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银纳米线导电膜市场分析报告一、纳米银线是一种ITO替代技术,相比ITO具有三大优势1、较低的方阻值,适合中大尺寸触控屏应用目前触摸屏使用的ITOGlass方阻主流规格为60Q/口,ITOFilm方阻主流规格为150Q/口,上述指标对于10寸以下的触控产品是完全够用的,但是在触控笔记本、一体化机(AIO)等10寸以上中大尺寸触摸屏应用中,存在触控灵敏度和抗干扰性变差的问题,应用显得吃力。2、具有良好的可弯曲性,适合柔性触控和显示应用ITO的易脆性容易造成阻抗稳定性将变得很差,导致ITO主要集中在19寸以下中小尺寸触摸屏应用,而以纳米银线为代表的ITO替代技术具有良好的弯曲性适合柔性显示和触控应用
2、。3、较低的低成本在触摸屏上游材料的成本中,ITO材料占据40溢右,随着触摸屏行业快速发展,对ITO材料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作为ITO主要成分的锢,不但价格随之不断上涨,而且未来将有告罄的危险,而以纳米银线为代表的ITO替代技术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基于上述三方面因素,ITO替代技术成为近年来触控领域研究的热点,触摸屏行业有关厂商在积极研发能应用于中大尺寸触摸屏且低成本的ITO替代材料。二、ITO替代技术格局一纳米银线和金属网格是主流目前,主要的ITO替代技术方案有金属网格(Metalmesh)、纳米银线(Agnanowire)、石墨烯(Graphene)、碳纳米管(CNT和导电聚合物(PEDOT
3、等,应用领域定位在中大尺寸触摸屏。五种ITO替代技术方案的优缺点、主要研发生产企业和技术指标等情况如表1、2、3所示。表1主要ITO替代技术方案描述方阻/口透光率金属网格分散的颗粒沉积在柔性基底上,需要通过烧结成型0.1-10085-88银纳米线用印刷法将分散的金属线沉积在柔性基底上,形成随机网络30-15090碳纳米管分散的中空纳米碳管沉积在柔性基底上,形成随机网络200-250088石墨烯原子级厚度的碳薄膜通过CVDfc长并转移到柔性基底上100-80090导电聚合物液态聚合物涂覆在基底上100-40084-90资料来源:互联网、公司网站表2ITO替代技术优缺点及主要厂商优点缺点技术成熟程
4、度主要研发厂商金属网格低方阻,低成本,支持柔性触控及显示,支持全尺寸小尺寸网格可见,影响视觉效果,中大尺寸影响不明显;存在莫尔条纹干涉。部分厂家已实现导电膜和触摸屏的量产,产业化进展最快的技术国外:富士、郡是、ATMELUnipixel国内:苏大维格、欧菲光、界面、厦门变格银纳米线透光率高,较低方阻,低成本,支持柔性触控及显示,支持全尺寸存在雾度问题已有部分厂商完成导电膜量产准备,产业化应用落后于金属网格国外:Cambrios、写真印刷、日立化成、东丽国内:宸鸿、中科纳通珠海纳金、广东启明科技碳纳米管光学效果好,支持柔性触控及显示成本高,技术不成熟仅有个别厂家投入,技术不成熟国外:识骅、东丽国
5、内:富纳源创石墨烯高强度,高透光率成本较高,技术不成熟仅有少数厂家投入,产业化刚起步,技术有待完善国外:三星、Sony、辉锐国内:无锡格菲、二维碳素、重庆墨希科技导电聚合物低成本,透光率高技术不成熟研究阶段国外:Agfa、Fujitsu资料来源:互联网、公司网站1、金属网格和银纳米线金属网格和银纳米线两大技术阵营研发起步较早,技术优势明显,成本较低,在产业化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是目前主流的中大尺寸触摸控屏发展方向。2、石墨烯石墨烯技术理论上的透光度及电阻性能很有优势,但是由于其制作工艺复杂,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具备量产条件,且制作导电膜后的实际方阻值目前仅能达到ITO导电膜的水平,成本较高,所以在
6、产业化方面进展一直较慢,还有一些制备、镀膜等技术需要完善,但近年来产业化有加快的趋势。3、碳纳米管纳米碳管工业化量产技术尚未完善,其制成的导电膜产品导电性还不能达到普通ITO薄膜的水平,成本较高,目前国内仅有一家企业宣称量产,实际情况不详。4、金属网格和银纳米线技术优劣比较从技术方面看:金属网格成本低,方阻值更低,能适应全尺寸触摸屏产品的需要,存在小尺寸可以看见网格的问题;银纳米线的透光率更好一些,在曲面应用时方阻值更稳定,较适合智能穿戴设备的应用。总体而言,两种技术在阻值,延伸性,弯曲性等方面均可满足中大尺寸触控屏要求,但金属网格可以适应的触摸屏尺寸范围更大。表4金属网格与银纳米线技术优劣比
