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格教学技能_第1页
微格教学技能_第2页
微格教学技能_第3页
微格教学技能_第4页
微格教学技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导入技能一、概念导入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导入这一教学环节时,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二、类型图片导入例如教材中的插图、多媒体图片、教学挂图、照片及教师自制简笔画等。游戏导入例如猜谜语、做游戏等。故事导入例如选取一些短小精悍的、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启发性、教育性的故事。情景导入例如运用语言、环境、设备、活动等各种手段,创设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景。事例导入例如运用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或者是报刊杂志上的相关新闻。旧知识导入例如选取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或者是以前学过的知识作为导入的一个线索,复旧引新。三、作

2、用 1.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原动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好和乐而产生的求知欲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动力。因此,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要循循善诱,唤醒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意识到学习要达到目标及意义,激发内部学习动机。 2.引起注意,迅速集中思维 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刚上课时心理处于紧张、消极的状态,生动新颖的导入可以使学生自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在大脑皮层和有关神经中枢形成对新知识的“兴奋中心”,使注意力迅速集中,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3.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 我的教学片段中有一个

3、探究性的问题:“x可能是什么数呢?”引发学生好奇心,为新知识学习做好铺垫。 4.沟通感情,创设学习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而已。”因此良好的情感交流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催化剂。 四、原则 1.目的性、针对性原则 导入要紧扣教学目标和要点,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内容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使学生明确要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要学。 2.直观性、启发性原则 导入要尽量以生动具体情境为基础,抓住学生心弦使起情绪高涨,有利于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趣味性、艺术性原则 导入要颇有

4、风趣,引人入胜,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语言的魅力和炽热的情感。 4.简洁性原则 导入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5分钟为宜。 施之教法,贵在启导。“导入”将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介绍技能(讲解技能)一介绍技能(一)定义介绍技能是指老师利用语言及各种直观教具来创设情境,呈现出新语言知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新语言的语音、语调及语意的教学行为方式。(二)目的与功能1 对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掌握关键有重要意义难点是学生学习感到困难的地方。在难点之处,教师有针对性的,精练、生动的讲解,往往能使学生茅塞顿开。重点和关键是课堂教学的精要之处,这些知识对于完成教学目标至关重要,要求学生清晰、

5、牢固地掌握。然而学生往往搞不清楚哪里是重点,什么是关键。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强调重点和关键,并在这些地方着意雕凿,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2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讲解的内容经过了教师系统整理,将知识去粗取精、提炼和升华。其中包含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以及学生学习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听教师讲课,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事半功倍。3生动形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讲课不能照本宣科,而是用生动、形象、精练的语言,用有趣的典型的例子去解释和叙述。语调抑扬顿挫,表情自然亲切的讲解会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如见其人、其物、其景,可以把枯燥的情节讲得入神入画,使学生神往陶

6、醉。4有利于掌握知识结构,培养能力教师讲课严密的逻辑,清晰的层次,准确的推理,透彻的分析和综合,会影响学生,使学生学会认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结构。教师向学生介绍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5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自然而良好的情感流露,如深刻的爱与憎,激愤与愁肠,兴趣与豪情,都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产生良好的教育作用。然而,讲解的这些特点,都只有使用恰当时才能体现。如果使用不当,比如不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少安排学生的活动,一味的灌输,还会产生“满堂灌”、“注入式”等问题。6、创设语境,建立新的语言的联系利用学生已学过的

7、语言知识创设有意义的语境,同时把新语言有机地融汇在精心创设的语境中,让学生在实际语言情景中来理解新语言知识。比如:6BU5的句型部分,教师可改变新句型出现的顺序,通过连续的问答,得到I like spring best. Liu Tao likes summer best.就可以接着问:Helen,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提示其用I like best. 虽然是答句先出现,问句后出现,但因交谈的顺序的确如此,因此学生感到新知并不难理解和掌握。3、使学生感知和初步理解新语言知识。(三)构成要素1、创设语境,有效导入用学过的语言结构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语言环境

8、,把新语言融汇在精心安排的语境中,使新语言知识能够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易于理解接受。2、新旧知识,联系紧密3、使用教具,注重直观4、语言规范,音调正确(在介绍新的语言结构时)5、示范表演,扮好角色在介绍新语言阶段,教师的角色是示范表演者,或解释者。教师应设法通过语境示范,讲解新语言结构的意义、功能和用法。(四)介绍技能的类型1、使用直观教具介绍例:用实物介绍现在完成时例:用实物介绍名词复数T: Whats this in English? (拿出一个苹果)Ss: Its an apple.T: Yes, its an apple. (又拿出一个苹果)Is this

