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打印版)_第1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打印版)_第2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打印版)_第3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打印版)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重点】第四章1、动机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即动机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二是指向功能,即在动机的作用下,人的行为将指向某一目标。三是强化功能,即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可以维持和调整活动。2、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3、如何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而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课题,使学生不能单纯

2、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二、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而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更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三、科学组织学习竞赛,激发学生成功感与责任感组织学习竞赛来激发学习动机。要科学设计学习竞赛的内容,积极探索新的竞赛的形式,最大范围地调动和发挥每个大学生的潜力与能力、特长和优势, 通过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成功感,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四、科学设计任务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要适当引导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3、,恰当的树立对自己成绩的期望,既不过高,也不太低;教师在安排作业时,要使作业难度控制在中等难度水平上,让大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必须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加以解决。五、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 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一、学习动机的含义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即动机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二是指向功能,即在动机的作用下,人的行为将指向某一目标。三

4、是强化功能,即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可以维持和调整活动。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二、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一)学习需要与内驱力(二)学习期待与诱因(三)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的关系三、学习动机的种类(一)高尚的、正确的动机与低级的、错误的动机(二)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三)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四、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一)学习动机的多元性(二)学习动机的间接性(三)学习动机的社会性(四)学习动机的职业性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一、强化动机理论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用 S-R的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动

5、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等级、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其相应的学习行为。二、成就动机理论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成就需要高的人,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成就动机的高低还影响到个体对职业的选择。成就动机低的人,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独立决策较少的职业;而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从事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并且在工作中勇于做出决策。成就动机模型认为,成就动机强度是由动机水平、期望和诱因的乘积来决定的,其中动机水平是指一个人稳定地追求成就的个体倾向

6、,期望是某人某一事件是否成功的主观概率,诱因是成功时得到的满足感。三、成败归因理论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因此它的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二是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 ;三是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正因为如此,在高等学校中运用归因理论来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四、自我实现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

7、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在前四种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 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五、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指个人根据以往经验,对某一特定工作或任务,经多次成败的历练后,确信自己有能力成功处理的主观判断。个体对自我效能的评估取决于四个方面的经验:一是直接经验;二是间接经验;三是书本知识或别人意见;四是身心状况、情感的激发等。六、自我价值理论首先,自我价值感是人们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其次,区别对待成功与失败,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以维护自我价值感

8、。再次,学生对能力与努力的归因随年级而变化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强度随之减弱。学校教育中存在两个严重问题:其一是有能力的学生不肯读书;其二是学生们接受教育时间愈久,读书机会愈多,反而愈不喜欢读书。它启示我们应该反思学校教育中存在的这些反常现象,促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动机第三节学习需要的形成和培养一、人类原始学习需要的形成人类的学习需要,区别于动物的生存需要,是人类所特有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需要。二、培养学习需要的路径(一)利用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二)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第五章1、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一、学习对象的相似性(一)材料的相似性(二)情境的相似性(三)目

9、标的相似性二、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首先,反映在其知识组织的水平上。其次,还反应在经验的丰富性上。三、认知技能与策略(一)分析概括的能力(二)元认知策略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 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成分。元认知策略的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者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效果,更好地实现迁移。四、定势的作用定势是指先于一种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有时也称为心向。定势使个体在认识方面和外显的行为方面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进行反应,使个体在活动方向的选择方面有一定的倾向性。定势对迁移的

10、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如果新旧学习活动的思路是一致的,定势的作用就会促进正迁移的发生;反之,定势不但不会产生正迁移,而且会阻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习产生干扰,导致负迁移的发生。2、大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促进(大题,第四节前面考名词)一、科学确定教学目标(一)确定“为迁移而教”的教学目标(二)遵循教育目标的设置原则二、精心选择教学材料(一)材料要具有时代性(二)教学材料要具有迁移的价值三、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一)结构化原则(二)一体化原则(三)网络化原则四、有效设计教学程序(一)知识的传授要遵循从一般到个别、抽象到具体的组织原则(二)要注意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五、恰当运用教学方法教学中应该倡

