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_宏观经济政策实践_第1页
第十六章_宏观经济政策实践_第2页
第十六章_宏观经济政策实践_第3页
第十六章_宏观经济政策实践_第4页
第十六章_宏观经济政策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1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宏观经济政策实践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2本本 章章 主主 要要 内内 容容 第一节第一节 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目标 第二节第二节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 第三节第三节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 第四节第四节 宏观经济政策发展及演变宏观经济政策发展及演变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3第一节第一节 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目标二、宏观经济政策四大目标二、宏观经济政策四大目标23 三、各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与协调三、各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与协调一、经济政策一、经济政策1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4第一节 经济政策目标p政府为了增进社会

2、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p经济政策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一、经济政策一、经济政策 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5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平衡国际收支二、宏观经济政策四大目标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6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一目标。它在广泛的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充分就业不是百分之百就业,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通常以失业率高低作为衡量充分就业与否的尺度。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7失业的定义与衡量p失业(Unemployment)p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

3、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者。p失业率 = =失失 业业 人人 数数劳动力总数劳动力总数 失失 业业 人人 数数 1失业人数失业人数 + 就业人数就业人数说明:说明:劳动力是指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愿意工作的人;老人、小孩以及由种种原因放弃找工作的人不能算作劳动力。失业者是劳动力中那些想找工作但未找到工作的人。*凯恩斯认为:如果非自愿性失业已经消失,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与自愿失业的话,就凯恩斯认为:如果非自愿性失业已经消失,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与自愿失业的话,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是实现了充分就业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8失业的种类 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

4、loyment) 自愿失业( Voluntary Unemployment) 非自愿失业( Unvoluntary Unemployment) 结构性失业(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周期性失业( Cyclical Unemployment) 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9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生作用下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10价格稳定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它是一个宏观 经济概念。通常用价

5、格指数来衡量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价格指数是表示若干种商品价格水平的指数,可 以用一个简单的百分数时间数列来表示不同时期 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方向和变化程度。价格指数:CPI、PPI、GDP deflator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11经济持续均衡增长I 经济持续均衡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 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I 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来衡量。I 2009年第1季度GDP增长6.1%I 2009年第3季度GDP增长8.9%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12平衡国际收支z国际收支差额 = 净出口 - 净资本流出z一国的国际收支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

6、的对外经济交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z当一国国际收支处于失衡状态时,就必然会对国内经济形成冲击,从而影响该国国内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及经济增长。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13三、各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与协调p 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的矛盾:n高通货膨胀率高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失业率n低通货膨胀率低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高失业率p 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n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国民收入增加国民收入增加进口增加进口增加对外贸易逆差对外贸易逆差p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n经济增长经济增长通货膨胀通货膨胀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14第二节 财政政策一、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一、财政的

7、构成与财政政策二、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二、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三、功能财政与预算盈余三、功能财政与预算盈余四、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财政政策方向四、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财政政策方向五、赤字与公债五、赤字与公债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15一、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 1. 政府支出政府转移支付:政府单方面把一部分货币无偿转移出去。只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没有发生商品交易。l提供公共产品。提供公共产品。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l维持政府系统运行。维持政府系统运行。l直接投资。直接投资。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16一、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 2. 政府收入税收:强制性、

8、无偿性、固定性。国家的财政收入手段。公债:当政府税收不足以弥补政府支出时,就会发行公债,使公债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政府公债的发行,一方面能增加财政收入,影响财政收支,属于财政政策;另一方面又能对金融市场的扩张和紧缩起重要作用,影响货币的供求,从而调节社会的总需求水平。nBS=T-G-TR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17 1. 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 2.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二、自动稳定器与斟酌使用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18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

9、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通过三项制度得到发挥:(1)政府税收(2)政府转移支付(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1. 自动稳定器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19(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经济萧条所得税减少,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自动抑制总需求的下降;(经济繁荣所得税增加,自动进入较高纳税档次自动抑制总需求的上升。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20(2)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失业救济和其他福利支出(经济萧条失业增加政府转移支付增加自动抑制总需求的下降;(经济繁荣失业减少政府转移支付减少自动抑制总需求的上升。2022年5月

