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18古诗二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doc_第1页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18古诗二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doc_第2页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18古诗二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doc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18古诗二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第七单元 本单元以“想象”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雾在哪里雪孩子这3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七”。本单元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选材经典,语言生动,充满儿童情趣。 本单元最主要的语文要素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文中插图,引导学生想象描写的画面;可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后习题,仿照文中的句式想象说话。本单元第一次提出了默读课文的要求,起步阶段的默读训练,主要是引导学生试着做到不出声地读。 “语文园地七”通过识字、字词句运用、想象的写话练习、形近字和同音字的展示台、数九歌的积累和绕口令分不

2、清是鸭还是霞等多种形式进行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本次写话练习,以猫和老鼠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猫和老鼠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小动物,可以引导学生从动画片、图画书等多角度地解读它们之间的关系。 内容 课时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古诗二首 2 夜宿山寺用夸张的手法和绝妙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敕勒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发了草原人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1认识38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5个生字,会写22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夜宿山寺敕勒歌。 3.学习默读课文,试着不出声。 4.图文结合,想象画面,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雾

3、说话时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在想象中续编故事,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 5.通过句子的对比朗读与抄写,感受语言表达的具体生动。 雾在哪里 2 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把雾的变化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雾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现出大雾笼罩下世界一片朦胧的景象。 雪孩子 2 雪孩子陪小白兔玩,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小白兔的家着火了,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而自己却化成了一朵白云。课文富有童趣,意境优美,同时将水的变化常识融于故事之中。 语文园地七 4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 1.联系生活,学习与自然风光有关的4组词语,认识9个生字。 2学习用部首

4、查字法查独体字;积累并运用描写天气的8个四字词语;学习拟人句,体会句子的有趣。 3能观察图画,展开想象,编写故事。 4展示交流改正错别字的方法,复习巩固易错字。 5积累民谣数九歌,阅读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18古诗二首 1.认识“宿、寺、危、辰、恐、惊、似、庐、笼、盖、苍、茫”12个生字,会写“危、敢、惊、阴、似、野、苍、茫”8个生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结合、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体会作者的情感。 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通过图文结合、想象画

5、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体会作者的情感。 1.把握特点,识写生字 本文要求会认读的生字有1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有8个,其中“危、惊、似、苍、茫”既要求会认读也要求会写。针对生字本身的特点,以多种方式进行识记。认读“宿、寺、恐、惊”4个生字,宜将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先借助拼音读一读,读音上要特别注意“宿、寺”是平舌音,“恐、惊”是后鼻音,要读准。然后,理解字义,用字组词说一说。“危”是会意字,可以结合字、字形来理解。“敢”与“取”容易混淆,可通过口诀“耳朵上面挂上钩,右边反文不是又”进行区别。 2.朗读诗句,想象画面 朗读诗句,想象画面,从而理解古诗

6、,这种方法始终贯穿于教学中。教学时,学生在充分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结合课本图片想象画面,然后尝试用自己的话把想象的画面描述出来。教学夜宿山寺时,引导学生想象:假如你和李白一起,此时正站在“危楼”之上,举目远眺,你们会看到什么呢?教学敕勒歌时,引导学生结合“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想象草原辽阔的景色。 3.描述画面,表达运用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想象画面之后,如不能一下子表达出来,可借助多幅相似的图片,或悠扬的音乐,入情入境地进行想象说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预习提纲 (1)借助拼音读课文,初步了解诗题的意思

7、。 (2)初读课文,自学会认字和会写字。 (3)再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夜宿山寺 课时目标: 1.认识“宿、寺、危、辰、恐、惊”6个生字,会写“危、敢、惊”3个生字。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山寺之高。 一、诗人导入,理解诗题。 1.直入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古诗二首。 2.介绍诗人:李白是唐代的一位大诗人,被称为“诗仙”。他的很多诗都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如我们都很熟悉的静夜思。(师领诵,生齐背)(多媒体出示:李白图片)课件出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其诗风

