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特性与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散文特性与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散文特性与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散文特性与教学设计散文的特性与教学设计主讲:师大学中文系桂华一、“散文”文体特点的讨论二、散文教学容的确定三、散文教学设计建议一、“散文”文体特点的讨论。?广田认为:“小说宜作客观的描写,即使是第一人称的小说,那写法也还是比较客观的;散文则宜作主观的抒写,即使是写客观的事物,也每带主观的看法。”。?季羡林先生也认为,“一般讲到散文的应用,不外抒情与叙事两端。抒情接近诗歌,而叙事则临近小说。散文于是就成了动物中的蝙蝠,亦鸟亦兽,非鸟非兽。”(季羡林.世界散文精华.A.:文艺1994年版.序)结论:1真实“散文往往是作者对于实际生活中间所接的真实事物、事件、人物以及对四周的环境自然景色所抒发的感情

2、与思想的记录,是种比较素静和小巧的文学形式。”2个性化“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3中间性散文可以被认为是介于诗歌与小说之间的一种过渡文体,诗歌、散文和小说三者之间应该是渐变的关系,并没有截然的界限。典型的散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区别于其他两类文体的本质特征,就是主观地记录作者所经历或体验的某些生活片段过程。?叙事散文不是像小说那样记叙事件的完整过程,而是记录作者在过去某一段时间空间里见闻的过程,即“我”的经历; ?抒情散文也不是像诗歌那样情绪抒发本身,而是描述作者感情变化的过程; ?哲理散文不像议论文那样重在以严密的逻辑论证自己的

3、观点、结论以理服人,而重在展示个人在某个问题上的独到的感悟和思考过程。二、散文教学容的确定(一)散文教学容确定的困境来自教学的现实邓彤:如何确定散文的教学容隆升博士曾经从近_年来各类语文教学刊物和语文教学发表的近百个故都的秋课例中抽取了45个样本加以统计分析p ,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百分比最高的教学容主要有如下5个。一是课文第一段的关键句(大多数教师称之为“文眼”)“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二是课文所描写的故都秋天的5个场景,大多数教师称之为“五幅秋景图”; 三是课文第12段“议论”的作用;四是课文中故都之秋与南国之秋的比较;五是补充的“写秋”的诗文。具体频数和百分比见下表

4、。散文。是介乎文章与文学之间的“两栖”文体。对于散文的定义。学界迄无定论。通常有三个层次上的理解:广义散文。与韵文相对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中义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狭义散文,专指抒情散文。中学教学层面的散文,通常指的是狭义散文与中义散文的交叉,但其间并无分明的界限。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散文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风格多样,重在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作为一种“边缘、杂交文体”,因其多元、丰富、自由等特性,很自然地成为语文教

5、学的第一文体。如何进行散文教学?也许一时难有定论。但至少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共识:散文教学必须符合散文的文体特征,而一些研究者或散文作者关于散文的研究及体会进入散文教学研究视野后将会有利于散文教学水平的提升例如晓风认为。读者在阅读散文时,希望读到如下东西:1希望读到好的文笔,好的修辞。2希望读到对人生的观察和体悟。3希望隐隐如对作者,想知道作者的生活、见识和心境。4希望收获到“感性的感动”,也希望读到“知性的深度”。类似的意见可能有助于教师确定合宜的教学容。根据学生需求确定教学容故都的秋教学心得广录故都的秋是经典的老课文,已经教过好多遍了。再教一遍驾轻就熟。课文上完了几个学生笑笑地来找我:“老师,

6、朱自清和郁达夫是不是孪生兄弟?”我讶然:“何出此言?”学生笑嘻嘻地:“听您讲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觉得是孪生篇章,一模一样。”“真的吗?说说看怎么一模一样?”“荷塘月色有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照应全篇,故都的秋也有文眼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统帅全文;两篇文章在结构上都是首尾照应;而写景都是充分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觉器官来表达;两篇文章都有精彩的比喻值得欣赏;最大的欣赏点都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还有许多一样的地方呢这难道不是孪生兄弟吗?照此标准,来套我的那篇秋天的校园也不为过呢,好像天下写景的文章都是这个样子的。”我头上有些冒汗尽管天气并不热。学生的这种质疑,暴露了长久以来被掩盖着

