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 6 章章 工业化学反应过程及反应器工业化学反应过程及反应器6.1 6.1 概概 述述 1 1工业化学反应过程的特征工业化学反应过程的特征 物理化学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讨论理想条件下化学反应的机理和速率、探讨影响反应速率的各种因素以及如何获得最优的反应结果,即研究处于均匀混合状态和均一操作条件下反应物系的动力学规律。化学反应在实验室或小规模进行时可以达到相对比较高的转化率或产率,但放大到工业反应器中进行时,维持相同反应条件,所得转化率却往往低于实验室结果,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大规模生产条件下,反应物系的混合不可能像实验室那么均大规模生产条件下,反应物系的混合不可能像实验
2、室那么均匀。匀。 生产规模下,反应条件不能像实验室中那么容易控制,体系生产规模下,反应条件不能像实验室中那么容易控制,体系内温度和浓度并非均匀。内温度和浓度并非均匀。 生产条件下,反应体系多维持在连续流动状态,反应器的构生产条件下,反应体系多维持在连续流动状态,反应器的构型以及器内流动状况、流动条件对反应过程有极大的影响。型以及器内流动状况、流动条件对反应过程有极大的影响。工业反工业反应器内存在一个停留时间分布。应器内存在一个停留时间分布。 工业反应器中实际进行的过程不但包括化学反应,还伴随有各工业反应器中实际进行的过程不但包括化学反应,还伴随有各种物理过程,种物理过程,如热量的传递、物质的流
3、动、混合和传递等,这些传这些传递过程显著地影响着反应的最终结果,这就是工业规模下的反应过递过程显著地影响着反应的最终结果,这就是工业规模下的反应过程程. . 2 2化学反应工程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化学反应工程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化学反应工程学化学反应工程学研究生产规模下的化学反应过程和设备内的传研究生产规模下的化学反应过程和设备内的传递规律,它应用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知识,结合流体流动、传热、递规律,它应用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知识,结合流体流动、传热、传质等传递现象,进行工业反应过程的分析、反应器的选择和设计传质等传递现象,进行工业反应过程的分析、反应器的选择和设计及反应技术的开发,并研究最佳的反应
4、操作条件,以实现反应过程及反应技术的开发,并研究最佳的反应操作条件,以实现反应过程的优化操作和控制。的优化操作和控制。 化学反应工程学有着自身特有的研究方法。化学反应工程学有着自身特有的研究方法。在一般的化工单元操作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经验关联法经验关联法,例如流体阻力系数、对流传热系数的获得等等,这是一种实验-综合的方法。但化学反应工程涉及的内容、参数及其相互间的影响更为复杂,研究表明,这种传统的方法已经不能解决化学反应工程问题,而采用以数学模型为而采用以数学模型为基础的数学模拟法。基础的数学模拟法。 所谓数学模拟法数学模拟法是将复杂的研究对象合理地简化成一个与原过将复杂的研究对象合理地简化
5、成一个与原过程近似等效的模型,然后对简化的模型进行数学描述,即将操作条程近似等效的模型,然后对简化的模型进行数学描述,即将操作条件下的物理因素包括流动状况、传递规律等过程的影响和所进行化件下的物理因素包括流动状况、传递规律等过程的影响和所进行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综合在一起,用数学公式表达出来。学反应的动力学综合在一起,用数学公式表达出来。数学模型是流数学模型是流动模型、传递模型、动力学模型的总和动模型、传递模型、动力学模型的总和,一般是各种形式的联立代一般是各种形式的联立代数方程、微分方程或积分方程。数方程、微分方程或积分方程。 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采用了分解分解- -综合综合的方法,它将复杂的反应
6、工程问题先分解为较为简单的本征化学动力学和单纯的传递过程本征化学动力学和单纯的传递过程,把两者结合,通过综合分析的方法提出模型并用数学方法予以描述。 建立数学模型的关键建立数学模型的关键是对过程实质的了解和对过程的合理简化是对过程实质的了解和对过程的合理简化,这些都依赖于实验;同样模型的验证和修改,也依赖于实验,只,这些都依赖于实验;同样模型的验证和修改,也依赖于实验,只有对模型进行反复修正,才能得到与实际过程等效的数学模型。有对模型进行反复修正,才能得到与实际过程等效的数学模型。 在实际中,先抽提出理想反应器模型理想反应器模型,然后讨论实际反应器和理想反应器的偏离,再通过校正和修改,最后建立
7、实际反应器的模实际反应器的模型。型。 3 3工业反应器简介工业反应器简介 (1)(1)工业反应器分类工业反应器分类 从传递特性和动力学特性两方面入手,可将工业反应器分类:从传递特性和动力学特性两方面入手,可将工业反应器分类: 按操作状况按操作状况 根据反应物料加入反应器的方式根据反应物料加入反应器的方式,可将反应器分为间歇反应器、半间歇或半连续反应器和连续反应器间歇反应器、半间歇或半连续反应器和连续反应器。 间歇反应器:间歇反应器:反应物料一次加入,在搅拌的存在下,经过一定时间达到反应要求后,反应产物一次卸出,生产为间歇地分批进行。特征是反应过程中反应体系的各种参数(如浓度、温度等)随着反应时
