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加固新概念--预应力CFRP)_第1页
结构加固新概念--预应力CFRP)_第2页
结构加固新概念--预应力CFRP)_第3页
结构加固新概念--预应力CFRP)_第4页
结构加固新概念--预应力CFRP)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尚守平尚守平一、碳纤维加固结构的致命弱点一、碳纤维加固结构的致命弱点二、关键内容研究二、关键内容研究三、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梁桥结构的三、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梁桥结构的 工程应用工程应用四、结论四、结论碳纤维加固结构的致命弱点碳纤维加固结构的致命弱点(1 1)剥离)剥离(2 2)强度利用率低)强度利用率低1.1.碳纤维的剥离撕裂导致被加固构件的提前破坏碳纤维的剥离撕裂导致被加固构件的提前破坏( (国内外一国内外一直未解决的难题直未解决的难题) ),极限强度降低。,极限强度降低。普通粘贴碳纤维片材加固因构件表面的不平整产生法向力普通粘贴碳纤维片材加固因构件表面的不平整产生法向力N N,剥离破坏。剥离

2、破坏。1.1.碳纤维的强度利用率不到碳纤维的强度利用率不到15%15%(由于碳纤维弹性摸量与钢材相当)普通CFRP加固普通CFRP加固碳纤维标准强度()fMPa30000.015f4000.002碳纤维标准强度普通非预应力碳纤维使用强度0.0150.0022 2 强度利用率低强度利用率低(为控制被加固混凝土构件的裂缝不致太宽(为控制被加固混凝土构件的裂缝不致太宽, ,普通的非普通的非预应力碳纤维加固限制碳纤维的使用强度)预应力碳纤维加固限制碳纤维的使用强度)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在研究预应力碳纤维片材加固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在研究预应力碳纤维片材加固: 美国、加拿大、德国、瑞士、日本美国、加

3、拿大、德国、瑞士、日本 中国: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中国: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缺陷:缺陷:(1 1)疲劳性能方面试验研究较少,疲劳破坏机理研究不透彻)疲劳性能方面试验研究较少,疲劳破坏机理研究不透彻(2 2)设备及工艺难以满足使用要求,成为研究与应用工作的瓶颈)设备及工艺难以满足使用要求,成为研究与应用工作的瓶颈 (3 3)长期性能与耐候性能研究很少,预应力损失研究少)长期性能与耐候性能研究很少,预应力损失研究少 预应力碳纤维加固技术比非预应力碳纤维加固技术预应力碳纤维加固技术比非预应力碳纤维加固技术提高了材料强度的利用率提高了材料强度的利用率4-64-6倍倍

4、()fMPa300000.015f20000.0104000.002碳纤维标准强度普通碳纤维利用强度预应力碳纤维利用强度关键内容研究关键内容研究l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受弯构件的二次受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受弯构件的二次受力性能研究力性能研究l预应力碳纤维加固受弯构件的工艺研究预应力碳纤维加固受弯构件的工艺研究l预应力碳纤维板长期受拉状态下应力松预应力碳纤维板长期受拉状态下应力松弛研究弛研究 l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受弯构件的疲劳性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受弯构件的疲劳性能研究能研究材料要求材料要求: :无特殊指标。无特殊指标。碳板碳板 拉伸强度(标准强度)=3000MPa, 弹性模量 = 140 GPa。 无

5、气泡孔隙。粘结胶粘结胶 正拉粘结强度2*混凝土抗拉标准强度。弹性模量 = 4.0 GPa。 预应力碳纤维加固受弯构件的预应力碳纤维加固受弯构件的受力性能研究,剥离研究,受力性能研究,剥离研究,二次受力研究,非线性研究二次受力研究,非线性研究吊篮杠杆立杆吊篮砝码杠杆加载吊篮砝码杠杆加载二次受力试验系统二次受力试验系统ocf,maxsscfMMSsA fSsA fCFM第一次受力第二次受力M较大时截面应力M较小时截面应力CFM平截面应变cfcfA fcfcfA f截面高度增大时的应力应变考虑二次受力(带载)加固时的截面应力应变分布M较大时截面应力的计算分布M较小时截面应力的计算分布二次受力臂一次受

6、力臂一次受力(抛物线)二次受力(接近矩形)考虑二次受力的内力臂MM实际的截面应力状况uMMf二次受力一次受力onceMo压应变卸载后一次受力二次受力平截面变形ooccss钢筋应力应变曲线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构件的弯矩挠度曲线y0.55y0.55yy0.55c0.011计算的截面应力状况0.020.0040.2y0.2y0.2c碳板张拉机研究碳板张拉机研究碳板锚具研究碳板锚具研究 预应力碳纤维加固受弯构件的工艺研究预应力碳纤维加固受弯构件的工艺研究纤维板材预应力张拉装置碳纤维板锚具碳纤维板锚具当梁底为反拱时当梁底为反拱时 加固前后,在荷载作用下梁的正挠度f不得超过跨度L的1/400。当梁底为正拱时