9、an apple?Ss: Yes, it is.T: So we can say they are apples.Ss: Apples.2、用图表介绍.例:用 family tree介绍某人一家T: (预先在黑板上画一颗大树,写好家庭成员名称,用纸盖好)Look, this is a big tree, its a family tree of Yang lings. Whos he? Can you tell me?3、以动作介绍新语言 例:用动作介绍现在进行时:T: Look at the boy. What is he doing?(做开门动作)Ss: Hes opening the d

10、oor. (引导学生用Hes回答,如果学生说成Hes open the door, 顺势呈现Hes opening the door.)4、用问答方式介绍新语言 例:介绍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加s的形式T: Lily, do you like reading English?L: Yes I do. T: Do you read English everyday?L: Yes, I do. T: Now we can say Lily reads English everyday.5、用故事介绍新语言 例:如介绍将来时态 T: Its spring now. Its warm and sunny.

11、My friend Tom is very happy. Because in spring, he can do many interesting things. He can fly a kite, he can go fishing, and he can go rowing. Tomorrow is Saturday, Tom has no class, what is he going to do? (学生可直接说短语. ) Yes, he is going to fly a kite, hes going to go fishing, and hes going to go row

12、ing. Hes going to do many interesting things. 6、用录音介绍新语言 例:如录音放一段对话,讲述两人在家干什么,听完后,通过师生问答,介绍过去时态。 听On the farm 的课文录音,然后T: What did Nancy do last week? Did she ? What else did she do? How about Helen? What did she do? 7、用歌曲介绍新语言。(歌词与新知识有关) 8、用游戏介绍新语言 例:介绍比较级 请两个学生上讲台,由其余学生齐发口令:Jump, jump, jump high, p

13、lease. T: (指S2) He is the winner. So we can say he can jump higher than him.(五)应用要点 1、语言简明扼要,所用句型结构既要体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又要尽可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学生容易理解掌握。2、一节课用于介绍的时间一般为510分钟,有几个新语言结构时可分开介绍,介绍一个新语言结构后要及时板书、领读、组织操练,不要作过多地讲解,以领悟和应用为主。 3、介绍时不要机械地套用书中的原句,不要以介绍代替学生对课本的理解。4、多数生词的介绍宜放在语境中,不要搞集中识字。5、多使用语言描述情景、交待背景,尽量在与学生的自然交

14、谈中介绍新语言点。 例:介绍Shall we ? Its Friday afternoon, and were very happy, because well be free tomorrow. Xxx, shall we go swimming tomorrow? 例:介绍too(太) 在黑板上写一个很小的字,然后说:Can you see the word cleanly? 答:No. 师说:Oh, its too small. (六) 介绍技能评价表 评价因素评语等级数量优秀较好一般1、创设情境有新意15%2、新旧知识联系紧密15%3、有效地使用直观教具15%4、自然流畅地引出新语言1

15、5%5、讲解精炼,表达清楚15%6、语言规范,语音语调正确10%7、起到“示范者”的作用15%二讲解技能教学目的:理解讲解技能的基本要求;熟悉讲解技能的基本要求;能够编写训练讲解技能的微型教案。教学过程: 讲解是人们用语言传授知识和科学方法、启迪思维、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是教师必备的、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 1讲解技能的目的 传授知识; 启发思维; 激发兴趣2讲解技能的要素 语言,把教材转化为语言的传输信息、组织过程,快速语言编码,表达情感。 结构(中心和重点),讲解的一般结构是:引入展开总结。 方法,根据不同的讲解类型与教材的不同特点,选择与确定不同的讲解方法,如:清晰的说明,生动

16、的描述,严密的论证,数学演绎。 资料,根据具体的讲解课题,讲解类型与讲解方法,收集与准备适当的讲解资料。 进行强调,将重要的关键信息从背景信息中突出出来,减少次要因素的干扰,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强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利用手势、重述、媒体、提问等方式进行感知调控,对教学方法和过程进行调控。 形成连接; 反馈与调节; 3讲解技能的类型 解释型:意义解释;结构程序说明;翻译性解释;附加说明。一般是概念的定义,题目的分析,事实与现象的说明,翻译性的解释以及附加性的说明等,适用于初级的具体的,事实性的知识。 描述型:描述的对象是人、事、物;描述的内容是人、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和形