8、间逐步变化,但不随器内空间位置而变化。物料经历的反应时间都相同。 连续反应器:连续反应器:稳定操作时,反应物和产物连续稳定地流入和引出反应器,反应器内的物系参数不随时间发生变化,但可随位置而变。反应物料在反应器内停留时间可能不同反应物料在反应器内停留时间可能不同。 半连续反应器半连续反应器/ /半间歇反应器:半间歇反应器:一种或几种反应物先一次加入反应器,而另外一种反应物或催化剂则连续注入反应器,这是一种介于连续和间歇之间的操作方式,反应器内物料参数随时间发生变化。 按反应器的形状按反应器的形状 根据几何形状可归纳为管式、槽(釜)式和塔管式、槽(釜)式和塔式三类反应器。式三类反应器。 管式反应
9、器管式反应器是长(高)径比很大,物料混合作用很小,一般用于连续操作过程。 槽(釜)式反应器槽(釜)式反应器的高径比较小,一般接近于1。通常槽(釜)内装搅拌器,器内混合比较均匀。此类反应器既可用于连续操作,也可用于间歇操作。 塔式反应器塔式反应器高径比在以上两者之间(一般地讲,高径比还是较大的),采用连续操作方式。 按反应混合物的相态按反应混合物的相态 可分为均相反应器和非均相反应器。均相反应器和非均相反应器。均相反应器又分为气相和液相反应器,非均相反应器分为气一液、均相反应器又分为气相和液相反应器,非均相反应器分为气一液、气一固、液一液、液一固、气一液一固等反应器。气一固、液一液、液一固、气一
10、液一固等反应器。 生产中的反应器有多种特性,通常是将以上的分类加以综合。 (2 2)常见工业反应器)常见工业反应器 间歇操作搅拌釜间歇操作搅拌釜 这是一种带有搅拌器的槽式反应器。用于小批量、多品种的液相反应系统,如制药、染料等精细化工生产过程。 连续操作搅拌釜连续操作搅拌釜 连续流动的搅拌釜式反应器。常用于均相、非均相的液相系统,如合成橡胶等聚合反应过程。它可以单釜连续操作,可以是多釜串联。 连续操作管式反应器连续操作管式反应器 即连续操作的管式反应器,主要用于大规模的流体参加的反应过程。 固定床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 反应器内填放固体催化剂颗粒或固体反应物,在流体通过时静止不动,由此而得名。主要
11、用于气固相催化反应,如合成氨生产等。 流化床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 与固定床反应器中固体介质固定不动正相反,此处固相介质做成较小的颗粒,当流体通过床层时,固相介质形成悬浮状态,好像变成了沸腾的流体,故称流化床,俗称沸腾床。主要用于要求有较好的传热和传质效率的气固相催化反应,如石油的催化裂化、丙烯氨氧化等非催化反应过程。6.6.鼓泡床反应器鼓泡床反应器 塔式结构的气-液反应器,在充满液体的床层中,气体鼓泡通过,气液两相进行反应,如乙醛氧化制醋酸。 工业反应器型式各异,进行的反应更是多种多样,主要讨论恒温的均相反应器的特点、设计、优化及选型等问题,对工业中常用的非均相反应器气固相催化反应器的结构、特征
12、及选择进行简介。 4 4反应器的基本计算方程反应器的基本计算方程 反应器的设计计算主要是确定反应器的生产能力,即完成一定反应器的设计计算主要是确定反应器的生产能力,即完成一定生产任务所需反应器的体积。生产任务所需反应器的体积。对等温反应器,使用物料衡算便可描述反应器内的流动状况,并与反应器中具体反应的动力学结合,从而获得将原料和产品组成、产量和反应速度相互联系起来的关联式,即反应器的基本计算方程,也就是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反应器的数学模型。求出各种反应器的体积或确定体积的反应器完成一定生产任务所需的反应时间。 对于任一反应器,其物料衡算表达式物料衡算表达式为:引入反应物的速率引入反应物的速率= =
13、引出反应物的速率引出反应物的速率+ +反应消耗反应物的速率反应消耗反应物的速率+ +反反应物积累速率应物积累速率 (6-16-1) 间歇操作间歇操作反应消耗反应物的速率反应消耗反应物的速率+ +反应物积累速率反应物积累速率=0 (6-2)=0 (6-2) 连续稳定操作连续稳定操作引入反应物的速率引入反应物的速率= =引出反应物的速率引出反应物的速率+ +反应物消耗的速率(反应物消耗的速率(6-36-3) 反应器中的物料衡算,往往选定某一组分为基准往往选定某一组分为基准。而衡算范围要根据反应器形状和流动状态确定。6.2 6.2 理想反应器及其计算理想反应器及其计算 1间歇搅拌釜式反应器(BSTR
14、) (1)结构与操作特点图62为间歇搅拌釜式反应器。反应物料一次加入反应器,充分搅拌,使整个反应器内物料的浓度和温度保持均匀。通常它配有夹套或蛇管,以控制反应温度。达到规定的转化率,停止反应并将物料排出。生产周期包括加料、反应、出料、清洗。 在理想的间歇搅拌釜式反应器器内,由于剧烈搅拌,物料达到分子尺度上的均匀,且浓度处处相等,因而排除了物质传递过程对反应的影响;由于具有足够大的传热速率,器内各处温度相等;排除了热量传递过程对反应的影响。这种操作特点决定了间歇搅拌釜式反应器的反应结果只由化学动力学所确定。(2 2)间歇搅拌釜式反应器的计算)间歇搅拌釜式反应器的计算 以反应物A为基准对反应器进行
15、物料衡算,根据式(62),式中: 反应物A消耗速率=(-rA)V反应物A积累速率=因此物料衡算式变为 AdndtdtdnVrAA)( 式(式(6 66 6)是间歇搅拌釜式反应器的基本计算方程。)是间歇搅拌釜式反应器的基本计算方程。 由此式可得出,由此式可得出,间歇反应器中达到一定转化率所需要的反应时间歇反应器中达到一定转化率所需要的反应时间仅与反应速率有关,而与反应器的容积无关。间仅与反应速率有关,而与反应器的容积无关。 已知单位时间平均处理物料的体积v,那么反应器体积VR计算公式为: (67) 式中VR为反应器的有效容积,即反应混合物的体积。实际反应器的体积VT要比有效容积大,定义有效容积所
16、占总体积的分数为装料系数 则 (68) 装料系数,根据经验选定,一般为0.40.8。对不发生泡沫不沸腾的液体,取上限。 ()RVv tt/RTVV/TRVV 例61 在间歇搅拌釜式反应器中进行如下分解反应: ABC 已知在328 K时 k=0.002 31s-1,反应物A的初始浓度为 l.24kmolm-3,要求A的转化率达到 90。又每批操作的辅助时间30 min, A的日处理量为 14 m3,装料系数为 0.75,求反应器的体积。 解解:(1)确定达到要求的转化率所需反应时间 反应速率表达式为 根据式(66) 代入数据得 t1000 s (2)计算反应器体积 假定日工作时间为12小时。根据
