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正)_第1页
教学设计(正)_第2页
教学设计(正)_第3页
教学设计(正)_第4页
教学设计(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新闻和通讯的异同。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能力目标: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新闻和通讯的异同。、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教学难点】、了解新闻和通讯的异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一)导入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源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清朝战败后于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1860年,清朝再于第二次鸦片战争被英法联军打败,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割让交由英国

2、管治。1898年,清朝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包括新界、新九龙及离岛地区)99年,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这三份条约决定了今天香港区域的范围。1982年起,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谈判。中英双方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签订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了1997年7月1日起,中国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行使主权和治权。涨姿势:幽默对答撒切尔夫人(1925年10月13日2013年4月8日),英国政治家,至今唯一的女性英国首相,被誉为铁娘子。1982年9月24日上午,撒切尔夫人身着一件蓝底红点丝质西装裙,足蹬黑色高跟鞋,臂

3、挎黑色手袋,颈项上戴着一条珍珠项链,来到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与邓小平会谈。福建厅的大门打开了,邓小平满面笑容上前五六步,与撒切尔夫人握手问好。撒切尔夫人见面后便说:“我作为现任首相访华,看到你很高兴。”邓小平答:“是呀,英国的首相我认识好几个,但我认识的现在都下台了。欢迎你来呀!”接着,宾主双方步入福建厅就座。邓小平半靠在沙发上,状甚轻松舒适,撒切尔夫人正襟危坐。(二)认识新闻什么是新闻?(1)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评:1是狭义的新闻体裁“消息”;2是新发生的事件本身。) (2)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报社、通讯社、

4、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指被人当作谈助的新奇事情。如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评:1是广义的各种新闻体裁作品;2是新奇事件本身。) (3)新闻(news)就是北(North)东(East)南西(West)(South)四面八方的信息汇集。 (评:指各种新信息(事件)本身。) (4)新闻就是“关于突破事物正常轨道或出乎意料的事件的报道”。 (评:指异常性事件的报道。) (5)“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评:指异常性事件本

5、身。) (6)韦氏百科全书:第一,它指“消息”,凡是最近发生的事儿、新知识和新信息都可以算是“news”;第二,它专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上发表的对新近乃至现时发生的事件的报道。1、定义新闻,是指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和社会事件所做的报道。广义新闻:消息、通讯、新闻评论、新闻特写、调查报告。2、新闻的特点迅速及时真实简明用事实说话3、新闻的要素5个“W”+一个“H”5个“W”:When(何时) , Where(何地) ,Who(何人) ,What(何事) , Why(何因);一个“H”:How(如何)。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

6、果。4、本文体裁消息本文是一篇特写性的消息。特写性消息,也称新闻素描、新闻速写,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特写性消息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5、消息的结构:(1)标题(正标、副标题)。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江泽民致电祝贺,胡锦涛、吴邦国、贾庆林在发射现场观看(2)导语: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称为导语。(3)主体: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4)背

7、景:一般说,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课文中就有不少背景材料。)(5)结尾: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向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三)文本品析1、文章的标题往往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中心,新闻标题更是如此。思考这篇新闻标题的用意所在。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标题有两层意思。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不列颠尼亚”号在中国人的目光中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国历史上

8、屈辱的一段终被洗雪。标题一语双关传递出中华民族在这种特定历史时刻的自豪感,同时,此刻所传递的情绪又是复杂和深沉的。标题寓虚境于实境,独具匠心又了无痕迹。毛泽东主席在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的白皮书发表之时,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标题,以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别了”委婉的口气中略带一丝嘲讽,借以表达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主谓倒装,更能表达情感。这个标题不仅揭示了事件的主题,而且新颖别致,寓意深刻。总结:(1)以英国皇家油轮“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统治。(2)“别了”,用委婉中略含嘲讽的口气,表明这之中统治的结束。2、

9、将文中表示时间的句子画出来,看看这篇通讯是从什么角度,按什么顺序把“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下来的?明确:以时间 地点 主要事件 年月日 下午点分 港督府 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降下旗杆 。年月日 下午点分 港督府 彭定康乘车最后一次离开港督府 。年月日 下午点分 距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的广场 举行“告别仪式”,查尔斯宣读女王赠言 。年月日 下午点分 “威尔士亲王”军营旁 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年月日 最后一分钟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 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新的一天来临,第一分钟: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 年零

10、点分 中国南海 查尔斯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不列颠尼亚”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3、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新闻的结构特征,理清思路: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导语(第自然段)。它告诉我们,香港末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离港,这标志着长达年的英国统治的结束。导语部分有三个重点,一个是点题,点明了英国国旗降落后,查尔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将乘坐“不列颠尼亚”号回国,“不列颠尼亚”号将最后完成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撤离的使命,这样就赋予了“不列颠尼亚”号以象征意义;二是揭示全文主旨,在香港飘扬了年的英国米字旗即将下降,香港即将回归;三是导语突出时间概念,为新闻主体部分按时序顺序组织材料奠定了基础。主