17、象、结构、要素。描述的任务在于使学生对描述的事物,有一个完整的形象,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根据描述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结构要素型描述和顺序型描述。 原理中心型:以概念、规律、原理、理论为中心内容的讲解;一般性概括引入论述 一般性概括总结。 问题中心型:引出问题明确标准选择方法解决问题得出结果。4讲解技能的结构 结构:引入展开总结 引入:所要讲解的主题; 展开:对主题进行说明、描述、推理论证; 总结:对主题得出结论或结果。 5讲解技能的培训目标 为讲解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如实物,实验,例子,比喻。 分析课题的方法时准确,科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讲解清晰,声音洪亮,语速恰当,节奏合理,语言有

18、感染力; 讲解过程完整,能够提供准确的说明,生动的描述,严密的推理与论证,揭示概念的内涵明确概念的外延。 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讲解中能恰当地注意反馈与调整。 语言简洁,流畅,讲解富于逻辑性启发性,趣味性。要学”,我想这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愿望。 结束技能一:含义(特点)结束,是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的终端,使师生间在一堂课中感情共鸣的最后一个音符.结束技能是指教学将要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及时地总结、巩固、扩展、延伸与迁移的教学活动方式。它通过归纳总结、领悟主题、实践活动、转化升华和设置悬念等方式,所学知识和技能及时进行巩固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

19、二:作用1. 形成知识网络,巩固所学知识;在全课结束时,教师通过强调重要事实、概念和规律,概括比较相关的知识,形成知识结构,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更加清、明确、系统。2. 总结教学内容,埋下教学伏笔;在全课结束时,教师可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是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其次还可以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为教授以后的新课题创设教学情境,埋下伏笔,诱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3. 领悟内容主题,进行思想教育;在全课结束时,教师运用巧妙的结束方法,没技能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学习本课时内容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又能促进学生智能的不断发展。4. 总结思维过程,促进智能发展;在全课结束

20、时,教师可通过精要的总结或揭示本质的问题,是学生领悟到所学内容肢体的情感基调或知识核心。做到请与理,前因与后果的融合。并能激励学生将这些体验和知识转化为知道学生思想行为的准则,达到对学生进行个性陶冶,品德培养教育的目的。5. 及时巩固运用所学知识,强化学习技能在全课结束时,教师可通过设计一些口头或书面的练习思考题、手撕鸡操作或评价活动等,可以训练学生的行为技能,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和运用。三:类型课堂教学的结束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 1.归纳式结束 是教师引导学生以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课堂讲授的知识进行总结。 2.比较式结束 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采用辨析、比较、讨论等方式结束课堂

21、教学。 3.练习巩固式结束 是教师通过让学生做练习、作业的方式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 4.朗读式结束 引导学生朗读全文或重点段落。这样做既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可以提高朗读水平。 5.讲评式结束 可以分为教师总结式讲评、师生问答式讲评和学生概括式讲评等十几种类型。6.活动式结束 这种方式尤其适合于低年级。比如做游戏,唱歌。 7.延伸式结束 结束阶段不单是学习“结束”,而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阶段,是向学习更高的层次的迈进。如I Have a Dream.结束后,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梦想的文章或读后感。8.迁移式结束 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通过联系实际或创设情境,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的结

22、束方式。如:Except the animals we have learnt this class,we also have.9.提问式结束 学生不懂的知识点向老师或同学提问;老师就本课的知识点向学生提问。如: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n this class?四:原则(1) 简明扼要,突出重点的总结性原则这条原则要求教师对讲授的新知识要做到及时总结和复习巩固。要对所学知识及时归纳,概括总结,是学生过得规律的东西,以加深理解和记忆。(2) 揭示规律,启迪思维的启发性谈话这条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结束时,要引导学生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练习实际或创设情境,对所学的知识