11、导运用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引导大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在事实材料中发现规则,概括总结出基本原理。六、教会学生学习迁移要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发展,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迁移。主要应从两方面入二、共同要素说手:第一,培养学生的迁移意识。第二,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共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与迁移测验情况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第一节学习 与学习迁移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如果学习内容中元素间一对一对应的相同因素越多,迁移效果就越大;相同因素越少,迁移效果就越小;如果没有相同的因素,迁移就不会发生了。一、学习迁移的内涵三、经验类化说(一)学习迁移的起源学习迁移的经验类化说,又称

12、经验泛化说或概括原理说。共同元素并不是迁移(二)学习迁移的定义发生的充分条件,它只是迁移的必要条件。虽然说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要素是迁移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发生的前提,但是,产生迁移的关键却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实质上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即主体所获得的经验的内化。如果对共同原理内化和概括的越好,那么对新情境的适应性就响。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在进行迁移前所掌握的知识,叫做源知识,学习者将要学越强,学习的迁移就越好。习的新知识,叫做目标知识。如果学习者将源知识运

13、用于目标知识的学习,或阻碍或促进了四、关系转换说学习,我们就认为发生了迁移。二、学习迁移的分类关系转换说强调行为和经验的整体性。他们认为乬顿悟乭关系是学习迁移的一个决定因素,也就是说,迁移不是由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成分、原理而自动产生的某种东(一)特殊迁移和一般迁移西,而是学习者突然发现两种学习之间存在的关系的结果。关系转换说认为只有学习者发现(二)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一种学习中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并将已掌握的这种关系应用到新的学习之中,迁移才能产(三)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生。(四)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五、学习定势说三、学习迁移的作用学习定势说认为先前学习对后继同类或类似学习的影响,是由在先前学

14、习中所(一)有助于完善学习理论形成的学习定势造成的。学习定势实质上是先前习得的态度倾向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这种(二)有助于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如果先行学习为后继学习准备了迁移的条件,或者使(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观和品德观后继学习处于准备状态,这就有利于迁移。学习定势说注重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迁移,是对以第二节学习迁移理论往迁移理论的重要补充,并且对教学具有指导价值。六、经验整合说一、形式训练说经验整合说认为,学习迁移的过程就是一个经验的整合过程,经验整合的实质形式训练说认为,人的心理是由意志、记忆、思维、推理等官能组成的,它们就是要构建一种一体化、网络化的心理

15、结构。而整合的基础是概括,它是通过对不同学习中是各自独立的、非物质的实体,分别从事不同的活动,发挥不同的作用。形式训练说注重训的经验构成成分的分析与抽象以及对不同学习中的共同经验成分的综合及概括而实现的。因练和改进各种官能,认为训练心理官能、提高心理官能的能量是教学的重点。形式训练说的此,整合是在概括的基础上实现的一种经验网络化现象。经验的整合是指通过概括所获得的一种最基本的认识是:在各种官能之间,或者说在各种不同的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着一般性的经验与原有经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在结构上一体化、系统化,在功能上能稳定调节活动的思维技能;通过训练这种一般性思维技能是可以促进其发生迁移的;迁移是无条件、

16、自动发一个完整的心理系统。整合是一个过程,它是通过同化、顺应和重组三种基本途径来实现。生的。第三节学习迁移的影响一、学习 对象的相似性(一)材料的相似性(二)情境的相似性(三)目标的相似性二、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首先,反映在其知识组织的水平上。其次,还反应在经验的丰富性上。三、认知技能与策略(一)分析概括的能力(二)元认知策略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成分。元认知策略的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者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效果,更好地实现迁移。四、定势的作用定势是指先

