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篇水环境化学ppt课件_第1页
三篇水环境化学ppt课件_第2页
三篇水环境化学ppt课件_第3页
三篇水环境化学ppt课件_第4页
三篇水环境化学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三篇第三篇 水水 环环 境境 化化 学学 世界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水资源的0.64%。 重点转向 (1) 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水环境行为和归趋模式方面研究; (2) 金属存在形态与生物有效性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 (3) 饮用水资源的保护及地下水污染问题。 第三篇第三篇 水水 环环 境境 化化 学学 教学要求:1. 掌握天然水的组成和性质;2. 溶解和沉淀,氧化还原,配合作用及固-液界面相互作用等基本化学原理在水环境化学中的应用;3. 掌握主要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归趋模式的基本原理。第一章第一章 天然水的性质和组成天然水的性质和组成水质概况水质概况 地球表面有

2、地球表面有70.8%70.8%为海洋所覆盖,占地球为海洋所覆盖,占地球总水量的总水量的97.3%97.3%,淡水只占,淡水只占2.7%2.7%,可供人类使,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约为用的淡水资源约为850850万万km3km3,仅占地球总水,仅占地球总水量的量的0.64%0.64%。 我国水资源比较丰富,约为我国水资源比较丰富,约为2721027210亿亿m3m3,居世界第六位。居世界第六位。 目前用水量仅次于美国。目前用水量仅次于美国。 对对4444个城市水质调查个城市水质调查: : 地下水地下水93.2%93.2%被污染,地表水被污染,地表水100%100%污污染染. . 第一章第一章 天

3、然水的性质和组成天然水的性质和组成天然水系的类别天然水系的类别第一章第一章 天然水的性质和组成天然水的性质和组成天然水的组成天然水的组成 天然水化学组成的形成过程天然水化学组成的形成过程 考虑岩石风化和土壤生成等有关过程。考虑岩石风化和土壤生成等有关过程。 风化过程风化过程 地壳中原生岩石是火成岩,经过风化作用、迁移地壳中原生岩石是火成岩,经过风化作用、迁移和沉积作用而成为沉积岩,沉积岩经地壳变迁可重新和沉积作用而成为沉积岩,沉积岩经地壳变迁可重新转入大陆,也可再经变质岩转为火成岩,构成岩石循转入大陆,也可再经变质岩转为火成岩,构成岩石循环。环。 水的关键作用水的关键作用 大气组成受到火山排出

4、物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提大气组成受到火山排出物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提供供CO2CO2和氧化剂和氧化剂(O2)(O2)而参与化学转化过程。而参与化学转化过程。第一章第一章 天然水的性质和组成天然水的性质和组成天然水中的主要离子组成天然水中的主要离子组成 K+ K+、Na+Na+、Ca2+Ca2+、Mg2+Mg2+、HCO3HCO3、NO3NO3、ClCl和和SO42SO42为天然水中常见的八大离子,占天然水中离子总量的为天然水中常见的八大离子,占天然水中离子总量的9599%9599%。水中的金属离子水中的金属离子 水溶液中的金属离子通过化学反应可以达到最稳定的状态,水溶液中的金属离子通过化学反应可以

5、达到最稳定的状态,酸酸- -碱、沉淀、配合及氧化碱、沉淀、配合及氧化- -还原等反应是它们在水中达到最稳定还原等反应是它们在水中达到最稳定状态的过程。状态的过程。 第一章第一章 天然水的性质和组成天然水的性质和组成溶解在水中的气体溶解在水中的气体水生生物水生生物 水生生物可直接影响许多物质的浓度,包括代谢、水生生物可直接影响许多物质的浓度,包括代谢、摄取、转化、存贮和释放等。摄取、转化、存贮和释放等。 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 自养生物利用太阳能或化学能量,把简单、无生自养生物利用太阳能或化学能量,把简单、无生命的无机物元素引进其复杂的生命分子中即组成生命命的无机物元素引进其复杂的

6、生命分子中即组成生命体。体。 异养生物利用自养生物产生的有机物作为能源及异养生物利用自养生物产生的有机物作为能源及合成它自身生命的原始物质。合成它自身生命的原始物质。 第一章第一章 天然水的性质和组成天然水的性质和组成溶解氧DO) 水体与大气交换或经化学、生物化学反应后溶于水中的氧称为溶解氧。 水体受污染对其溶解氧反逐渐减少,因而,水中溶解氧的浓度是表明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地面水要求溶解氧含量不能低于4毫克/升。 第一章第一章 天然水的性质和组成天然水的性质和组成生物生物( (或生化或生化) )需氧量需氧量BOD5 BOD5 ) 生物生物( (或生化或生化) )需氧量需氧量BOD5BO