23、进行启发教学,使其形成灵活的学习技能和能力。(3) 承上启下,沟通联系的铺垫性谈话这条原则要求教师在总结所学知识的同时,选用各种方式对下堂课所学内容进行铺垫,引发学生兴趣,并使学生做相应准备。(4) 灵活多样的趣味性原则这条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结束时,设计一些比较有兴趣的教学形式,是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中既加深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又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五:要求1. 紧紧围绕重点的和难点,要有总结性和归纳性2. 形式要有活泼性,方法多样3. 注重对学生的启发4. 目标明确,结束方式与内容相适应5. 语言简练,概括性强,作业安排合理课堂教学结束技能结束,是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的终端,是师生间在

24、一堂课中情感共鸣的最后一个音符。结束技能是指教学将要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及时地总结、巩固、扩展、延伸与迁移的教学活动方式。它通过归纳总结、领悟主题、实践活动、转化升华和设置悬念等方式,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及时地进行系统巩固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其心理学任务是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的教学效果。一、运用课堂教学结束技能的作用结束,被人们称为结束的艺术,是因为一个巧妙合理的结束方式,能使学生对全课的教学内容获得明晰的印象,或开拓学生视野,引起联想和思索,产生画龙点睛、巩固知识、启迪智慧的结果。好的结束方式正像高妙的琴师,一曲虽

25、终却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正如袁微子先生所说:“成功的结尾教学,不仅能体现教师的技巧,而且学生会主题更明,意味犹存,情趣还生。”课堂教学结束方法设计得好,能发挥一下几方面的作用:(一)、形成知识网络,巩固所学知识。在全课结束的时候,教师通过强调重要事实、概念和规律,概括比较相关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更加清晰、明确、系统。(二)、总结教学内容,埋下教学伏笔。在全课结束时。教师可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其次还可以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为讲授以后的新课题创设教学情境,埋下伏笔,诱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三)、总结思维过程,促进

26、智能发展。在全课结束时,教师运用巧妙的结束方法,既能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学习本课时内容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又能促进学生智能的不断发展。(四)、领悟内容主题,进行思想教育。在全课结束时,教师可通过精要的总结或揭示本质的提问,使学生领悟到所学内容主题的情感基调或知识核心。做到情与理,前因与后果的融合。并能激励学生将这些体验和知识转化为指导学生思想行为的准则,达到对学生进行个性陶冶,品德培养或唯物主义教育的目的。(五)、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学习技能。在全课结束时,教师可通过设计一些口头或书面的练习思考题、实际操作或评价活动等,可以训练学生的行为技能,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和运用。二、设计课

27、堂教学结束方法的原则(一)、总结性原则这条原则要求教师对讲授的新知识要做到及时总结和复习巩固。心理学研究表明,记忆是一个不断巩固的过程,要完成这个过程,需要对所学知识及时归纳,概括总结,使学生获得规律的东些,以加深理解和记忆。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结束时可以设计这样的结束方式:师:同学们,詹天佑有这样一段名言:“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祖国富强,不受外辱,是以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伟大壮举,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他不愧为一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为我国铁路修筑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取得了反帝斗争的伟大胜利。敬爱的周总理称他为:“中国人的光荣”。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用

28、自豪的语气齐颂:“詹天佑中国人的光荣”。生齐颂:“詹天佑中国人的光荣”。这种设计采用借鉴总结方式结束教学,不仅可以更深刻地对课文思想内容进行总结,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二)、针对性原则这条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结束时的总结要紧扣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针对学生实际。使所做的总结有利于学生回忆、检索和运用。(三)、系统性原则这条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结束时应概括本课的知识结构,深化重要事实、概念和规律,使之经过加工而形成系统的、有效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把零散的、孤立的知识进行归纳,使学生了解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四)、实践性原则这条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结束时要安排恰当的学生实践活动,如练习、问答

29、、对话、小结和实验等,从而实现技能的转化。(五)、迁移性原则这条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结束时,要引导学生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联系实际或创设情境,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教学,使其形成灵活的学习技巧和能力。(六)、刺激性原则这条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结束时,设计一些比较有兴趣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中既加深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又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三、设计课堂教学结束方法的类型(一)、总结结束法。即在课堂活动结束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运用准确简炼的语言,提纲挈领地归纳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的方法。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对课文的认识更加明确,印象更加深刻