17、式(67)和(68),有 ,0(1)AAAArkckcx,00011ln()(1)1AAxxAAAAAAdxdxtcrkxkx3314100030()()0.9012360060RmVv tthmh3/0.90/0.751.2TRVVm 2 2活塞流反应器(活塞流反应器(PFRPFR) (1)活塞流 连续稳定流入反应器的流体,在垂直于流动方向的任一载面上,各质点的流速完全相同,平行向前流动,恰似汽缸中活塞的移动,故称为活塞流或平推流,又叫理想置换、理想排挤流。其特点特点是先后进入反应器的物料之间完全无混合,而在垂直于流动方向的任先后进入反应器的物料之间完全无混合,而在垂直于流动方向的任一载面上
18、,物料的参数都是均匀的。一载面上,物料的参数都是均匀的。物料质点在反应器内停留的时间都相同。 管式反应器中的流动接近这种流型,特别是当其长径比较大、管式反应器中的流动接近这种流型,特别是当其长径比较大、流速较高、流体流动阻力很小时,可视为活塞流,习惯称为理想管流速较高、流体流动阻力很小时,可视为活塞流,习惯称为理想管式反应器。式反应器。 (2 2)活塞流反应器的计算)活塞流反应器的计算 对活塞流反应器进行物料衡算,求取其基本计算方程。设一反应器体积为VR,进、出反应器的物料参数如图63所示,其中qv、qn,分别为反应物A的体积和摩尔流量。 定态操作时,反应器内物料的参数不随时间发生变化,而沿着
19、长度方向发生变化。取反应器内体积为dVR的一微元作为衡算范围,对着眼组分A进行物料衡算:与间歇搅拌釜式反应器的基本计算方程(66)比较,间歇搅拌釜式反应器为反应时间t,活塞流反应器为停留时间,实际上对于恒容过程,停留时间等于反应时间。 3 3全混流反应器(全混流反应器(CSTRCSTR) (1)全混流 全混流全混流是指连续稳定流入反应器的物料在强烈的搅拌下与反应是指连续稳定流入反应器的物料在强烈的搅拌下与反应器中的物料瞬间达到完全混合,又称理想混合流。器中的物料瞬间达到完全混合,又称理想混合流。其特点特点是反应器内物料的参数处处均匀,且都等于流出物料的参数,但物料质点在物料的参数处处均匀,且都
20、等于流出物料的参数,但物料质点在反应器中停留的时间各不相同,即形成停留时间分布。反应器中停留的时间各不相同,即形成停留时间分布。这亦是一种理想的流动模型,常见的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接近于这亦是一种理想的流动模型,常见的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接近于全混流模型全混流模型。当搅拌比较强烈、流体粘度较小、反应器尺寸较小时,可看作是理想混合,因此习惯上常称之为理想釜式反应器。理想釜式反应器。(2 2)全混流反应器的计算)全混流反应器的计算 对全混流反应器,在充分搅拌下,进入反应器的物料粒子与反应器中已有的粒子之间瞬间混合均匀,反应器内处处组成相同,对整个反应器作物料衡算。根据连续流动物料衡算式(63),可得或
21、整理得 (613) 如果进料中已含反应产物, ,则 (614) 恒容过程中, ,则 (615)式(613)、(612)及(615)是全混流反应器的基本计算方程。 , ,0, ,0,(1)()n An AA fAfRqqxrV ,0,0,0,0,(1)()VAVAA fAfRqcqcxrV ,0,0()AA fRVAfcxVqr,00Ax,0,0,0()()AA fARVAfcxxVqr,0VVqq,0,0()AA fRVAfccVqr例62 某液相反应 A+BR+S,其反应动力学表达式为(- rA)kcAcB.T373K时,k=0.24 m3kmol/min。今要完成一生产任务,A的处理量为8
22、0kmol/h,入口物料的浓度为cA,0=2.5 kmol/m3,cB,0=5.0kmol/m3,要求A的转化率达到80,问:若采用活塞流反应器,反应器容积应为多少m3?采用全混流反应器,反应器的容积应为多少m3?解解:已知qn,A,080kmol/h,cA,02.5kmol/m3,cB,0=5.0 kmol/m3, 所以qV,0qn,A,0cA,032m3/h 又因反应混合物中B稍过量,cB,02cA,0,则当A的转化率为xA时,cA=cA,0(1-xA),cB=cB,0- cA,0 xA = cA,o(2-xA),(-rA)=kcAcB=kc2A,0(1-xA)(2-xA) 活塞流反应器:
23、代入数据 ,0,0200,0()(1)(2)A fA fxxAAAAAAAAdxdxccrkcxx,00,0,021111()ln121A fA fxxAAAAAAAxdxkcxxkcx1ln6ln21.83min0.24 2.5所以 全混流反应器: 所以 在相同的生产条件、物料处理量和最终转化率下,全混流反应在相同的生产条件、物料处理量和最终转化率下,全混流反应器所需的容积要比活塞流反应器的容积大得多。器所需的容积要比活塞流反应器的容积大得多。3,976. 060/83. 132mqVoVR22,0,()(1)(2)0.24 2.5(1 0.8)(20.8)AAA fA frkcxx30.3
24、6/minkmol m,0,2.5 0.85.56min()0.36AA fAfcxr332 5.56/602.96RVm4 4多釜串联反应器(多釜串联反应器(MMFRMMFR) 如果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全混流反应器体积比较大,这时往往会采用几个较小的全混流反应器串联。一方面,直径很大的釜式反应器制造及安装都比较困难;另一方面,体积很大的反应器中搅拌的效果相对较差,混合的均匀程度不好。 多釜串联反应器即几个全混流反应器串联,其特点为: 每一级反应器都是全混流反应器; 反应器之间,流体不相互混合。前一级反应器出口的物料浓度为后一级反应器入口的浓度,反应在后一级反应器中继续进行,反应转化率高于前一级。