17、于一种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有时也称为心向。定势使个体在认识方面和外显的行为方面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进行反应,使个体在活动方向的选择方面有一定的倾向性。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如果新旧学习活动的思路是一致的 ,定势的作用就会促进正迁移的发生 ;反之,定势不但不会产生正迁移,而且会阻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习产生干扰,导致负迁移的发生。第九章第一节品德心理概述一、品德的含义(一)品德的概念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亊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品德不是个体先天的禀赋,而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中通过后天学

18、习教化获得 。道德是指由社会舆论力量和个人内在信念系统驱使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人们按照这些行为规范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言行,并以此来要求和评价他人的举止。(二)品德与道德的关系1品德与道德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1)所属的范畴不同。( 2)所反映的内容不同。( 3)品德与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不同。2. 品德与道德联系又是十分紧密的。( 1)品德是社会道德的具体化。( 2)社会道德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3)个人品德能构成和影响着社会的道德面貌和社会道德风气。二、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一般认为,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

19、个成分组成。第二节品德发展理论一、道德发展阶段论(一)皮亚杰关于道德发展阶段的理论皮亚杰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 自我中心阶段(2? 5岁)。自我中心阶段是从儿童能够接受外界的准则开始的。2. 权威阶段( 6? 8岁)。这一阶段的儿童绝对地尊敬和顺从外在权威。3. 可逆性阶段( 8? 10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已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做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4. 公正阶段( 11? 1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公正观念是从可逆的道德认识脱胎而来的。皮亚杰认为 ,品德发展的阶段不是绝对孤立的 ,而是连续发展的 。皮亚杰认为,一个人道德上的成熟,主要表现在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两个方

20、面。他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可区分为他律和自律两种水平。(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柯尔伯格认为:道德的发展是认识发展的一部分,它所涉及的是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与逻辑判断能力的发展有关;儿童和青少年的道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环境的支配。品德发展具有固定顺序的三种水平和六个阶段,儿童和青少年逐渐地由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他将六个阶段划分成三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在道德教育方面,柯尔伯格认为,教师应提供一些情境,不断扩展儿童青少年现有的道德思维和认知结构。(三)对品德教育的意义1.个体思维水平的提高伴随着道德认识水平的提升,因此要提高道德认识

21、,必( 1)要重视培养大学生对社会道德现象的观察力须大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对大学生的行为表现要及时准确地予以评价2.道德判断水平的提高对于个体道德行为的出现起到引导和制约作用。因此要( 3)让大学生获得道德实践的经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必须加强道德认识的教育。2. 高尚道德情感的激发3.道德认识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要根据学生所在的实际道德水平基础,创设( 1)知情结合,促进道德情感的发展高于其一个水平的问题情境,启发思维,加强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和水平。( 2)以美育为载体,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内容二、社会学习理论( 3)真情感化,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的升华3. 加强道德意志的锻炼(一)班杜拉

22、的品德发展理论( 1)树立榜样,激发意志锻炼的自觉性1.观察学习;2.榜样和示范。( 2)参与实践活动,锻炼道德意志3.强化的作用; 4.关于儿童道德的发展。( 3)培养学生抗诱惑的能力(二)对品德教育的启迪4. 注重学生的情境,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1.必须充分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 1)提供练习与实践的榜样,通过强化帮助大学生掌握道德行为方式2.重视自我调节在品德教育中的作用。( 2)创设良好道德诱惑的能力第三节大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培养三、大学生的品德修养方法一、大学生品德心理的形成(一)学习。学习是培养、提升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二)立志。立志就是树立愿望,是树立做一个合乎道德规范的人的愿望

23、。(一)大学生品德的形成阶段(三)躬行。躬行就是按照道德规范做事,从事符合道德规范的实际活动。大学生品德的形成是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在社会舆论和教育的影响下,以及个(四)自省。自省即反省,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品行是否合乎道德的自我检察,体不断成长中,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四种道德基本成分相互作用的它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动机与行为效果及其所表现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自我省动态过程。察。个体品德是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人的品德的形成是社会规范及其价值原则内四、大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化的结果,经历了从外向内的转化过程。一般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社会规范的依从;第二阶段,社会规范的认同;