30、,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拼音“”的结束时这样设计:教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了“”的哪几点知识?生:教师:同学们说得好。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的发音。学了“”的三点知识:一是发音的口型,发“”音的时候嘴要张大;二是学了“”的声调,“”有四声“áà”;三是学了“”的写法,写在四线格的中格,两笔写成。(二)、质疑结束法。即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时,让学生结合课文提出自己在学习中还没有弄懂的问题,由学生讨论或教师讲解,从而解决学习中的疑难。这种方法能准确掌握反馈信息,及时查漏补缺,使教学工作不留后遗症。还能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和

31、创造思维能力。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大理石街结束时这样设计:师:同学们,大理石街这篇课文已经学完了,还有哪些问题不懂,可以提出来。生:什么叫“溪山烟雨”?生:作者为什么写想象中的础石街?生:有些事物本来就美,不需要人们去创造,怎么能说“美是人们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呢?师:同学们提出了三个问题,提得好,我们学习就是要这样,前面两个问题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我相信大家能解决。(小组讨论,结束后几名学生回答)师:同学们提出的第三个问题,老师作这样的解答:同学们提的问题主要是那些自然美的事物,而作者在这里是排除了这个方面后,对人的劳动赞美,是说许许多多美的事物必须经过人的辛勤劳动才能创造出来的。(三)、延伸

32、结束法。即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利用教学的某些契机,把课尾作为联系课内外的纽带,把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的方法。这种方法推动第二课堂的开展,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于会影响到日后学生职业的选择,决定他们的终身事业。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猎人海力布结束时这样设计:生:老师,文中的鸟儿怎么知道“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 呢?师:这个问题提得好。的确,大自然中,许多的动物都有这种能力。比如,下雨前,蚯蚓滚沙,蚂蝗浮到水面上来。然而,他们为什么知道呢?同学们可以抽时间,课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一类的科普书籍。但是,自然界的奥秘还很多很多,我希望有志于这方面的同学

33、长大后进一步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为人类做出贡献。(四)、悬念结束法。即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但不作答复,造成悬念,人学生根据内容去展开合理的想象,推想课文中人物和事件的新发展,新结局,并将其写成一篇文章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以此课之尾为彼课之头,使整个教学过程联系起来,新旧知识衔接起来。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结束时这样设计: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知道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原因。那么,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来到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度,我们的国家将会怎样对待她?我们的同学将会怎样关心她呢?这些问题请同学们认真思

34、考一下,明天的作文课我们来解决这些问题。(五)、复述结束法。即对教材中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在教师的教学活动结束时,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通过板书或提纲进行复述。这种方法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能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结束时这样设计:师:今天,我们学完了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根据老师的板书,把课文复述一遍。附:板书设计。 (六)、鉴赏结束法。即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时,组织学生对课文或某些片断进行品味赏析,根据课文中语言的描述去再造想象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感受,获得思想情感上的陶冶和艺术鉴赏上的愉悦。如一位教师在教学

35、十里长街送总理结束时这样设计:师:同学们,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学完了。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一边想象课文所描述的场面和情景,一边带着感情把课文朗读一遍。读的时候,注意读出那种悲痛、怀念的感情。(生:感情朗读课文)(七)、练习结束法。即在教学活动结束时,教师抓住教材中的关键性问题和主要训练任务,精心设计背诵、仿写、思考、造句等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这种方法既能巩固所学知识,促使技能的形成,又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及时给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信息。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结束时这样设计:师: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学完了。昨天,老师要求同学们回去观察各种小动物,现在请同学们回忆昨天的观察情况,仿照

36、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说、写一段话。(抽学生口述)师:小结。(略)请同学们将自己刚才说的这段话修改后,抄写在作文本上。(八)、传道结束法。即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时,教师从课文实际出发,发掘思想教育因素,深化思想教育。这种结束方法不是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体现语文教学的遇道于文,文道结合原则,使学生以文悟道,动情达理。如一位教师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结束时这样设计:师: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同学们,请想一想,白求恩大夫为什么能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十分镇定地给伤员做手术?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生:师:同学们说得好。这是因为白求恩大夫具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格,所以他

37、能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不考虑个人安危,十分镇定地给伤员做手术。白求恩大夫的事迹和精神告诉我们,只有具备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品德的人,才能受到人们的尊重,社会的欢迎。(九)、表演结束法。即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时,教师组织学生或角色朗读,或将语文课文内容编成文艺节目的形式进行表演的办法。这种方法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会摇尾巴的狼结束时这样设计:师:这节课,我们学完了会摇尾巴的狼这篇课文。剩下的时间,我们采取角色朗读的方式,把可课文读一遍。谁来读狼说的部分?谁来读羊说的部分?(指

