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壤电阻率的测量原理目前国内外制造的用以测定土壤电阻率的仪表,虽然有时在显示、供电方式和结构形式等方面各有不同。然而,其基本原理大致均以四点法为基础。四点法的原理通常被普遍用来测量金属和其它低阻材料的电阻率,它的显著优点是测量电极和被测量材料的接触电阻以及测量引线的电阻对测量精度影响较小。其次,四点法的操作简便,适合于现场操作也是它被普遍应用的原因之一。现将四点法测量土壤电阻率的原理推导如下。参看图1,图中CPi、P2、C2为在直线上以等距离a打入地中的四根测试极棒。其中Ci、C2用作在土壤中建立测试电流I。Pi、P2为电压测试极棒,用以测定它们所在位置的电位差。图1中设:E为测试电源E邸1I
2、为流过土壤的测试电流,Ci,C2为电流极棒,Pi,P2为电压极棒,Vi2为测量电流I在Pi、P2点建立的电位差,p为土壤电阻率。为了便于推导,假设电流极棒Ci(或C2)埋入地面部分为一半径为ri的半球体。参看图2。图2当电流I经由孤立电极流入土壤时,在距电极中心距离为一点的电流密度"为:r的半球面上任(1)该点电位梯度为:(2)即:dVt=pl(Lt于是,电流I在电极附近任意两点4,a2间产生的电位差(3)Vi2为:式中,dVt(4)12分别为ai,a2至电极的距离。设Vi、V2各为假设Ci、C2单独存在时,测试电流I各自在Pi,P2处建立的电位差。则当各极棒按图i布置时:(6)按叠
3、加原理,当G,C2电极同时存在时,R,P2的电位差为V12为Vi,V2的矢量和:即入*72的八因此式中:(8)P»R】zZTIQR12/(9)由公式(8)可以看出,采用如图1所示的测量布置,当已知测试探针(电极)的间距a,测试电流I和Pi,P2间的电位差Vi2后即可代入公式(8)求得该地的土壤电阻率p。从以后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实际测量中并不需要分别测出Vi2和I的数值,而是以测量电压的方法直接测出Vi2与I的比值R12,数值并以此代入公式(8)即可求彳#土壤的P值。从公式(9)可以看出,Ri2为Pi,P2间的电位差Vi2与总电流I之比。在测量中用作计算的过渡量,其物理意义系代表R,P
4、2所在位置两等位面间的土壤电阻。在测量工作中应注意避免与电极的接地电阻相混。根据同样的原理,可以推导出均匀土壤任意安排测量极棒位置的p值计算公式。不过,它们的形式都较为复杂。在以后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土壤视在电阻率的数值极棒的安排有密切的关系。在目前一般的工程测量中,主要以等节距四点法作为通用的测量方法。然而,遇到需要深入探测和分析地层情况、或需要提高测量精度,以及受到地面障碍等情况时,则往往需要采用进行讨论。从理论上讲,对于均匀土壤的电阻率,不论采用怎样的测试探针距离或怎样的极棒安排(等节距或不等距),所测得的结果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实际上土壤的结构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均匀性。因此,进一步探讨测试
5、电流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对于实际的测量工作以及进一步对测量数据的分析有很大的实用意义。设若考察电流电极Ci、C2联线中点O处(参看图3)垂直向下任一点P的电流密度Sp的分布情况。图3中设:I为通过测量探计Ci、C2在土壤中建立的测量电流,D=;CiC2的距离,y为P点的深度,A=B=P点到Ci,C2的距离,=1(D2+y2)2S0为0点电流密度(以O为0点),Sw为Ci单独存在时P点的电流密度;Sw为C2单独存在时P点的电流密度;Sy为C1C2同时存在时P点的电流密度图3(图3)由公式(1)得:24(炉+/)(10)12冗B*27rs*+y2)(11)由叠加原理,Sy为Sy1和Sy2的矢量和,
6、即:可=方/+%Z将(10)、(11)代入(12)得:ID69=兀3+/)3/2当Y=0时,即0点的电流密度为:(12)(13)7tD2则y点的比电流密度为:._II)加J20%一4严F=产公式(15)给出了两极中心垂直线上,深度为y的任一点P的电流密度与0点电流密度的比值与测量探针C1C2距离的关系。设分别以y=2/3D,y=D,y=2D代入(15)式3触=58%do(16)(5n=35%,(5o>2d=8.8%<5q,由公式(16)可以看出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中的电流密度迅速减小。在中心垂线上,深度为2/3D或1/3C1C2(即等节距四点法的测试极棒节距)时,其电流密度为地面中
7、心点电流密度的58%。深度为1/2C1C2时为35%。深度为时为8.8%。也就是说,分布在深度超过电流探针距离C1C2土层以下的电流已属稀少。一些研究人员曾指出以等节距四点法测得的土壤电阻率,主要反映了深度约为极棒节距的土壤情况。当然,这种说法不应认为是一种严格的规则,然而,它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概念。虽然以上各项推理是从理想的均匀土壤推导出来的。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目前已普遍地将这些推论应用于实际上是不均匀的土壤测量工作。在工程中将实际测得的电阻率称为该地区土壤的视在电阻率。显然,视在电阻率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在同一地点,它与测试电极的排列方式、电极距离、土层分布情况等都有密切关系。因此,对它的理