11、体(自然段),可分四层,按照时间顺序,具体叙述了英国殖民者的告别仪式。第一层(第段):下午430分,港督府告别仪式(第一次降旗)。港督府告别仪式是英国告别仪式的序幕。地点: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时间:430分,降旗。440分,港督彭定康离开港督府。第二层(第段):晚时分,添马舰东广场告别仪式(第二次降旗)。添马舰东面广场的告别仪式,象征着英国长达年统治的结束。时间:晚时分,仪式开始。时分,降旗。第三层(第段):子夜时分,交接仪式(降旗与升旗)。中英香港交接仪式是整个仪式的高潮。地点: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时间:年月日的最后一分钟和月日的第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与此同时,

12、添马舰东广场升起五星红旗,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香港防务。第四层(第段):零点分,“不列颠尼亚”号离港。时间:零点分,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总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港。小结: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将事件的始末说清楚,通过对四个特定的场景的描述,这篇新闻真实地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几个特定场景中着重描述了次降旗与次升旗。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英国米字旗的降下象征着英国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结束,五星红旗的升起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主体部分共有个自然段,其中有个自然段,都是作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以眼睛为“摄像机”,以耳朵为“录音机”,简笔勾勒出的清晰可视的

13、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这些仪式的叙述都很简洁,但都有着历史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介绍了每一种仪式之后,作者总要引用一些背景材料,突出仪式本身的涵义。另外还有两段,一个是第段,交代有关港督府的一些背景材料,一个是最后一段,作者又一次把历史的今昔放在一起相互对照,深化了主题。作者郑重地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含蓄地表达了一种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时的庄严与喜悦的心情。4、结构分析:这篇特写性消息按导语和主体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第自然段)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的游轮离开香港。第二部分(至结束段)集中描写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及有关背景资料。5、认真品读

14、文本,思考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1)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等描述性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港督府的外观。通过对港督府的描述,告诉世人,经过中国人民长期的艰苦努力与漫长的等待,香港已经回到祖国的怀抱,随着末任港督彭定康的离去,中国人民一段屈辱的历史永远地成为过去。(2)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英国在香港进行的殖民统治的这段历史是刻骨铭心的,是不应该被忘记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人民经过漫长的期待

15、,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到祖国怀抱的这一天。国旗是一个国家主权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作者郑重地记录下五星红旗第一次在香港升起的时刻,含蓄地表达了庄严而喜悦的心情。预示着香港美好的明天开始了。(3)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日落仪式”的背景一是泊在港湾中的“不列颠尼亚”号,一是“紫荆花图案”,作为英国告别仪式的背景,标志着英国对中港年来的殖民统治结束和香港自治的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国殖民统治的

16、太阳落了,所以把英国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对于在驻港英军总部附近举行的告别仪式,作者也只是提了一句,但作者随后捕捉到了一个典型的镜头:“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象征英国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与象征香港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区旗,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启示人们发现这一仪式的深刻内涵。(2)体味新闻的最后一段“从年月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年月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年个月零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为什么把时间精确计算到“一共过去了年个月零天”?如何理解“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学生

17、思考讨论后明确:香港离开祖国母亲的怀抱整整年个月零天!这是一段让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漫长的历史,字里行间回荡着百年巨变的沧桑感叹。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英国在香港进行的殖民统治的这段历史是刻骨铭心的,是不应该被忘记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人民经过漫长的期待,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到祖国怀抱的这一天。作者心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却是通过精确记下英国统治的时间来表现的,语言非常含蓄,很有分寸。“从海上来”指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明着是写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暗写英国的殖民统治结束,点明题意。英国当年从

18、海上入侵,得以在香港殖民统治达1个半世纪,而如今中国国力的强大,领导者的努力,终结了英国殖民统治。一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语言庄重而含蓄,平实却具有出色的表现力,含义深刻,没有讽刺,没有痛骂,也没有欢呼,既客观地再现了这一历史盛况,又表达了中国人民对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后的欣喜之情。“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这是现实的场景,也是一句概括性很强的话,把香港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凝聚其中,暗含着历史和现实的对比。体现出新闻工作者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和驾驭文字的能力。6、体味特写新闻的表达技巧:(1)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可以增加作品的厚重感。

19、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在这方面堪称典范,说说课文中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两方面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现实场景和历史事实的交叉是本文的一大特色。现实的场景是新闻的主要内容,是新闻的纲,在介绍了每一种仪式之后,作者总要引用一些背景材料,使得每一个仪式都显示出历史的跨度,有着历史的意义。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一个现实的场景,依靠一些关键词衔接在一起,比如在写港督府告别仪式中,引进对港督府历史的追述:“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20、。在写广场告别仪式时,插入“年前一个英国舰长占领港岛,升起英国米字旗”,“今天一个英国士兵在这里降下米字旗”,让人联想起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这些背景材料就像电影中的闪回一样,将历史与现实用镜头方式交错出现,不仅画面很强,且突出了英国对香港年统治的终结。把历史的今昔放在一起相互对照,深化了主题,历史的回顾更强化了有不再来的意味。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自然的衔接,使得这些背景材料看上去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靠现实的场景串在一起,与之融为一体。另外,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历史跨度极大,使人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2)新闻用事实说话,作者的情感应自然流露于真实细节的选择中,适当地运用细节可以使新闻事实“活”起来,使报道具有现场感和感染力。说说细节在别了,“不列颠尼亚”中的作用。学生思考讨论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