38、定学生)好,其余的同学集体朗读课文中叙述部分的文字。生:角色朗读。(十)、迁移结束法。即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以教材知识为出发点,启发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时间或其他方面的方法。这种方法既能使学生把知识学得扎实灵活,又能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从而形成创造思维能力。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蛇与庄稼结束时这样设计:师:今天我们学完了蛇与庄稼这篇课文。这篇课文着重谈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有简单的联系,也有复杂的联系。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联系处处存在。请同学们各举出三种复杂联系的例子。生:在作业本上举例。师:抽学生举例,总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束类型的选择,受着多种因素的制约。如教材与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不同年级学生

39、的不同学习心里特征;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及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等。这些教学因素要使其协调统一,才能设计出最佳的教学结束方式。教师的教态技能一教态的含义:教态,通俗的讲即指教师课堂授课的姿态,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是形体语言、举止、情绪状态、授课态度、表情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教态包括教师的仪容、风度、神色、情绪、表情、姿势、动作、举止、手势、目光等。二 教态的主要原则: 知识水平与人格形象高度统一;生理素质、健康状况与文化修养统一;教学过程、步骤、方法和手段统一;视、听、动协调;适当模仿与发自内心的体验一致以及教师个性与行为的整体育人效应统一。其基本要求如下:1.着装整洁,端庄2.

40、目光亲切,表情轻松,态度和蔼3.举止文雅,精神饱满4.面向全班学生,与学生视线交流的时间不低于60%。5.善于用不同的眼光表情达意6.根据教学需要,表现出发自内心的情感7.身姿、手势、一举一动都要表达出对学生的喜爱、关心、信任和期待8.位移幅度和频率适中,并根据教学内容与演示、讲解、板书等活动协调9.各种动作从容、敏捷、准确10.没有不必要的动作,遇乱不急三 英国心理学家维多利亚曾经根据对学生支持程度将教师的课堂非言语行为分成七类:(1)热情公开支持型:对学生或某种情形,表示不寻常的热情的鼓励或感情上的支持。(2)接受帮助型:集中注意,耐心,愿意听,接受,同意,对学生或某种情景表露出的感情、需

41、要或问题作出接受的反应。(3)阐述指示型:澄清,详尽阐述,指示或指导。(4)中间型:很少甚至没有支持或不支持的表示。(5)回避动摇型:回避,动摇,迟钝,不耐烦,对学生或情景淡然无知。(6)忽视型:漫不经心,失神,明显地无兴趣,不愿意介入学生当中或介入某种场合。(7)不同意型:不同意,不满意,对学生和某种情形作出阻止或反对的表示。四 体态语言的分类:在课堂上,教师的姿态要自然大方,切莫矫揉造作、故作姿态。大方、自然、得体、恰当的体态语言能够感染学生的情绪,增强知识讲解的效果,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影响学生的修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根据英语教学的任务和作用,教学中教师常用的体态语言可分为

42、以下五类。(一)身姿体态语教师的身势和姿态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好的印象会产生磁铁般的吸引力。因而教师要做到站姿端庄、大方、稳健、挺直、精神饱满。点头或摇头时,幅度不宜过大,频率不宜过快,要与说话内容节奏协调,切忌摇头晃脑、探头探脑。讲课累了时,可以将重心移向一条腿,稍作休息。身体切不要后仰或歪斜,更不要摇摇晃晃。讲课时,不要下意识地抖动双腿,也不要始终将双手撑在讲桌上或俯身在讲桌上。(二)手势体态语以手势帮助说话是教师在课堂上必不可少的讲解手段。教师常用的手势体态语大致分为四类:1.指示性体态语教师运用事物或图画进行教学时,常结合手势语帮助提问。例如“What's this?”(指近

43、物)“What's that?”(指远物)这类手势语的特征是所指事物作为教学内容和目标,它的活动虽然简单,但也有其特点:即所指对象必须为全班学生明了。 2.演示性体态语此类手势语演示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如演示渐进语(progressive words),教师一边说“Every morning I get up at six.I brush my teeth.I wash my face.”,一边演示这些动作,然后过渡到师生齐说、分别演示,最后达到学生自说自演。教、学、演三者密切配合可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和理解。此类身势语需要提前设计,并需要一定的创意。3.指挥性体态语此类手势