10、17日6时31分21(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按支持价格(最低限价)收购农产品抑制农民收入和消费下降;(经济繁荣国民收入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减少收购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上升抑制农民收入和消费上升;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222.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机制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运用运用政府支出和税收政府支出和税收来调节总需求以达到实现充分就业或来调节总需求以达到实现充分就业或物价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物价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为确保经济稳定,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

11、措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nBS=T-G-TR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23财政政策的运用 “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 经济萧条经济萧条 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失失 业业扩张性扩张性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紧缩性紧缩性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减少税 收收减少政府支出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增加税 收收增加增加总需求总需求减少减少总需求总需求 经济繁荣经济繁荣 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2022年5月17日6时31

12、分24p预算赤字:政府支出 政府收入(的差额)p预算盈余:政府收入 政府支出(的余额)三、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功能财政: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l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l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是其具体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是其具体实现和贯彻。实现和贯彻。年度平衡预算年度平衡预算 (凯恩斯之前)(凯恩斯之前)l衰退时,政府收入减少,赤字增加,衰退时,政府收入减少,赤字增加,但为平衡支出,必须增加政府收入,会但为平衡支出,必须增加政府收入,会加深衰退。加深衰退。l过热时,过热时,政府政府收入增加,盈余增加,收入增加,盈余增加,但为了减少盈

13、余,必然增加支出和减少但为了减少盈余,必然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会加剧通货膨胀。税收,会加剧通货膨胀。nBS =T-G-TR = t y - G - TR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25四、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财政政策的方向四、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财政政策的方向p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增加预算赤字;p紧缩性财政政策会增加预算盈余;p预算盈余或赤字变动一定是由财政政策引起的吗?p注意:预算盈余或赤字变动并不一定是由财政政策引起的。p预算盈余或赤字的变动,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n一是经济情况本身的变动:即经济趋向繁荣会使盈余增加或赤字即经济趋向繁荣会使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收入水平上升,税收增加,政府转移支付自

14、动减少,预算减少(收入水平上升,税收增加,政府转移支付自动减少,预算盈余增加)。盈余增加)。n二是财政政策的变动:即扩张性财政政策趋向增加政府预算赤字,二是财政政策的变动:即扩张性财政政策趋向增加政府预算赤字,紧缩性财政政策趋向增加预算盈余。紧缩性财政政策趋向增加预算盈余。nBS = T G - TR = t y - G - TR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26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导致财政赤字;紧缩性财政政策可能导致预算盈余。高涨期:Y上升,T增加,TR自动减少,导致盈余增加或者预算赤字减少。预算赤字和盈余当作宏观经济政策的结果。衰退期:Y下降,T减少,TR自动增加,导致赤字增加或者预算盈余减

15、少。预算赤字和盈余与宏观经济政策。经济本身的变动。预算盈余变动经济本身的变动财政政策的变动预算盈余变动经济本身的变动财政政策的变动为了能使预算赤字和盈余成为衡量宏观财政政策的标准,为了能使预算赤字和盈余成为衡量宏观财政政策的标准,必须消除经济本身影响,提出必须消除经济本身影响,提出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如何区分是经济本身的变动还是财政政策的变动?如何区分是经济本身的变动还是财政政策的变动?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27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p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如果这种预算盈余是负数,就是充分就业预算赤字

16、。pBS* = ty* - G - TR (t是税率,y*是潜在收入) p实际预算盈余:以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来衡量预算状况。pBS = ty G - TR (t是税率,y是实际收入)pBS* - BS = t(y* - y)p实际国民收入水平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水平时,p实际盈余充分就业盈余。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28预算盈余变动经济本身的变动财政政策的变动预算盈余变动经济本身的变动财政政策的变动)*(*yytBSBSTRGytBSTRGytBS作用:作用:从从BS*判断应实行什么政策:判断应实行什么政策: (BS*BS)0(GDP*GDP)0经济萧条,应实行扩张性政策。经济萧条,应实行扩

17、张性政策。从从BS*判断已经实行了什么政策:判断已经实行了什么政策: BS*增加增加 t增加增加实行的是紧缩性政策实行的是紧缩性政策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udget Surplus) : 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入水平(GDP*)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BS*。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29五、赤字与公债五、赤字与公债弥补赤字的途径p外债构成真实负担。(美国、拉美)p若推迟外债归还会影响政府信誉,使用要更为谨慎。p国内公众: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国