7、较技术优势劣势金属网格银纳米线莫瑞干涉雾度问题成本低,方阻更低,小尺寸可见网格透光率更好,曲面时阻值稳定资料来源:互联网从产业方面看:纳米银线印刷油墨包括纳米银线(线径约50ns线长约23m)、调制溶液配方等,并非能直接取得,而是由Cambrios等少数专业纳米银线材料供应厂商垄断专利,因此原料成本更不易下降,这也是目前国内主要企业大力发展MetalMesh的原因。三、ITO替代技术市场格局1、中大尺寸触控屏或迎来千亿级市场,ITO替代技术市场空间巨大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消费电子、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教育培训等领域的人机互动需要中大尺寸的交界面。其中,中等尺寸触控需求主要在大众消费电子领域,
8、大尺寸触控屏需求主要集中在智能家居、智能设备领域,初步估计将有千亿级市场空间。消费电子领域:主要包含平板脑,触控笔记本、一体机等,其近年来由货量及增速数据如图1、2、3所示。图12011-2014全球平板电脑、笔记本、出货量及增速图22011-2014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及增速图32011-2014全球一体机出货量及增速2011-2014年,虽然消费电子的三个主要方向产品增速下滑趋势,但整个消费电子领域的触屏渗透率会不断增加。原因是传统厂商为了逆转近年来增速下滑趋势,将在各种产品形态功能上增加人性化、智能化的改变,将极大提高消费电子领域的触控体验。据Dig让alResearch预计,未来几年在
9、中等尺寸模组成本下降、用户体验提升的双重因素推动下,触控和摄像头麦克风一样逐步成为笔记本标配,触控在体机中的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并且在苹果等知名厂商的推动下迎来销量快速增长。据DigitalResearch推算,至2020年,全球消费电子市场的触控渗透率将超过70%而这一数值在2013年还不到30%即便按照触控笔记本和一体机的渗透率按照20%来保守估算,2014年中等尺寸触控屏市场空间仍然有接近130亿元。表5消费电子领域中等尺寸触控屏市场容量预测出货量:万触控渗透率尺寸单价:元市场容量:平板5,000.00100%7.0030.0015平板17000.00100%10.0045.0076.5触
10、控笔记本17000.0020%14.0080.0027.2触控一体机1300.0020%23.00300.007.8合计市场容量(亿)126.5数据来源:方正证券由智能家居、智能设备领域:该领域对大尺寸触控屏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工作、生活、休闲三个方面,涵盖家庭壁桂、影院互动、智慧教育、智慧医疗、酒店、游戏、办公、传媒互动、智能汽车等应用场景。图4超大尺寸触控设备在工作中的应用据方正证券研究所推算,目前全球有超过10亿中产阶级,假设在办公地点和家中,每100个人有1台55寸及以上的触控设备,每40个人有1台21寸触控设备,预测未来新兴大尺寸触控屏应用领域,将有千亿人民币市场容量。在“互联网+”的带
11、动下,超大尺寸触控屏将会应用将会延伸到各个图6超大尺寸触控设备在休闲中的应用图5超大尺寸触控设备在生活中的应用行业,在不远的未来,超大尺寸触控设备将全面进入人们的工作、生活以及业余休闲的方方面面。表6大尺寸触控屏市场容量预测尺寸(寸)RMB5510250025042121500180324010004002125800200合计1030数据来源:方正证券2、ITO替代技术对现有触摸屏市场的影响以金属网格和银纳米线为代表的两大技术阵营相比ITO最大的优势体现在低方阻和低成本两个方面,同时,石墨烯技术比ITO有更好的柔性曲面显示优势,随着石墨烯技术和工艺的发展,具方阻值和成本有进一步降低的可能。因
12、此,一方面以金属网格和银纳米线为代表的两大技术阵营术未来几年会凭借较好的技术性能和成本优势,不断向ITO难以应用的21寸以上的中大尺寸触摸屏市场渗透,前面已经分析过,这个庞大的市场据估算有两千亿人民币的潜在容量。另一方面,以金属网格和银纳米线为代表的两大技术阵营已进入产业化形成期,石墨烯技术阵营正加快进入产业化形成期,可能的后果就是随着产业化进程的发展,这三大阵营会不断向ITO占据绝对优势的中小尺寸触摸屏市场(终端为智能手机和小尺寸平板电脑)渗透,进一步挤压ITO在该市场领域的生存空间,未来几年有可能会形成激烈竞争的局面。在ITO替代技术阵营内部,金属网格和石墨烯技术是纳米银线需要重点关注的外
