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_雪》教学设计2_第1页
《沁园春_雪》教学设计2_第2页
《沁园春_雪》教学设计2_第3页
《沁园春_雪》教学设计2_第4页
《沁园春_雪》教学设计2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沁园春雪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1、学习词的一般特点。2、学习诵读、鉴赏诗词的方法和技巧,了解本词写景、议 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品味词中所蕴含的诗人对大好河山热情赞美之情,体验 革命领袖毛泽东的胸怀。【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播放配乐诗朗诵沁园春雪,大家边听录音边跟着高声诵 读。思考:1、课文形式上有什么特点?2、上下阕内容、语言表达上有什么异同?二、小组讨论1、哪些词要重读,哪些词之间要停顿?为什么?试举例说 明。2、试介绍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主要业绩, 弁说说作者是如何评价他们的。3、读了课文,我们感受到的是作者怎样的情绪?三、小组交流四、拓展练

2、习下面这首毛泽东的七言律诗是与沁园春雪在同一时期 写的,请结合课文弁按要求解答问题。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长征与课文在内容、形式上有什么异同?2、诗中对偶句有哪些?3、诗中作者把“五岭”、“乌蒙”分别比做什么?突出体现 了红军的什么精神?【相关链接】1、本词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介绍:1 9 3 5年1 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抗日救国 的伟大使命。1 9 3 6年1月下旬,红军在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 下,准备渡黄河东征。2月初,毛泽东同志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 黄河边一个小山

3、村袁家沟。在这里,毛泽东同志亲自视察地形, 眺望祖国的壮丽河山,展望革命的灿烂前景,激情满怀,写下了 这首气吞山河的沁园春雪。全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结合 抒情,融情于景,描绘出瑰丽多姿、生机勃勃的北国风光,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热情赞颂和无限热爱之情;下阕议论结合抒情,寓情于议,在谈古论今之中,感情逐渐升华,最后推向高潮,突 出中心。全词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以形象而精确的语言, 赞美了祖国的壮丽河山,歌颂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激发人们 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争取革命胜利,建立新中 国而奋斗。2、有关这首词公开发展的背景:这首词作于抗日战争前夜,公开发表于1 9 4 5年8月。

4、当 时日本刚投降,抗日战争已结束,人民渴望和平,而蒋介石却在 阴谋发动内战。中共代表人民意愿,于1 9 4 5年8月2 5日发 表了对目前时局的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 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 o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毛泽东赴重庆和国民 党谈判。在重庆遇到了柳亚子先生,柳亚子先生向毛泽东“索句”, 毛主席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赠给他。第二天便发表在重庆 的新华日报上。3、词的一般知识: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句子、字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 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如浪淘沙、沁园春等。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题目,写 在词牌的下面。如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

5、雪”是题目。4、赏评摘要:此词的上阕虚实结合,其中“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 娇”这三句虚写,把读者带到了另一个境界中去。作者想像雪后 初晴,红日与白雪相映照的情景, 那意境才更加娇艳动人。这里, 表面上是在写想像中的雪后美景,实际上是作者对革命光明前途 的形象预见,表现了革命领袖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和乐观精神。5、有关“对偶”:对偶,就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表现意义相 关或相对的内容的修辞方法。古诗词中,律诗要求二三两联用对 偶,有些词牌也规定某些句子要用对偶。沁园春要求上片第四、 五句和第八、九句分别用四字对,下片与上片对应之处同样要用 四字对。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则有新突破,除上

6、联第八、九 旬用了四字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外,在上下片分别运用了“八字对”:“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名 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O这些对偶句,气势磅 礴,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博大胸襟。6、有关诗词的诵读与学习:诗词的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是读,在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 内容,最后达到成诵。诵读有助于从作品的声律气韵人手,加深 理解和体验,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熟读而成诵,有利于记 忆和积累古代词汇和千万年来久为人们传诵的名诗名句,也有利 于培养语感。诵读的过程,也是对作品进一步消化与理解的过程, 在诵读中揣摩探究,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像,有助于对作

7、品 进行判断和评价。自主学习诗词时,可采用“认读研读赏读” 的方法。 认读是自学的基础和前提,要借助工具书,参看课文注解,做到 读准字音,读懂词义,读通句子;研读是阅读的重点,重在把握 全文,整体感悟,它体现了语言的训练和技能的学习;赏读是阅读的高层次消化和享受,具操作宜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获 得情感的熏陶和语感的培养。怎样理解古诗词,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和阅读的方法。吟 咏诵读,品味揣摩,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诗情画意,联系写作 背景等,都可收到良好效果。古诗词中,往往有不少名句。这些名句,是我国古代文化中 的精华,它们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是作者智慧与思想的结 晶。学这些名句,要善于涵

8、咏品味,体悟其文内诗内之意及其言 外之意,更须铭记在心,因为它们还会成为你以后的人生财富。7、苏幕遮诗词赏析:苏帚遮(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诗词赏析:这首词描绘了秋天寥廓苍茫、零落凄清的景色,抒发了作者 的离愁别绪。苏幕遮,词牌名。上片描绘秋色。“碧云天,黄叶地”勾出秋季景色的特点:秋高气爽,碧空 万里;金风阵阵,黄叶翻飞。这两句一写“天”,一写“地”,为读者勾出了一个清澈剔透、色彩绚丽而又广阔无际的秋色图。接着又以天水相接,斜阳映山来描绘秋色。“天接

9、水”写眼前景的浩渺无际;“斜阳”点明傍晚时分,落日余晖,彩霞万里,映 得满山红遍,水天一色。就在这千里秋色、满日斜晖之外却是那 远接天涯的芳草。芳草,暗指作者的家乡,隐喻着离情。芳草延 伸遥远,无边无际,所以词人觉得它似乎比斜阳更远;斜阳尚可 见,而故乡不能见,因此备觉伤怀,无怪乎要“芳草无情” 了。词的上片从山引出斜阳,从斜阳引出芳草,从芳草的远在斜 阳之上,转而直抒胸臆。目光越来越远,感触越来越深,最后才 逼出“芳草无情”四个字,这不正是在一片萧瑟秋景的映衬下, 伫望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愈见其深邃沉挚了吗?下片直抒胸臆。“黯乡魂,追旅思”是总写乡愁。这个“追”字是紧紧追随、 缠扰不休的意思,它突出了思念家乡之情无尽无休。下面分写这 个“追”字。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这是说除非夜里,才能摆 脱“愁思”,才能得到慰藉,止匕外,不管何时,都是愁苦不宁的。“明月楼高休独倚”就是说,即使明月照高楼,清景无限,你也 不要去倚楼远望,因为再望也望不到家乡和亲人; 何况一个人“独 倚”,会更增加惆怅。这就更深一层写出了乡思之苦。那么,“何以解忧”呢? “唯有杜康(酒)” 了。可是“酒入愁 肠,化作相思泪”。这两句便是“借酒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