18、内公众: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 企业和居民。企业和居民。p国内借债国内借债购买力向政府转移。购买力向政府转移。p引起利率上升。引起利率上升。n要稳定利率,必须增加货币供给,最要稳定利率,必须增加货币供给,最 终导致通货膨胀。终导致通货膨胀。u向国内外 公众借债。u向中央银行借债实际是增发货币,结果是通货膨胀。u出售政府 资产。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30我国我国2000-2007年财政收支及赤字年财政收支及赤字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13395.2316386.0418903.6421715.2526355.8831627.9839343.625

19、1321.7815866.5018902.5822053.1524649.9528360.7933708.1240213.1649781.35-2491.27-2516.54-3149.51-2934.70-2004.91-2080.14-2749.951540.43注注:该表财政收支不含债务收支数;该表财政收支不含债务收支数; 表中数据为决算数。表中数据为决算数。 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31我国我国2000-2007年发行公债年发行公债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4180.104604.005679.006153.5370226923.435381

20、.68(年末国债余额)37865.53 (年末国债余额)单位:亿元单位:亿元注注:表中表中04、05年数据为预算数,其余年份为决算数;年数据为预算数,其余年份为决算数; 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32功能财政与公债功能财政与公债 对公债的正确态度是:公债对公债的正确态度是:公债并不可怕,关健是国债的用途,并不可怕,关健是国债的用途,只要政府不是用于战争和浪费上,只要政府不是用于战争和浪费上,而是潜心用于刺激经济发展,只而是潜心用于刺激经济发展,只要经济增长大于国债增长速度,要经济增长大于国债增长速度,举债就是值得的。举债就是值得的。弥补赤字的主要方法是:弥补赤字的主要方法是:发行国债发行国

21、债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33财政赤字财政赤字与与赤字率赤字率p所谓赤字率,是指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所谓赤字率,是指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p以以2007年为例子,中央财政赤字为年为例子,中央财政赤字为200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24.66万亿元,两者比值约为万亿元,两者比值约为0.8%。按照国际上通行的马约标准,。按照国际上通行的马约标准,赤字率赤字率3%一般设为国际安全线。一般设为国际安全线。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9%2.7%2.6%2.4%2%1.6%1.3%0.8%我国我国2000-2007赤字率赤字率

22、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34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35 国债依存度国债依存度是指当年国债发行额占当年中央财政支出是指当年国债发行额占当年中央财政支出或财政支出的比率。或财政支出的比率。 我国我国19901997年平均国债依存度为年平均国债依存度为53.70%。最发达国家平均为最发达国家平均为10%,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为,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为9%。说。说明我国的财政支出过多的依赖于国债。明我国的财政支出过多的依赖于国债。 国际上公认的国债依存度警戒线是国际上公认的国债依存度警戒线是20%。 从历史上看,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赤字率在短期内都曾出从历史上看,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赤字率在短期

23、内都曾出现过较大的波动,如从现过较大的波动,如从1981年到年到2000年的年的20年间里,美国、日年间里,美国、日本、法国、德国和英国的赤字率最高分别达到过本、法国、德国和英国的赤字率最高分别达到过6%、7.3%、6.0%、3.3%和和7.7%,但其长期赤字率则基本稳定在,但其长期赤字率则基本稳定在2.5%左右。左右。 2005年美国经常账户年度赤字达到了年美国经常账户年度赤字达到了9000亿美元,相当于国内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总值的7%。. 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36第三节 货币政策 银行制度银行制度一一 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二二 货币政策的工具货币政策

24、的工具三三 货币政策起作用的其他途径货币政策起作用的其他途径四四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37一、银行制度p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p中央银行(Central Bank)p“政府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银行的银行行的银行”、“发行的银发行的银行行”,不直接对厂商和居民,不直接对厂商和居民办理存放款业务。办理存放款业务。p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p 金融企业,直接对厂金融企业,直接对厂商和居民办理存放款业务。商和居民办理存放款业务。中 央 银 行 政 策 性 银 行 商 业 银 行 非 银 行 金 融 机 构银 行 体 系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38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中央银

25、行的主要职能p(一)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是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在有些国家,硬辅币的铸造与发行由财政部门负责)。货币发行权一经国家以法律形式授予,中央银行就对调节货币供应量、保证货币流通的正常与稳定负有责任。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39p(二)中央银行是(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只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是指中央银行只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生业务往来,不与工商企业和个人发生直接的信用关系;它集中保管构发生业务往来,不与工商企业和