8、格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富有浪漫主义精神,有“诗仙”之称。主要作品: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3.结合写作背景导入新课,理解诗题夜宿山寺。 过渡:李白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热爱写诗的人,他去过庐山,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他到过天门山,写下“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有一次,李白在山西大同悬空寺游玩,晚上借宿在寺庙里。夜深了,李白站在寺院的楼台上,仰望满天的星星,觉得美丽极了。于是,他展开美妙的想象,写下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夜宿山寺。(板书诗题,齐读诗题)(1)强调“宿、寺”为平舌音,引导学生注意“诗”和“寺”的区别,再齐读诗题。 (2)理解诗题。(时间:

9、夜。地点:山寺。事件:宿。)(3)理解“宿”的含义,说说诗题的意思。 设计意图: 抓诗题,引关注,助理解。诗歌的题目往往藏着很多信息,从诗题入手,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二、初读诗歌,学习字词。 1.读诗歌。 (1)自由读: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2)合作读:同桌一人读,一人听,重点注意字音是否读准确,不正确的互相教一教。 (3)示范读:老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课件出示: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4)指名读:点3名学生朗读。(发现问题,师生一起纠正)(5)齐声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2.学字词。 (1)强调易错

10、字音。 通过“晨”“震”“振”的读音,进而强调“辰”是翘舌音、前鼻音。 “恐、惊”是后鼻音、形声字,可借助部首帮助理解字义。 (2)摘苹果认读生字。(课件出示生字苹果树)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应重视朗读。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必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本环节还利用规律归类识字,强化学生的记忆。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山寺给自己的印象。(高耸入云)2.学习“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1)随文学习“危”。 通过组词,了解“危”现在大多指“危险”的意思。 出示“危”的字形结构:中

11、间的“厂”代表山崖,上面的部分代表一个人站在山崖上,下面是一个跪坐着向山崖之上看的人:啊,那个人站在这么高的山崖上,太危险了!“危”的本义是表示“高”。(板书:“危楼”即“高楼”)(2)找找句中有哪些字词写出了楼之高。 高百尺。(板书)质疑:一米等于三尺,这座楼真的有33米,相当于11层楼那么高吗? 明确:“百尺”是虚指,这里运用夸张的写法,形容楼很高。 想象:想象诗人站在山顶寺庙的高楼上远眺时的感觉,并说一说。 摘星辰。(板书)理解:“星辰”是日、月、星的总称。 想象:诗人站立处离天很近,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到星辰。体会诗人想象力的丰富。 (3)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朗读时强调“高”和“可”字,突

12、出楼之高。 3.学习“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继续体会“楼之高”。 提问:此时,诗人应该是很高兴的,那他为什么不敢大声说话呢?(板书:不敢)明确:因为担心惊动天上的神仙,“恐惊天上人”。(板书:恐惊)这更加说明诗人跟“天上人”之间相距不远,突显楼很高。 (2)随文学习“敢”。 “敢”与“取”容易混淆,可通过口诀“耳朵上面挂上钩,右边反文不是又”进行区别。 (3)模拟诗人此时的神态,轻声朗读诗句。注意“高声语”“天上人”可以读得轻一些、慢一些。 4.背诵古诗。老师示范背诵,然后点名背、齐背。 小结:夜晚,诗人站在寺庙的高楼上远眺,一边想象着山寺的高耸入云,一边想象着山寺与天上人相距之近

13、。多么独特的感受啊! 设计意图: 本环节紧扣“楼之高”理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初步感悟夸张手法的妙处。通过随文识字落实生字的要求,强化基础。 四、指导写字,规范书写。 1.多媒体播放“危、敢、惊”的书写动画,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笔顺、笔画和位置。 2.明确:(1)书写姿势。强调“三个一”的要求:眼离书本一尺,胸离书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2)书写要点: 3.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跟着书空。 4.学生当堂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评价:同桌之间互评;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12年级)的学生要能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