44、语的特征在于指挥学生活动,用以在教师的指挥下演示教学。例如,在训练学生朗读时,读升调的地方,手往上提;读降调的地方,手往下降;教师运用指挥性体态语,不仅使朗读整齐,声势浩大,而且使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得到巩固和提高,并对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有很大帮助。4.象形性手势 这类手势用来描摹人、物的形和貌。例如,描绘round-face可两手环脸作球状,描绘long hair,可用手从头上划至腰上部,学生即刻明白其表达的含义。教师在使用这些手势语时,要目的明确,克服随意性。手势的速度、频度、幅度均要适度。在课堂上一定要克服不良手势,如抠鼻子、挠头皮、摸胡子、手沾唾液翻书等。更不能手敲桌子或对着学生指指点点

45、。总之,手势语的运用要简洁、明快、大方、适度,不要繁杂、生硬、造作。(三)表情体态语表情是心灵的屏幕。它把师生双方复杂的内心活动像镜子一样地反映出来。教师在教学中的表情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常规性表情,二是变化性表情。前一类要求教师做到和蔼、亲切、热情、开朗、面带微笑。教师的微笑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态势,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对学生不仅是一种鼓舞,还是一种督促,从而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变化性表情是指随教学内容而产生的喜、怒、哀、乐,随教学情境与学生发生的感情共鸣。这种表情可以使课堂效果丰富生动而充满活力和吸引力。教师的表情变化要适度,不能过分夸张,以避哗众取宠之嫌。教师的笑容应是含笑、微笑、轻

46、声笑;不能捧腹大笑、嘻嘻哈哈或嘿嘿冷笑。教师更不能板着面孔毫无生气地讲课。从心理健康的观点来考虑,教师应把学生从惧怕权威、缺乏自信或自卑中解放出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要创造一种谅解和宽容的气氛,不仅允许而且鼓励学生自我提高、自我表现,以利于培养创造性。(四)目光体态语讲课时,教师要尽量扩大目光的视区,始终把全班学生置于自己的视幅内。要用广角度的环视表达对每个学生的关注。要注意用眼神交流来组织教学、捕捉反馈信息。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目光点视。(五)空间距离体态语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间距离的变化,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讲课应以站在讲桌后为主,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可以适当调节与学生的距

47、离。例如,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进行辅导、检查和帮助;走近后排学生,使他们精力集中并感受到教师的关怀;貌似不经意地走向做小动作的学生,给以暗示性批评。四教态的作用:英语课堂中的教态和体态语言是英语教师必备的技能和素质,每位英语教师都必须认真研究、深刻体会,配合课堂恰当使用,从而使英语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组织和调控教学(1) 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2)有利于调控课堂教学2、辅助口语教学,丰富教学信息,提高学习效率教学组织技能一、教学组织技能的概念 教学组织技能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教

48、学目标的行为方式。这个技能的实施,是使课堂教学得以有效的动态调控,与教学顺利进行和促使学生思想、情感、智力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一个组织方法得当,井然有序的课堂,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教师谆谆善诱,必然会使课堂教学取得好的效果。 教学组织技能是课堂活动的“支点”,它决定了课堂进行的方向。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参与教学组织,而其中教师在组织行为中是起主导作用,据有关资料显示占整个课堂组织行为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组织行为贯彻课堂教学的始终,有时可能是占课堂上的一段时间,也可能是简单的一两个字,有时也和其他教学行为同时出现。但教学组织技能必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 二、教学组织的作用 1组织和维持学生的

49、注意 中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主要作用,情绪易兴奋,注意力不稳定。为了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教师必须重视随时唤起学生的注意。正确地组织教学,严格地要求学生,对唤起有意注意起着重要作用。它既有利于学生有意注意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意志薄弱的学生借助外因的影响集中有意注意。因此,教师向学生提出正当合理的要求,建立正常的课堂常规,都有唤起和维持学生注意的作用。 2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 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激发学生兴趣,形成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情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中