26、个人发生直接的信用关系;它集中保管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并对他们发放贷款,充当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并对他们发放贷款,充当“最后贷款人最后贷款人”。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的这一职能最能体现中央银行是特殊金融机构的性质,也是中央银行作为的这一职能最能体现中央银行是特殊金融机构的性质,也是中央银行作为金融体系核心的基本条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金融体系核心的基本条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集中存款保证金集中存款保证金 为了保证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支付和清偿能力,从而保障存款人和为了保证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支付和清偿能力,从而保障存款人和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和合法权益,也为了保障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27、自身运营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和合法权益,也为了保障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自身运营的安全,各国一般都通过法律规定存款准备金的提取率,并将这部分准备的安全,各国一般都通过法律规定存款准备金的提取率,并将这部分准备金交存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则以这部分资金进行再贷款或再贴现,使之作金交存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则以这部分资金进行再贷款或再贴现,使之作为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有效手段。为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有效手段。2.充当最后贷款人充当最后贷款人 如果商业银行资金周转不灵,而其他同业头寸过紧、无法帮助时,便要求如果商业银行资金周转不灵,而其他同业头寸过紧、无法帮助时,便要求助于中央银行,以其持有的票据要求中央银行予以再贴现,或

28、向中央银行助于中央银行,以其持有的票据要求中央银行予以再贴现,或向中央银行申请抵押贷款,必要时还可向中央银行申请信用再贷款,从而获取所需资申请抵押贷款,必要时还可向中央银行申请信用再贷款,从而获取所需资金。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央银行成为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最终贷款金。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央银行成为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最终贷款人和坚强后盾,并保证了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以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人和坚强后盾,并保证了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以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与稳定。 3.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票据清算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票据清算 由于各家银行都在中央银行开有存款账户,则各银行间的票据交换和资

29、金由于各家银行都在中央银行开有存款账户,则各银行间的票据交换和资金清算业务就可以通过这些账户转账和划拨,整个过程经济而简便。清算业务就可以通过这些账户转账和划拨,整个过程经济而简便。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40(三)中央银行是(三)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国家的银行”p中央银行是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国家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为国家提供各种,是指中央银行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代表国家制定执行货币政策和处理对外金融关系。金融服务、代表国家制定执行货币政策和处理对外金融关系。其具体职能体现如下:其具体职能体现如下:1.代理国库代理国库 国家财政收支一般不另设机构经办具体业务,而是交由中央国家

30、财政收支一般不另设机构经办具体业务,而是交由中央银行代理。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均通过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开银行代理。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均通过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开立的各种账户进行。立的各种账户进行。 2.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 为调剂政府收支或弥补政府开支不足,许多国家的政府经常为调剂政府收支或弥补政府开支不足,许多国家的政府经常利用发行政府债券这种形式。中央银行通常代理政府债券的利用发行政府债券这种形式。中央银行通常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以及办理债券到期时的还本付息等事宜。发行以及办理债券到期时的还本付息等事宜。 3.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特定信贷支持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特定信贷支持 在政府财

31、政收支出现失衡、收不抵支时,中央银行一般都负在政府财政收支出现失衡、收不抵支时,中央银行一般都负有向政府融通资金、提供信贷支持的义务。其方式主要有:有向政府融通资金、提供信贷支持的义务。其方式主要有:(1)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直接向政府提供贷款或透支;)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直接向政府提供贷款或透支;(2)购买政府债券。)购买政府债券。 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41p4.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国际储备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国际储备 世界各国的国家储备一般都是由中央银行持有并进行经营和世界各国的国家储备一般都是由中央银行持有并进行经营和管理的。国际储备包括外汇、黄金、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管理的。国际

32、储备包括外汇、黄金、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储备头寸以及特别提款权。的储备头寸以及特别提款权。 5.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种国际金融活动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种国际金融活动 国家的对外金融活动一般都授权中央银行作为国家和政府的国家的对外金融活动一般都授权中央银行作为国家和政府的代表,进行政府间的金融实务往来,与外国中央银行进行交代表,进行政府间的金融实务往来,与外国中央银行进行交往,代表政府签订国际金融协定。往,代表政府签订国际金融协定。 6.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不以赢利为目标,不受某个经济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不以赢利为目标,不受某个经济