7、D5是另一个水质的重要参数,它是是另一个水质的重要参数,它是指在一定体积的水中有机物降解所要耗用的氧的量。指在一定体积的水中有机物降解所要耗用的氧的量。化学需氧量化学需氧量CODCOD) 化学需氧量是指水样在规定条件下用氧化剂处理时,其溶解化学需氧量是指水样在规定条件下用氧化剂处理时,其溶解性或悬浮性物质消耗氧化剂的量。性或悬浮性物质消耗氧化剂的量。第一章第一章 天然水的性质和组成天然水的性质和组成天然水的性质天然水的性质 碳酸平衡碳酸平衡 在水体中存在着在水体中存在着CO2CO2、H2CO3H2CO3、HCO3HCO3、CO32CO32等四种化合态,常把等四种化合态,常把CO2CO2、H2C

8、O3H2CO3合并为合并为H2CO3H2CO3,H2CO3H2CO3含量极低,主要是溶解性气体含量极低,主要是溶解性气体CO2CO2。 碳酸平衡系统第一章第一章 天然水的性质和组成天然水的性质和组成天然水的碱度和酸度天然水的碱度和酸度 碱度是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碱度是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即能接受质子即能接受质子H+H+的物质总量。的物质总量。 组成水中碱度的物质:组成水中碱度的物质:(1 1强碱在溶液中全部电离生成强碱在溶液中全部电离生成OHOH离子;离子;(2 2弱碱在水中发生反应生成弱碱在水中发生反应生成OHOH离子;离子;(3 3强碱弱酸盐如各种碳酸盐

9、、硅酸盐、磷酸盐、硫化强碱弱酸盐如各种碳酸盐、硅酸盐、磷酸盐、硫化物和腐殖酸物和腐殖酸 盐等,水解生成盐等,水解生成OHOH或者直接接受质子或者直接接受质子H+H+。 第一章第一章 天然水的性质和组成天然水的性质和组成 酸度是指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亦即放出H+或经过水解能产生H+的物质的总量。 组成水中酸度的物质:(1强酸;(2弱酸如CO2、H2CO3、H2S、蛋白质以及各种有机酸类;(3))强酸弱碱盐。天然水体的缓冲能力 天然水体的pH值一般在69之间。 水中含有的各种碳酸化合物控制水的pH值并具有缓冲作用。 第一章第一章 天然水的性质和组成天然水的性质和组成水的硬度水的硬度

10、 水中所含钙、镁离子总量称为水的总硬度。水中所含钙、镁离子总量称为水的总硬度。 水的硬度分级水的硬度分级 总硬度总硬度 水质水质 04 04度度 很软水很软水 48 48度度 软水软水 816 816度度 中等硬水中等硬水 1630 1630度度 硬水硬水 30 30度以上度以上 很硬水很硬水 常用常用“度作为硬度单位。例如度作为硬度单位。例如l0mg/Ll0mg/L的的CaOCaO称称为为1 1德国度,德国度,l0mg/Ll0mg/L的的CaCO3CaCO3称为法国度。称为法国度。第一章第一章 天然水的性质和组成天然水的性质和组成天然水体中的颗粒物和沉积物天然水体中的颗粒物和沉积物 总残渣包

11、括过滤性残渣总残渣包括过滤性残渣( (又称总溶解性固体物又称总溶解性固体物TDS)TDS)和非过滤性残渣和非过滤性残渣( (又称悬浮物或悬浮固体物又称悬浮物或悬浮固体物SS)SS)。 总残渣又可分为挥发性残渣和固定残渣两部分总残渣又可分为挥发性残渣和固定残渣两部分. .天然水体中颗粒物质的来源天然水体中颗粒物质的来源 (1 1陆生的岩石碎屑陆生的岩石碎屑 包括石英包括石英(SiO2)(SiO2)、刚玉、刚玉(Al2O3)(Al2O3)或赤铁矿或赤铁矿 (Fe2O3) (Fe2O3)等颗粒物等颗粒物. . (2 2粘土矿物粘土矿物(3 3碳酸盐和硅石碳酸盐和硅石 (4 4颗粒状有机物颗粒状有机物

12、(5 5天然和人造的化学物质天然和人造的化学物质天然水体天然水体- -海洋海洋海洋海洋 海洋覆盖着海洋覆盖着70.8%70.8%的地球表面,总面积约的地球表面,总面积约3613611012m21012m2,平均深度,平均深度3800m3800m,总体积为,总体积为137013701015m31015m3。 海水离子强度海水离子强度I I约为约为0.70.7。 温度和盐度是决定海水各种性质的决定性因数。温度和盐度是决定海水各种性质的决定性因数。 海水海水pHpH值在表层为值在表层为8.18.38.18.3,在深层可下降到,在深层可下降到7.87.8。 溶解于海水中的物质按它们存在的数量分为三类,

13、溶解于海水中的物质按它们存在的数量分为三类,即主要离子、少量物质和微量元素。即主要离子、少量物质和微量元素。天然水体天然水体- -海洋海洋 主要成分依次为Cl、Na+、Mg2+、SO42、Ca2+、K+和HCO3+ CO32)。 含氯量包括水样中氯化物、溴化物和碘化物总和(后两者被折算为氯化物)。 盐度和含氯量之间的经验关系式为: 盐度 = 0.03 + 1.805含氯量) 多数海水的盐度在33 - 37。 天然水体天然水体- -海洋海洋天然水体天然水体- -海洋海洋海洋污染问题海洋污染问题(1)(1)由汇入海洋的河水夹带的工农业废水以及投弃海洋的由汇入海洋的河水夹带的工农业废水以及投弃海洋的