14、端正、整洁。”因此,本环节通过写前观察,写后完善,让学生在“看”和“练”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书写能力。 五、实践活动。 1.背诵古诗。 2.根据自己对诗意的理解,结合教师的讲解,想象画面,画一幅简笔画,并将夜宿山寺抄在旁边。 引导学生拓展图文结合的理念,让学生通过绘画表现对诗意的理解,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2课时 敕勒歌 课时目标: 1.认识“似、庐、笼、盖、苍、茫”6个生字,会写“阴、似、野、苍、茫”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理解诗意,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齐背夜宿

15、山寺。 2.多媒体展示草原图片并配乐。 课件出示: 3.引导学生描述看到的画面。(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啊!)4.导入新课。 (1)介绍敕勒歌。敕勒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活动在中国北方地区的游牧民族,敕勒歌是敕勒族的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2)板书诗题。生齐读诗题并书空。 设计意图: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诗歌教学注重景的描绘,情的生成。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内心情感,引领他们迅速地走进诗歌。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读诗歌。 (1)自由读: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2)合作读:同桌一人读,一人听,重点注意字音是否读准确,不正确的互相教一教。

16、 (3)示范读:老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课件出示: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4)指名读:点3名学生朗读。(发现问题,师生一起纠正)(5)齐声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2.学字词。 (1)强调易错字音。 “似、苍”是平舌音,“庐、笼”是边音。 “见”同“现”,表示出现、显露的意思,读“xiàn”,不读“jiàn”。 (2)摘苹果认读生字。(课件出示生字苹果树)(3)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 川:平地。敕勒川:指敕勒族人居住的大草原。 阴山:山脉的名称,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穹庐:圆顶的帐篷。

17、 设计意图: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古诗阅读教学的起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落实字词的学习,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奠定了基础。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观察课本中的插图,结合诗句,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以及自己对草原的印象。 2.学习“敕勒川,阴山下”。 (1)敕勒川:指敕勒族人居住的大草原。 (2)教师借助插图让学生了解“敕勒川、阴山”的位置。 3.学习“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1)随文学习“似”。 “似”是个多音字,这里是平舌音,读“sì”,表示“好像”的意思。 (2)教师借助插图让学生了解“穹庐、笼盖”的意思。 (3)理解句意。 天空像游牧民族

18、居住的圆顶帐篷,笼罩着四面的原野。用牧民最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写出了牧民对自己家园的热爱。 4学习“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苍苍、茫茫”形容不同事物时的不同含义。 课件出示: 天苍苍天空蓝蓝的 白发苍苍头发白白的 野茫茫田野没有边际 大海茫茫大海没有边际 (2)结合课本图片,引导学生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的画面,体会“吹、低、见”三字让原本安静的草原活跃起来,从而感受草原的壮丽富饶。 课件出示: 图文结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拓展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更容易理解诗意。 四、指导写字,规范

19、书写。 1.多媒体播放“阴、似、野、苍、茫”的书写动画,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笔顺、笔画和位置。 2.明确: (1)书写姿势。强调“三个一”的要求:眼离书本一尺,胸离书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2)书写要点: 3.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跟着书空。 4.学生当堂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评价:同桌之间互评;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 识字与写字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的重点,课堂上要留足练习和教师指导的时间,学生也要学会对照书写要点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书写,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实践作业。 1.背诵古诗。 2.根据自己对诗意的理解,结合教师的讲解,想象画面,画一幅简笔画,并将敕勒歌抄在旁边。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拓展图文结合的理念,让学生通过绘画表现对诗意的理解,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人发挥大胆而夸张的想象,极力渲染山寺之奇高,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山寺屹立的非凡气势。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牧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我在教学中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抓住特点,个性导入。 依据学生的古诗积累,学生对李白的诗了解得比较多,因此,我采用诗人介绍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敕勒歌中草原美景的画面和背景音乐的渲染,能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他们理解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