33、利益集团的控制,而是一切从国家利益出发,独立地制定和利益集团的控制,而是一切从国家利益出发,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调控社会信用总量,指导、管理、检查、监执行货币政策,调控社会信用总量,指导、管理、检查、监督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活动,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督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活动,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服务。服务。 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42p7.对金融业实施金融管理对金融业实施金融管理 政府对金融业的监督管理一般都是由中央银行或中央银行及政府对金融业的监督管理一般都是由中央银行或中央银行及其他金融管理机构进行的。具体包括:(其他金融管理机构进行的。具体包括:(1)制定并监督执

34、行)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法规、基本制度、业务活动准则等;(有关金融法规、基本制度、业务活动准则等;(2)监督管理)监督管理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3)管理、规范金融市场。)管理、规范金融市场。 8.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向社会公众发布经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向社会公众发布经济金融信息济金融信息 由于中央银行处于社会资金运动的中心环节,是货币、信用由于中央银行处于社会资金运动的中心环节,是货币、信用的调剂中心、社会资金清算中心和金融业管理中心,因此,的调剂中心、社会资金清算中心和金融业管理中心,因此,它能掌握全国经济金融活动的基本资料信息,能够比较及

35、时它能掌握全国经济金融活动的基本资料信息,能够比较及时地反映整个经济金融运行状况。在政府的经济决策中,中央地反映整个经济金融运行状况。在政府的经济决策中,中央银行一般都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的甚或是主导的作用。银行一般都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的甚或是主导的作用。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43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一般是指由政府设立,以贯彻国政策性银行,一般是指由政府设立,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为目的,不以盈利为目标的金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为目的,不以盈利为目标的金融机构。融机构。1994年,我国组建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年,我国组建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国家

36、开发银行不设分支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只设省一级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不设营业性分支机构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44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的不同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的不同资本来源不同。资本来源不同。政策性银行多由政府出资建立,业务上由政府相应部门领导。商业银行多采取股份制的形式,业务上自主经营、独立核算。 资金来源不同。资金来源不同。政策性银行一般不接受存款,也不从民间借款。而商业银行以存款作为其主要的资金来源。 经营目的不同。经营目的不同。政策性银行是为了支持某些部门的发展而专门成立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与相应的产业部门关系密切。而商业银行则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的,业务

37、范围广泛。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45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1 1)城市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2 2)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3 3)信托投资公司)信托投资公司(4 4)财务公司)财务公司(5 5)金融租赁公司)金融租赁公司(6 6)证券公司)证券公司(7 7)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所(8 8)保险公司)保险公司(9 9)其它)其它: : 投资基金组织投资基金组织 典当行典当行 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46二、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二、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p(一)(一)几个基本概念几个基本概念p1、活期存款(、活期存款

38、(D):):事先不用通知就可以随时提取的银事先不用通知就可以随时提取的银行存款。行存款。p2、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R) :银行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银行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称为存款准备金。用的一定金额,称为存款准备金。p3、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RR ):):按照一个固定比例(大约按照一个固定比例(大约10%左右)上交给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叫做法定存款准备左右)上交给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叫做法定存款准备金(金(RR)。)。p4、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d):(:(RR)与(与(D)的固定比的固定比例叫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例叫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r

39、d =RR/D。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47p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Legal Reserve)n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在所吸收的存款中保持一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在所吸收的存款中保持一定的比例作为准备金。定的比例作为准备金。n这一比例就是法定准备率。(保证商业银行的清偿能力、央行调这一比例就是法定准备率。(保证商业银行的清偿能力、央行调控货币供给)控货币供给)p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Excess Reserve )n商业银行得到的存款扣除法定准备金后,如果银行没有找到商业银行得到的存款扣除法定准备金后,如果银行没有找到合适的贷款对象,没有贷出去的款额就形成了超额准备