7、的一个事实:我们的许多习惯性的教学容,只教了散文的一般性特征。与当下所阅读的具体篇目的特有的个性特征并不吻合!故都的秋应该还有更“核心”的价值隐藏着,被忽略了。没有挖掘出来。而我们讲了若干遍的那一套说辞。尽管自成一套体系,但实际上并没什么意义,不过老生常谈而已,对学生也没什么真正用处。来自教材的现实以教材中荷塘月色学习活动的编写为例,探讨散文教学容的不确定性人教版一、作者描写了荷塘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找出文中描写心理感受的语句,说说作者的情绪随着景物的切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二、完成下列练习,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1通感,指感觉的转化、迁移,如古诗“风来花底鸟语香”,将听觉的声音转化

8、为嗅觉的气味;“鸟抛软语丸丸落”,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视觉的形象。品味下面的句子,指出其感的用法及其艺术效果。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你自己也能试着写两三句吗?2.作者精心选用动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说说下面两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弯弯的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再从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句仔细品味。3.本文有大量的叠音词,找出一些来理解、品味。三、下面是一些有关朱自清散文的评论,各是从什么角度分析p 的?对于这些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见,你有什么看法?与

9、同学讨论一下。1.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2.朱自清的所谓把描写对象“剥开来看,拆穿来看”,其实也就是说要分解剖析,把描写对象解剖为一个一个组成部分,然后一部分一部分地去观察描写,并且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角度去表现描写对象的形状、色彩、质地、大小、数量、气味、声音,以及它们的运动和变化。(昌江朱自清的散文艺术)3.朱自清的文体美,是有自己的个性特点的,有人曾将它概括为一个“清”字。我想,这个“清”字,不只是指文字的清秀、朴素,恐怕连人格的高洁、思想的纯正、感情的真挚都包含在里面才

10、是。(佘树森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4.就凭了这样的一二十篇散文,朱自清能称为散文大家吗?我的判断是否定的他的观察颇为精细,宜于静态的描述,可是想像不够充沛,所以写景之文近于工笔,欠缺开阖吞吐之势。他的节奏慢,调门平,情绪稳,境界是和风细雨,不是(轼)海(愈)潮。他的章法有条不紊,堪称扎实,可是大致平起平落,顺序发展,很少采用逆序和旁敲侧击柳暗花明的手法。他的句法变化少,有时嫌太俚俗繁琐,且带点欧化。他的譬喻过分明显,形象的取材过分狭隘,至于感性,则仍停留在农业时代,太软太旧。他的创作岁月,无论写诗或是散文,都很短暂,产量不丰,变化不多。(余光中论朱自清的散文)教版1.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对文本进

11、行整体的涵咏品味。挑出最喜欢的一段,反复诵读,深入理解作品蕴含的美感;尝试美读,通过对语音轻重、高低、长短的把握,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恰如其分地传达出来。2.阅读下列两组学习材料,或求同,或探异,比较两篇作品的意境美,和同学交流你的感受。(材料略,另一篇是听听那冷雨)3.文学经典往往是可以常读常新的,荷塘月色就是这样的作品。阅读下列学习材料,再次研读作品,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作品新的发现。甲组(主题)(钱理群关于朱自清的“不平静”绍振超出平常的自己和伦理的自由小伟“逃避”与美:普遍经验之一)乙组(语言)(唐弢晦庵书话-朱自清、余光中论朱自清的散文、吴周文谈)社·华东师大学高级中学课本三

12、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选编了荷塘月色一文。·其单元导语提示:“意境,是中国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它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沉浸到文学作品的意境中去吧,你会获得巨大的审美愉悦,并在愉悦中提高自己的艺术趣味和文学素养。”·“思考与练习”容如下:一、有人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能领起全文的情感线索,你同意吗?为什么?二、“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之一。分析p 以下两段文字中作者的情感是怎样蕴含在景物描写中的。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