25、串联级数越多,各级之间反应物浓度差别越小,整个多釜串联反应器越接近平推流反应器。 对第i个反应器进行物料衡算得: (616)定容过程, 。则有 ,1,1,()A iV iA iV iA iR icqc qrV ,0,1,.VVV iV Nqqqq 式(617)和(618)即为多釜串联反应器的基本计算方程。在多釜串联反应器的计算中,涉及每级反应器的有效容积VR,i、串联反应器的级数N、最终转化率xA,N、反应物最终浓度cA,N等四个参数,可用代数法和图解法。 (1 1)代数法)代数法 对一级反应 AR 由式(617) 或 (619)即有 .,A iiA irk c,1,A iA iiiA icc
26、k c,1,1A iiA ickc ,01 1,11AAckc ,122,21AAckc ,23 3,31AAckc ,1,1A NNNA Nckc 所有上式连乘,有 ,01,(1)NAiiiA Nckc 对于非一级反应,如果釜数不多,也可采用代数法;当釜数多时,用解析法时需要迭代或试差,这时往往采用图解法。 (2 2)图解法)图解法 对定容反应过程,将第i级釜的基本计算式(617)改写为 (625)上式称物料衡算或操作线方程物料衡算或操作线方程。表明,当第i级釜进口浓度 已知,其出口浓度 和 为直线关系,斜率为 ,截距为 / ,如图66所示。 第i级釜的反应亦应满足动力学关系 (626) ,
27、1,()A iA iA iiiccr,1A ic,A ic,A ir1/i,1A ici()()A iArkf c反应的动力学关系可利用已知的关系式或实验数据,绘制在 图上。两条线的交点所对应的横坐标上CA即为釜出口的浓度。 在已知各级反应器的体积、处理量和原料浓度的前提下, 已知。从cA,0开始作操作线,它与动力学关系线相交的横坐标为第一级出口的浓度cA,1;再从cA,1作操作线,它与动力学关系线相交的横坐标为第二级出口的浓度cA,2;依此类推,直至所得cA,i,小于或等于最终出口浓度为止,所作操作线的数目即为釜数N.如各釜体积相等,则停留时间也相等,操作线的斜率亦相等。 如果已知釜数N,按
28、上法作图,第N根操作线与动力学关系线的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最终出口的浓度。 如果已知釜数和最终出口的浓度,需要确定总体积或体积流量时,则要采用试差法。只有当反应速率能用单组分的浓度来表示时,才能绘制在 图上。 AciAc,A ir,A ir例 63 如果例 62中条件改为cA,0= cB,02.5 kmol/m3,其它条件不变,则采用全混流反应器时体积为多少?如果采用体积相同的三个全混流反应器串联,则所需反应器的容积又为多少? 解:解:因为,根据多釜串联反应器公式(618),有 当3个反应釜时:第三级 整理,得 22,0,()(1)A iA iB iA iAA irkc ckckcx,0,122,
29、0,()(1)AA iA iiAA icxxkcx,2,22,0(0.8)0.8(1 0.8)0.024AAAxxkc2,8 . 0024. 0Ax第二级第一级 利用试差法解联立方程组,得 每个反应釜的体积为:VR,1VR,2VR,3总体积为 ,2,1,122,0,2()0.80.024(1)0.6(1 0.80.024 )AAAAAxxxkcx,12,10.6(1)AAxx,10.520Ax3.76min332 3.76/602.00m36.00RVm采用单个全混流反应器,根据式(613) 又 所以 故 可以看出,相同的生产条件和生产任务,采用多个反应釜串联相同的生产条件和生产任务,采用多个
30、反应釜串联时,反应器的总体积比采用单个反应器的体积明显减少时,反应器的总体积比采用单个反应器的体积明显减少。,0,()AA fAfccr222,0,()(1)AfA fB fA fAA frkcckckcx,0,222,0,0.833.3min(1)0.24 2.5(1 0.8)AA fAA fcxkcx3,032 33.3/6017.78RVVqm6.3 6.3 理想反应器的评比与选择理想反应器的评比与选择 从工艺上看,评价反应器的指标有两个评价反应器的指标有两个,一是生产强度,二是一是生产强度,二是收率。收率。反应器的生产强度反应器的生产强度是单位体积反应器所具有的生产能力是单位体积反应器
31、所具有的生产能力。在规定的物料处理量和最终转化率的条件下,反应器所需的反应体积也就反映了其生产强度。在相同条件下,反应器所需反应体积越小,则表明其生产能力越大。 对简单反应,不存在产品分布问题,只需从生产能力上优化。对简单反应,不存在产品分布问题,只需从生产能力上优化。复杂反应则存在产品分布,且产品分布随反应过程条件的不同而变复杂反应则存在产品分布,且产品分布随反应过程条件的不同而变化,因而涉及这类反应时,首先应该考虑目的产物的产率和选择性化,因而涉及这类反应时,首先应该考虑目的产物的产率和选择性。 本节介绍理想反应器的评比、反应器型式的选择和操作方法的本节介绍理想反应器的评比、反应器型式的选
32、择和操作方法的优化。优化。1 1理想反应器的评比理想反应器的评比 (1 1)返混)返混 所谓返混是指反应器中逗留了不同时间,因而具有不同性质的所谓返混是指反应器中逗留了不同时间,因而具有不同性质的物料粒子之间的混合,即经历了不同反应时间的物料粒子之间的混物料粒子之间的混合,即经历了不同反应时间的物料粒子之间的混合。合。返混有别于一般的搅拌混合,它是一种时间概念上的混合,因而称为逆向混合逆向混合。而搅拌混合仅是指物料粒子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动而搅拌混合仅是指物料粒子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动,所以又叫空间混合。,所以又叫空间混合。返混同时也包含空间位置上的混合,空间混合是逆向混合造成的原因,逆向混合的程度亦