50、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情境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境,他们的兴趣和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在课堂秩序管理方面,采用不同的组织方法对学生的思想、情感等方面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当学生出现课堂纪律问题时,是叱责、罚站、加大作业量等给予惩罚,还是分析原因,启发诱导,实事求是合情合理地进行解决。如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其奋发努力,可以产生积极的效果;如果惩罚不当,就会增加他们的失败感、自卑感,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他们还会对教师、家长产生反感。 任何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对于个别学生既要严格要求,认真管理,又要看到他们的长

51、处,肯定他们的长处,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克服缺点错误,向好的方面转化。 4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 良好的课堂秩序,要靠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建立。有时中小学生的行为并不一定符合学校或社会对他们的要求。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讲清道理的同时,用规章制度所确立的标准来指导他们,培养他们,使他们逐渐懂得什么是好的行为,为什么要有好的行为,形成自觉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履行规则,实现自我管理,树立良好的行为标准,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课堂组织的任务之一。 5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整个班级在课堂上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表现,只有积

52、极的课堂气氛才符合学生求知欲的心理特点。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和谐,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的发展。从教育的角度来看,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一种具有感染力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教学的角度来看,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易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更好地建构知识。并且能够使所学知识掌握牢固,记忆长久。三、教学组织技能的类型 在国外的研究中,课堂组织从其基本特征出发,可归纳为十个行为方面,即行为的作用、方法、活动、题目、认知过程、参加入、时间、陈述、教学辅助和规则确定。在实际课堂运用中,每个行为方面又有各自的构成要素。根据我国的课堂

53、组织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方面,作为教师课堂组织的基本行为。 1管理性组织 管理性组织的是进行课堂纪律的管理。其作用是使教学能在一种有秩序的环境中进行。对于课堂纪律的衡量标准,过去和现在有着不同的看法。以前认为一个班级纪律好坏的基本尺度,是看上课时是否安静。在上课的时候,学生不能有一点声响,连一个图钉掉在地上都能听到声音。而现在,人们主张课堂不能像过去那样令人感到压抑,教师不是独裁者,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是学习的场所,既要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又要有纪律作为保障。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组织的时候,既要不断地启发诱导,又要不断地纠正某些学生的不良行为,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

54、进行。 (1)课堂秩序的管理 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迟到、看课外书、做其他功课、交头接耳、东张西望、吃零食等不专心学习的行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教师课前准备不足,上课无情绪,讲课时东拉西扯远离主题,缺乏系统而导致学生不专心;或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同学之间闹矛盾,以至家庭矛盾等,使学生心情欠佳而不能专心学习;社会的不良影响,使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厌学等。有时课程的安排也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如刚上完体育课,就要学生来考虑数学、语文等问题,也使学生难以做到精神集中。 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首先必须从关心、爱护学生出发,了解他们的问题,倾听他们的心声,和他们交朋友。然后对症下药提出要求,用课堂纪律约柬他们。

55、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心悦诚服地听从教师的指导。请比较下面两段对话。 对话一: 教师:张小刚, 今天你怎么迟到了, 发生什么事了吗? 小刚:是的, 老师。走到半路我的自行车坏了, 我是推车跑到学校的。 教师:你为遵守校规, 维护班集体的荣誉, 推车跑到学校很好,但以后要 注意早一点从家里出来, 防止意外事故。 小刚:是,记住了。 教师:请坐下安心学习, 课间我帮你修车。 小刚:谢谢老师。 对话二: 教师:王强,你不知道在课堂上看课外书是违反学校纪律的吗?快点收起来。 王强:对不起,老师。我不知道,下次不会了。 教师:废话。昨天赵明看课外书时,我已经说得十分清楚了,难道你没听 见吗7 王强:但你没惩

56、罚他呀。 教师:以后不要在课堂上看课外书,谁再这样做,就会自找麻烦。 如何处理一般课堂秩序问题,教师可用暗示的方法。如用目光暗示,或在暗示的同时配合语言提示:“个别同学刚才恐怕没听见我说的话吧”, “我的话是不是每个人都听到了呢,我有点怀疑。”在这种暗示还不能起到作用的时候,教师也常常边讲解边走向不专心的学生,停留在他的身旁或拍拍他的肩膀,以非语言行为暗示或提示,不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也就是说,当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而又没有影响到其他同学时,教师不宜停下来公开批评学生。除了暗示以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向其邻近提问、排除干扰注意力的诱因、课后谈话等方法解决问题。 (2)个别学生问题的管理 无论课堂规则制定得多么切合实际,教师多么苦口婆心地诱导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