13、部威胁。3、金属网格和银纳米线技术产业化先行一步目前有许多国内外厂商进行金属网格产品的研发,包括韩国MNTech(2012年底供货)、Atmel的XSense(2013上半年推由,已有手机和7时平板使用)、富士软片(Fujifilm,2013第二季推由)UniPixel的UniBoss(2013下半年推由)。欧菲光开发的银纳米金属网格触摸屏,已经与联想、惠普、戴尔、华硕、宏基、三星等全球前六大PC生产产商进行合作,研发超过60款新机型。图7Atmel的XSense触摸屏和欧菲光的金属网格触摸屏纳米银线技术已经在华为的Ascend、LG和联想的AIO、GVISION的POS屏幕等终端上应用。3、
14、石墨烯产业化步伐加快2014年1月,无锡丽格光电公司的全球首款手机用石墨烯电容触摸屏研制成功,使石墨烯材料商用化迈由一大步。2014年5月,常州二维碳素科技公司第一条年产3万平方米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生产线实现量产,标志着石墨烯材料在制备和应用的产业化上迈由了关键性一大步。2014年6月,无锡格菲电子研发的国内首条石墨烯触控传感器生产线正式投产,年产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8万平方米,各类触屏达1000万片。格菲电子已成为国内乃至全球首家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实现石墨烯规模化应用于触摸屏的企业。2015年3月,全球首批量产石墨烯手机在重庆首发。这款名为影驰“SETTLER(开拓者a)”的石墨烯手机,核心技术由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开发,采用最新研制的石墨烯触摸屏、电池和导热膜等新材料。四、结论和建议1、在众多ITO替代技术中,金属网格和银纳米线两大技术阵营研发起步较早,技术优势明显,成本较低,在产业化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是目前主流的中大尺寸触摸控屏发展方向。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精神分裂症神经退行性变
-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课前三分钟讲课文档
- 第三章第四章聚合物反应2讲课文档
- 知道智慧树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满分测试答案
- 企业品牌形象修复与重塑案例研究考核试卷
- 2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备案审批
- 领导力与员工敬业度培养考核试卷
- 升降机安全装置的远程控制技术考核试卷
- 光纤网络在城市智慧消防监控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航天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考核试卷
- 2025年南充市中考化学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及解析)
- 商户银行联谊活动方案
- 矿山工程师培训课件
- 工业用地拆迁安置及补偿协议范本
- 上海市土建监理综合项目工程师考试题有答案
- JG 3046-1998冷轧扭钢筋
- 苏州人证网约车资格证试题及答案
- 天津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中考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院外急救紧急分娩处理指南
-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三阶段报告编制规程
-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形象的现代解读与意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