33、反映了空间混合的状况。 对于活塞流反应器,所有粒子在反应器内的逗留都相同,并不发生返混,即返混为零返混为零;全混流反应器全混流反应器中,物料粒子的逗留时间各不相同,有些在反应器内逗留时间很短,有些则逗留很长时间,并且这些物料粒子达到了完全混合,因此是最大限度的返混最大限度的返混;对于多多釜串联反应器釜串联反应器,每一个釜是全返混,而釜与釜之间又完全无返混,釜数确定的多釜串联反应器,整个反应器的返混程度一定整个反应器的返混程度一定;釜数越多,从整体上看,多釜串联反应器的返混程度越小,越接近平推流。 (2 2)连续理想反应器的推动力比较)连续理想反应器的推动力比较 流体流况对化学反应的影响主要是由
34、于返混造成反应器内流体流况对化学反应的影响主要是由于返混造成反应器内反应推动力的不同,从而导致反应的速率不同。反应推动力的不同,从而导致反应的速率不同。 设有一反应体系,cA,0、cA,f分别为反应物A在反应器进、出口的浓度, 为反应物 A的平衡浓度。则反应器中任一位置处的浓度推动力为 cA- dcA,整个反应器中反应推动力即为任一位置处推动力的积分,即 (627)图67是各种连续反应器浓度的变化曲线。根据积分的物理意义,各自的浓度推动力即为阴影部分的面积。从图可以看出,在相同在相同的生产任务下,活塞流反应器的浓度推动力大于全混流反应器的推的生产任务下,活塞流反应器的浓度推动力大于全混流反应器
35、的推动力,而多釜串联反应器的推动力介于二者之间。动力,而多釜串联反应器的推动力介于二者之间。AcAc,1,0AAcAcdc(3 3)反应器体积的比较)反应器体积的比较 间歇搅拌釜式反应器与活塞流反应器 两种反应器在构造和物料流况上都不相同,却具有相同的反应时间或(有效)体积计算式。是因为两种反应器中浓度的变化相同,间歇搅拌釜式反应器内浓度随时间改变,活塞流反应器内的浓度则随空间位置(管长)而改变,两者反应推动力呈现出相同的分布,反应器内反应速率相同。相同生产条件下,完成一定的任务,所需反应时间或(有效)体积相同。间歇反应器除反应时间外,还有辅助时间,所需的实际体积要大于活塞流反应器。连续活塞流
36、反应器比间歇的搅拌釜式反应器的生产能力要大,完成一定任务所需实际反应体积要小,即连续操作带来生产的强化。 连续反应器的比较连续反应器的比较 由于返混,全混流反应器加入反应物料与已反应了的物料之间瞬间达到了完全混合,等于出口浓度;而活塞流反应器中反应物的浓度则由入口到出口逐渐减少,于是活塞流反应器内的反应速率总是高于全混流反应器。在相同生产条件和任务在相同生产条件和任务时,全混流反应器所需容积要大于活塞流反应器的容积。时,全混流反应器所需容积要大于活塞流反应器的容积。为更好地比较,在相同反应条件和完成同样任务的活塞流反应器与全混流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之比为容积效率,记作:图图6 68 8显示了容积效
37、率与转化率、反应级数之间的关系。从图可得显示了容积效率与转化率、反应级数之间的关系。从图可得出如下结论:出如下结论: 转化率的影响转化率的影响 零级反应,转化率对容积效率无影响。零级反应,转化率对容积效率无影响。对其它正级数反应的容积效率都小于1,一定反应级数下,转化率越大一定反应级数下,转化率越大,容积效率越小,容积效率越小。 反应级数的影响反应级数的影响 转化率一定时,反应级数越大,容积效率转化率一定时,反应级数越大,容积效率越小,越小,对于级数大的反应,如用全混流反应器,则需要更大的有效容积。但这种差别在小转化率时不显著。 采用多个全混流反应器串联时,反应器中反应物的浓度梯度除最后一级外
38、,每一级都比只采用单个反应釜的大,因而反应推动力大、反应速率高,达到一定的转化率所需的反应器体积小。反应器串联釜数越多,各级反应器中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差别越小,当,多釜串联反应器的反应物浓度的变迁接近于活塞流反应器,体积也接近活塞流反应器。 图69表示了釜数与容积效率之间的关系。由图中看出,釜数釜数越多,容积效率越大,其总容积越接近活塞流反应器;当时,容积越多,容积效率越大,其总容积越接近活塞流反应器;当时,容积比等于比等于1 1,其性能与活塞流反应器完全一样。尽管反应器釜数越多越接近活塞流反应器,反应器所需总体积越小,但并不是釜数越多越好。从图可见,釜数增大到一定程度以后,再增加釜数,其反应器
39、总体积的减小已不明显。另外,釜数增多,材料费用和加工成本增加,操作管理复杂,经济上并非合理。一般常用的釜数不超过一般常用的釜数不超过4 4个个。 在相同的反应条件、反应转化率及物料处理量的情况下,所需在相同的反应条件、反应转化率及物料处理量的情况下,所需反应器时间以活塞流最小,全混流最大,多釜串联居中。反应器时间以活塞流最小,全混流最大,多釜串联居中。如果要求如果要求反应时间及反应转化率相同,以活塞流反应器生产能力最大,多釜反应时间及反应转化率相同,以活塞流反应器生产能力最大,多釜次之,全混流最小。次之,全混流最小。 N N 采用多个全混流反应器串联时,反应器中反应物的浓度梯度除最后一级外,每
40、一级都比只采用单个反应釜的大,因而反应推动力大、反应速率高,达到一定的转化率所需的反应器体积小。反应器串联釜数越多,各级反应器中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差别越小,当,多釜串联反应器的反应物浓度的变迁接近于活塞流反应器,体积也接近活塞流反应器。 图69表示了釜数与容积效率之间的关系。由图中看出,釜数釜数越多,容积效率越大,其总容积越接近活塞流反应器;当时,容积越多,容积效率越大,其总容积越接近活塞流反应器;当时,容积比等于比等于1 1,其性能与活塞流反应器完全一样。尽管反应器釜数越多越接近活塞流反应器,反应器所需总体积越小,但并不是釜数越多越好。从图可见,釜数增大到一定程度以后,再增加釜数,其反应器总体