40、金,即超合适的贷款对象,没有贷出去的款额就形成了超额准备金,即超过法定准备金要求的准备金。过法定准备金要求的准备金。n超额准备金对存款的比率可称为超额准备率。超额准备金对存款的比率可称为超额准备率。p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Demand Deposit)n又称支票货币(又称支票货币(Checkbook Money)或存款货币()或存款货币(Deposit Money) ,存款货币的增加也就是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存款货币的增加也就是货币供给量的增加。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48(支票)(支票)64(支票)(支票)51.2甲甲A乙乙丙丙B丁丁戊戊CD庚庚己己活期存活期存100贷

41、贷80设备设备付付80 (支票)(支票)80活期存活期存80活期存活期存51.2设备设备设备设备贷贷64贷贷51.2(二二)银行体系的派生银行体系的派生存款存款原理原理活期存活期存64 1存款创造含义。存款创造是一种金融现象:一笔存款在银存款创造含义。存款创造是一种金融现象:一笔存款在银行体系内流转,会转化成数倍的银行存款。行体系内流转,会转化成数倍的银行存款。 2存款创造的过程存款创造的过程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49假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假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20%存款总和存款总和=100+80+64+51.2+ =100(1+0.8+0.82+0.83+ 0.8n-1) =100/

42、1-0.8=500 货币创造乘数货币创造乘数=58 . 011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50 (三)货币创造乘数的一般推导(三)货币创造乘数的一般推导 用用D表示存款总和,表示存款总和,R表示原始存款,表示原始存款,rd表示法定准备金率,则有:表示法定准备金率,则有: 原始存款存款总和即货币创造乘数为货币创乘数式中或法定准备金率原始存款存款总和,r,krR:D,dd1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51(四)货币创造乘数公式(四)货币创造乘数公式 成立的前提条件成立的前提条件 第一,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储备。即商业银行得到的存第一,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储备。即商业银行得到的存款扣除法定准备金后全部放

43、贷出去。款扣除法定准备金后全部放贷出去。 超额准备金(率)含义超额准备金(率)含义 考虑有超额准备金时,货币创造乘数公式为考虑有超额准备金时,货币创造乘数公式为 当再贴现率上升时,货币创造乘数就会变小。当再贴现率上升时,货币创造乘数就会变小。drk1edrrk1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52 第二,银行客户将一切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支付完全第二,银行客户将一切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支付完全以支票形式进行。以支票形式进行。 若客户将得到的存款不全部存入银行,而抽出一定比例的现金,就会形成一种漏出。若以rc表示现金在存款中的比率,此时,货币创造乘数就为:cedrrrk1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

44、53(五)货币创造乘数的完整公式(五)货币创造乘数的完整公式1、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是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是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包括法定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又称为高能的存款准备金(包括法定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又称为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货币或强力货币。 高能货币高能货币 = 准备金准备金 + 流通中的现金流通中的现金 = 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法定准备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法定准备金) +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超额准备金)+流通中的现金流通中的现金 若用若用Cu表示流通中的现金,表示流通中的现金,

45、Rd表示法定准备金,表示法定准备金,Re表示表示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H表示高能货币,则:表示高能货币,则:H = Cu+ Rd + Re,这这是商业银行借以扩张货币供给的基础。是商业银行借以扩张货币供给的基础。2、货币供给:货币供给:货币总供给是通货(货币总供给是通货(Cu)与活期存款(与活期存款(D)之和,之和,即严格意义上的货币供给即严格意义上的货币供给M1,即:即:M= Cu + D,则:则: 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54 则货币创造乘数为则货币创造乘数为 这一公式与前面公式的差异之处在于:前面公式仅把活期存款总和当作货币供给量,而这一公式已将活期存款和通货合在一起当作货币供应

46、量。 (六)货币创造乘数效应既可以呈正数多倍地放大,也可(六)货币创造乘数效应既可以呈正数多倍地放大,也可以呈负数多倍地缩小。以呈负数多倍地缩小。eeddcuedcceduueduurDR,rDR,rDC,rrrrDRDRDCDCHM。RRCDCHM表示超额存款率表示法定准备率代表漏现率式中11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55三、货币政策的工具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节 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为 就是货币政策。就是货币政策。货币供给量 利率

47、总需求与总供给 货币政策的直接目标:利率。p 调节货币供给量是手段。 最终目标: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平衡。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和紧缩性。 中央银行运用哪些工具来变动货币供给量呢?中央银行运用哪些工具来变动货币供给量呢?(一)货币政策的机制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56p货币量增加的效应p短期效应:短期效应:既增加实际GDP,又使物价水平上升;p长期效应:长期效应:物价水平进一步上升,实际GDP回到原来充分就业水平。只有物价上升,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不变。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57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 1. 再贴现率再贴现率 2. 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 3.

