统的棉、麻、丝绸等面料,还有化纤、羊毛、莱卡、腈纶等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服饰的面料还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未来的服饰面料还会更加丰富多彩。4、同学们,从古到今,人们的服饰发生了巨大
15、的变化。尤其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打开了通向世界服装业的大门,人们的着装令人眼花缭乱。让我们来看一看同伴们那些多姿多彩的服饰。(放课件)小结:我们不仅看到了当代服饰的繁荣景象,更感受到了社会的开放,经济的繁荣,科学技术的先进。 六、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研究服饰的发展和变化,体会到了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同时,今天我们也初步学习用联系、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板书设计:吃穿住话古今季节气候 职业身份 人类进步服饰 经济水平 社会发展 生产技术 3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教材内容: 3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初步了解陶瓷及青铜器等冶炼
16、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与人类生产和人们生活需求的密切关系。过程与方法1. 感知我国古代陶瓷文化的卓越成就和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2.由陶器,我们让学生感受到的是人类创造性的发明,从“陶”中透视中国人的创造;由瓷器,我们引导学生尝试欣赏瓷器的美,透过瓷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交流;青铜,这是一个远离现代儿童的概念,但中国曾有过灿烂的青铜文化时代,有着在当时世界一流的冶炼技术。因此,我们介绍青铜器,旨在引导学生从中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历史等情况。情感与价值观感知我国古代陶瓷文化的卓越成就和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教学重难点:1初步了解陶瓷及青铜器等冶炼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与人类生产和人们生活需求的密
17、切关系。2 感知我国古代陶瓷文化的卓越成就和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人类的创造性发明陶器1. 出示一个陶器:陶器在今天看来,既简单又普通,可是在七千多年前,我们祖先就创造出自然界中没有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猜一猜,他们怎样创造出陶器的?P442. 这些说法有道理吗?说明了什么?(是在人们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在不断地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过程中产生的?)3. 现在我们来看看三个不同时期具有典型特点的陶器P45。猜猜这些陶器是做什么用的(盛水、盛物、装饰品)?唐代的骆驼载乐俑:骆驼是唐代主要的陆上交通工具,胡乐器是唐代不可缺少的伴奏乐器,最典型的胡乐器是琵琶,是当年盛行的写作照。4. 除了
18、陶器,中国的瓷器也以神奇的风采,独特的技法,浓郁的民族韵味,享誉世界。5. P46比较一下瓷器与陶器有什么不同?(制作材料的不同、款式的不同、光泽的不同等)。各个时期的瓷器又有哪些不同?6. 你们知道吗?享有“瓷都”之称的就是我们江西省景德镇,你们对景德镇有哪些了解呢?课前大家已搜集了有关资料,小组分享。7. 小结:这节课,我们站在古人的角度,推测陶器的来历,陶与瓷的区别来了解陶瓷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与人类生产和人们生活需求的密切关系。 第二课时文化的使者瓷器1 小组汇报. 把自己找到的陶瓷列出来,说说它的材料、用途。. 没带实物的可用调查、文字、照片的形式讲述。2 全班汇报要求:不管以什么方式
19、展示,必须说明其方法、途径、以及阐明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归类。3 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展示,我们能切身感受到陶瓷器现在依然广泛应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4 小结5 灿烂的青铜文化6 我们的祖先不仅用自己的智慧制成了精美的陶瓷器,同时,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还创造了青铜,什么是青铜?(铜和铅,锡的合金,其优点硬度高,熔点低)到底是怎样的呢?P50P517 你们在哪儿看到青铜器?老师简介青铜的制作情况,教参P62 看书上的“利益”你发现了什么?(文字记载史实)8 从其他青铜上你们还发现了什么?你们从这些青铜上找出历史故事吗?学生小组交流。9 小结:谈收获。10 (了解了青铜器中