24、第三阶段,社会规范的内化。所谓不良品德,是指大学生存在违反某种道德准则、甚至犯有严重的道德过(二)大学生品德心理发展的特点错,但尚未达到违法犯罪程度的行为表现。1.在道德认识上,大学生的道德思维水平和社会化水平比较高,形成了比较自(一)产生不良品德的因素律的道德标准、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具有更为突出的独立性和现实性。1. 客观上的原因2.在道德情感方面,大学生的道德情感表现出了理智性特点,社会交往的情感2. 主观上的原因体验比较深刻而复杂。(二)大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3.在道德行为方面,大学生已经获得了较为成熟的道德行为方式与技能,也具第十四章有较强的自觉性和稳定性。1、高校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二

25、、大学生品德的培养与提高2、教育机智3、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一)大学生品德的培养与提高4、教师威信的形成与维护1、道德认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5、教师专业发展第一节教师心理概述一、教师角色的含义(一)教师角色的概念角色,它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以及由此而确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是个体的社会职能、权利和义务的集合体。教师角色是指教师自身和社会包括国家、学校、家长和学生等对教师群体行为模式的一系列期望,教师既是一种社会角色,又是这一角色的承担者。作为一种社会角色,它是一种

26、客观的社会规定,具有非人格的特征;作为角色的承担者,指的是个体的人,具有个性的特征。(二)教师职业的特点1. 教师职业的性质教师的劳动性质属于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社会公益型服务。教师的职业劳动一般说来具有示范性、复杂性、长期性、艰苦性和创造性等特点。2教师职业的角色形象与社会地位( 1)崇高者形象( 2)劳动者形象( 3)专业工作者形象二、教师的社会心理角色定位社会心理角色是指由人们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符合社会所期望的行为和态度模式。教师的社会角色心理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和职业活动时 ,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 (包括学生及家长)期待的模式和规范。(一)知识的传播者和指导者(二)教学的组织管理者(三)

27、学生的榜样和价值导向者(四)家长的代理人(五)心理调节或心理治疗者(六)人际关系艺术家的角色(七)科学研究人员三、教师角色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一)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的领导方式可以分为四种:强硬专制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型。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是最理想的。(二)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以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和以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三 ) 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四)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教

28、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条是有声的言教,另一条是无声的身教。四、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和培养(一)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1. 角色认知阶段这一阶段是指角色扮演者对某一角色行为规范的认识和了解。2. 角色认同阶段这一阶段是指教师通过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用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3. 角色信念阶段这一阶段是指教师角色中的社会期望与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心理需要。(二)教师角色的培养1. 加强角色学习,全面认识教师职业2. 加强角色训练,熟练扮演各种角色3. 通过榜样示范,掌握角色技巧4. 积极参与教育实践,强化教师角色信念第二节高校教师的心理品质一、高校教师的能力

29、结构教育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是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一般认为,教师应具备的教育能力包括:全面掌握和善于运用教材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了解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和学习情况的能力;敏锐、迅速而准确的判断能力;组织领导课内外活动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教育机智等。(一)高校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1. 专业知识教师掌握知识的情况与认知能力密切相关。3. 善于对症下药。教师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既包括特定的学科知识,也包括如何传授这些知识的知4. 善于掌握分寸。识。这种知识具有五个特点:依赖内容和学生等具体情境,带有情境性特点;经常以案(三)教师的教学效能

30、感例的形式来记忆;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知识;是一种熟练后得以自动化的知识;很多每位教师都会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有主观判断,这就是知识产生于教师的个体经验。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效能感。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属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2. 组织教材的能力心理背景。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影响着教师自己的知觉、判断,进而影响其教育行为及教学质教师的组织教材的能力是保证教学效果,使学生顺利地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之量。一。它是指那些区分出教材中本质的和最主要的内容,并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对教材进行分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的主观判断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关系密切,即教师对自析综合、加工改组,将教材恰当地