48、 法定准备率政策法定准备率政策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58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以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从而调节货币供给量。以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从而调节货币供给量。1. 再贴现政策(Rediscount Policy)2022年5月17日6时31分59:2022年5月17日6时32分602. 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Open Market Operation)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

49、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行为。债券债券价格价格利率利率r rQ0 0DS0P P0 0r r0 0DS2022年5月17日6时32分61决定是否发行国债是属于财政政策,而发行后的一级、二级市场上的买卖属于货币政策。2022年5月17日6时32分623. 法定准备率政策(Reserve Ratio Policy)p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率以控制商业银行的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率以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款。p法定准备率的作用十分猛烈,一旦准备率变动,所有银行的信用都必须法定准备率的作用十分猛烈

50、,一旦准备率变动,所有银行的信用都必须扩张或收缩。扩张或收缩。(力度强,见效快)(力度强,见效快)p 我国我国2007年初至年初至2008年年5月共上调法定准备金率月共上调法定准备金率14次。既然法次。既然法 定准备率的作用十分猛烈,为什么我国央行却频繁使用?定准备率的作用十分猛烈,为什么我国央行却频繁使用?p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对国家的依附较强,还并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对国家的依附较强,还并为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弱,在对风险管为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弱,在对风险管理方面经验不足。总认为央行是它们的最后埋单人。理方面经验不足。总认为央行

51、是它们的最后埋单人。2022年5月17日6时32分632022年5月17日6时32分64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扩张货币政策:经济萧条,总需求扩张货币政策:经济萧条,总需求总供给,收紧银根,以减少货币供给总供给,收紧银根,以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以抑制总需求,降低物价。防止经济过度增长。量,提高利率,以抑制总需求,降低物价。防止经济过度增长。扩张性货币政策工具:扩张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并放松贴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并放松贴现条件,降低准备率等。现条件,降低准备率等。紧缩性货币政策工具:紧缩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提

52、高贴现率并严格贴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提高准备率等。现条件,提高准备率等。2022年5月17日6时32分65经济萧条经济萧条 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失业失业扩张性扩张性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再贴现率降低再贴现率降低法定准备率降低法定准备率增加增加总需求总需求 经济繁荣经济繁荣 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紧缩性紧缩性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提高再贴现率提高再贴现率提高法定准备率提高法定准备率减少减少总需求总需求“逆经济风向行事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的原则2

53、022年5月17日6时32分66其他工具其他工具第一,道义上的劝告。这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发出口头第一,道义上的劝告。这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发出口头或书面的谈话或声明,劝说商业银行自动地遵循中央银行或书面的谈话或声明,劝说商业银行自动地遵循中央银行所要求的信贷政策。所要求的信贷政策。第二,垫头规定。这种一种限制证券投机的管制办法。规定第二,垫头规定。这种一种限制证券投机的管制办法。规定购买有价证券必须付出的现金比例,这就是必需支付的购买有价证券必须付出的现金比例,这就是必需支付的“垫头垫头”。第三,控制分期付款和抵押贷款的条件。第三,控制分期付款和抵押贷款的条件。2022年5月17日6时3

54、2分67四、货币政策起作用的四、货币政策起作用的其他途径其他途径 指非利率刺激投资的传递方式或途径;指非利率刺激投资的传递方式或途径; 1.1.货币政策影响利率、利率影响投资组合、影响股价、货币政策影响利率、利率影响投资组合、影响股价、影响投资;影响投资; 2.2.货币政策影响利率、利率影响投资组合、影响股价、货币政策影响利率、利率影响投资组合、影响股价、影响收益和消费、影响总需求;影响收益和消费、影响总需求; 3.3.松的货币政策使基础货币增加、利率下降、股债券价松的货币政策使基础货币增加、利率下降、股债券价格升高,推动投资;格升高,推动投资; 4.4.货币政策影响利率、利率影响汇率、汇率影