20、的历史故事,知道人们生产与生活的方式,了解历史事实的历史研究方法)4.汉字和书的故事教材内容:4汉字和书的故事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 品德与社会 第二单元 第4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特点及与现实事物的联系,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喜爱和欣赏。过程与方法了解书的产生及演变历程,并通过学习,体会到我们今天的一切事物都有它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都凝聚着先人的智慧,这其中我们的祖先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情感与价值观 在教材的呈现形式上,只是提示了一些示范性的知识点或信息资源,给学生留出了探究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体验学习探究历史的各种方法。教学重难
21、点: 如何让学生感受汉字与生俱来的历史的温度和生命的气息,并升华凝聚对汉字的一种真诚的爱。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汉字的创造与发展活动一设想:假如没有汉字师:同学们,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汉字,你会碰到哪些困难?生1:假如没有汉字,信写不成,邮件发不成,妈妈的温馨留言条也就没了。师:大家的交流沟通肯定少了。生2:假如没有汉字,逛街也不方便了。街上没有一个字,我需要的东西不知在哪个商店,一个个地找,那要找到什么时候呀。师:给咱们的生活带来了麻烦。生3:没有汉字,许多发生的事都不容易记下来,日子一长肯定忘记。师:我也有同感。久而久之,咱们的过去将是一片空白了。生4:假如没有汉字,我会很遗
22、憾。我是一个爱好写作的人,如果没有汉字,那就绝对不会有人看到我的作品了。师:我看除了小作家伤感之外,班里的小书法家也干着急喽。生5:这样一来,作家、记者、书法家不是都要失业了?师(半开玩笑):失业的可能还有老师。生6(笑着接):我们也整天不知该做些什么了。师:同学们,没有汉字的生活生1:太不方便了!生2太单调了!生3:太落后了!师:看来,咱们的生活的确缺不了汉字,它与我们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这汉字可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贝。 活动二探寻:汉字的产生和演变师:那宝贝汉字到底是谁创造的呢?说起“造字”,我们就会想到“仓颉造字”的传说,谁知道这个传说?生:我知道这个传说。传说距今5000年前,有一位
23、名叫仓颉的人,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他有四只眼睛,看东西十分清楚,抬头看见月亮的时圆时弯,低头看见各种鸟兽的脚印,他从中得到启发,创造了文字。师:好神奇的传说。同学们,你们认为传说中哪些是可信的?哪些方面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请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生l:我们组一致认为仓颉有四只眼睛不可信。人怎么可能有四只眼睛呢?生2:对这一点我们小组也认为不妥。不过我想,传说中写仓颉有四只眼睛是想说明他比常人会观察、会发现。生3:我们认为,仓颉根据事物的样子造字是可信的。现在很多字和事物本身还是很相像的。师:你说的是象形字。这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生4:我们小组认为汉字不可能是仓颉一个人造
24、的。创造那么多的汉字,靠一个人的智慧是完成不了的。生5:我们认为仓颉是文字的鼻祖,是始者,但不是终者。师:“仓颉造字”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而不是史实。其实,汉字不可能是由一个人创造的,也不可能是在一个时期创造的。如果仓颉确有其人,他也只是寻找到了文字的“根”,并且发挥聪明才智使“文字根”长出了强壮的树干。只有在后人的浇灌下“树”才会渐渐“分枝”,长出“绿叶”造字的祖先不是一个人,我们的祖先人人都在创造文字,都在参与这个活动。直到今天,汉字都还没有“结果”,也永远不会“结果”,因为汉字还在不断创造,不断发展。师:那人们为什么要造字呢?表达、交换、记忆?生1:我想是主要是为了帮助记忆。生2:我也这样
25、认为。师:据说在文字没有出现之前,古人有很多帮助记事的方法(出示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画图记事三幅图)。师:这是人们通过一些考古的发现和古籍进行推测的。请大家来试着当当考古家,推测一下人们的记事方式。生1:古人为了要记住一件事,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以后看到这个结,他就会想起那件事。如果要记住两件事,他就打两个结。记住三件事,他就打三个结,如此等等。师:你认为结绳记事的方法有什么不足?生1:我想,如果他在绳子上打了很多结,恐怕他想记得的事情也就记不住了。所以这个方法虽简单但不可靠。生2:我来推测“刻木记事”。在木头、石头上刻痕也是帮助记忆的方法之一,结果当然也是与结绳记事一样。用这种方法不能对事情