31、概括化、系统化的能力。己的看法与其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之间关系密切。教师的组织教材的能力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通过研究教材,充分理解教材二、教师人格结构的知识内容,融会贯通,使教材的知识内容转化成教师自身的知识。在对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的目的要求及重点,使之成为教师作为一个个体,有自己的个性。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教师也会逐渐形成教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根据教学目的,探讨既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师职业角色所需要的人格特征。从教师的职业要求来看,成熟的教师应具备以下人格特征:发展、完成教学任务的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一)动机结构以强烈而稳定

32、的教育成就动机为主3. 言语表达能力(二)有强烈的责任心教师的言语表达能力是教师应该具有的职业能力之一,是教师职业要求的基本(三)有正确开放的教育思想体系条件。由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或教学主要是通过言语交往过程实现的。(四)有真挚深厚的爱的情感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在发音、用词和语法上的正确性,以(五)具有坚强的意志及教师与学生进行交往时的语言是否易懂、富有表现力与感染作用。(六)有与教师工作相适应的性格、气质特征4. 组织教学的能力(七)有高水平的自我意识教师的教学活动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组织教(八)具有崇高的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学能力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33、,利用各种积极因素,控制或消除学生消极情绪或行为的能力。(九)具有职业特色的兴趣和价值观这种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十)富有创新精神( 1)制订课堂教学计划的能力。高校教师,都应着力塑造自身的美好人格,并以此去感动和影响学生。教师的( 2)正确选择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人格魅力是指教师在性格、气质、能力、品德诸方面具有能吸引人的力量。作为高校教师,( 3)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力其历史使命和崇高的职业选择要求他们不仅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还必须具有一5. 教学媒体使用的能力定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主要影响力。教师除了具有使用传统教学媒体的能力外,还必须具备使用

34、现代教学媒体的能第三节教师的威信力。(二)教育机智一、教师威信概述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新的、意外的情况快速地作出反应,果断地采取恰当的教育和教学措施的能力。它是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一)教师威信及其对学生的影响以及意志的果断性的有机结合。教师的威信包涵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的职业威信,二是教师的人格威教育机智在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 善于因势利导。2. 善于随机应变。信。教师威信是因教师本人的人格特性而令学生尊重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指德才兼备的人通过一贯的言行表现出的优良品质,受到众人的尊敬和

35、信赖。威信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有四个方面:其一,教师威信是学生接受教诲的基础和前提。其二 ,教师威信可以容易地转化为学生的需要。其三,教师威信能唤起学生积极情感。其四,有威信的教师易成为学生模仿学习的榜样。(二)教师威信与师生关系教师威信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师生关系主要是指师生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前者亦称“业缘”关系,即教师的“事业”与学生的“学业”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的关系。后者是指在客观工作关系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由师生双方个性来调节的以情感的好恶或喜爱不喜爱为特征的关系。二、教师威信的制约因素(一)教师方面因素1. 个性特征;2. 使权行为3. 教师的外貌特征(二)学

36、生方面的因素1. 学生品德2. 知识和能力3. 隶属关系4. 对教师的喜爱和信任度5. 学生年龄特征(三)社会方面的制约因素1. 社会尊师风尚2. 教师社会地位3. 行政人员及家长对教师的态度三、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可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威信效应威信效应即教育者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二)名片效应所谓“名片”,即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一致的观点。(三)“自己人”效应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有若干相似之处会使受教育者把教育者当作“自己人”,由“自己人”所论述的观点,较易接受,这就是“自己人效应”。(四)好感效应如果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有好感,他们会更易接受教

37、育者的观点。四、教师威信的形成与维护(一)教师威信的获得1. 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意识和心理结构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2. 加强教师的仪表、言语、表情、举止、生活作风和习惯的整饰,对威信的获得有重要影响3. 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是教师获得威信的一条捷径4. 教师要善于利用自然威信来形成个人威信(二)教师威信的维护1. 教师要有坦荡的胸怀与实事求是的态度2. 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3. 要有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4. 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第四节高校教师的成长一、教师职业成长理论(一)教师专业发展概述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现专业自主