7、当梁底为正拱时 加固前后,在荷载作用下梁的正挠度f不得超过跨度L的1/400。 与普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大体相同。与普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大体相同。只须注意碳板在截面上的高度位置、属只须注意碳板在截面上的高度位置、属于体外预应力于体外预应力“配筋配筋”即可。即可。限于时间关系,略。限于时间关系,略。 预应力碳纤维板长期受拉状态下应力松弛研究预应力碳纤维板长期受拉状态下应力松弛研究预应力碳纤维板在日照温差下应力状态研究预应力碳纤维板在日照温差下应力状态研究测量及加载方案1、静载试验阶段疲劳加载前,加载至5(15)kN,然后卸载,然后缓慢加载至疲劳荷载上限,然后卸载再重新加载,重复三次。2、疲

8、劳试验阶段在1、2、5、10、50、100、150万次时停机,进行最大荷载为疲劳荷载上限的静载试验。3、静载试验破坏阶段疲劳加载至200万次后如果未破坏,采用静力加载方式将试件加载至破坏。开裂荷载、屈服荷载、极限荷载均显著提高预应力加固试件剥离被推迟截面水平向应变分布符合平截面变形假定CFM平截面应变疲劳试验结果疲劳试验结果本本项目课题组项目课题组碳纤维张拉最大预应力碳纤维张拉最大预应力4. 国内外同类技术碳纤维张拉应力比较国内外同类技术碳纤维张拉应力比较课题组进行了高预应力下的碳纤维加固研究,获得了一课题组进行了高预应力下的碳纤维加固研究,获得了一批有价值试验数据,建立了一系列加固设计理论、

9、实用批有价值试验数据,建立了一系列加固设计理论、实用公式、施工工艺。公式、施工工艺。2008年10月发表的学术论文发表的学术论文建筑结构学报建筑结构学报、工程力学工程力学、国际会议、国际会议 1尚守平尚守平, 彭彭 晖晖 等,预应力碳纤维部材加固混凝土受弯构件等,预应力碳纤维部材加固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抗弯性能研究,建筑结构学报,的抗弯性能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003年年10月,月,24卷卷5期,期,2430 2 彭彭 晖晖, 尚守平尚守平, 用预应力用预应力CFRP对对RC梁的加固工艺研究梁的加固工艺研究, 建建筑技术开发筑技术开发, 2003年年5月月, 30卷卷5期期, 第第2123页页3彭

10、晖,尚守平,金勇俊,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受弯构件的试彭晖,尚守平,金勇俊,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受弯构件的试验研究,工程力学,验研究,工程力学,ISSN1000-4750,2008年年25卷卷5期,期,P1424 Shouping Shang, Patrick X.W. Zou, Hui Peng, and Haidong Wang,.Avoiding de-bonding in FRP strengthened RC beams using prestressing techniques,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ond Beh

11、avior of FRP in Structures, 2005 HongKong,329-335主编国家CECS规程 课题组对浏阳金刚头桥成功进行了预应力课题组对浏阳金刚头桥成功进行了预应力碳纤维加固。该项目是世界范围内除德国及碳纤维加固。该项目是世界范围内除德国及英国外第三例成功的预应力碳纤维技术工程英国外第三例成功的预应力碳纤维技术工程应用,也是亚洲第一例工程应用。应用,也是亚洲第一例工程应用。已有的国外两个预应力碳纤维加固工程实例:已有的国外两个预应力碳纤维加固工程实例:德国南部实施的Lauter桥加固工程 英国牛津实施的Hythe桥修复工程 中国中国金刚头桥,位于湖南省浏阳市境内10

12、6国道线上,建于1963年,至今服役时间已超过40年。结构体系为典型的钢筋混凝土T梁结构,全长共39m,分为两跨,单跨长度19.5m。每跨由5根钢筋混凝土T形主梁及上部的桥面板组成,T梁之间设置了较强的横隔梁联系 裂缝较多,病害严重,通行能力不足,需要加固原设计荷载汽15,目标设计荷载汽20加固方案:主梁通长粘贴初始应力为1000MPa的预应力碳纤维板。1、施工工艺、施工工艺混凝土表面处理安装碳纤维板锚具及张拉机具 涂抹胶粘剂,安装碳纤维板张拉碳纤维板至初始应力释放预应力,切断碳纤维板如有必要进行电辅加热锚具及碳纤维板表面防护 锚具安装示意 张拉碳纤维板将梁表面打磨并在将梁表面打磨并在梁梁表面