13、和花上。薄薄的轻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三、在以往一些教材中,曾经将“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一节删去,你是否赞同?为什么?有人认为“江南采莲图”一段使荷塘月色的整体意境显得不圆融完满,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说你的理由。开明开明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第二册第一单元选编了荷塘月色一文。单元说明提示:“散文的意境是意和境的合称。意指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境指文章中所描绘的图景(具体事物所组成的画面)。意境即指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所描绘的图景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境界。意境是散文艺术魅力、艺术生命之所在。本单元四篇散文,

14、都是具有优秀意境的佳作。由于作者的处境、思想感情、写作目的和描写对象不同,所创造的意境也各有特色。我们学习时,要仔细体味文章中情和景是怎样交融创造出动人意境的。学习本单元,还要继续进行散文的朗读训练和语言品味练习。”思考与练习容如下:一、读了荷塘月色后,你的整体感觉是什么,能否用最简练的话概括?二、细读第一段,试着揣测“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时的心情。三、品味下面的语句(可与括号的词语或语句比较),体会作者笔下景色描写的特点。1这是一条幽僻(幽静、僻静)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清静、寂静)。2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静悄悄、冷清清)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

15、是淡淡的(月光皎洁地照着)。四、从作者对途中心理活动的抒写你能否看出作者此时的心情?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五、揣摩第四、五、六段描写景物的层次,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及手法。六、作者在写月夜游荷塘时为什么会联想起江南采莲的事情?七、朗读全文,体会本文的意境。以下从7个方面比较:1关于整体感知:人教版无教版1.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对文本进行整体的涵咏品味。3.文学经典往往是可以常读常新的,荷塘月色就是这样的作品。阅读下列学习材料,再次研读作品,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作品新的发现。甲组(主题)版一、有人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能领起全文的情感线索,你同意吗?为什么?从文本出发开明版一、读了荷塘月

16、色后,你的整体感觉是什么,能否用最简练的话概括?从读者出发2关于景物特征:人教版?作者描写了荷塘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教版无版无开明版三、品味下面的语句(可与括号的词语或语句比较),体会作者笔下景色描写的特点。1这是一条幽僻(幽静、僻静)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清静、寂静)。2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静悄悄、冷清清)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月光皎洁地照着)。3关于情绪情感:只有此项是四套教材都有的人教版?找出文中描写心理感受的语句,说说作者的情绪随着景物的切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版1.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对文本进行整体的涵咏品味。挑出最喜欢的

17、一段,反复诵读,深入理解作品蕴含的美感;尝试美读,通过对语音轻重、高低、长短的把握,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恰如其分地传达出来。版一、有人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能领起全文的情感线索,你同意吗?为什么?开明版二、细读第一段,试着揣测“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时的心情。四、从作者对途中心理活动的抒写你能否看出作者此时的心情?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4关于意境:人教版无教版2.阅读下列两组学习材料,或求同,或探异,比较两篇作品的意境美,和同学交流你的感受。版二、“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之一。分析p 以下两段文字中作者的情感是怎样蕴含在景物描写中的。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

18、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轻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四、在以往一些教材中,曾经将“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一节删去,你是否赞同?为什么?有人认为“江南采莲图”一段使荷塘月色的整体意境显得不圆融完满,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说你的理由。开明版七、朗读全文,体会本文的意境。5关于结构:人教版无教版无版无开明版六、作者在写月夜游荷塘时为什么会联想起江南采莲的事情?6关于手法:人教版无通感?动词?叠词?教版无版无开明版五、揣摩第四、五、六段描写景物的层次,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及手法。7关于语言:人教版五、完成下列练习,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1通感,指感觉的转化、迁移,如古诗“风来花底鸟语香”,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嗅觉的气味;“鸟抛软语丸丸落”,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视觉的形象。品味下面的句子,指出其感的用法及其艺术效果。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你自己也能试着写两三句吗?2.作者精心选用动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说说下面两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弯弯的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