38、,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1. 弗勒的生涯关注理论( 1) 关注生存阶段。( 2)关注情境阶段。( 3)关注学生阶段。2. 德瑞福斯的教师成长五阶段理论德瑞福斯根据教师教学专长的一般过程,将教师成长划分为五个阶段:( 1)新手阶段。( 2)优秀新手阶段。( 3)胜任阶段。( 4)熟练阶段。( 5)专家阶段。二、高校教师的成长目标:新手专家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一个由新手到熟手,向专家型教师发展的过程。(一)新手首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新手授课往往“口干舌燥,面红耳赤”,仍收效甚微,其中原因可能是教师认为只要把知识讲清楚

39、就可以了,而不需要顾及教授的对象学生,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错误知识可能对教学产生影响。其次,有些新手认为,学科知识就包括了教学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但是,有关如何呈现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特点等知识或技能,也是新手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最后,教学经验对新手成长固然重要,但仅有实践还远远不够。关于教学和学会教学,新手往往存在三种错误观念:教学只是传递知识的过程;主修某一学科就能提供教授这门学科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学会教学只不过是经验积累的过程。这些观念的存在将阻碍新手迅速成长。(二)专家型教师如果教师各方面的教育能力都得到了充分发展,他们就会由新手转变为专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是指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组织

40、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职业的敏锐洞察力的教师。(三)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差异1. 课时计划的差异。与新手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更为简单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更具有预见性。2. 课堂过程的差异。在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如在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上,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上,在教材呈现上,在课堂练习上,在教学策略运用上,专家型教师和新手都存在差异。3. 课后评价的差异。在课后评价上,专家型教师和新手也有所不同。专家型教师更多关注学生对新教内容的理解情况和他认为课堂中值得注意的活动,新手关注的是课堂管理和自己的教学是否成功。三

41、、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一)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地运用(二)解决教学领域问题的高效率(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四、高校教师成长和培养的途径(一)系统的理论学习新手在成长过程中,一定要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这包括:所任学科的知识、教师职业的有关知识、教师基础理论知识、教育实践的基本技术与方法的知识、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操作性实践与指导知识以及教育科研的知识,等等。通过学习,有助于新手胜任自己的工作。(二)课堂教学观摩对新手而言,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进行课堂教学观摩和分析,尤其是对专家型教师的教学观摩和分析。(三)微型教学实践微型教学是指通过自己实际进行教学

42、而获得丰富经验,这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另一重要途径。但是,一开始就以为数众多的学生为对象,进行正规的一个课时的课堂教学,对经验较少的新手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微型教学。(四)教学决策训练教学过程中包含着一系列决策,判断自己的教学行为引起的学生的反应是否符合期望,如果符合就继续维持自己的行为;如果不满意,就要采取一定的预防和矫正措施。通过让教师或实习生进行教学决策训练,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次重点】第二章1、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2、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含义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至成人再到老年的发展和变化过程。从狭义上来说,心理发展只是指个体从出生

43、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积极变化。心理发展是连续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二、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一)个体心理发展的先天与后天规律(二)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因与外因规律(三)个体心理发展的量变与质变规律(四)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规律三、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一)适应准备阶段(二)稳定发展阶段(三)走向成熟阶段四、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一)大学生心理的闭锁性与交往需要的矛盾(二)大学生求知欲与识别力之间的矛盾(三)大学生渴望独立与仍然依赖的矛盾(四)大学生情绪与理智的矛盾(二)大学生情绪的稳定性和波动性(五)大学主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三)大学生情绪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六)大学生性生理