13、凿出锚具槽表面凿出锚具槽埋入埋入锚具并用化学锚栓固定锚具并用化学锚栓固定在梁在梁表面和碳纤维板材上涂抹胶粘剂表面和碳纤维板材上涂抹胶粘剂安装张拉机具安装张拉机具锚具将预应力碳纤维板固定端固定锚具将预应力碳纤维板固定端固定油泵加压,开始张拉油泵加压,开始张拉利用角钢将碳纤维板材压紧张拉到位后将活动端锚具压板拧紧张拉到位后将活动端锚具压板拧紧施工完毕后的加固梁施工完毕后的加固梁利用温控设备在冬季施工时提升碳纤维温度利用温控设备在冬季施工时提升碳纤维温度冬季施工时利用加温冬季施工时利用加温设备对碳纤维板升温设备对碳纤维板升温碳板端部电极碳板端部电极温控设备温控设备4 4、荷载试验、荷载试验(1 1)

14、荷载布置)荷载布置车辆布置电阻应变片及光纤光栅布置(2 2)试验结果及分析)试验结果及分析 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效果分析 采用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对加固桥进行长期观测。采用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对加固桥进行长期观测。端部锚具密封防锈端部锚具密封防锈1#2#3#4#5#6#7#8#9#10#完好的光栅传感器完好的光栅应变传感器桥底仰视图桥底仰视图长期观测结果:长期观测结果:l未发现因碳纤维锚具滑移使碳板产未发现因碳纤维锚具滑移使碳板产生松弛;生松弛;l碳板的应变松弛碳板的应变松弛0.4%.0.4%.l未发现碳板粘结胶流淌;未发现碳板粘结胶流淌;l未发现未发现碳板粘结胶脆硬;碳板粘结胶脆硬;13.6355

15、19.633314.351316.35446232007-11-216.452520.565412.135317.54655752007-9-1411.557418.575613.423218.46455442007-8-1411.155416.655612.565315.56475122007-7-1312.551318.684215.455616.5465912006-5-1810.154314.657811.655112.3596492006-4-6000002006-2-168号4号3号2号应变()间隔时间(天)测量日期 光缆光栅应变传感器碳纤维板松弛长期监测结果 长期观测结果表明锚具

16、处碳纤维板没有出现明显的长期观测结果表明锚具处碳纤维板没有出现明显的滑移,加固中采用的锚具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且从每个滑移,加固中采用的锚具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且从每个传感器的读数可以看出,各碳纤维板在加固后初期的应传感器的读数可以看出,各碳纤维板在加固后初期的应变变化较大,在以后的时间内变化速度都相对较小。变变化较大,在以后的时间内变化速度都相对较小。 根据设计的预应力,碳纤维板的初始预应变根据设计的预应力,碳纤维板的初始预应变6000,而监测数据中,最大应变变化为而监测数据中,最大应变变化为20.5654,仅为初始应,仅为初始应变的变的0.34%。各传感器的测量结果均略大于计算结果,但。各传感

17、器的测量结果均略大于计算结果,但总体趋势比较接近。可见,一般在总体趋势比较接近。可见,一般在12个月时间内加固梁个月时间内加固梁会完成大部分时效应变,然后趋于收敛,同时受其它因会完成大部分时效应变,然后趋于收敛,同时受其它因素的影响时会出现一定的波动。总体来说,各加固梁总素的影响时会出现一定的波动。总体来说,各加固梁总的时效应变很小,对加固效果的影响也很小。的时效应变很小,对加固效果的影响也很小。 温度测量数据记录表表程名称:金刚头桥光纤光栅试验 编号:07-09-1409-1523.023.024.221.519.421.521.421.624:1022.622.623.622.020.02

18、2.021.522.023:1024.823.223.823.020.222.322.522.622:1024.223.524.223.521.023.022.422.521:1025.023.424.224.021.223.822.622.820:1025.423.824.825.021.424.022.823.019:1025.824.225.224.422.024.523.023.218:1026.224.625.025.022.025.023.623.517:1027.624.4-25.522.526.024.024.016:10桥面梁侧下梁侧上距桥面1.5m高桥底桥面梁侧2梁侧1红外测温(Co)温度计测温(Co) 位置时间金刚头桥光纤光栅昼夜温差测量数据记录昼夜温差对预应力碳纤维加固桥梁的影响5、小结、小结金刚头桥是亚洲范围内首次将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技术应用于桥梁工程。金刚头桥的成功加固及荷载试验证明:预应力碳纤维片材加固技术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