55、响总需求;货币政策影响利率、利率影响汇率、汇率影响总需求; 5.5.数量型管理而非价格信号性管理可变动货币数量;数量型管理而非价格信号性管理可变动货币数量;2022年5月17日6时32分68第四节第四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与演变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与演变第一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世纪30年代到二次世界大战前,大危机迫使年代到二次世界大战前,大危机迫使各国政府走上了国家干预经济的道路。凯恩斯发表各国政府走上了国家干预经济的道路。凯恩斯发表通通论论,宏观经济政策的试验时期,美国罗斯福总统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试验时期,美国罗斯福总统的“新新政政”是最成功最全面的试验。是最成功最全面的试验。第二阶段:第

56、二阶段:二战后,各国政府都把实现充分就业,促进经济二战后,各国政府都把实现充分就业,促进经济繁荣作为政府的基本职责。国家将全面系统地干预经济,繁荣作为政府的基本职责。国家将全面系统地干预经济,实施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实施凯恩斯的政策主张。第三阶段:第三阶段: 20世纪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相继出现了年代初,西方国家相继出现了“滞滞胀胀”,迫使他们对国家干预政策进行反思,自由放任思潮,迫使他们对国家干预政策进行反思,自由放任思潮的复兴,主张减少国家干预,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经济的复兴,主张减少国家干预,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经济政策的自由化和多样化,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发展。政策的自由化和多样化

57、,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发展。2022年5月17日6时32分69美国战后财政政策的运用美国战后财政政策的运用20世纪世纪50年代,年代,艾森豪威尔以稳定为中心,运用补偿性财政政策,从艾森豪威尔以稳定为中心,运用补偿性财政政策,从52年到年到60年,年,5年赤字,年赤字,3年盈余,赤字年盈余,赤字125亿美元。亿美元。1962年年肯尼迪政府实行全面减税,个人所得税减少肯尼迪政府实行全面减税,个人所得税减少20%,最高税率从,最高税率从91%降到降到65%,公司所得税从,公司所得税从52%降到降到47%,造就了美国经济,造就了美国经济60年代的繁年代的繁荣。赤字大幅度增加。荣。赤字大幅度增加。70

58、年代,年代,滞胀,赤字财政的运用有所控制。滞胀,赤字财政的运用有所控制。80年代,年代,里根政府制定了以供给学派理论为依据的政策,实行减税,使赤字增里根政府制定了以供给学派理论为依据的政策,实行减税,使赤字增加。加。81-92年年12个财政年度,赤字总计达到个财政年度,赤字总计达到22724亿美元,国债增至亿美元,国债增至39700亿美元,国债占亿美元,国债占GDP的比重从的比重从81年的年的26.5%上升到上升到92年的年的51.1%。92年赤字达到年赤字达到2920亿美元。亿美元。92年年克林顿上台之后,更多地运用货币政策,增税减支,实现财政平衡。克林顿上台之后,更多地运用货币政策,增税减

59、支,实现财政平衡。2000年年小布什上台为刺激经济又实行减税,使美国经济走出了小布什上台为刺激经济又实行减税,使美国经济走出了20世纪世纪80年年代以来的衰退。代以来的衰退。2022年5月17日6时32分70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搭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搭配 从从1988年初开始,中国经济进入年初开始,中国经济进入过热状态过热状态,表现在经,表现在经济高速增长(工业产值增幅超过济高速增长(工业产值增幅超过20%)投资迅速扩张)投资迅速扩张(1988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同期增长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8.5% )、)、物价上涨迅速物价上涨迅速27.1%,货币回笼缓慢流通中的货币增加了,货币回笼缓

60、慢流通中的货币增加了46.7%和经济秩序混乱。和经济秩序混乱。 中国于中国于1988年月开始实行双紧政策:收缩基本建设年月开始实行双紧政策:收缩基本建设规模、压缩财政开支、压缩信贷规模、严格控制现金投放规模、压缩财政开支、压缩信贷规模、严格控制现金投放和物价上涨、严格税收管理等。和物价上涨、严格税收管理等。 双紧政策很快见效,经济增长速度从左右跌至双紧政策很快见效,经济增长速度从左右跌至,社会消费需求大幅下降,通货膨胀得到遏止,社会消费需求大幅下降,通货膨胀得到遏止,年第三季度物价涨幅降到最低水平,不到年第三季度物价涨幅降到最低水平,不到1%。第一阶段:第一阶段:“双紧双紧”政策政策(198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