41、积的减小已不明显。另外,釜数增多,材料费用和加工成本增加,操作管理复杂,经济上并非合理。一般常用的釜数不超过一般常用的釜数不超过4 4个个。 在相同的反应条件、反应转化率及物料处理量的情况下,所需在相同的反应条件、反应转化率及物料处理量的情况下,所需反应器时间以活塞流最小,全混流最大,多釜串联居中。反应器时间以活塞流最小,全混流最大,多釜串联居中。如果要求如果要求反应时间及反应转化率相同,以活塞流反应器生产能力最大,多釜反应时间及反应转化率相同,以活塞流反应器生产能力最大,多釜次之,全混流最小。次之,全混流最小。 N N 2 2理想反应器的选择理想反应器的选择 对于复杂反应,往往用选择性来表示
42、。 复杂反应的平均收率(或称总收率)复杂反应的平均收率(或称总收率)和平均选择性(或称总选择性)平均选择性(或称总选择性),分别是反应器在任一时刻或任一点的瞬时值的积分值,它们的定义为 转化为目的产物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转化为目的产物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 /进入反应器的反应物的物质进入反应器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量 (6 63232) 转化为目的产物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转化为目的产物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 /转化为目的产物和副产物的反转化为目的产物和副产物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应物的物质的量 (6 63333) 瞬时收率瞬时收率 和瞬时选择性和瞬时选择性 分别定义为分别定义为 = d = d 生成目的产物
43、的反应速率生成目的产物的反应速率/ /进入反应器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进入反应器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 (6 63434) = d = = d = 生成目的产物的反应速率生成目的产物的反应速率/ /主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副反应的反主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副反应的反应速率之和应速率之和 (635)收率、选择性和转化率之间的关系为 (638)复杂反应的种类很多,平行反应和串联反应既是它们的代表,又是组成更复杂反应的基本反应。(1 1)平行反应)平行反应 设一平行反应为S(目的产物)(主反应,速率常数k1,反应级数a1,b1);T(副产物)(副反应,速率常数 k2,反应级数a2,b2). xA+BST对比速率与选择性
44、只是表达上的不同,本质上是相同的,完全可以对比速率与选择性只是表达上的不同,本质上是相同的,完全可以通过对比速率通过对比速率S S来分析平行反应的选择性优化。来分析平行反应的选择性优化。 一定条件下的反应,当k1、k2、a1、a2、b1、b2为 已知,对比速率或选择性只与cA、cB有关。要提高主产物的收率,就要使对比速率比值增大,即要提高即要提高 和和 的值,指数代数和为正值,的值,指数代数和为正值,则应提高浓度;指数代数和为负值,则应降低浓度。则应提高浓度;指数代数和为负值,则应降低浓度。 12aaAc12bbBc提高或降低反应物的浓度,既可以改变初始物料的状况,也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反应器和
45、操作方法来达到。保持较大浓度的方法有:大浓度进料;对气相反应,增大系统的压力;采用较小的单程转化大浓度进料;对气相反应,增大系统的压力;采用较小的单程转化率率。保持较小浓度的方法有:采用部分反应后的物料的循环,以减低进采用部分反应后的物料的循环,以减低进料中的反应物浓度;加入惰性稀释剂;对气相反应,减小系统的压料中的反应物浓度;加入惰性稀释剂;对气相反应,减小系统的压力;采用较大的单程转化率。力;采用较大的单程转化率。图610为各种形式反应器及加料操作方法。 对上述平行反应:平行反应: 当当a a1 1a a2 2,b b1 1b b2 2时时,同时提高同时提高c cA A和和c cB B可提
46、高选择性,选用活塞流反应器或可提高选择性,选用活塞流反应器或间歇搅拌釜式反应器为宜间歇搅拌釜式反应器为宜。如由于其它原因必须采用全混流反应器时,也应选用如由于其它原因必须采用全混流反应器时,也应选用多釜串联反应器。在操作方法上,应将多釜串联反应器。在操作方法上,应将A A与与B B同时加入:同时加入: 当当a a1 1a a2 2,b b1 1b b2 2时,则同时降低时,则同时降低c cA A和和c cB B,可提高选择率,选用全混流反应,可提高选择率,选用全混流反应器时器时,A,A和和B B一次加入;或选用间歇的搅拌釜式反应器一次加入;或选用间歇的搅拌釜式反应器,A,A和和B B慢慢滴入;
47、慢慢滴入; 当当a a1 1a a2 2和和b b1 1b b2 2时,应提高时,应提高c cA A降低降低c cB B,可考虑以下选择:,可考虑以下选择: a a选择活塞流反应器,反应物选择活塞流反应器,反应物A A一次加入仅沿反应器不同位置分小股分别一次加入仅沿反应器不同位置分小股分别加入;加入; b b选择间歇搅拌釜式反应器,反应物选择间歇搅拌釜式反应器,反应物A A一次加入上慢慢滴加;一次加入上慢慢滴加; c.c.选择多釜串联反应器选择多釜串联反应器,A,A一次加入一次加入,B,B分小股在各个釜分别加入;分小股在各个釜分别加入; d d此外,还可考虑将此外,还可考虑将A A组分过量,以
48、保持其浓度,而在反应后再进行分离组分过量,以保持其浓度,而在反应后再进行分离回收。回收。 当当a a1 1a a2 2和和b b1 1b b2 2时,应提高时,应提高c cA A降低降低c cB B,反应器的选择及操作与相反。,反应器的选择及操作与相反。 当当a=ba=b时,选择性与时,选择性与c cA A无关,此时应通过其它途径来解决。无关,此时应通过其它途径来解决。 高反应物浓度有利于其反应级数差为正值的反应;低反应物浓度有利于其反应级高反应物浓度有利于其反应级数差为正值的反应;低反应物浓度有利于其反应级数差为负值的反应。直接采取适宜浓度的进料,选择适当类型的反应器和加料方数差为负值的反应