8、解和引用应该是因地制宜的根据具体情况有分析地对待。不能局限於表面数字。接地体的接地电阻接地装置目前已被广泛使用于避雷、安全保护、电力输送、电信通讯以及电磁屏蔽等工程。衡量一个接地装置的主要指标是接地电阻的大小,目前确定接地电阻的主要方法是在现场进行实际的测定。一般地说,一个接地装置的电阻(阻抗),可分为三个部分来考虑。它们是:1、引线电阻(或阻抗)。2、接地导体和周围土壤的接触电阻。3、入地电流在土壤中的扩散电阻。电极第一项引线电阻(或阻抗)通常对于直流或低频电流其量值不大,可忽略不计。对于快速放电、脉冲或射频电流,由于导线存在电感,往往应作专门的考虑。第二项接触电阻,只要电极和土壤紧密接触,
9、一般占整个接地电阻的比例不会很大,所以不必特别考虑。第三项扩散电阻主要由电极周围土壤的电阻率所决定。它通常是整个电极接地电阻的主要部份。在均匀p值的土壤中,理论上的扩散电阻可通过如下的计算求得。参看图2及公式(1)、(2)、(3)。设dRr,是一以r为半径,dr为厚度的半球面形薄层的微分电阻。即图2两虚线间土壤的电阻。由于半径为r处电流I的微分压降为dVr,见公式(3),因此:(17)图4中虚线所示是一个以电极为中心,并以rx为半径的半圆球体。由公式(18)可求得自电极表面到半径为晨的半球体的土壤积分电阻(图4斜线部分的电阻)。亦即自电极表面至半径为七半球体的扩散电阻。(18)当晨-8时,公式
10、(18)达到最大值,亦即电极扩散电阻的理论值。即:可以看出:当rx=10c时,R=90%Rrx=50ri时,R=99%R图5示出了rx与电阻R的相互关系。因此,理论上,当已知电极半径和土壤p值时,扩散电阻Rs即可通过公式(19)计算求得,然而,实际上由于土壤情况的复杂性,公式(19)往往只能作为设计地线时的参考依据。在设计安装新的接地电极时,首先可在现场选择并测得若干不同深度的土壤视在电阻率,根据p值的大小即可对接地电极的位置、结构、埋深等作出安排。从以上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以测量的方式从理论上讲不能对实际接地体的扩散电阻作出绝对准确的测定。因为它涉及要求在无穷远的地方建立辅助测点。在一般工程
11、测量中,大多以精确度达到2%为目标。由公式(19)的推论可以看出,从理论上讲,当积分距离达到100ri时,方可满足所需要的精度。要达到这一点实际上是困难的。在后面以压降法测量接地电阻的讨论中特指出,当考虑到辅助电流极棒的影响测量距离可以大为减小。降低接地电阻的方法在电阻率较高的地区,如果接地电阻达不到所要求的标准,可采取措施降低接地电阻。经常采用的方法分为两大类:第一种方式是变换接地体的型式和增加接地体的数量;第二类方法是采取机械或化学的方法,加工改良接地体周围的土壤电阻率,达到降低接地电阻的目的。例如使用降阻剂降低接地电阻,下面介绍降阻剂降低接地电阻的原理和试验数据。降阻剂的降阻原理就是使接
12、地体的几何尺寸成倍量的扩大,改善接地体周围土壤的特性,降低接触电阻如图6所示。(a)(a)垂直接地体(b)水平接地体图6降阻剂在垂直、水平接地体周围的敷设断面示意图1接地电极;2降阻剂电阻率为p1;3降阻剂渗透区,电阻率为p2;4回填土,电阻率为p>p2Vpi单根垂直接地体接地电阻的表达式为:R=/为华+Rj47tt(t/施用降阻剂后,接地电阻表达式为:笈=爰尚先+加(21)式中K一直径扩大倍数;%一接触电阻降低系数;R一接地电阻,Qo单根水平接地体接地电阻表达式为:(22)施用降阻剂后,接地电阻表达式为:(23)R=2Lln今+也单根接地体试验数据见表4表4单根接地体使用降阻剂后的试验
13、数据降阻材料土壤电阻率(Q-m)敷设方式长度(m)使用前实测值(Q)使用后实测值(Q)降阻率(%)用量(kg)M1760水平54507882.6725N1760水平54504889.33100V1760水平54509678.66250各种降阻剂性能比较见表5所示。表5各种降阻剂性能比较表(略)接地电阻的测量通常用来测量电极接地电阻的方法有下列两种:1、三点法其测量布置如图7。辅I、辅II为测量用的两辅助极棒。E被测接地体R(辅1图7图中:Rx被测电极E的接地电阻,Pi,R辅助电极I、II的接地电阻。R。并列出下列联立方程以欧表测得三个极棒间的三组电阻值R,R,&=心+。2>(24
14、)%=巴+匕,解公式(24)得:p冗1+笈2(25)三点法具有设备简单的特点,它适合于对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这是由于辅助电极的接地电阻一般数值都较大,由公式(25)可看出测量中的少量误差,将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而当R的数值较小时,测量误差将更为显著。测试电源图82、压降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测量方法,各国的地阻测量仪表,大都按照此项(b)图8图中:E一被测接地电极,半径为riA辅助电压极棒(探针),其与E的距离为P;C辅助电流极棒,其与E的距离为b,E、A、C三者在一直线上;I一通过E和C的测量电流;Vp测量电流I在E和A间产生电位差;Rs="一仪表测得的接地电阻值。IVp可通过
