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我追求梦想的摇篮_第1页
教研组——我追求梦想的摇篮_第2页
教研组——我追求梦想的摇篮_第3页
教研组——我追求梦想的摇篮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青年教师培训会议资料之四教研组 我追求梦想的摇篮张蕾梦想篇2001 年 8 月 31 日,也就是我正式踏上工作岗位的前一天晚上,我接到一个老同学的电话,开口就是:“恭喜你啊,终于达成了你读大学时的梦想啦!”我非常激动,知我者莫若大学同窗好友啊!大学毕业后,又经过了三年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我终于完成了大学时总挂在嘴上的愿望,明天起就可以成为市西中学的一名物理教师,成为市西物理教研组的一员!我至今还记得踏上工作岗位前的信誓旦旦, 我相信凭借我对教育教学理论的认识,凭借我对二期课改的熟悉程度(我曾参与过二期课改的教材编写工作),凭借我多年来对教育工作的憧憬和期待,我一定很快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但

2、真正工作以后,我发现我对教学任务似乎完成得并不好,我不清楚该如何吸引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感觉自己不是一位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而是一台讲课机器,这台机器的不断运转的确将很多物理知识灌输到了学生的脑子里,但同时也将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累积起来的对物理学的兴趣磨损怠尽了。我发现我的学生也渐渐成了一台台机器,所不同的是他们有些接通了电源,于是很机械化地解着物理习题;还有一些则完全处于短路状态,完全放弃对物理的学习,他们说“物理无理”。我很困惑,甚至于怀疑起自己的梦想,怀疑自己是否适合这份职业。一次偶然的机会,去风华中学遇到了他们的校长物理特级教师冯容士老师。当我看到了物理实验室里各种他自创的

3、实验仪器,我心潮澎湃,我想如果我有幸在冯老师门下学习物理,那物理将不再是“无理”的习题,而将是有意义的生活!从那以后,冯老师的至理名言便刻在了我的心里:“人的一半是梦想,一半是追求,梦想是美丽的,但追求比梦想更美丽。要实现一个美丽的梦,就要经历漫长而坎坷的路, ”。追求篇回到市西中学以后,我决定开始一段新的追求之路。如果说这条路后来能够比较顺利地走下去,受启发于冯容士老师的至理名言,那么它更得益于市西中学的物理教研组。在这里我深深感受到了过去的自己只顾埋头苦干,而缺少了一双发现物理之美的眼睛。在市西中学物理组这个团结的学习型组织的帮助下,特别是在我们教研组长物理特级教师莫少岚老师的关怀下,我的

4、追求之路才踏上了它正确的方向。莫老师安排过一次有意义的教研活动让我们这些小字辈老师整理我们带教师傅的教育教学经验。我接到的任务是为特级教师周瑞杰老师整理教学经验,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有机会真正地走进了一位物理特级教师的世界。在整理材料的过程中,我发现周瑞杰老师特别重视实验教学。周老师经常告诉我们,相对物理学科教学而言,实验教学十分重要,只有实验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周老师认为有实验教学和无实验教学的效果往往大不一样。他在重视演示实验的同时,还很重视学生实验。为此,他结合教材补充设计安排了许多学生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学生既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又提高了物理的学

5、习成绩。周老师说,加强实验和进行实验教学方面的钻研,往往既有利于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获得。这是必然的,因1为实验教学将理论和实际密切地联系了起来。周老师还以他丰富的教学经验,向我提出了了一些忠告:1教师本人对教学目标、教材和学生都要有透彻的研究。如此方能觉察哪些方面的教学在实验教学配合上还有欠缺和不足,这就有可能去想出一项项创造性物理实验教学的课题,随后再去深入研究完成。2进行创造性物理实验教学要投入许多精力,常常比只在口中说、粉笔写的上课费时费力得多。但是,要坚信,一堂探索成功的创造性物理实验教学课,它的教学效果是仅凭口说笔写上课所难以企及的。3,开展创造性

6、物理实验教学和开展有独到研究的理论教学一样,要出成果,就必须投入许多精力。不能急功好利,不要埋怨无人赏识,不要感到自己得不偿失。4开展高级别的创造性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尤其需要有百折不挠、艰苦探索的精神。我很感谢莫老师给我们安排的这次教研组活动,更感谢一位老教师能够豪不吝惜地将他的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传授给我们这些小字辈。我决定继续走好以创新实验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之路,这就要求我在将来的日子里进行艰苦的探索。实践篇一直都很庆幸毕业后能够比较顺利地进入市西中学物理教研组这个温暖的集体,这个以特级教师莫少岚老师引领的,以“自习自研,师生互动”为主要教学模式的学习型教研组。这三年多来我的成长无时无刻都离不开

7、我们的教研组,教研组中的许多老师,特别是我们的教研组长在我的成长历程中都曾给过我温暖的帮助,不断促进我的前进。记得一次有价值的同伴互助,我走进了物理组林勤老师的课堂。那节课的内容是“静电场”。我惊叹于学生们在林老师的课堂上的踊跃和积极,他们个个都跃跃欲试,表达着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整节课的最高潮出现在林老师偷偷点燃了一支香烟,并将这缭绕烟雾送入了一只接上了高电压的小瓶子中,全体同学屏息凝神注视着静电除尘的奇迹景象,与之前看老师偷偷到教室外面点烟的兴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惊叹于林勤老师上课时的个人魅力,惊叹于其驾驭课堂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能力,我惊叹于物理课居然可以上得如此引人入胜。但我也