44、与性心理的矛盾(四)大学生情绪的阶段性和层次性第二节大学生的认知发展(五)爱情逐渐成为情感体验的重要方面(六)大学生高级情感日趋成熟稳定认知活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大学生认知活动能力的发展,主要表二、大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现在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等方面。一、大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一)自觉性普遍有所提高,但还存在惰性(二)理智成分大大增强,但自制力仍显得薄弱(一)观察的目的性、自觉性显著提高(三)有勇敢精神,但毅力相对不足(二)观察具有准确性和深刻性(四)独立性明显提高,但同时伴有依赖性(三)观察具有坚持性和敏锐性(五)果断性显著增强,但带有冲动性二、大学生记

45、忆力发展的特点三、大学生人生观发展的特点(一)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人生观是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的基本结构包括(二)记忆的敏捷性和准备性迅速增强人生的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评价三个方面。人生观是大学生个性意识倾向性中的核心问(三)记忆的持久性和准确性显著提高题、处于个性结构中的最高层次,它指导、调节个人的行为。三、大学生想象力发展的特点大学时期是人生观确立、稳定的决定性阶段,是形成人生观的最关键时期。第一、思维发展达到抽象概括水平。第二,自我意识发展达到较高的层次。第三,社会性需要(一)想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性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平。(二)想象目的明确第三章(三)想象内容丰富1、狭

46、义的学习概念(四)想象的创造性显著增强2、学习的分类四、大学生思维力发展的特点3、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8 类4、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一)理论型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5、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理论(二)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6、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观点,谁提出(三)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进一步增强7、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四)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显著提高第一节学习心理概述第三节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大学生社会性的发展主要是指大学生情感、意志、自我意识和人生观等的发一、学习的概念展。总的来说,大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带有两极性的特点。(一)广义的学习一、大学生情绪发展的持点(二)次广义的学习(三)狭义的学习(

47、一)大学生情绪情感的两极性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掌握前人积累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 ,培养个性和思想品德的过程。(二)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二、学习的分类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一)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3.教学要使学生理解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为4.教学要掌握基本的教学原则八种类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级结构。5.提倡发现学习(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三)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理论加涅根据学习结果的不同将学习分为

48、五类。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三)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四)布卢姆的学习分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五)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2.接受学习的性质与策略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教授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 1)接受学习的性质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2)接受学习的策略第二节学习的基本理论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联结派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一)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一)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二)关注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桑代克认为动物是通过尝试错误而偶然获得成功的,他把动物这种尝试错误偶(三)尊重学习者的个别差异然成功的行为叫做

49、学习。他认为,动物的基本学习方式是试误学习。(四)重视兴趣、情感在学习中的价值1.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2.学习的本质是尝试与错误。四、学习理论的新进展3.联结的建立遵循一些学习规律,桑代克提出了三条主律:准备率、练习率、(一)社会学习理论效果率。班杜拉指出,人类的大量行为都是通过对榜样行为的观察而习得的,这种学习(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就是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1.获得1. 观察学习的对象2.刺激泛化与刺激分化2. 观察学习的类型3.消退和恢复直接的观察学习;4.延缓与调整抽象性的观察学习;5.高级条件作用创造性观察学习。二、认知派的学习理论3. 观察学习的过程( 1)注意

50、过程。(一)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 2)保持过程。1.学习是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知觉和理解,是对完整结构(完形)的组织,而不( 3)运动再现过程。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4)动机过程。2.学习的过程是顿悟而不是试误。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榜样的示范行为进行的,因而榜样的条件会影响学习。理想的榜样应具备五个条件:榜样的示范特点突出、生动鲜明;榜样的示范要符合学习者的年龄特征;榜样的行为对于学习者来讲要具有可行性;榜样的行为要具有可信任性,;榜样的行为要感人,使学习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二)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成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需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在各个信息加工阶段发生的事件为学习事件。学习事件是学生内部加工的过程,它形成了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结构。与此相应,教学过程既要根据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又要影响这一过程。因而,教学阶段与学习阶段是完全对应的。在每一教学阶段发生的事情,即教学事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