49、。直接采取适宜浓度的进料,选择适当类型的反应器和加料方法都可提高收率。法都可提高收率。 例64 有一液相平行反应:(主产物),(副产物), 已知混合前两股物料 A和 B的体积流量相同,初始浓度均为20 kmol/m-3。若用全混流反应器;采用活塞流反应器;采用活塞流反应器入由入口一次注入上沿反应器的不同位置分批加入。试求 A和B的转化率为 90时,产物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ABR0.31.0RABdcc cdtABS0.51.81.0SABdcccdt 解:R的瞬时选择性为已知cA,0cB,0=10kmol/m-3,则有 cAcB,即瞬时选择性为 全混流反应器 整个反应器浓度是均匀的,所以 =故
50、产物中的杂质含量为50。0.30.30.5 1.80.5 1.51.011.01.01ABABABABc cc cc ccc11Ac,110.511 10(1 90%)A fc (2) 活塞流反应器 代入数据,得 = 0.19,故产物中杂质含量为81。 采用活塞流反应器,B沿反应器的不同位置分批以 cB =1kmol/m3,A由入口一次加入, 所以 积分并代入数据,得 =0.736,故产物中杂质含量为26.4。 (2 2)连串反应)连串反应 设所进行的连串反应为ARS(目的产物R,主、副反应速度常数分别为k1,k2)。 具有不同k1和k2值的连串反应的组分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如图611
51、。反应物反应物A A的浓度单调下降,副产品的浓度单调下降,副产品S S的浓度单调的浓度单调上升,而主产品上升,而主产品R R的浓度先升后降,的浓度先升后降,存在最大值:存在最大值:为使目的产物获得最大的收率,要严格控制反应时间,因此应为使目的产物获得最大的收率,要严格控制反应时间,因此应选用活塞流反应器和间歇反应器,并在反应达到规定的时间时,采选用活塞流反应器和间歇反应器,并在反应达到规定的时间时,采取迅速终止反应的措施,如降温、调节取迅速终止反应的措施,如降温、调节pHpH等。等。连串反应的瞬间选择性 可表示为 (647)提高连串反应的选择性可以通过适当选择反应物的初始浓度和提高连串反应的选
52、择性可以通过适当选择反应物的初始浓度和转化率来实现。转化率增大,转化率来实现。转化率增大,c cR R降低降低, , 下降,所以对连串反应不下降,所以对连串反应不能盲目追求过高的转化率。工业生产中进行连串反应时,常使反应能盲目追求过高的转化率。工业生产中进行连串反应时,常使反应在较低的转化率下操作,而把未反应原料经分离回收后再循环使用在较低的转化率下操作,而把未反应原料经分离回收后再循环使用。 211RRAArk crk c 6.4 6.4 非理想流动及实际反应器的计算非理想流动及实际反应器的计算 活塞流反应器和全混流反应器是两种理想流动模型,是反应器内物料混合的两个极端情况,实际反应器中流体
53、的流动状况往往偏离理想流动,存在一定程度的返混面介于两者之间。寻求度量偏离程度的方法,建立非理想流动模型,进行实际反应器的计算。 1 1非理想流动对理想流动的偏离非理想流动对理想流动的偏离 引起实际反应器流况偏离理想流动的原因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引起实际反应器流况偏离理想流动的原因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有以下几种。 沟流或短路沟流或短路 部分粒子易于在反应器中阻力最小、路程最短的通路以较其它流体粒子快得多的速度流过; 死角死角 器内与主流相比移动非常慢(小一个数量级)或停滞不前的区域; 旁路旁路 专指流体粒子偏离了流动的轴心,而沿阻力小的边缘区域流动。 几种实际反应器中的非理想流
54、动如图6一12所示。反应器的几何构造和流体的流动方式是造成偏离理想流动、形成一定程度返混的根本原因,它导致了流体在反应器中停留的时间不一。不同的反应器的流况各异、返混程度不同,某一反应器的返混,可用停留时间分布来描述。2 2停留时间分布的表示方法停留时间分布的表示方法停留时间指流体质点在反应器内停留的时间,停留时间分布是停留时间指流体质点在反应器内停留的时间,停留时间分布是指反应器出口流体中不同停留时间的流体质点的分布情况。指反应器出口流体中不同停留时间的流体质点的分布情况。流体在实际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完全是随机的,停留时间分布呈概率分布。定量描述流体质点的停留时间分布有两种方法。定量描述流体
55、质点的停留时间分布有两种方法。(1 1)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 E( )进入反应器的 N个物料质点,停留时间介于 和 + d 之间的物料粒子dN所占分率为dNN,以E( )d 表示,则E( )即为停留时间密度函数。由于停留时间在 之间的所有物料分率之和为1,因而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具有归一化的性质,即 (648)(2 2)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 F( )进入反应器的所有物料的质点中,停留时间小于的物料所占的进入反应器的所有物料的质点中,停留时间小于的物料所占的分率,称为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分率,称为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 F( ),),即 (649)显然 0时,F(