8、深知这一招一式并非听几堂课就能学来的,这需要经历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改进。我开始学习林勤老师的教学风格, 在教学过程中渐渐地渗透入一些培养学生能力的实验教学,也许这些尝试还很不成熟,但我希望我的这些小小的探索能够积少成多,最终形成我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远比想象中要多,而我得到的帮助也比想象中更多,这些帮助不仅来自于教研组长和老教师们,也来自于与我同龄的年轻教师们,在无数次互相学习和探讨中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成长。都说一滴小水珠能够折射出太阳的七色光芒,我想就以以下这个小小的事例来折射我们的物理教研组在我成长过程中对我的帮助吧。那还是在我刚做老师一年多时,教

9、研组长莫老师突然交给我一个任务开一节市级公开课!这个消息对于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小老师来说真算是一件天大的事了。记忆中,那堂课准备得非常辛苦,辛苦的是我们整个市西物理教研组。记忆中,为了那堂课我们组里进行了无数次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教研组活动和探讨,在那一次次的思想碰撞中,获得巨大收获的不仅仅是我个人,而是我们这个紧密团结的学习型教研组。带着巨大的压力,我开始研读物理课本,确定了我准备授课的课题“力的分解”,因为我觉得这个内容挺容易教的。为了这个课题,我们组开始了第一次的教研活动,老师们你一言我一语,总而言之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懂得了两件事。首先,“力的分解”不不是我想象当中那么容2易处理的,力的分解

10、是物理学中的一种基本的思维方法,很多学生正是因为始终没有搞清楚为什么进行分解和怎么进行分解,而对后续的物理学习埋下了深深的隐患。其次,因为这节课很重要,如果能上好的话也会非常出彩。这第一次的教研活动后,我开始了正式的备课活动,在备课过程中,我根据周瑞杰老师的关于物理实验教学的理论,借鉴了林勤老师的教学风格,更特别多地关注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物理实验的设计。注意运用了多媒体技术、 TI 计算机技术、 DIS 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自习自研、师生互动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初步的教案出来以后,莫老师又组织了一次全组的教研活动。这一次,组里的每一位老师都针对我的初步教案提出了他们各自的想法和建

11、议。让我感动的是,有些老师为了我这节课能够上好,在讨论过程中各自据理力争了好久。通过激烈的讨论我们初步定出了我的这节力的分解的主要流程:1. 古文引入:势如破竹,迎刃而解2. 实际问题引入:斧头劈柴 -尺、笔劈竹签3. 自习:阅读4. 自研:提出两个实际问题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支架和斜面的物理问题在物理问题中学习力的分解(包括分力的方向和大小的确定)实验验证将物理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中。(门锁的锁舌、帆船的运行、风筝的上天)接下来的准备工作更加繁琐和细碎,如今回想起来,如果没有全体物理组老师的帮助,我是无法承受如此之重的压力的。 在备课过程中, 周瑞杰老师帮助我改进了 DIS 实验的工作平台,与我一

12、起创造了一个新的直观的实验;林勤老师向我建议了两个直观又有趣的物理小实验;还有老师专门从家里带来了上课用的竹签,建议我可以把这个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来体验;有更多的老师以及教育学院的教研员夏老师一次一次来听我的试讲,给我提出许许多多的改进意见。在整个的准备过程中,教研组长莫少岚老师始终陪伴在我身边,帮我清理思路,给我很多温暖的帮助。物理组的所有老师不仅展示出了他们的高超的教学技能,更展示出了他们人格魅力。在这节公开课之后,莫老师再一次组织了教研组活动,进行对这堂公开课的课后反思。在这次公开课的整个准备和实施过程中,我充当了学生和老师两个角色。作为学生,我从组内各位教师处获得了无数宝贵的教学经验

13、,也深深体会到了老教师们的人格魅力,对年轻教师的无私奉献。作为老师,我也通过这一次的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通过这一次次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教研活动,更懂得了如何去驾驭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体现新教材的精神,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能力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各方面都得到提高。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改变传统的师生角色定位,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在自习自研,师生互动中真正掌握知识。记忆中,那堂课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我想,荣誉应该是属于我们整个市西物理教研组的。我感觉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拥有一个良好成长环境,对于我们来说十分重要。一个团结的学习型教研组,按照学校的发展规划,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带领我们参加有序的培训,根据每个教师的实际情况,使我们充实专业知识、提高驾驭课堂水平、提升研究境界、完善自身人格。在市西的三年中,我努力使自己从一个只会机械化地教授物理知识的教书匠,向一个能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和富于创新精神的物理教师发展。在这三年中,我针对二期课改的新课题:拓展课和自3研课进行了比较多的研究。在不断探索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撰写了市西中学TI 技术课程标准以及天文学课程标准,并编写了现代物理学基础和大众天文学两本教材,并在使用过程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我撰写过两篇关于研究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