15、下列计算求得:设:Vp1E单独存在时E,A间的电位差。Vp2C单独存在时E,A间的电位差。由公式(17)得:叱="我=编,(26)于是/%=J:羔垢=器马-对(27,28)当E、B同时存在时按叠加原理:(29)VPli=F+心养舄一p+因此:Pr1一11q*ia*L.ViKMpv1-1-III1甘E/24brbPP(30)图8以曲线的形式给出了不同b值时,变更P所得出的Rs值曲线。曲线I表示辅助极棒C与被测电极间的距离较小时(即bi位置)由于两者扩散电场的相互影响,使被测电极附近的Rs按曲线n变化,这时曲线的中间部分出现一个如虚线所示的平坦区段。这个平坦区段的出现标志着被测电极E和辅
16、助电极C扩散电场的相互影响较小。因此,当电压极棒设于此区段内时测得的Rs值较为准确。因此,为了求得接地电极的准确接地电阻值,辅助电极C和A应与被测电极保持相当的距离,并且还可以看出,和土壤p值的测试相似。在地下情况复杂的地区,电极接地电阻的测定值往往与测量辅助电极C,A的布置方位有关。进一步从图8Rs曲线的变化还可以看出,当电压极棒A逐渐远离被测电极时,首先Rs值增长较快,随后出现一个比较平坦的区段,当A逐渐接近电流辅助极棒C时,Rs值又出现一个迅速上升的区段。至于究竟在哪一个距离上测得的Rs值较为正确?这个问题从理论上可作如下的推导。前面已经提到由公式(19)推导的Rs值为被测电极理论上的扩
17、散电阻值。而由公式(30)推导的Rs值为理论上仪表应测得的电阻值。设令:Rs=ROO则由公式(30)和(19)可得:吃hRs=2舄一广、一»=京Hnr111.1t1即:元一厂=7;一产+二4(31,32)推演公式(32),并设ri<b则得:p2+bpb2=0(33)解公式(33)则得:P=0.618b(34)公式(34)示明了当电压极棒的距离P为0.618b时,测得的Rs值与Rs在数值上相等,同时与b的大小无关。这个推论在实际测量上对测量极棒的布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应该指出以上的有关推论,均假设接地电极为单个半球形导体,而通常遇到的实际情况,电极的结构往往是多样的:它们有平板形、棒形、环带形等。埋设位置也有深有浅,有时为了得到更小的接地电阻,往往还采用多极棒并联的方式。然而,上述推导的一些基本结论对于实际测量工作仍然是有指导意义的。归纳起来讲,若在进行测量工作时采取下列步骤将可使结论更为准确:A、了解被测电极的结构形式,对于多电极结构的接地测量,则应了解各电极的平面布置。B、在被测电极附近地形较为宽阔的一侧设置辅助极棒C和P。C、对于单极棒接地装置,电流极棒C与被测电极间的距离应保持30米以上。对于具有多根接地极棒的接地电极,C与E的距离应不小于该接地系统最远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某某爱心活动策划方案
- 智能口岸物流金融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有声读物定制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能物流追踪终端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监所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移动支付小额信贷与分期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物联网在智慧旅游的应用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农产品供应链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野餐活动策划方案大班
- 护理薿难病例讨论
- 2025年检验检测人员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奢侈品礼品包装消费行为与品牌战略分析报告
- 业务流程优化实施步骤指导手册
- 宗教事务条例解读课件
- 2025-2026学年接力版(2024)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2025年发展对象考试题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及病历书写规范考核试题(附答案)
- 2025年电力交易员(高级工)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5北京广播电视台校园招聘17人笔试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
- 冷库安全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DB11T 1481-2024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