14、各种工业废物;各种工业废物;(2)(2)在由河水夹带入海的生活污水中含有很丰富的营养物在由河水夹带入海的生活污水中含有很丰富的营养物质,可在河口、海湾地区引起赤潮;质,可在河口、海湾地区引起赤潮;(3)(3)海岸建立的核电站、热电站排水中的放射性污染物和海岸建立的核电站、热电站排水中的放射性污染物和热污染;热污染;(4)(4)运输船只机房排出的机油,由海难事件中油轮倾翻的运输船只机房排出的机油,由海难事件中油轮倾翻的大量原油;大量原油;(5)(5)各种塑料制件各种塑料制件( (破碎鱼网、船上丢弃人海的废塑料制破碎鱼网、船上丢弃人海的废塑料制品品) );(6)(6)由旅游事业引起的海滨地区污染等

15、。由旅游事业引起的海滨地区污染等。 天然水体天然水体河流河流二、河流二、河流 大气降水及来自地下的水向低洼处汇集,并在重大气降水及来自地下的水向低洼处汇集,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泄水的长条形凹槽流动,且终年有水者称力作用下沿泄水的长条形凹槽流动,且终年有水者称为河流。为河流。 常年性流水和槽床常年性流水和槽床( (即河床即河床) )是形成河流的基本条是形成河流的基本条件。件。 有关河流水体的基本综合性质有受纳水量、水位、有关河流水体的基本综合性质有受纳水量、水位、流速、流量、含固量、矿化度流速、流量、含固量、矿化度( (即以即以g/kgg/kg表示的离子总表示的离子总浓度浓度) )等。等。 与地下水

16、相比,河流是敞开流动水体;与地下水相比,河流是敞开流动水体; 与海洋相比,河流只有很小的水量与海洋相比,河流只有很小的水量( (占地球总水占地球总水量的百万分之一量的百万分之一) )。 天然水体天然水体河流河流 主要离子中,Na+、Ca2+占大多数,阴离子含量一般递减顺序是HCO3、Cl、SO42。 河流的主要污染物是各种有毒金属和各类有机物。 释入河流的重金属污染物(Hg、Cd、Pb等)很容易被水中悬浮颗粒物吸附,随即沉入水底。 当富含有机物的城市污水经排污管释入河流水体后,随水逐流的污染物会引起上下游水段内溶解氧渐次降低的效应,造成种种不良环境后果。 天然水体天然水体湖泊湖泊三、湖泊三、湖

17、泊 由地面上大小形状不同的洼地积水而成湖泊。形由地面上大小形状不同的洼地积水而成湖泊。形成湖泊必须条件是要具有一个周围高、中间低的能蓄成湖泊必须条件是要具有一个周围高、中间低的能蓄水的湖盆以及长期有水蓄积。水的湖盆以及长期有水蓄积。 湖水中含钙、镁、钠、钾、硅、氮、磷、锰、铁湖水中含钙、镁、钠、钾、硅、氮、磷、锰、铁等元素,其中氮、磷等元素引起的富营养化问题是湖等元素,其中氮、磷等元素引起的富营养化问题是湖泊的主要污染问题。泊的主要污染问题。 富营养化是湖泊等水体的衰老表现,极端富营养富营养化是湖泊等水体的衰老表现,极端富营养化会使湖泊演化为沼泽或干地。化会使湖泊演化为沼泽或干地。 由酸雨引起

18、湖水酸化是湖泊严重污染问题。由酸雨引起湖水酸化是湖泊严重污染问题。 天然水体天然水体地下水地下水四、地下水四、地下水 地下水的主要水源是大气降水。降水中一部分通地下水的主要水源是大气降水。降水中一部分通过岩石和土壤的间隙而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严格地过岩石和土壤的间隙而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严格地说,存在于地表之下饱和层的水体才是地下水,即是说,存在于地表之下饱和层的水体才是地下水,即是由水的重力克服了向上的毛细管力从而汇聚在此的水由水的重力克服了向上的毛细管力从而汇聚在此的水分。分。地下水水质特点:地下水水质特点:(1)(1)悬浮颗粒物含量很少,水体清沏透明;悬浮颗粒物含量很少,水体清沏透明; (2)(2)无菌、盐分高、硬度大、含较多量的有机物;无菌、盐分高、硬度大、含较多量的有机物;(3)(3)不与空气接触,水体呈还原态,铁、锰等元素以低价不与空气接触,水体呈还原态,铁、锰等元素以低价形态存在;形态存在; (4)(4)水温不受气温影响;水温不受气温影响; (5)(5)因有岩石等阻隔,流动速度很小,各部位水层的水质因有岩石等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