56、 )0; , F( )1。0 0( )1Ed0( )( )FEd图613(a)和(b)所示分别为F( )与E( )曲线。F( )与E( )的关系为: (650)( )( )dFEd3 3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方法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方法 停留时间分布由实验测定,通常采用刺激响应技术,又称示踪停留时间分布由实验测定,通常采用刺激响应技术,又称示踪法,即在反应器的进口加入某种示踪物,同时在出口测定示踪物浓法,即在反应器的进口加入某种示踪物,同时在出口测定示踪物浓度等的变化,由此确定流经反应器中物料的停留时间分布。度等的变化,由此确定流经反应器中物料的停留时间分布。示踪法的关键是利用示踪物的光、电、化学或
57、放射等特性,并使用相应的仪器进行检测。要求示踪物有上述特性外,还应当不挥发、不吸收、易溶于主流体,并在很小的浓度下也能检测出。示踪物的输入方式主要有脉冲法和阶跃法。示踪物的输入方式主要有脉冲法和阶跃法。 (1 1)脉冲示踪法)脉冲示踪法 在稳定操作的连续流动系统中,若进料的体积流量为qV,进料浓度c0,于时刻将一定物质的量n的示踪物A在一瞬间注入进料,于出口处观测示踪物浓度cA随时间的变化。0测得出口示踪物浓度响应就可得出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所得输入一响应关系曲线绘于图614。(2)阶跃示踪法在稳定连续流动系统中,若物料体积流量为qV,浓度为c0,瞬间用相同流量和浓度的示踪物切换主流体,在出
58、口处测定示踪物浓度cA随时间的变化,直至cA=c0为止。出口流体任意时刻示踪物的分数为cA/c0,即为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所得输入一响应关系曲线见图615。 4 4停留时间分布的数字特征停留时间分布的数字特征(1 1)平均停留时间)平均停留时间平均停留时间是指全部物料质点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的平均值,在概率上称为数学期望,可通过分布密度函数来计算: 是E( )曲线与横坐标之间所围图形的重心的横坐标,它是停留时间的分布中心。在实验中往往得到的是离散情况下的E( ),这时可用下式计算: (653) (654)(2)方差方差方差 描述物料质点各停留时间与平均停留时间的偏离程度,即描述物料质点各停留
59、时间与平均停留时间的偏离程度,即停留时间分布的离散程度。停留时间分布的离散程度。其定义为图616所示为具有不同的E( )曲线。 越大,物料的停留时越大,物料的停留时间分布越分散,偏离平均停留时间的程度越大;反之,偏离平均停间分布越分散,偏离平均停留时间的程度越大;反之,偏离平均停留时间的程度越小留时间的程度越小; = 0 ; = 0 表明物料的停留时间分布都相同。表明物料的停留时间分布都相同。 22 为了便于进行反应器比较,将E( )和F( )与联系起来,定义量纲为1的数,对比时间 (657) 用 的大小来度量停留时间分布的离散程度更为方便。当当 =0=0,为活塞流;,为活塞流;当当 =1=1
60、,为全混流;,为全混流;当当0 0 1 1,则为非理想流动。,则为非理想流动。 /22222 5 5理想流动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理想流动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1)活塞流反应器 活塞流反应器中,物料在反应器中无任何返混,所有物料粒子都具有相同的停留时间,且都等于平均停留时间 = =V/qV。其停留时间分布函数为 (661) (662) (663)活塞流反应器的E( )和F( )函数的曲线如图617所示。(2)全混流反应器 全混流反应器中物料的浓度处处相等,物料返混程度最大。因此 =0时刻进入反应器的物料,到达出口的时间介于 之间。为便于测定采用阶跃输入法,可得出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 )。设反应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轿车买卖合同范本
- 2025信息系统建设合同范本
- 2025标准商业空间租赁合同模板
- 2025国际货币兑换借款合同模板
- 2025办公室租赁补充合同范本
- 2025商务合同英文合同结构与格式指南
- 2025混凝土钢筋购销合同范本
- 2025年合肥租房合同范本
- 《童谣与寓言故事》课件
- 《繁花似锦东大街》课件
- 2025年审计审查重点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真题试题及答案
- 城市管理文明执法规范(试行)
- 广东省2024-2025学年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卷及答案(二)高三试卷(佛山二模)
- 【9数一模】2025年安徽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九年级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中石油政工师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二建-水利-简答200问
-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内容
- 电网工程设备材料信息参考价(2024年第四季度)
- 创意综艺风脱口秀活动策划PPT模板
- 大客户营销技巧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