26、本身做记录,它只能起一个提醒记忆的作用,而且也不能记得太多。师:后来,人们又用画图记事。生:画一样东西太慢了,可以抓住东西特征,简化一下。师:你与古人真是不谋而合了。就拿“牛”来说,人们最早是画一头整牛的图形,后来生产发展了,交往频繁了,人们没工夫画那么细致的画,便仅画个牛头来代替。再后来,画牛脑袋还嫌麻烦,就将线条进一步简化,终于创造了“牛”字。(师边讲解边出示牛字的演变过程)师:从画整牛到创造牛字,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是人们根据实际需要,长期创造、改进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文字产生、演变的历史。师:从“牛”字的演变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生1:汉字由图形变为笔画。生2:汉字由象形变为象征。师3:
27、汉字由复杂变为简单。师:汉字字形的总变化是由繁到简,每一种新字的出现,都改变了前一种字形难写、难记的特点;同时,汉字不断趋于定型化、规范化。汉字的发展是逐步从象形走向符号化,从笔画较多止向笔画简单,使书写更加快速便捷。 活动三研究:汉字的造字方法师:每一个汉字都是智慧的结晶。通过一个个汉字,我们能够看到祖先是怎样生活的,这种生活又是怎样变化的,甚至能够“看”到他们是怎样思考的。昨天,我请大家去了解古人造字方法,并收集了相关的资料,请大家分小组研究一下,下面这几组字有什么特点?古人是怎样造出这些字的?出示:人、木、牛、册、眉本、上、从、刃、中从、休、暮、歪、掰噪、澡、躁、燥、操生:人、水、册、眉
28、这些字很像实物。师:你们能说说看看这些字分别像什么?生1:“人”像侧身的人。师:瞧,圆圆的头,微弯的臀,直立的腿,伸出的手。生2:“木”像树木,上有枝下有根。生3:“册”像绳线编结竹简而成的书的样子。生4:“牛”像牛头。师:咱们的祖先真的聪明,易于区别,易勾轮廓的物体,往往是画实物的全体;复杂又易混的物体往往是画最具特征的部分,以局部代全体。生5:“眉”为了显示眉毛,还加上了眼睛。师:这是连带相关的物体一起画出了。描画实物形状是一种造字方法,称为象形法。在我们的汉字里,最早产生的是象形字。师:在生活中,我们的祖先还会碰到一些比较抽象的事物,于是又用灵巧的双手刻绘了一个个符号。这就是指事造字法。
29、(出示:本、上、从、刃、中的古文字)请大家找一找与古文字相对应的现代文字。师:我们祖先还创造了“会意字”。这类字往往是拼合意义上有关联的字来显示出新造字的意义。出示:从、休、暮、歪、掰师:请大家分组讨论,用语言与肢体动作来谈一谈、演一演字的意思。(学生立即行动)生1、生2:两人一前一后相跟随。众生:从、从、从生3、生4:一人做大树,一人靠在他身上闭目养神。众生又高呼:休息的休。生5:太阳落到草丛里暮生6:不正歪;两手把物体分开掰师:看来汉字的一笔一画都有奥秘。因为汉字是我汉族祖先对大自然对当时社会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会的结晶。咱们的祖先先后造出了“形声、指事、会意”字,但字还是不够用。怎么办
30、呢?聪明的祖先,把表示声音的声旁和表示意义的形旁搭配起来,组成很多新字。出示:噪、澡、躁、燥、操师:为了方便记忆,我们给这组形声字编编识记口诀好吗?师、生:有水可洗澡,伸手做早操,张口出噪音,易燃真干燥,跺脚好烦躁。师:还能找出一组组这样的形声字吗?生1:睛、晴、清、请生2:吗、妈、骂、码生3:通、桶、痛生4:逃、桃、跳、挑、眺师:就这样文字越造越多。据统计,形声字占汉字的90左右。除了这主要的三种造字方法之外,还有假借、转注两种造字法。我们的祖先就是运用这六种造字法造出了90000多个汉字。这些神奇的汉字,都是我们聪明的祖先从劳动中从大自然中、从社会生活中体味、创造出来的。我们的祖先用灵巧的双手刻绘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符号,把他们的智慧和灵感熔铸在一个又一个汉字里。 活动四感受:汉字的神奇1我们来做个游戏1)造字游戏这是一个日字,我们看看,如果在这个字的基础卜添加一笔,又可以组成哪些新的字?(旧、由、旦、申、甲)小结:一个简单的独体字,加上一笔,就创造出了那么多的新字。我们的祖先真是聪明富有创造力。2)组字游戏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组句的游戏。羊山上吃小草羊上山吃小草山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918防空疏散演练方案
- 2025年特种作业人员起重机械操作安全防护措施考核试卷及答案
- 毒蛇咬伤应急演练方案
- 2025年碳中和与绿色科技考试题及答案
- 智能汽车中的语音交互系统开发方案
- 从数据到决策初级金融分析师的实践之道
- 薪酬福利体系设计激励性薪酬与福利方案-侧重薪酬福利
- 高级水泥生产工的岗位职责与操作规范培训资料
- 期货操盘手月度业绩考核方案与测试题
- 团队协作经验总结
- 学堂在线 高技术与现代局部战争 章节测试答案
- (正式版)QBT 8006-2024 年糕 标准
- YY/T 0801.1-2010医用气体管道系统终端第1部分:用于压缩医用气体和真空的终端
- GA 1016-2012枪支(弹药)库室风险等级划分与安全防范要求
- 2023年上海技术交易所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地质灾害培训班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 英语学习水循环课件
- 《第三方物流(第4版)》教学大纲
- 中国专利奖经济效益专项审计模板
- 低血糖的识别及处理
- 竣工中文说明书sync hd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